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评(四)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A.增设军机处 B.废除丞相
C.大兴文字狱 D.采用三省六部制
2.我国古代丞相制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相权威胁皇权 B.国家统一的需要
C.经济发展的需要 D.封建统治的需要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诗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科举制度 B.元朝人分四等政策
C.明朝八股取士 D.清朝文字狱
4.下列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军机处
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挑选的满汉官员充任
C.军国大事由军机处裁决后交由各级官员执行
D.军机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下列事件中,捍卫了中华民族利益的有
①明朝的北京保卫战 ②雅克萨之战 ③台州九捷 ④郾城大捷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6.戚继光消灭浙江倭寇的决定性战役是在
A.杭州 B.宁波 C.台州 D.余杭
7.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是
①郑成功从金门出发 ②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③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④郑成功
收复台湾
A.①④③②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③①④②
8.清朝设立伊犁将军,它管辖的地方是
A.东北地区 D.蒙古地区 C.新疆地区 D.西藏地区
9.正式赐予西藏喇嘛教首领“达赖喇嘛”封号的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0.下列事件发生在顺治年间的是
A.设置驻藏大臣 B.册封五世班禅
C.多伦会盟 D.册封五世达赖
11.最早营建紫禁城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顺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
12.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13.以农民起义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A.《水浒传》 B.《牡丹亭》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14.明清科技的特点是
A.开始显露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B.特别重视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C.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D.重理论
15.图3-8和图3-9出自的著作是
图3-8 图3-9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16.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表现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关闭所有对外港口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17.清朝前期,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严禁民间开矿 B.手工业、商业不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
18.郑和下西洋被废止的主要原因是
A.途中风险太大,损失严重 B.国力衰退,财政困难
C.倭寇骚扰和对沿海的封锁 D.郑和去世,无人能担当重任
19.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状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朝的闭关政策完全阻止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五个
C.明代前期以后,中国的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
D.明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
20.明请时期,闭关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对外贸易发展,下列哪种物资不是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A 纺织品 B 瓷器 C 铁器 D 茶叶
二.材料题
21.“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秦汉帝国向西开拓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阅读以下史料,然后解答问题。
史料一"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汉<史记.蒙恬传>
史料二"匈奴……数为寇暴于边都……先帝哀边人之久患,故修障塞,饰烽燧火,屯戍(兵)以备之。" ——汉、桓宽<盬铁论>
史料三"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治水等。"——孙中山先生<孙文学说第四章>
问题:
1.根据史料一中,秦修筑长城是为了对付甚么?
2.根据史料二中,汉朝修长城是为了对付甚么人?
3.综合史料一及史料二,秦汉时期如何发挥长城的防卫作用?
4.孙中山如何盛赞长城的功用?你同意吗?
5.有评论说秦始皇修筑长城是劳役百姓,结果导至秦朝早亡。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派兵灭亡东突厥,后唐朝又灭西突厥,设立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回纥、南昭的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吐蕃与唐通婚,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交流。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争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 蒙古等族人们成批迁往内地,汉族大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一一《中国通史》
材料四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朝和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不同
(2)唐、宋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方式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 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4)材料四说明清朝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方式 除此之外,清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管辖西藏事务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谈一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评(四)含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DCC
6————10 CDCAD
11————15 DDAAB
16————20 BDBDC
二.材料题
21.(1).北方的戎狄。
(2).匈奴。
(3).在地劫险要的地方筑长城,建烽火台,驻兵防守。
(4).筑长城好比大禹治水,解除威胁;同意,长城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保障农业经济发展。
(5).同意 ,因为征用三十多万人。不同意 ,筑长城是保卫中国本土,秦亡有其它原因,并非祇因修筑长城。
22.(1)唐朝:打败少数民族政权进攻,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对其进行有效管辖;对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册封;和少数民族进行通婚和亲。宋朝:与少数民族进行战争,战争中始终处于劣势,以妥协议和而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两宋先后被少数民族灭亡。
(2)促进了中原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
(3)元朝。 回族。
(4)册封西藏首领。 设驻藏大臣。
(5)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