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作业3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环境保护与生态工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作业3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环境保护与生态工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4-11 23:1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专题分层作业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环境保护与生态工程
A组 基础题组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答案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正确;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B正确;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C正确;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D错误。
2.下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B、C、D可表示宇航员所需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
B.密封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可以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
C.分解罐的分解产物E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多种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
答案 B 图中藻类植物是生产者,可通过B、C、D途径为宇航员提供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A正确;密封飞船中的物质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分解罐中粪便的分解产物E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多种无机盐和二氧化碳,C正确;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D正确。
3.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A             图B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答案 C 图A中三者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
题组二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答案 D 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A正确;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B正确;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C正确;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考虑到环境污染、传染病等问题,人口还可能继续下降,D错误。
题组三 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5.(2017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B.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辐射量无关
答案 D 酸雨会导致水体pH下降,从而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A正确;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B正确;人口过度增长加快了对地球资源的消耗,C正确;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臭氧减少会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D错误。
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可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提高遗传多样性
B.生物入侵可增加生物种类,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森林能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这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就地保护可保护生物及其生境,是最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答案 D 基因突变才可产生等位基因,A错误;生物入侵极易使本地相近物种种群密度下降,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B错误;森林能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这体现了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最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正确。
题组四 生态工程及其应用
7.(2020北京丰台期末)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建成了花坛锦簇下沉式景区——锦绣谷。锦绣谷的前身是永定河西岸一处非正规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占地22 hm2,深达30多米。原来的垃圾场已成为草木葱茏、繁花似锦的山谷花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回填土壤后人工种植的草本植物的数量呈“J”型增长
B.谷底建成1 hm2的人工湖提高了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C.选择适应本地环境的多种植物以提高生态修复效率
D.锦绣谷中土壤动物的种类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A 生态恢复过程要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所以草本植物的数量增长应呈“S”型增长,A选项错误。
8.(2020北京石景山期末)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延长食物链,消耗能量环节增多,降低能量利用率
答案 D 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是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9.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这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整体性原理
答案 B 一般而言,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这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B组 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2020北京顺义二模)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
C.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答案 D 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进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加强法制法规建设等,可以适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选项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
2.近些年,北京地区经常受雾霾天气的笼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中的颗粒物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C.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雾霾可能降低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答案 B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B错误;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雾霾可能降低光照强度,则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能降低,C正确;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D正确。
3.如图是我国1949~1999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据图分析,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总体下降,是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的实效
B.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增长已得到控制,人口数量在逐年减少
C.针对我国沿海城市进行的人口调查,其调查结果也会符合图示变化趋势
D.60年代初,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上升,说明当时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一定为衰退型
答案 A 我国虽因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人口出生率总体下降,但由题图可知,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仍在上升。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沿海城市因人口的大量迁入而增多,且流动人口很多,人口调查结果不会符合图示变化趋势。60年代初,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4.在首钢集团冀东矿区的生态恢复研究中,研究者比较了不同种植年份的人工油松林和人工火炬林的生态效益,结果如下。
林龄(年)
群落
群落总
盖度(%)
草本层
盖度(%)
草本层优势种
2
火炬
60
45
猪毛蒿、狗尾草
油松
30
20
猪毛蒿、狗尾草
5
火炬
75
70
铁杆蒿、隐子草
油松
40
35
茭蒿、紫菀
7
火炬
90
40
早熟禾
油松
70
65
铁杆蒿、早熟禾
11
火炬
100
5

油松
90
80
白羊草、隐子草
注:群落总盖度指一定面积内植物覆盖地面的百分率;草本层盖度指一定面积内草本植物覆盖地面的百分率。
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
A.火炬群落在短期内可以迅速提高植被盖度,增加生物量,易形成顶级群落
B.油松群落经过演替形成了乔木—灌木—草本的水平结构,此结构逐渐完善
C.群落丰富度指数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D.综合上述信息,火炬林长期的生态效益远不及油松林
答案 D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到顶级群落时,群落的结构最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A、C选项错误;油松群落经过演替形成了乔木—灌木—草本的垂直结构,B选项错误;火炬林长期的生态演替结果是物种越来越单一,因此其长期效益远不及油松林,D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5.(2020北京西城期末)池塘水中生活着多种浮游动植物,其中大型溞是常见杂食浮游动物,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可用于控制水体中藻类的过度增长。为探究大型溞对藻类的影响,某实验室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
(1)多次采集池塘水,混匀后分别装入透明塑料桶中,将塑料桶随机分成5组(C0~C4组)。向桶中加入大型溞,使其密度依次为0只/L、5只/L、15只/L、25只/L、50只/L。将水桶置于适宜光照下,每三天计数一次,统计每组水样中藻类植物细胞密度,实验结果如图1。
①实验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微型    ,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            。?
②将透明桶置于适宜光照下的目的是            。?
③第4天到第7天期间,C0、C1、C2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    (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水体无机盐得不到及时补充
b.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c.浮游动物摄食量大于藻类增殖量
(2)研究者还统计了各组水体中小型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大型溞与小型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       。据此分析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组的原因是                   。?
(3)由上述实验可知,饲养大型溞可用于            ,但需考虑大型溞的投放    等问题。?
答案 (1)①群落 水样中的生产者(主要为藻类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②利于藻类植物(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③abc
(2)捕食与竞争 大型溞密度过大,抑制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使某些藻类得以繁殖
(3)防止藻类过度生长(防治因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类爆发) 密度
解析 第(1)①题,实验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微型群落,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水样中的生产者(主要为藻类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第(1)②光照有利于藻类植物(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第(2)题,据图中信息,随着大型溞数量的增加,各组水体中小型浮游动物的密度下降,同时据题干中文字信息“大型溞是常见杂食浮游动物”,可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捕食与竞争;据此分析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组的原因是大型溞密度过大,抑制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使某些藻类得以繁殖。第(3)题,综合整个实验可知,饲养大型溞可用于防止藻类过度生长,但需要考虑大型溞的投放密度或者数量问题。
6.(2020江西临川二中月考)传统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本。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走生态经济之路。
2016年11月,南昌市政府提出不仅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还要打造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和     。?
(2)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     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    原理。?
(3)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如小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针对这种问题我国甘肃陇南地区总结出了“九子登科”的治理模式,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     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答案 (1)循环经济 生态工程
(2)协调与平衡 整体性
(3)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植被恢复
解析 (1)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2)引种植物时需考虑其与当地气候等条件相适应,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应遵循整体性原理。(3)小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