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一)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元朝 D.南宋
2.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 废行省,设三司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以八股取士
3.李世民和朱元璋相同之处是
A.曾生活在社会下层 B.参加过农民起义
C.是开国君主 D.在位时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4.《尼布楚条约》签定后,不再属于中国的地区是
A.库页岛 B.雅克萨 C.瑷珲城 D.尼布楚
5.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除了殖民势力 B.加强了边疆管辖
C.维护了国家主权 D.巩固了清朝海防
6.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的清朝皇帝是
A.顺治帝 B.乾隆帝 C.康熙帝 D.雍正帝
7.康熙帝率兵粉碎了噶尔丹分裂祖国的活动后,清朝控制了
A.漠北蒙古 B.漠南蒙古 C.漠西蒙古 D.新疆地区
8.下列关于乌里雅苏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明朝省级行政区 ②清朝五个将军辖区之一
③管辖范围包括河套地区 ④当地居民以蒙古族为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对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进行册封的清朝皇帝是
A.顺治皇帝 B.康熙皇帝 C.乾隆皇帝 D.雍正皇帝
10.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的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神宗 D.崇祯帝
11.明朝修筑长城主要防范的骑兵南下侵扰少数民族是
A.蒙古族 B.匈奴族 C.女真族 D.契丹族
12.下列关于长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长城是生态环境差异和农牧民族冲突的产物
B.长城是中央王朝遏止游牧民族进攻的有效手段
C.长城是促进北方边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
D.长城在客观上造成了塞外游牧民族与中原和中央的隔阂
13.如果研究明朝遗传与变异,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A 《本草纲目》 B 《梦溪笔谈》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14.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A、工商业市镇繁荣 B书坊、刊刻印刷迅速发展
C、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 D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非常高
15.下面叙述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不正确是
A.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B.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C.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D.炫耀了大明的武力与金钱政策。
16.下面有关郑和下西洋目的不正确是
A、宣扬国威 B 到西洋取宝 C 不计经济利益 D 给国家带来商机
17.( )——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语)
A、文化专制 B 重农抑商 C 与外界隔绝 D 对外交往
18.你知道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什么?
A.贞观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忽必烈统治时期
19.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下列解释不正确是
A.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发生变化。
B.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C.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更多人想成为商人。
D.“士人”重视商人,重农抑商完全改变。
20.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面不是被打垮原因
A、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 B、鄙视科学技术,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
C、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 D中国处在外国殖民地的包围圈
二.材料题
21.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家贫弱”的后果。据此完成(1)~(2)题:
(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
(2)请就科举制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一)含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DDC
6————10 CCCAB
11————15 ADADD
16————20 BCBDD
二.材料题
21.(1)不矛盾。
(2)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在不同时代所起的作用的评价。隋唐建立科举制度,为广大知识分子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新型人才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