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 含解析(基础巩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 含解析(基础巩固)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14 10:2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大小不同???????B.?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D.?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2.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 原子????????????????????????????????????B.?质子????????????????????????????????????C.?中子????????????????????????????????????D.?电子
3.在观看了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化学视频后,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四位同学分别作了如下发言:小红说“区别在于是否在不停地运动”;小美说“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构成物质”;小科说“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小娜说“区别在于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同”。你赞同(?? )
A.?小红?????????????????????????????????????B.?小美????????????????????????????????????C.?小科????????????????????????????????????D.?小娜
4.为了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小科制作了如下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电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的是(??? )
A.???B.??????????C.?????????D.?
5.1999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 的新领域,他发明的激光光谱技术,使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
A.?? 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B.?分子是静止的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7.下列各图是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空心圆”和“实心圆”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
A.?????????????????B.?????????????????C.?????????????????D.?
8.“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B.?分子可以再分?????????????????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9.“超临界水”(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小空心圆”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中,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B.??????????????????????????????C.??????????????????????????????D.?
10.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
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C.?铁、水、空气、磁场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1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而构成分子的粒子是(? )
A.?原子?????????????????????????????????????B.?质子?????????????????????????????????????C.?中子?????????????????????????????????????D.?电子
12.?“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蔗糖溶解???????????????????????????????????????B.?水的电解实验
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D.?A烧杯中溶液变红
13.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 ? ”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
A.???????????????????B.???????????????????C.???????????????????D.?
14.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个数比是(?? ?)
A.?5∶1∶2???????????????????????B.?1∶2∶2??????????????????????????????
C.?1∶1∶1????????????????????????D.?2∶3∶1
15.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个数???????????????????????????B.?原子种类???????????????????????????C.?分子种类???????????????????????????D.?元素种类
二、填空题
16.?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________?.
A.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则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性质不同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C.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四个,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四个
D.单质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具有还原性,________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也具有还原性.
17.如图所示,“?”、“●”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_;
(3)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_。
18.建立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1)图甲是水分子电解模型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模型图中缺少了________。

(2)图乙是水中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请在图丙中建立甲烷(CH4)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
19.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如石墨由________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20.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从变化Ⅰ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
21.已知在一密闭容器中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图示中共有3种原子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2)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原子个数 C.分子种类
22.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有关,分子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慢。在如图容器中(器壁允许气体分子通过),里面充满了空气,当烧杯中连续不断地通入氢气(氢分子是质量最小的分子)时,导管乙处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3.如图所示是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
(1)改变水的________,可以使水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相互转变;
(2)在这三种状态的变化中,水分子之间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构成水这种物质的分子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成其他分子。
24.看图回答:
(1)过氧化氢分子中有________种原子,甲醛分子中有________个原子;
(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或乙炔分子与甲烷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25.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如氧气由________?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__?,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26.分子是由________?结合而成的,如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________?原子和一个________?原子构成的。
三、解答题
27.“o”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如下:
(1)比较A、B、D可知:________ ;
(2)比较C、E可知:__________ ;
(3)比较B、D可知:__________ 。
四、实验探究题
28.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单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________。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含有KIO,),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9.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1)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2)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____变蓝色(填“会”或“不会”)。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据此分析判断。
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 A
解析: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据此分析判断。
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碳原子,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 C
解析:根据分子原子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分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小科同学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C。
4. C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产生,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A.图中为该反应中氧分子的模型,化学变化中,氧分子可分为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为该反应中氢分子的模型,化学变化中,氢分子可分为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C.图中为该反应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模型,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符合题意。
D.图中为该反应中水分子的模型,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可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 D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进行分析即可。
A.化学变化中旧分子会分解,形成新的分子,该技术可观测到,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该技术使观测到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中旧分子分解,新分子由原子重新组合而成,可观测到分子的形成,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该技术只能观测到分子、原子的等级,看不到原子内部结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 D
解析: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性: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A、目前认为最小的微粒是夸克;故A错误;
B、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故B错误;
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C错误;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 D
解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同种分子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量的原子组成。A选项中是两种原子的混合体;B选项中有三种分子;C选项中有两种分子;D选项中只有一种分子。
故答案为D.
8. A
解析: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很小。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充分说明了水分子很小。
故答案为A.
9. C
解析:水的液态和气态都属于水的物理性质,当只有物理性质改变时,其化学性质是不变的,分子结构也不会改变。
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水的物理状态并不影响它的化学组成。所以无论是液态、气态或者是液态和气态的混合体,水分子的物理模型都不变,是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的结构。
故答案为C.
10.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等于平衡位置时,引力等于斥力,即分子力等于零;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A、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故A错误;
B、花香四溢是扩散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B正确;
C、铁、水、空气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磁场没有分子或原子,故C错误;
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仍能发生扩散现象,分子之间仍存在间隙,故D错误。
故选B
11. A
解析:由题意,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而构成分子的粒子是原子;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了解原子和分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由题意,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而构成分子的粒子是原子;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所以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而构成分子的粒子是原子.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 C
解析:A、蔗糖溶解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并且分子不停的运动,故正确;
B、水的电解实验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再分,重新组合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正确;
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利用压力差得出结论,是宏观现象,故错误;
D、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水溶液呈碱性,是A烧杯中溶液变红,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B、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的实质解答;
C、根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原理解答;
D、根据分子不断地运动解答.
13. A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据此分析解答。
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4. B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没有参与反应,反应后减少的分子为参加反应的分子,增加的分子为生成的分子分析。
由微观图可知,反应前有5个分子,反应后剩余3个,说明参加反应了2个,参加反应1个分子,生成2个分子,所以 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个数比是1: 2:2;
故选B。
15. C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析。
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6. A;一氧化碳
解析:A、臭氧和氧气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和结构不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错误;
C、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故错误;
D、一氧化碳也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也具有还原性;
故选:A;一氧化碳.
A.根据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
B.根据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来分析;
C.根据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来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具有还原性来分析.
17. (1)BD
(2)A
(3)C
解析:微观模型图中,一个圆圈表示一个原子,原子连在一起表示一个分子。
A由三个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表示纯净物,表示单质;B有两种分子,表示混合物;C有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表示纯净物,表示混合物;D虽是同种原子,但含有不同种分子,表示混合物。
故答案为:(1)BD;(2)A;(3)C
18. (1)B
(2)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在微观模型图中的应用,物质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模型图中缺少了?一个氢分子,选B;
(2)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2/16=1/8,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4=3/1,故模型为
19. 碳原子;氧分子;氧原子
解析:(1)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2)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如石墨由碳原子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20. (1)C
(2)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子分解原子,原子可以组合成新的分子。
A、由图中可以非常明显的发现从第二幅图到最后一幅图当中的分子数目并没有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中可以非常明显的发现从第二幅图到最后一幅图当中的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改变,B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中可以非常明显的发现从第二幅图到最后一幅图当中的分子间隔变小了,C符合题意。
D、由图中可以非常明显的发现从第二幅图到最后一幅图当中的分子的种类没有增加或者减小,D不符合题意。
?(2)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子分解原子,原子可以组合成新的分子。
? 故答案为:(1)C;(2)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1. (1)A,B
(2)A,B
解析:(1)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那么有几种小球就有几种原子;分子由原子构成,图中有几种不同的原子的组合,就有几种分子;
(2)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1)A.图示中共有、、3种原子,故A正确;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故B正确。
故选AB;
(2)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种类和个数,故AB正确,而C错误。
故选AB。
22. 水会从乙管中喷出(或溢出);分子质量小,运动速度快,会通过甲器壁进入瓶内,使瓶内的气压增大,将水从乙管中压出
解析:可以根据氢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运动速率较快,空气中含有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运动速率较慢,气体分子越多,压强越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解答.
不断通入氢气时,单位时间内进入瓶中的氢分子比从瓶中进入烧杯中的分子多.这样就导致瓶中的分子越来越多,压强越来越大,使试剂瓶中的气体压强越来越大,直至有水喷出.
故填:有水喷出,氢气的分子质量小,运动速度较快,进入瓶内的气体增多,使瓶内压强增大.
23. (1)温度
(2)间隔;不会
解析:物质的状态与温度有关,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
(1)物质的状态与温度有关,改变水的温度,可以使水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相互转变;(2)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此变化过程中,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变,只是水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24. (1)2;4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相同的原子、不同的原子个数可组成不同物质的分子
解析:(1)结合过氧化氢分子、甲醛分子模型图分析回答。
(2)结合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的模型图分析回答。
(3)结合过氧化氢和水分子及乙炔分子与甲烷分子的模型图分析回答。
(1)由模型图可以看出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共4个原子构成。
(2)氢分子(或氧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而水分子是由两种(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所以可以归纳出: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过氧化氢和水分子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但每个过氧化氢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而水分子中是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即构成它们的原子相同但个数不同。同样,乙炔分子与甲烷分子都是由氢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但每个乙炔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2个碳原子,而甲烷分子中是4个氢原子和1个碳原子。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相同的原子、不同的原子个数可组成不同物质的分子。
故答案为:(1)2;4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相同的原子、不同的原子个数可组成不同物质的分子
25. 氧分子;氧分子;氧原子
解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构成的分子保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故答案为:氧分子???? 氧分子???? 氧原子
26. 原子;氢;氧
解析:可以从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原子??? 氢??? 氧
三、解答题
27. (1)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
(2)分子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数量不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解析:根据图示中各分子的构成情况分析。
(1)、A、B、D都是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所以由此可知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
(2)C和E中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由此可知分子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B和D是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种分子,由此可知 数量不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
四、实验探究题
28. (1)会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不会
解析:(1)碘由固态变成液体发生升华现象时,只是物态发生改变,它的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根据分子和物质化学性质的关系分析;
(3)分析碘和碘盐的分子组成是否相同。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变蓝色。
(2)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碘单质的化学式为I2 , 而碘盐的化学式为:KIO,可以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用馒头蘸取少量的食盐水不会变蓝色。
29. (1)会
(2)会
(3)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解析:碘是一种非金属由分子构成的,从题目中可以得到碘分子是保持它化学性质的粒子,如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功能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当变成气态的时候只是空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化学性质没变化,还是能让馒头变蓝色的,溶解在酒精中也是一样的,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1)碘分子能使淀粉变蓝,馒头中含有大量淀粉,碘加热升华变成碘蒸气,仍然是碘分子,只是空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 化学性质没变化 , 因此能使馒头变蓝;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碘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能使馒头变蓝;
(3)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故答案为:(1)会;(2)会;(3)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