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七年级下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七年级下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2-28 10:5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5课 《和同为一家》导学设计初稿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 知道“天可汗”、“和同为一家”的含义,了解唐与吐番等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理解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认识到西藏自古就是我国的一部分。
【学习重点】了解唐与吐番等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学习难点】理解民族团结友好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课前导学】
走近历史,探究发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姐
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反映了我国56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团结是我国历史的主流。本课我们就学习唐朝时我国“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
二、预习检测:
(一)天可汗:
1、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了哪些政策?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3、“天可汗”的含义是什么?少数民族为什么称唐太宗为“天可汗”?(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三)点苍山会盟:
1、“点苍山会盟”是怎么回事
2、在“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课堂导学】
1、议一议:本课课题“和同为一家”的含义是什么?
2、找一找:唐朝与吐番交往有哪些史实?指出教材中与此有关的五幅图。
【课后导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唐朝时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主流是: (   )
A 友好互助 B 战争不断 C 时战时和 D 纷争割据
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能体现他的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 )
A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B 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派工匠去南诏传播技术
C 对战败的东突厥各部首领给予优待,让他们管理旧部
D 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3、在点苍山与唐朝使团会盟的首领是: ( )
A、吐蕃赞普 B、突厥可汗 C、南诏王 D、匈奴可汗
4、唐代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趁”其中的“文皇”是指 ( )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二、段落改错题:(请找出错误处并改正过来)
1.吐蕃就是今天的回族祖先。
错误: 改为:
2.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朝见唐朝皇帝并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是因为害怕唐朝的强大。
错误: 改为:
3.唐朝在被征服的东突厥设立都督府,任用汉族官员管理当地民族。
错误: 改为:
4.唐太宗时把金城公主出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奠定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错误: 改为:
5.南诏大致就在今天的云南地区,唐朝在很多方面深受南诏的影响。
错误: 改为
唐和吐蕃
的关系
吐蕃生活在__________地区, 是______族的祖先,首领称为_______。
唐玄宗时,____________上表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唐蕃“甥舅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成公主
入藏
___________是吐蕃杰出政治家,唐太宗把___________嫁给他。
意义
促进了
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