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1.1认识生命现象课件(含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1.1认识生命现象课件(含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4-19 21: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3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s
01
02
03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生命现象
☆新陈代谢
(除旧迎新)
☆新:吸入新鲜的空气、摄取营养物质。☆陈:呼出的气体、排尿、排汗。
生物的生命现象
☆生长发育
☆遗传:保持一样
☆变异:出现差异
生物的生命现象
☆适应环境
☆影响环境
生物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生物
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
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长和发育
繁殖后代
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
珊瑚是生物吗?珊瑚虫呢?为什么?
珊瑚不是生物,它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珊瑚虫才是生物。
学以致用
珊瑚
珊瑚虫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
☆应根据该物体是否具有生物基本特征。生物一定具有一项或多项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能单纯的根据物体能否运动或者长大来判断。
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不断长大的珊瑚
会跳舞的机器人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蝴蝶 ②珊瑚 ③蘑菇 ④智能机器人 ⑤卫星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01
02
0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一大碗牛肉汤
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就会变酸。这是怎么回事呢?
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酸。这是什么引起的呢?
观点一:
肉汤本身的微生物
“自然发生说”
观点二:
空气中的微生物
巴斯德(微生物之父)
巴斯德实验
☆第一步:向A、B两个烧瓶加入肉汤
A
B
A、B两个烧瓶有什么区别?
微生物
真正区别:有无微生物进入
☆第二步:对A、B两个烧瓶进行煮沸
A
B
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巴斯德实验
☆第三步:将A、B两个烧瓶静置
A
B
A、B两个烧瓶内肉汤有什么变化?
微生物
浑浊
无变化
巴斯德实验
☆第四步:将B烧瓶长颈打断
B
B烧瓶内肉汤有什么变化?
B
浑浊
巴斯德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巴斯德实验
☆表达交流
1.实验中,曲颈瓶设计妙在何处?
2.实验中,A瓶的作用是什么?
答:1.外界空气能进入瓶内,而空气
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瓶内。
2.对照作用。
巴斯德实验
科学探究的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订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探究成功的前提
探究成功的关键
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
只有一个变量(单一变量),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接受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不接受变量处理的或处在常态下的对象组。


对照实验






1、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重复实验原则(多次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原则
(2019年真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当移开花盆时,鼠妇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潮湿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该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实验设计体现了______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
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01
02
03
生物学的探究工具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显微镜的构造
1、目镜、物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规律】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规律】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物、目镜组合与视野物像大小、数目、亮度、视野范围及物镜与玻片之间距离的关系
【规律】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中的五变化:视野变暗、范围变小、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图像变大、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变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决定物镜和玻片的距离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
越大
越小
越远
越近
3、与调节视野亮度有关的结构: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规律】
1、(2019?菏泽)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观察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B、当视野中光线较暗时,可利用直射太阳光作为光源来进行观察
C、若要把视野中位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2、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
(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二、显微镜成像的原理
1、显微镜成的是倒像,像的上下、左右和实物都相反
【规律:】
显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物像,与玻片上的图像相比,呈180°旋转,即将试卷旋转180°,倒过来看到的图像与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是一致的。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10x、10X
10x
、40X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a
b
4a
4b
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宽度或直径,而不是面积
【规律:】
4
3、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A、b
B、d
C、p
D、q
4、在光学显微镜下,选用6倍目镜和5倍物镜观察一个直径为1mm的小圆点:???
(  )
A.面积约为30mm2 
B.直径约为3cm 
C.面积扩大到30倍  
D.直径约为11cm
三、显微镜下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移动的关系
e
e
由于显微镜所成的像为倒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
【规律】
例题:观察草履虫实验时,发现在视野左下方有一草履虫,正向视野左下方移动,怎样调整玻片,才能防止其移出视野?
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方向图
显微镜下流动方向
逆时针
实际流动方向
逆时针
呈环形运动的物质在显微镜下流动方向不变
【规律】
5、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右上方有一细胞。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6、若显微镜的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现实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上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上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下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四、视野中污物位置的判断
a.转动目镜,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的不在目镜上。
b.移动玻片,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c.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规律】
7、当你准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以或许在(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8、(2019?自贡)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同学们采用了多种操作方式来判断污点的来源,以下操作不能判断出污点来源的是(  )
A、移动装片
B、更换目镜
C、更换物镜
D、转动反光镜
五、放大倍数与视野内细胞数目变化的关系
10x、10X
10x
、40X
4
8
2
①细胞单行排列
②细胞十字分布
10x、15X
10x、45X
17
3
5
【规律】
除以扩大的倍数
【规律】
横纵单行排列的细胞数分别除以扩大的倍数,和减1
③细胞均匀分布
10x、10X
10x、40X
4
64
4
【规律】
除以扩大的倍数的平方
9、当显微镜的物镜是10x时,在视野直径边界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24个
10、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物镜换成40×后,在视野中可看检测到的分生细胞数为(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六、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
1、①→②移动装片,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2、②→③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3、转动遮光器、由小光圈换成大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4、③→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11、(2019枣庄)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
④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
⑤向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上方移动装片
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⑧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
A、⑤→⑦→③→①
B、⑧→⑤→②→④
C、⑦→⑥→①→③
D、⑥→⑧→④→②
作业:
1、熟记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回顾课本知识,并独立完成《考试说明与指导》上
的第1章的所有题目。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