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评(三)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宋辽之间的长久和平关系始于
A.设立榷场后 B.王安石变法后 C.澶渊之盟后 D.西夏建立后
2.下列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与南宋并立?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3.下列对澶洲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A扩军备战 B用严酷刑罚镇压
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以汉制待汉人”
5.学习历史有很多好方法,比如顺口溜、图示法等。下面能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6.1141年宋金议和后,与南宋接壤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①西夏②蒙古③大理④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有关阿骨打事迹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12世纪初,起兵抗辽,取得胜利 B.1115年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C.金朝建立初年,创制了女真文字 D.1115年领兵俘天祚帝,灭辽朝
8.宋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出现了
A.秧马 B.曲辕犁 C.铁制农具 D.三脚耧
9.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他
A.作战英勇,收复失地 B.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
C.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D.是著名的抗金英雄
10.对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几段历史时期表述不正确的是
A.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繁荣时期
B.辽、宋、夏、金、元是我国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时期
C.北宋时期,中国重新出现大一统的局面
D.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弱
11.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
A后周 辽 B蒙古国 西夏 C辽 西夏 D南宋 辽
12.“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指南针发明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3.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是
A.辽、西夏、金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B.“苏湖熟,天下足”
C.南宋临安人口超过百万 D.元朝统一
14.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
15.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他在中国有可能阅读到的书籍有
①《红楼梦》 ②《本草纲目》 ③《齐民要术》 ④《资治通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英镑
17.“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一民谣反映了何时什么行业的盛况
A.南宋——棉纺织业 B.元朝——棉纺织业
C.北宋——丝织业 D.明朝——丝织业下列,
18.元朝时,负责管辖澎湖和台湾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理藩院 D.澎湖巡检司
19.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历史上的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西魏与东魏 D.唐朝与后唐
20.元朝的中书省是
A.征收赋税的机构 B.草拟国家政令的机构
C.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 D.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辽)与朝廷和好”指哪一历史事件? 该事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该事件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靖康耻”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该材料反映了岳飞抵抗哪一少数民族侵扰的决心?
(3)结合所学知识和两则材料,概括指出两宋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评(三)含答案
一.选择题
1————5 CABDC
6————10 BDABC
11————15 CCBCB
16————20 ABDBD
二.材料题
21.(1)事件:澶渊之盟。 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积极作用:使双方人们安居乐业;保持了宋辽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1127年。 女真族。
(3)特点: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