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和难点】
【学习目标】
1.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
2.免疫的三道防线。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第4节 免疫调节
问题探讨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不能
会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神经-体液调节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免疫调节。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
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骨髓
胸腺
脾
淋巴结
扁桃体
人体的免疫器官
胸腺
淋巴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地方
淋巴结
淋巴细胞集中分布的地方
骨髓
脾脏
扁桃体
T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淋巴细胞的起源
(1)淋巴细胞是由 中的
分化、发育而来的。
(2)T淋巴细胞:
是在 (器官)中发育成的。
(3)B淋巴细胞:
是在 (器官)中发育成的。
骨髓
造血干细胞
胸腺
骨髓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
淋巴因子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
---第一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溶菌酶)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的作用。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
---第二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结构,使病菌溶解。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如脾脏、淋巴等)中含有的吞噬细胞,可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区别: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特点
种类
生来就有
后天形成
不针对特定病原体
针对特定病原体和抑制肿瘤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参与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练习】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⑧体液中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①②④⑤
成反比
杀灭病原体
约9年
特异性免疫类型
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
在细胞外液中被消灭
进入靶细胞后被消灭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1. 体液免疫(B细胞主要靠抗体“作战”)
2. 细胞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
“作战”)
抗体的化学本质:
球蛋白
抗体的性质:
具有特异性
抗体:
机体接受 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够与该抗原发生 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 。
抗体主要分布于:
抗原
特异性
球蛋白
血清(主要)
组织液
外分泌液
注:细胞膜和淋巴也有
能够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抗原:
特点:
1异物性:
2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一万
3特异性:抗原表面具有抗原决定簇
注意:自身衰老或受损的组织、细胞以及癌细胞也会成为抗原
一般为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
(一)体液免疫
第一阶段:感应阶段
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一)体液免疫
第二阶段:反应阶段
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淋巴因子作用: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其杀伤力等
(一)体液免疫
第三阶段:效应阶段
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者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淋巴因子
体液免疫过程图解
(识别)
(吞噬、处理)
(识别)
再次入侵
产生
增殖
分化
呈递
抗
原
吞噬细胞
B
细
胞
浆细胞
记忆
细胞
抗体
T
细胞
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作业
C
D
(二)细胞免疫
第一阶段:感应阶段
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
(二)细胞免疫
第二阶段:反应阶段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形成效应T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二)细胞免疫
第三阶段: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内部的抗原。
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被激活,使其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裂解死亡。
细胞免疫图解
(吞噬、处理)
(识别)
增 殖
分 化
呈递
侵入正常体细胞
与靶细胞接触、
激活溶酶体酶
再次侵入
抗
原
吞噬
细胞
T
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靶细胞
靶细胞
裂解死亡
抗原暴露、被吞噬消化
作业
小结1:记忆B/T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效应T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中二次免疫特点:
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可用下图表示:
小结2:吞噬细胞
(1)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2)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
感应阶段: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效应阶段:吞噬抗原—抗体复合体
(1)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2)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3)无识别抗原能力的细胞有什么?
(4)能够传递抗原的细胞有什么?
(5)浆(效应T)细胞直接来源于哪些细胞?
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浆细胞
吞噬细胞
B(T)细胞、记忆细胞
小结3:各类细胞的作用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主要作用细胞
产生效
应方式
相互关系
抗原 靶细胞
B细胞 T细胞
浆细胞产生抗体 效应T细胞与
与抗原结合 靶细胞接触,
使靶细胞破裂,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淋巴因子能够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A
课堂练习
人们通过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1)自身免疫病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病
(五)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免疫功能过强
免疫功能过弱或缺陷
免疫功能过强、过弱或缺陷当会对自身造成免疫损伤,由此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免疫失调病。
1.概念:
1)系统性红斑狼疮
2)风湿性心脏病
3)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病
在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的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2.类型:
风湿性心脏病:
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决定簇
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
相似
抗体
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
进攻
进攻
1.概念:
过敏反应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
严重损伤。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过敏原: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
4.举例:
花粉、动物皮屑、粉尘、 丝、棉、药物、尼龙、化纤、地毯、鸡鸭鸽的羽毛、 烟草、牛奶、鸡蛋、鱼、虾、青霉素等。
5.预防措施:
1)找出过敏原
2)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6.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
过敏原
机 体
抗 体
某些细胞
过敏原
释放物质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
刺激
产生
吸附
再次刺激
导致
B
课堂练习
免疫缺陷病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引起的疾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1.概念:
2.特点:
患者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得多。
3.类型:
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疾病和其它因素引起的缺陷病。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
AIDS:
Acquired(获得的)
Immune(免疫力)
Deficiency(缺乏)
Syndrome(症)
HIV:
Human(人类)
Immunodeficiency(免疫力缺乏)
Virus(病毒)
艾滋病
HIV
两条单链RNA(逆转录病毒)
1.HIV的遗传物质: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基本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2.HIV的致病机理:
往往是多种病原体(念珠菌、肺囊虫等)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3.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a.洁身自爱
b.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c.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d.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e.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5.预防措施:
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
讨论1: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讨论2:HIV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和艾滋病的直接死因有什么关系?T细胞在人体内可能发挥什么功能?
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讨论3:据图分析,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几年?
约9年
1.有一种疾病被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做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速率低下、病人肌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艾滋病 C.过敏反应 D.骨质疏松症
A
2.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A
课堂练习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主要功能:防卫功能;
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预防
四、免疫学的应用
2.免疫治疗
3.抗原检测
患病前的预防,指通过预防接种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该传染并的抵抗能力。
在人体患病的情况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免疫学应用
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区别
项目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物质
抗原
抗体
产生免疫力时间
长(数月至数年)
短(2-3周)
主要用途
预防
治疗或紧急预防
疫苗:将病原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经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免疫接种疫苗进入机体后,能诱导产生特异的体液和(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预防该病的免疫力。
分类:灭活疫苗(甲肝疫苗);减毒活疫苗(卡介苗(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类毒素;核酸疫苗
4.器官移植
(1)面临的问题
(2)解决免疫学排斥反应途径
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
1.免疫学排斥反应(供体者的组织或器官相当于抗原)
2.供体器官不足
a.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是免疫
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
b.选用与受体组织相容性抗原比较接近的供体器官。
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带来的问题
讨论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
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
讨论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
讨论3:仅靠医疗技术的改进,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吗?
不能。例如,解决供体短缺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小结
√
×
√
√
×
×
课堂练习
结论性语句
结论性语句
结论性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