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相似三角形》竞赛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1.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为小明同学根据弦图思路设计的.在正方形中,以点B为圆心,为半径作,再以为直径作半圆交于点E,若边长,则的面积为(
)
A.20
B.
C.24
D.
【答案】A
【分析】
根据题意,作出合适的辅助线,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以得到DE和CE的值,从而可以求得△CDE的面积.
【详解】
解:取CD的中点F,连接BF、BE、EF,
由题意可得,FE=FC,BE=BC,
∴BF是EC的垂直平分线,
∴∠FBC+∠BCE=90°,
∵∠BCD=90°,
∴∠DCE+∠BCE=90°,
∴∠FBC=∠DCE,
又∵∠BCF=∠CED=90°,
∴△BCF∽△CED,
∴,
∵BC=10,CD=10,CF=5,∠BCF=90°,
∴BF=,
∴,
解得CE=4,ED=2,
∴△CDE的面积为:,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圆的有关计算、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2.如图,中,,,,,为,边上的两个动点,且,为中点,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可得点F在以A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弧上运动,在AB上取点G,使得,通过证明得到,即可将的最小值转化为求的最小值,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求解.
【详解】
解:连接AF,
∵,,为中点,
∴,
∴点F在以A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弧上运动,
在AB上取点G,使得,
∴,
∴,
∴,
∴,
当G、F、C三点共线时取得最小值,即GC的长度,
在中,,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内容,将求的最小值转化为求的最小值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矩形的顶点与原点重合,点在第二象限,点和点在第一象限,对角线的中点为点,且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若点的纵坐标为4,且,则的值为
(
)
A.
B.
C.
D.
【答案】A
【分析】
过点C作FE⊥x轴,垂足为E,过点B作BF⊥EF,垂足为F,设点C(a,b),则OE=a,EC=b,用a,b的代数式表示B的坐标,点D的坐标,继而得到a,b的另外一个等式,联立求解即可.
【详解】
如图,过点C作FE⊥x轴,垂足为E,过点B作BF⊥EF,垂足为F,设点C(a,b),则OE=a,EC=b,
∵四边形OCBA是矩形,∴∠BCO=90°,
∴∠OCE+∠FCB=90°,
∵∠FBC+∠FCB=90°,
∴∠FBC=∠ECO,
∵∠F=∠CEO=90°,
∴△ECO∽△FBC
∴,
∴FB=EC=b,FC=EO=a,
∵点的纵坐标为4,
∴FC+EC=4,
∴a
+b=4,
过点B作BM⊥x轴,垂足为M,过点D作DN⊥x轴,垂足为N,
则四边形BFEM是矩形,BM=4,
∴OM=OE-ME=a-b,
∵的中点为点,
∴DN是三角形OBM的中位线,
∴DN=2,ON=,
∴点D(,2),
∵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2=ab,
∴a-(4-a)=a(4-a),
∴a-4+3a=4a-
∴=4,
∴a=2或a=
-2,
∵点C在第一象限,
∴a>0,
∴a=
-2
不符合题意,舍去,
∴a=2,
∴b=4-a=4-2,
∴k=ab=2(4-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相似,互余原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作垂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在等腰中,,.点和点分别是边和边上两点,连接.将沿折叠,得到,点恰好落在的中点处设与交于点,则(
)
A.
B.
C.
D.
【答案】C
【分析】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AC=4,∠A=∠B=45°,过B′作B′H⊥AB与H,得到AH=B′H=AB′,求得AH=B′H=1,由勾股定理得到BB′=
,由折叠的性质得到BF=,DE⊥BB′,根据相似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在等腰Rt△ABC中∠C=90°,AC=BC=2,
∴AB=AC=4,∠A=∠B=45°,
如图,过B′作B′H⊥AB与H,
∴△AH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H=B′H=AB′,
∵AB′=,
∴AH=B′H=1,
∴BH=3,
∴BB′=,
∵将△BDE沿DE折叠,得到△B′DE,
∴BF=,DE⊥BB′,
∴∠BHB′=∠BFE=90°,
∵∠EBF=∠B′BH,
∴△BFE∽△BHB′,
∴,
∴,
∴EF=,
故答案为: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BPC是等边三角形,BP、CP的延长线分别交AD于点E、F,连接BD、DP,BD与CF相交于点H,给出下列结论:①BE=2AE;②△DFP∽△BPH;③△PFD∽△PDB;④DP2=PH·PC;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答案】C
【分析】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逐条判断即可.
【详解】
解:在正方形ABCD中,AD∥BC,AB=BC=DC,
∠A=∠ABC=∠ADC=∠BCD=90°,∠ABD=∠ADB=∠BDC=45°
∵△BPC是等边三角形
∴BP=PC=BC,∠PBC=∠PCB=∠BPC=60°,
∴DC=PC
,∠ABE=∠ABC-∠PBC=30°
∴BE=2AE,故①正确;
∵AD∥BC
∴∠PFD=∠BCF=60°
∴∠PFD=∠BPC
同①得:∠DCF=30°
∴∠CPD=∠CDP=75°
∴∠PDF=15°
又∵∠PBD=∠ABD-∠ABE=45°-30°=15°,
∴∠PDF=∠PBD
∴△DFP∽△BPH,故②正确;
∵∠PDB=∠CDP-∠BCD=75°-45°=30°,∠PFD=60°
∠BPD=135°,∠DPF=105°
∴∠PDB≠∠PFD≠∠BPD≠∠DPF
∴△PFD与△PDB不相似,故③错误;
∵∠PDH=∠PCD=30°,∠DPH=∠DPC
∴△DPH∽△CDP
∴
∴PD2=PH·CD,故④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6.如图,是的弦(非直径),点是弦上的动点(不与点,重合),过点作垂直于的弦.若设的半径为,弦的长为,,则弦的长(
)
A.与,,的值均有关
B.只与,的值有关
C.只与,的值有关
D.只与,的值有关
【答案】D
【分析】
连接AD、BE,先由垂径定理得,再根据得,用和表示出CE的长,即可得到DE的长.
【详解】
解:如图,连接AD、BE,
∵DE为的弦,,
∴,
∵,,
∴,
∴,
∴,
∵,
∴,
∵,
∴,,
∵,
∴,
∴,
故DE的长只与和的值有关.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垂径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垂径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7.如图,在中,和是高,,点是的中点,与分别交于点,.有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D
【分析】
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等量代换得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求得,故①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等量代换得到,故②正确;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由,得到;故③错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故④正确.
【详解】
解:,,
,
,
,
,
,
,
点是的中点,
,
,,
,故①正确;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在与中,
,
,
,
,
,故②正确;
,,
,
,
,
,
;故③错误;
,,
,,
,
,
.故④正确.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在等边三角形中,点,分别是边,上的点.将沿翻折,点正好落在线段上的点处,使得.若,则的长度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
由是等边三角形,===60°,
由沿DE折叠C落在AB边上的点F上,,==60°,CD=DF,CE=EF,由AF:BF=1:2,设AF=m,BF=2m,AB=3m,设AD=x,CD=DF=,
由BE=2,BC=,可得CE=,可证
,利用性质
,即,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是等边三角形,
∴
===60°,
∵
沿DE折叠C落在AB边上的点F上,
∴
,
∴
==60°,CD=DF,CE=EF,
∵AF:BF=1:2,
设AF=m,BF=2m,AB=3m,
设=x,=DF=,
∵BE=2,BC=,
∴
CE=,
∵
=,=60°,
∴
=120°,=120°,
∴
=,
∵
=,
∴
,
∴
,
即,
解得:,使等式有意义,
∴
=,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性质和折叠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9.如图,点B,D在x轴正半轴上,点A,C在函数的图象上,,且,设的面积分别为,则的值为________;当时,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分析】
作轴于M,轴于N,由题意可设
,又易证,即得.令,则.即点,点,即有,整理得,解出,故;当时,,再根据即可求出的值.
【详解】
解:如图,作轴于M,轴于N,
∵,
∴设,
∵,
∴,
∵,
∴,
∴,
令,
∴,
∴点,点,
∵点A,C在函数的图象上,
∴,即,
∴,
解得或(舍去),
∴.
当时,,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是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如图,在平面坐标系中,,以O为圆心,为半径画圆,P为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__________
【答案】
【分析】
先构造出相似三角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边长比,将最小值转化成求BD的值,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详解】
如图所示,在轴负半轴上取D(,0),则OD=
因为A(-2,0)
∴OA=2
在上任取一点P’,连接OP’,AP’,P’D
∴OP’=OC=3
∴,
∴
∵∠P’OA=∠DOP’
∴△P’OA∽△DOP’
∴
∴P’D=P’A
∴求P’A+P’B的最小值即求P’D+P’B的最小值
连接BD交于点P,此时PD+PB最小,最小值为BD的长
∴
即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的动点问题、勾股定理,使用相似三角形作为突破点是解题的关键,后进行最小值的转化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A在第一象限,且AO=AB=2,点E在线段OB上运动,当△AOE和△ABE都为等腰三角形时,点E的坐标为_____.
【答案】(2,0)或或
【分析】
分情况讨论,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求解.
【详解】
(1)当AO=AE时:
∵AO=AB,
∴AE与AB重合,不存在△ABE,同理AB不能与AE相等;
(2)当OA=OE时:
①若BA=BE,则AO+AB=OE+EB=OB,不存在△AOB;
②若EA=EB,如图所示,
∵AO=AB=2,
∴OE=2,
∵AO=AB,EA=EB,
∴∠AOB=∠ABO=∠EAB,
又∵∠ABO=∠ABO,
∴△ABE∽△OBA,
∴,即,
∴,
∴此时△AOB存在,E(2,0);
(3)当EA=EO时:
①若EA=EB,如图所示,
此时∠AOB=∠ABO=∠OAE=∠BAE,
∴∠OAB=90°,E为OB中点,
∵AO=AB,
∴AE⊥OB,
∴,
∴,
∴;
②若BA=BE,如图所示,
∵AO=AB,EA=EO,
∴∠AOB=∠ABO=∠EAO,
又∵∠AOB=∠AOB,
∴△AOE∽△BOA,
∴,即,
∴,
∴,
综上所述,点E的坐标为(2,0)或或.
故答案为:(2,0)或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并正确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在ABC中,∠C=45°,AD⊥BC于D,F为AC上一点,连接BF交AD于E,过F作MN⊥FB交BA延长线于M,交BC于N,若点M恰在BN的垂直平分线上,且DE:BN=1:7,=15,则=_____.
【答案】.
【分析】
过点F作FG⊥BN于G,先证,可证,再证≌,可得,设ED=x,可得,,
可证,可得,由=15,可求
由把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解:过点F作FG⊥BN于G,
,
,
,
,
,
,
,
,
,
,
,
,
在和中,
,
,
,
,
,
在和中,
,
≌,
,
,
,
设ED=x,
,
,
,
,
,
,
,
,
,
∵=15,
,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相似判定与性质,三角形面积,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相似判定与性质,三角形面积是解题关键.
13.如图,在△ABC中,BA=BC,∠ABC=90°,AD=DB,BE⊥DC于E,连接AE并延长交BC与F,以下说法正确的有_____.(直接填序号)
①BE=DE?EC;②EA=EB;③AE:EF=3:2;④FC2=FE?FA.
【答案】①③④.
【分析】
证明△BED∽△CEB,列比例式,过D作DP∥BC,交AF于P,求出相似比,设设ED=x,通过比例式表示出其他线段长,进而判断各结论是否正确.
【详解】
解:∵BE⊥CD,
∴∠DEB=∠CEB=90°,
∵∠DBE+∠CBE=90°,∠CBE+∠BCE=90°,
∴∠DBE=∠BCE,
∴△BED∽△CEB,
∴,
∴BE2=DE?EC,
故①正确;
∵AB=BC,AD=BD,
∴BD=BC,
由①知:△BED∽△CEB,
∴,
设ED=x,则BE=2x,CE=4x,
∴BD=AD=x,BC=AB=2x,
过D作DP∥BC,交AF于P,
∴,,
∴CF=4PD,BF=2PD,
EF=4PE,AP=PF=5PE,AF=10PE,
∴CF=2BF,,,
∴BF=BC=,CF=,
由勾股定理得:AF=,
∴AE=,
∴AE≠BE,
故②不正确,③正确;
④由②得:FC=,FE=,AF=,
∴FC2=,
FE?FA=,
∴FC2=FE?FA,
故④正确;
本题正确的结论有:①③④,
故答案为:①③④.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关键在灵活应用性质定理,学会用利用参数表示线段的长.
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则BD的长为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
作,交BC延长线于M,连接AC,由勾股定理得出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ACD是直角三角形,∠ACD=90°,证明∠ACB=∠CDM,得出,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出CM=2AB=6,DM=2BC=8,得出BM=BC+CM=10,再由勾股定理求出BD即可.
【详解】
解:如图,连接
过作交的延长线于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构建三角形相似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15题,16题7分,17,18题8分,共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在中,,点在边上,,分别连接.
(1)如图1,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若,求的长;
②求证:.
(2)如图2,若,分别是的中点,求的值.
【答案】(1)①;②见解析;(2)
【分析】
(1)①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得,进而证明,由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得出,设,则答案可解;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得,由SAS可证得,得出,进而证得,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得答案;
(2)连接,由(1)得,可得出,进而证得,得出,通过等量代换得出,证得,再通过勾股定理求得,则答案可解.
【详解】
解:(1)①∵,
∴,
又∵,
∴,
∴,
∴.
设,则,
解得(负值已舍去),即的长为;
②证明:∵,
∴,
∴,
∴,
∴,
∴;
(2)如图,连接,由(1)得,
∴,
∵分别是的中点,
∴,
又∵,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D是AC的中点,
设,则,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运用,用到的知识点有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
16.如图,P是正方形ABCD边BC上一个动点,线段AE与AD关于直线AP对称,连接EB并延长交直线AP于点F,连接CF.
(1)如图(1),∠BAP=20°,直接写出∠AFE的大小;
(2)如图(2),求证:BE=CF;
(3)如图(3),连接CE,G是CE的中点,AB=1,若点P从点B运动到点C,直接写出点G的运动路径长.
【答案】(1)45°,(2)证明见解析,(3).
【分析】
(1)
连接DF,作AM⊥DF,AN⊥EF,垂足分别为M、N,证四边形AMFN是正方形即可;
(2)
连接AC,作AN⊥EF,垂足为N,证△CAF∽△BAN,列比例式即可;
(3)
连接AC,取AC中点O,连接OG,根据中位线性质确定G点运动轨迹,再根据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1)连接DF,作AM⊥DF,AN⊥EF,垂足分别为M、N,
∵线段AE与AD关于直线AP对称,
∴∠DFA=∠EFA,
∴AM=AN,
∵AD=AB,
∴Rt△AMD≌Rt△ANB,
∴∠MAD=∠NAB,
∵∠MAD+∠MAB=90°,
∴∠NAB+∠MAB=∠MAN=90°,
∴四边形AMFN是正方形,
∴∠AFE=45°;
(2)
连接AC,作AN⊥EF,垂足为N,
由(1)可知,,∠CAB=∠FAN=45°,
∴∠CAF=∠BAN,
∴△CAF∽△BAN,
,
∴BN=FC,
∵AB=AE,
∴BE=2BN,
∴BE=FC;
(3)连接AC,取AC中点O,连接OG,
∵G是CE的中点,
∴OG=AE=,
∴点G在以O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
当点P与C重合时,G与BC中点重合,当点P与B重合时,G与BA中点重合,
点G运动的路径是以为半径,圆心角为90°的弧长,
路径长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恰当的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通过线段相等或成比例解决问题.
17.如图,⊙是的外接圆,弦AE交BC于点D,且.
(1)求证:AB=AC;
(2)连接BO并延长交AC于点F,若AF=4,CF=5,求⊙O的半径.
【答案】(1)见解析;(2)
【分析】
(1)连接BE,证明△ABD∽△AEB,进而可得结论;
(2)连接OC,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点H,证明△AFB∽△OFA.进而可求⊙O的半径.
【详解】
解:(1)证明:如图1,连接BE,
∵,,
∴,
∴,
又,
∴,
∴AB=AC;
(2)如图2,连接OC,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点H,
∵AF=4,CF=5,
∴AB=AC=AF+CF=4+5=9,
∵AB=AC,OB=OC,
∴A、O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
又AB=AC,
∴AH平分,
∴,
∵OA=OB,
∴,
∴,
∵,
∴,
∴,
即,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的基本性质和定理;熟悉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性质,圆的基本性质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8.如图,为正方形的对角线上一点,过作的垂线交于,连,取中点.
(1)如图1,连,试证明;
(2)如图2,连接,并延长交对角线于点,试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如图3,延长对角线至,延长至,连,若,且,则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1)证明见详解;(2),证明见详解;(3).
【分析】
(1)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O=MO=BE=BO=EO,得∠ABO=∠BAO,∠OBM=∠OMB,证出∠AOM=∠AOE+∠MOE=2∠ABO+2∠MBO=2∠ABD=90°即可;
(2)在AD上方作AF⊥AN,使AF=AN,连接DF、MF,证△ABN≌△ADF(SAS),得BN=DF,∠DAF=∠ABN=45°,则∠FDM=90°,证△NAM≌△FAM(SAS),得MN=MF,在Rt△FDM中,由勾股定理得FM2=DM2+FD2,进而得出结论;
(3)BD为正方形对角线,可得,可求可得,可证
,可得由,设BC=x,可得,利用构造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1)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是的中点,
,
,,
;
(2),理由如下:
在上方作,使,连接、,OF,如图2所示:
则,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在和中,
,
,
,,
,
由(1)知,AO=OM,
,
,
,
在和中,
,
,
,
在中,,
即;
(3)∵BD为正方形对角线,
∴,
∴,
∴,
∵,,
∴,
∴,
∴,
∴,
,设BC=x,
∴,
,
∴,
∴,
∴,
∴(负值舍去),
∴,
∴BC=.
故答案为:.
.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判定与性质;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和相似,利用PQ长构造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试卷第1页,总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相似三角形》竞赛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1.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为小明同学根据弦图思路设计的.在正方形中,以点B为圆心,为半径作,再以为直径作半圆交于点E,若边长,则的面积为(
)
A.20
B.
C.24
D.
2.如图,中,,,,,为,边上的两个动点,且,为中点,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矩形的顶点与原点重合,点在第二象限,点和点在第一象限,对角线的中点为点,且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若点的纵坐标为4,且,则的值为
(
)
A.
B.
C.
D.
4.如图,在等腰中,,.点和点分别是边和边上两点,连接.将沿折叠,得到,点恰好落在的中点处设与交于点,则(
)
A.
B.
C.
D.
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BPC是等边三角形,BP、CP的延长线分别交AD于点E、F,连接BD、DP,BD与CF相交于点H,给出下列结论:①BE=2AE;②△DFP∽△BPH;③△PFD∽△PDB;④DP2=PH·PC;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6.如图,是的弦(非直径),点是弦上的动点(不与点,重合),过点作垂直于的弦.若设的半径为,弦的长为,,则弦的长(
)
A.与,,的值均有关
B.只与,的值有关
C.只与,的值有关
D.只与,的值有关
7.如图,在中,和是高,,点是的中点,与分别交于点,.有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如图,在等边三角形中,点,分别是边,上的点.将沿翻折,点正好落在线段上的点处,使得.若,则的长度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9.如图,点B,D在x轴正半轴上,点A,C在函数的图象上,,且,设的面积分别为,则的值为________;当时,的值为________.
10.如图,在平面坐标系中,,以O为圆心,为半径画圆,P为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__________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A在第一象限,且AO=AB=2,点E在线段OB上运动,当△AOE和△ABE都为等腰三角形时,点E的坐标为_____.
12.如图,在ABC中,∠C=45°,AD⊥BC于D,F为AC上一点,连接BF交AD于E,过F作MN⊥FB交BA延长线于M,交BC于N,若点M恰在BN的垂直平分线上,且DE:BN=1:7,=15,则=_____.
13.如图,在△ABC中,BA=BC,∠ABC=90°,AD=DB,BE⊥DC于E,连接AE并延长交BC与F,以下说法正确的有_____.(直接填序号)
①BE=DE?EC;②EA=EB;③AE:EF=3:2;④FC2=FE?FA.
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则BD的长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15题,16题7分,17,18题8分,共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在中,,点在边上,,分别连接.
(1)如图1,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若,求的长;
②求证:.
(2)如图2,若,分别是的中点,求的值.
16.如图,P是正方形ABCD边BC上一个动点,线段AE与AD关于直线AP对称,连接EB并延长交直线AP于点F,连接CF.
(1)如图(1),∠BAP=20°,直接写出∠AFE的大小;
(2)如图(2),求证:BE=CF;
(3)如图(3),连接CE,G是CE的中点,AB=1,若点P从点B运动到点C,直接写出点G的运动路径长.
17.如图,⊙是的外接圆,弦AE交BC于点D,且.
(1)求证:AB=AC;
(2)连接BO并延长交AC于点F,若AF=4,CF=5,求⊙O的半径.
18.如图,为正方形的对角线上一点,过作的垂线交于,连,取中点.
(1)如图1,连,试证明;
(2)如图2,连接,并延长交对角线于点,试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如图3,延长对角线至,延长至,连,若,且,则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
试卷第1页,总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