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2-21 19:29:43

文档简介

《导学案》
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
1、暗处理:
如何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遮光:
针对探究 “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该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利用以下的材料用具:天竺葵、曲别针、黑纸片,设计出对照实验,并说出这样设计的实验原理。
3、光照:
我们作出了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这一假设,那么怎样来验证淀粉的存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脱色:
当我们用碘液检验绿叶中有淀粉的生成时,能否在绿色的叶片上,直接滴加碘液来观察淀粉变蓝的现象?
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排除绿色的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___________。加热时为什么不直接加热酒精,而要“隔水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漂洗、滴加碘液:用镊子取出叶片并用 漂洗,冲洗掉酒精;滴加碘液后,再用 漂洗,冲洗掉碘液。
6、观察现象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施计划:
1、小组合作实施实验。
2、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现象
前 后
① 脱色前后叶片的颜色变化
② 脱色前后酒精的颜色变化
③ 滴加碘液前后叶片见光部分的颜色变化
④ 滴加碘液前后叶片遮光部分的颜色变化
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③、④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你们组的实验结果与其它组的相同吗?如有不同,请分析原因。
实验延伸:
如果把染成蓝色的这一部分叶片切成薄片,制作成叶片的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你认为应该是该叶肉细胞内的哪一个结构变蓝了?想一想,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什么?(共22张PPT)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及场所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
探究:
提出问题: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吗?
2、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吗?
作出假设: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目的要求:
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验证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
的必要条件。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酒精灯
大小烧杯
碘酒
酒精
培养皿
三脚架
石棉网
镊子
小组合作实施实验
1、不要晃动桌子,不要从上往下直视装酒精的小烧杯,防止热水烫伤。酒精只能隔水加热,否则将发生危险!
2、一旦酒精外溢燃烧,请用湿布或沙子覆盖火焰,千万不要用水扑灭。
3、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去盖灭,不能直接用嘴吹。
注意安全
规范操作
暗处理
光照
脱色
滴碘液
观察
遮光
漂洗
下列设计方案合理吗?
一盆植物上选一片叶子的两个部分进行对照。
唯一变量
1、两盆植物上分别选一片叶子进行对照。
2、一盆植物上选两片叶子进行对照。
暗处理
光照
遮光
脱色
观察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漂洗、滴加碘液
见光
变蓝
淀粉
光合作用
无光
不变蓝
无 淀粉
无 光合作用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如果把染成蓝色的这一部分叶片切成薄皮,制作成叶片的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你认为应该是该叶肉细胞内的哪一个结构变蓝了?想一想,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制作成临时切片
显微镜下观察
  想一想:
运用刚才实验的方法,能把你的照片印在绿叶上吗?
!注意:要在底片四周涂上凡士林,
防止光线从底片四周透进遮盖着的叶面。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哪些?
1、倒掉废物
2、清理桌面
3、规整实验器材
4、小组长检查实验器材有无损毁现象,并做好记录。
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的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2】处两面遮盖,移入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加热后加碘液出现的变化。分析并回答:
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了什么颜色?
2、加碘液后发现【1】、【2】两处均不变蓝,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3、【3】处遇碘后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什么?
当堂检测
1、下列“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叶片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加碘液
④③②⑤①⑥
2.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之前,把盆栽
的天竺 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主要目的在于
A、让叶片积累更多的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  
B、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C、使叶片内的淀粉贮存在叶绿体中 
D、保护叶片,顺利完成实验
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
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A 、溶解淀粉 B 、分解淀粉
C 、将淀粉煮熟 D、把叶绿素溶到酒精中
4.在天气晴朗的早晨,摘取一植物的叶片甲,于100℃
下烘干,称其质量。到黄昏时,去同一株上着生位置
与叶片形状都与甲基本相同的叶片乙,同样处理,称
其质量。其结果是:
A、甲叶片比乙叶片重 B、两叶片质量相等
C、 乙叶片比甲叶片重 D 、不一定
请解释“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原理
1、实验前,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 。
2、光照前,把叶片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是 。
3、把叶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的目是 。
其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4、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的目的是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及场所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
1、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的原因。
2、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试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欢迎同学们走进我们的生物殿堂,在学习本节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植物是吃什么长大的”。
师:同学们都知道人和动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依靠食物来提供能量。那么你知道绿色植物是通过什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获得能量的呢?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获得能量的。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师展示课题并板书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新授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有哪些?
展示“教学目标”
师:本课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探索的精神。
师:下面我们就通过探究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展示标题“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及目的要求并板书
展示实验目的要求
师:请同学们依据实验的目的要求,完成导学案的“提出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分别作出假设。
学生完成提出问题,并分别作出假设。
生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吗? 生2: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吗?
生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生2: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展示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翻到P63,教材中已经完整的展示了实验计划,老师在课下已经帮组大家完成了前两个步骤,下面由同学们完成第三步。为了更好的完成探究,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隔水加热”视频
展示实验器材
师:请同学们检查实验台上的实验器材,是否有缺失,如有缺失要及时报告。
师:在进行分组实验之前,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晃动桌子,不要从上往下直视装酒精的小烧杯,防止热水烫伤。酒精只能隔水加热,否则将发生危险!
一旦酒精外溢燃烧,请用湿布或沙子覆盖火焰,千万不要用水扑灭。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去盖灭,不能直接用嘴吹。
师:下面开始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待“隔水加热”环节基本完成。
师:现在我们来了解详细的实验过程。
播放“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flash动画
播放实验全过程,并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述每一步骤。
播放完毕,学生开始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导学案“制定计划”中的问题。
解决“制定计划”中的问题
师:“制定计划”中的问题同学们探讨完了,下面我们请小组长代表发言,说出你们小组对问题的见解。
小组长分别发言和补充,教师引导共同解答“制定计划”中的问题。
1、暗处理:如何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
2、遮光:针对验证“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该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应该是 光 。
请同学们利用以下的材料用具:天竺葵、曲别针、黑纸片,依据教材,设计出对照实验,并说出这样设计的实验原理。
师:哪一组同学愿意到讲台上来进行演示?
学生依据教材实验设计进行演示。
展示方案“从一盆植物上选取一片叶子的两个部分”
师:教材中所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从一盆植物上选取一片叶子的两个部分”,请同学们看屏幕中的另外两种方案?
展示另外两张设计方案
(1)两盆植物上分别选一片叶子进行对照。
(2)一盆植物上选两片叶子进行对照。
师:这两种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生1:不合理,因为方案中的变量变的更多了。
生2:不合理,对照试验要求变量只有一个,只有在变量只有一个的情况下,我们设计的实验才会更加的严谨。
……
师:同学们说的对,“从一盆植物上选取一片叶子的两个部分”这个方案变量只有一个,是最科学、也是最严谨的。
3、光照
师:刚才我们作出了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这一假设,那么怎样来验证淀粉的存在呢?
淀粉遇碘变蓝,可以滴加碘液验证 。
师演示淀粉遇碘变蓝
4、脱色:当我们用碘液检验绿叶中有淀粉的生成时,能否在绿色的叶片上,直接滴加碘液来观察淀粉变蓝的现象? 不能 ,为什么? 叶片中含有叶绿素,现象不明显 。
师提示:绿色背景下和白色背景下那个更明显?
师:如何排除绿色的干扰?
生:去除绿色。
如何排除绿色的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去除绿色 。
师:去除绿色也就是脱色。叶片中的叶绿素很容易溶解于酒精,加热可以加速叶绿素的溶解。
加热时为什么不直接加热酒精,而要“隔水加热”? 酒精的燃点低,容易自燃,防止出现危险 。
5、漂洗、滴加碘液:用镊子取出叶片并用 清水 漂洗,冲洗掉酒精;滴加碘液后,再用 清水 漂洗,冲洗掉碘液。
6、观察现象
师:请同学们回顾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争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实验步骤。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实验步骤: 暗处理→遮光→光照→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
师在学生概括每一个步骤的同时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对本实验是否还有疑问?
如有疑问,引导解答疑问……
如果没有,完成探究。并将观察到的变化填写在导学案的表格中。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填写表格
现象
前 后
① 脱色前后叶片的颜色变化 绿色 黄白色
② 脱色前后酒精的颜色变化 无色 绿色
③ 滴加碘液前后叶片见光部分的颜色变化 绿色 蓝色
④ 滴加碘液前后叶片遮光部分的颜色变化 绿色 不变色
师:通过实验观察,同学们已经将表格填充完整。下面我们请小组代表对本组所观察到现象进行表述。
学生代表分别表述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
根据学生的表述分别展示实验现象中①②③④颜色的变化
并展示结论
师可用学生的实验结果利用展台展示
见光 变蓝 淀粉 光合作用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无光 不变蓝 无淀粉 无光合作用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展示结论并板书
板书: 产物:淀粉
条件:光
师:那么有没有实验结果不同的小组呢?
如有不同的小组,共同分析原因;如果没有进入下一环节。
……
展示实验延伸
师:同学们,如果把染成蓝色的这一部分叶片切成薄片,制作成叶片的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你认为应该是该叶肉细胞内的哪一个结构变蓝了?想一想,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展示“细胞结构中叶绿体变蓝”动画
学生分析讨论,师引导得出,细胞内的叶绿体变蓝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师板书
场所:叶绿体
展示学以致用
师:想一想,运用刚才实验的方法,能把你的照片印在绿叶上吗?
学生分析讨论,师引导得出,将黑纸片替换成自己的照片底板遮在绿叶上就可以实现。
展示联系生活
师:那么生活中你能不能想到类似的例子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举例。
展示当堂练习
师:为了验证今天同学们收获的如何,下面我们来完成以下的练习题。
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的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2】处两面遮盖,移入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加热后加碘液出现的变化。分析并回答:
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了什么颜色?
加碘液后发现【1】、【2】两处均不变蓝,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3】处遇碘后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那些收获?
可让学生上黑板将六个环节中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补充完整。
生结合助学p总结本课收获的内容
……
板书设计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产物:淀粉
条件:光
场所: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