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4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3 06:2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一、作者作品
《水浒传》
别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与罗贯中
回数:《水浒传》在流传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本子。现在所见的,主要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100回本在“招安”后,有“征辽”和镇压方腊起义等情节;120回本又插增了镇压田虎、王庆的情节。后金圣叹将此书删改,去掉了招安及以后的事,称为70回。
介绍:《水浒传》是由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全书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社会背景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
三、相关情节
东京岳庙
白虎堂
野猪林
草料场
前情后事
四、文本分析
任务一:阅读文本,快速划分小说结构思路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第1段):林教头沧州遇故知
(2-6段):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教头买刀寻仇敌
(10-12段):陆虞候观火说真相,林教头杀敌奔梁山
(7-9段):林教头出门沽酒,陆虞侯严冬施谋
任务二:结合文本,分析林冲形象
安分善良
侠肝义胆
忍辱求安
不思反抗
林冲沧州遇旧知(1)
表现手法:语言描写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
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性格特点:
序幕:
开端(2-5):密谋陷害、买刀寻仇
轻易熄灭怒火
对仇人有所怀疑,失去应有的警惕性,复仇怒火慢慢熄灭。
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林冲大怒,……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思考:他听到陆的阴谋时,有何反应?
大惊
识破阴谋,激起复仇怒火,刚强正直
大怒
有反抗意识
为什么过了三五日,林冲这么轻易熄灭怒火?
表现手法:
性格特点:
买刀寻敌
语言描写(那泼贱贼
……只叫他骨肉为泥。今日又无事。) 
动作描写(买刀,寻,团团寻)
得过且过
委曲求全
发展
林教头
接管草料场
(6-9段)
语言描写
“今日管营拨我去大军草料场管事,却如何?”
“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性格特点:
心地善良
耿直磊落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性格特点:
看守草场
心理描写(这屋如何过一
冬……修理。神明庇佑)
语言描写(与我好差使…)
随遇而安
谨小慎微
高潮、结局(10-12):
山神庙报仇、雪夜上梁山
语言描写
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奸贼,你待那里去!”
“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
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性格特点: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表现手法:
手杀三敌
表现手法:
性格特点:
动作描写(掇、挺、拽、
喝、搠、提、丢、踏、
骂、扯、剜)
语言描写(三喝一骂)
英勇果敢
愤而抗争
从情节看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沧州遇故
逆来顺受
善良安分
密谋陷害
买刀寻仇
初步反抗
并不坚决
接管
草料场
随遇而安
委曲求全
雪夜复仇上梁山
忍无可忍
走向反抗
武艺高强,扶危济困
正直善良,侠肝义胆
忍辱负重,随遇而安
忍无可忍,反抗杀敌
林冲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有两方面的意义:
(1)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2)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林冲形象的社会意义
软弱忍辱
不思反抗
识破阴谋
激起怒火
得过且过
委曲求全
心有疑虑
随遇而安
委曲求全
清醒认识
手刃仇敌
远上梁山
林冲性格发展的动态曲线
明线:林冲的行动
(一忍再忍,忍无可忍)
暗线:高俅一伙的谋害
(一逼再逼,逼到死地)
奋起反抗
课堂小结
任务三:找出文中景物描写,并分析作用
1、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
a.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b.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c.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
2、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
用???


隔门偷听
身寒沽酒
途中见庙
压倒草厅
投宿庙中
大石倚门
明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
课堂小结之环境描写——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俗风情。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或思想。
奠定情感基调。
推动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深化作品主题。
鲁迅曾评说“那雪正下得紧”
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花边文学大雪纷飞》)。“神韵”体现在哪里?
注意这个“紧”它特别形象的刻画出了当时的雪势,雪下得密、下得快,暗示出事件发展的急迫和人物命运的变化,也预示气氛趋于紧张。真实地表达出特定情景下自然景色的精神意境,跟人物、环境、气氛融合在一起。
任务四:找出文中细节描写,并赏析
思考: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
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
小结
环境
草料场
茶酒店
山神庙
遇旧
密谋
落入陷阱
实施陷害
杀贼报仇
走向灭亡
陆谦


林冲
官逼
民反
五、写作特色
(1)把林冲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放在矛盾斗争中来表现其性格发展,突出“官逼民反”的主题。
(2)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比如林冲在风雪之夜出门沽酒时,作者生动地描写了他的一系列动作:“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这里以“挑”“盖”“戴”“拿”“拽”等一系列动词,细腻地刻画了林冲谨慎小心、安分守己、惟恐出事的心理状态。
最后林冲杀敌报仇,对陆谦那“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林冲觉醒后对助纣为虐、内心狠毒的陆虞候的痛恨。
(3)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来烘托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独特的艺术传统。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这是吸收民间口语、继续古代散文的传统而形成的又一重要特点。
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自古中国就有不少劝人忍耐的话:打落牙齿往肚里咽;和为贵,忍为高;忍字头上一把刀;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需要辨证地看。韩信受跨下之辱,张良为老人拾履,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成就一番大业。楚霸王项羽不能忍一时之辱,自刎乌江,天下大业毁于一旦。故古今成大业者必善忍。因此,林冲的“忍”中又有“不忍”,走上反抗之路是一种必然。
如何看待“忍”?忍是否就等于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