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张PPT)
复习篇目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咏物哲理小诗
快乐时空
文本素材开发
知能过关检测
必修5
教材知识回扣
教材知识回扣
一、指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乃瞻衡宇____通____,________
2.景翳翳以将入
____通____,____________
3.俨骖
于上路
____通____,____________
4.云销雨霁
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____通____,____________
6.小知不及大知
____通____,____________
7.汤之问棘也是已
____通____,________
8.此小大之辩也
____通____,____________
9.而征一国者
____通____,____________
10.旬有五日而后反
____通____,________
11.而御六气之辩
____通____,_________
1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____通____,_____
13.常在床蓐
____通____,____________
14.零丁孤苦
____通____,___________
【自我校对】
1.衡 横
2.景 影 日光
3.俨 严 整齐的样子 4.销 消
5.冥 溟 海
6.知 智 智慧
7.已 矣
8.辩 辨 区别
9.而 耐 能
10.有 又 另外又有 11.辩 变 变化
12.闵 悯 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13.蓐 褥 垫子
14.零丁 伶仃 孤独的样子
【自我校对】
1.行:①将要 ②前往 ③实行,做 ④行为,品行 ⑤行走
2.引:①端起 ②开弓,拉弓 ③举 ④率领,导引 ⑤延请
3.将:①将要 ②且,又 ③持 ④拿,用 ⑤将领 ⑥和,与
4.绝:①断绝 ②横渡 ③不通,不连接 ④全然,绝对
5.辞:①文体的一种 ②告别 ③借口 ④辞谢
6.尽:①死 ②完,没有 ③竭尽,全部用出 ④全、都,副词
7.息:①停止 ②气息 ③气息,这里指风 ④叹息 ⑤儿子
8.属:①属于 ②类 ③写作 ④嘱托,动词
9.穷:①尽 ②阻塞不通,与“通”相对 ③困厄,处境困难
④穷尽 ⑤生活困难
10.序:①时序、时节,名词 ②序言、赠序,名词 ③使……排序,使动用法
11.置:①放上,安放 ②购置,添置 ③放弃,放到一边 ④摆、设
【自我校对】
1.而:①连词,表转折 ②连词,表并列 ③连词,表修饰 ④连词,表承接
2.以:①介词,使、让 ②介词,把 ③连词,表目的 ④连词,表结果 ⑤同“而”,表修饰 ⑥用,拿,介词 ⑦因为,介词
⑧同“而”,连词
3.之:①结构助词“的” ②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代词,代“鹏” ④动词,到,往 ⑤指示代词,此,这
【自我校对】
1~8名词用作动词
1.拄着 2.用桨划 3.维持(生活) 4.看,望 5.变为荒丘废墟
6.向南飞 7.患疾病 8.担任……官职
9~14名词用作状语
9.每天,天天 10.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11.向上;向下
12.在水面上 13.像犬马一样 14.在外;在内
15.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襟;以……为带
16.动词用作名词 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17~19动词的使动用法
17.使……逃窜 18.使……满意;使……信任 19.使上闻
20~23形容词用作名词
20.幼儿 21.傲然自得的情怀 22.杰出的人才 23.俊杰
24~26形容词用作动词
24.喜好、羡慕 25.变成紫色 26.远离 2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愉快
28~30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8.以……为快乐 29.以……为喜悦 30.以……为非
【自我校对】
1.战乱。
2.小孩。
3.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4.狂放、不拘礼法。
5.迎接。
6.很饱的样子。
7.一般人。
8.即使这样。
9.不能走路,这里是说柔弱。
10.奔走效力。
11.申诉(苦衷)。
12.辛酸悲苦。
13.成人自立。
六、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臣亡国贱俘。(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见用于小邑。(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自以心为形役。(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复驾言兮焉求?(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乐夫天命复奚疑!(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农人告余以春及。(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去以六月息者也。(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寓形宇内复几时?(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且臣少仕伪朝。(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校对】
1~2判断句
1.《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2.现在我是蜀国卑贱的俘虏。
3~5被动句
3.于是就被委派到小县做官。
4.既然让内心被形体役使。
5.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向长官申诉又不被允许。
6~8宾语前置句
6.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7.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8.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阻碍它。
9~12介词结构后置句
9.农人们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我。
10.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到高大的山陵去寻访美好的风景。
11.(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的。
12.州官登门催促,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
13~14省略句
13.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
14.再说,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
15.固定句式 我如果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天。
七、名句名段
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并序》)
2.舟遥遥以轻飏,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并序》)
3.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并序》)
4.__________,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并序》)
5.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并序》)
6.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并序》)
7.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并序》)
8.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9.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10.__________,__________;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滕王阁序》)
11.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渔舟唱晚,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滕王阁序》)
12.爽籁发而清风生,__________。
(《滕王阁序》)
13.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滕王阁序》)
1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1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16.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17.至人无己,__________,圣人无名。(《逍遥游》)
18.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斯已矣。
(《逍遥游》)
1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20.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自我校对】
1.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2.风飘飘而吹衣
3.审容膝之易安
4.悦亲戚之情话
5.泉涓涓而始流 感吾生之行休
6.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7.乐夫天命复奚疑
8.人杰地灵 徐孺下陈蕃之榻
9.潦水尽而寒潭清
10.层峦耸翠 上出重霄
11.秋水共长天一色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12.纤歌凝而白云遏
13.天高地迥 觉宇宙之无穷
14.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
15.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16.钟期既遇 奏流水以何惭
17.神人无功
18.辩乎荣辱之境
19.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20.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八、文学常识
1.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古文体名。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________、________。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________。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________”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王勃诗现有八十余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余篇,多为骈体。王勃的诗文,虽仍带有六朝“采丽竞繁”的色彩,但其风格清新明朗,已显示出唐代文学的崭新气象。
3.庄子(约前369-前286),名________,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________”。《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自我校对】
1.楚辞 楚辞体 骚体 兮
2.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3.周 老庄
文本素材开发
《归去来兮辞并序》
素材开发
陶渊明借《归去来兮辞并序》表达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强调摆脱仕途羁绊的决绝态度,赞美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表达田园生活的安适喜悦之情,向往和追求美好、自由的精神境界。
角度点拨
精彩应用
●思辨议论型——
(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
真正的陶潜
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历来为人推崇的出世者——陶渊明。他带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一身刚正,飘然而去,去寻找那一方净土。于是,在那南山脚下,草庐之中,又多了一位不染尘埃的隐者。然而我的心是有些不平的。想象在那样的混沌浊世,该是少有他这样一身正气的官员吧,可是他却选择了出世,甘对清风明月,忍弃天下苍生。
世间多了一位逍遥的隐者,却少了一位正直的好官。他对污浊的官场是眼不见心不烦了,只是苍生何辜,又少了一丝隐隐的希望。然而眼不见就真的心不烦了吗?他能完全脱离污浊的社会吗?他躬耕之地难道没有受到黑暗社会的一点影响吗?答案他应该是知道的。在我看来,一位真正崇高的人,当既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又有着视名利为粪土的旷达洒脱。
●议论抒情型——
(提示:议论的同时会抒情,就能增加感染读者的力度!)
傲骨的亲抚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好一句“田园将芜胡不归?”你用你的傲骨涤荡世间一切的污浊,用五斗米铸造你铁骨铮铮的腰板,在不苟于世中让人性的大旗在生命的上空高高飘扬。你把大印挂在了朝堂,用傲骨轻嗅泥土的芬芳。
于是,才有那江岸上野菊的阵阵幽香,才有那后世文人的隐逸洒脱,才有了民族高洁的傲骨。
你的美名流传百世,你用傲骨亲抚着一片野菊。
看!今年野菊花胜去年红,因为它记得陶潜的傲骨。
●拓展应用型——
(提示:没有拓展延伸就没有升华,就没有创造!)
美丽的田园
清风拂过,淡淡的香草气息吸入鼻腔,在这个被污染的世界里,让我感到说不出的受用。虽然耳畔回响着汽车鸣笛的声音与楼旁建筑工地上钢筋的铿锵声,但其中时时透着几丝微弱的麻雀叽喳的叫声,却使我感到分外的悦耳与欣喜。
身体也就舒服了些。闭上眼,触碰着窗外树枝上那雨后翠绿的嫩叶,感受自己与大自然融合到了一起。我低低鸣唱,婉转悠扬飘散在大地,随即,万物生灵一起长鸣。我起身旋转,在林中翩翩跳跃,随即,万物生灵一起共舞。世界清明了,大地纯净了,心灵升华了!不再有勾心斗角,不再有血腥与厮杀。天空浩瀚无边,蔚蓝宽广,淡云随风飘转。
●联想应用型——
(提示:联想是应用的基础,是主题和中心的升华!)
亲近自然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否你总幻想着乘一叶轻舟,在半人高的荷叶中穿行?让双手优雅地抚过带着露珠的莲蓬,深吸一口,那股清香便已让你沉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否你总向往着能在一个宁静的月夜,独自漫步于松林中?泉水叮咚是内心的旋律,诗情画意的时间在此刻为你停留。
而残酷的现实总将你从梦中唤醒,你身陷于这喧嚣的都市中,何处才是自然?
但不必惆怅更不必悲戚,闭上双眼,听听灵魂的声音。城市的躯壳挡不住向往自然的心,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
清晨,走在路上。岸边的柳树,在风中轻轻地抚摸着微微颤动的水面,却没有一毫柳絮的飘飞,大概它们早已在春风中飞尽了吧。在匆忙的脚步中,我们不知错过了多少生命中的美好。为何不抬头望望天边呢?柔美的朝霞是仙女遗落的霓裳,金色的阳光正透过薄雾向你微笑。
阳光打着卷,慵懒地躺在树叶上,让那翠绿的血液闪着诱人的光。刹那间,都市在你眼中融化了,一栋栋高楼仿佛成了热带雨林中的棵棵参天大树,耳旁不断的车鸣变成了鸟儿的悦耳歌唱。你在参天古木中漫步,而阳光轻轻把你围绕。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刹那的感动。
《滕王阁序》
素材开发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济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扬,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角度点拨
精彩应用
●议论抒情型——
(提示:议论的同时会抒情,就能增加感染读者的力度!)
滕王高阁临江渚
正如倘若没有达·芬奇、莎士比亚,就没有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样,倘若没有王勃的杰出贡献,恐怕就没有辉煌的盛唐气象,就没有生动的大唐山水。如果我们把李、杜、白喻为一只美丽凤凰身上的三支最漂亮的羽毛的话,那么王勃——这位近体诗的先驱者——就是那高高扬起、桀骜不驯的凤头。
王勃,字子安,名列“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文学主张是崇尚实用,他有感于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文风,于是开始了近体诗的创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的努力下,唐代文学竟走向了一段新的里程,掀开了中国古代诗歌崭新的一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依然在我们的口中传唱,“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依然在民族的记忆里回响。这位不幸的诗人用他短暂的人生为自己书写了一个精彩的开始。
《逍遥游》
素材开发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鲁迅先生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角度点拨
精彩应用
●思辨议论型——
(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
诗意地生活
康德说惟有心中的道德与头顶上的星空令他敬畏,当我们选择诗意地去生活时,方能探寻到生命最初的敬畏。
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超脱老子骑青牛而过的函谷险塞,踏过孔子脚下不逝的东流之水,诗意地生活,蓦然回首,生命微笑。书破万卷的杜甫,选择了诗意生活,于是便让汗青里多了一位诗中圣哲。纵然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苦;
纵然是“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的悲凉;纵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挂捥长林梢”的窘境;少陵亦不改己志,用一支如椽巨笔,还原了历史本相与民生疾苦,一只小船,一席凉被,让杜甫探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现实的世界里一片狼藉,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彩灯闪烁,烁干了安宁。素琴吟风的高雅不再,短笛赏月的古韵难留,现代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中心灵的安宁难以寻求。
诗意地生活,拂尽世俗尘埃,清静红尘纷扰,让我们在双手合十的微笑中诗意地生活,找寻到深藏在星辉斑斓里的美好。
《陈情表》
素材开发
《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语言平实,但词意恳切,发自肺腑,兼之行文简练畅达,因而历久不衰,光彩照人。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还被人们经常引用。
角度点拨
精彩应用
●联想议论型——
(提示:联想是写作贴近实际,打开思路的法宝!)
一片孝心在玉壶
孝心,没有刻度,却可以衡量世间任何一个灵魂;孝心,没有色彩,却可以让曾经的苍白变得五彩缤纷;孝心,没有标价,却足以让看似轻微的生命高贵无比。
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我不欣赏那些父母卧病在床却断然离家的游子,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的最后希冀斩断。
于是我欣赏李密的孝义,敬佩他拒官尽孝的果敢。泪眼婆娑中,我看到伏案写信的李密,此时夜已沉寂,灯影幢幢,他疲惫的身影在闪烁不定的烛光中若隐若现。旁边,睡着的是白发苍苍的祖母,李密神色凝重,在一个秋风秋雨之夜,伏案写下了催人泪下的《陈情表》。
●议论抒情型——
(提示:议论的同时会抒情,就能增加感染读者的力度!)
感恩之心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相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也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感恩的枝头灼灼升华。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联想议论型——
(提示:联想是写作贴近实际,打开思路的法宝!)
传递是一种责任
是谁让九州动容?李密在《陈情表》里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无论是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扇枕温衾,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把它传递下去,天下孝悌,匹夫有责。身为21世纪的我们,是否每个人都做到了呢?记得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讲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细节。
故事内容是:晚上妈妈给儿子洗完脚以后,又给婆婆洗脚,孩子看到妈妈的举动后,立即也给妈妈端来一盆洗脚水。孝要勇于承担,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了病危的母亲。他叫田世国,他用身体传递着爱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到了慰藉。
林秀贞,一个普通农民,一名共产党员。30年来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道。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所以“孝”需要传递一代又一代,这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