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课时
本节共
1
课时
本课为第1课时
总课时第
课时
教学
目标
1?说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不同,并尝试举例
2?说出溶液的组成,会判断溶剂和溶质,并说出学名
重点
难点
说出溶液的组成,会判断溶剂和溶质
学情
分析
学生知道有些物质能溶于水,但不知道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区别
教学
方法
讲述法、演示法
教学
准备
PPT
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新课导入
(
1、演示实验:分别将这5种物质分散到水中去,学生观察并说出现象
2、①②③是澄清的
色溶液,而④⑤是浑浊的液体,且④⑤很快会出现分层现象说明它不稳定,而①②③无论放置多久都不会分层,说明它们比较稳定。因此上下两者的区别就出来了(PPT:下---不稳定会分层、上-----稳定不分层)
4、而且高锰酸钾溶液每一处颜色都是一样的(紫红色),说明它具有均一性、而泥土与水的混合液体却不是,每一处颜色并不均一(PPT点击)
5、总结:物质分散到水中只有形成类似于上面三种这样的均一稳定不分层的混合液才能被称之为溶液,而下面两种不能称为溶液
6、那么根据物质分散到水中的形式不同,最后形成的液体可以分为三类
7、泥土入水之前是固体,分散到水中分层后沉在水底的还是泥土(固体),因此它还是以原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去的。这样的液体称为悬浊液。(乳浊液同理、)
)
二、学习新课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2、溶液的特征
①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②判断(学案)
3、溶液的组成
①组成
②、判断溶质与溶剂的方法
(
植物油与汽油互溶
)
③、判断
4、溶液的命名
三、结束新课
练习册巩固
布置
作业
随堂反馈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札
记课题
乳化、物质溶于水发生的变化
课时
本节共
1课时
本课为第1课时
总课时第
课时
教学
目标
1?说出乳化现象和常见的乳化剂
2?说出物质溶于水能量的变化、沸点与凝固点的变化、导电性的变化
重点
难点
说出物质溶于水能量的变化、沸点与凝固点的变化、导电性的变化
学情
分析
学生知道洗洁精和洗油污,但不知道原理
教学
方法
讲述法、演示法
教学
准备
PPT
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复习巩固
二、学习新课
1、乳化
①观察昨天油分散到水中的实验后的试管---------管壁上很多油脂,怎么洗?
②师生交流:用水洗的掉吗?油根本就不溶于水,还是粘在管壁上下不来。
师:那用什么洗?
生:洗洁精
师演示(最好用热水),生观察-------试管壁上已经没有油脂。
师:油脂去哪里了?
生:水中
师:也就是说油脂本来在试管壁上,加水也没有用,但是我加了洗洁精后,洗洁精使得油脂从管壁上下来,最终进入了水中,那我充分震荡后,将水倒掉,分散在里面的油污也随之被我倒掉了,这样试管中就没有油污了,也就是被洗干净了。
(我们平时清洗油污的原理就是在里面加一种东西,能使油脂从管壁上下来,分散到水中去)
师:请同学们观察加了洗洁精之后的混合液,它依旧是浑浊的,不是溶液,但是它比之前的乳浊液更稳定了,为什么呢?在洗洁精的作用下油脂以更细小的液滴均匀地悬浮在水中,而且久置后也不会出现分层,所以我们说在洗洁精的作用下形成了更稳定的乳浊液。
(
1、之前说清洗油污用热碱溶液洗,那这里的乳化剂都是碱性的。
2、(考点)油污清洗分为用汽油洗和乳化剂洗,区分原理:前者溶解,后者乳化。
)
2、物质溶于水后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
演示试验,学生触摸杯壁感受温度变化。
)
3、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水溶液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
先陈述练习中的两个事实,得出结论,在判断煮沸食盐水的温度。
)
4、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某些水溶液带电
(
1、先实验得出结论
2、电流产生的条件有两个
①首先要具有带电微粒:金属都能导电,金属中的带电微粒是电子,那么水溶液中的带电微粒是什么呢?(回忆上节课内容
---
物质以什么形式分散到水里去才会形成溶液?
--------
水溶液中的带电微粒是离子!)
②其次带电微粒要能自由移动比如:PPT
)
5、加速溶解的方法
三、结束新课
布置
作业
随堂反馈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札
记
物质溶于水后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水溶液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某些水溶液带电(共21张PPT)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需要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如食盐能分散到水中制成
,
碘能分散到酒精中制成医疗上消毒用的
。
食盐水
碘酒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溶解性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
2、会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3、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实验
现象
①硫酸铜加入水中
②食盐加入水中
③氢氧化钠加入水中
④硝酸铵加入水中
⑤粉笔灰加入水中
⑥食用油加入水中
蓝色固体逐渐消失,得到蓝色的澄清透明液体
白色固体逐渐消失,温度升高,得到无色澄清透明液体
白色固体逐渐消失,得到无色澄清透明液体
粉笔灰沉到水底,振荡后得到浑浊液体。静置后,固体逐渐下沉
油漂浮在水面,分为有界面的两层。振荡后,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静置后,油又逐渐浮起来,又分为上下两层
白色固体逐渐消失,温度降低,得到无色澄清透明液体
〔讨论1〕表中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讨论2]:你能将以上实验所得的6个烧杯中分散体
系分成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1)分类
,依据
;
(2)分类
,依据
;
(3)分类
,依据
;
①②③④
固体消失,形成透明的体系
⑤
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到水中
⑥
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水中
探究一:几种固体在水中分散的状况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被分散物质
分散后现象
分散特征
高锰酸钾
食盐
蔗糖
泥土
植物油
紫红色溶液
无色溶液
无色溶液
浑浊液体
浑浊液体
均一
稳定
不分层
不均一
不稳定
会分层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a.悬浊液:物质以
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b.乳浊液:物质以
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c.溶液:物质以
的形式,均匀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中,形成
、
的
。
固体
小颗粒
液体
小液滴
分子或离子
均一
稳定
混合物
溶液的三大特征:①
②
③
。
①均一:是指溶液各部分
完全一样。
②稳定: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
现象。
均一
稳定
混合物
性质(如密度、浓度等)
分层
(练习):根据溶液的三大特征判断下列物质是否溶液。是的就打√,不是就的打×。
(1)纯水
(
)
(2)粉笔灰放入水中并振荡所得的物质
(
)
(3)糖水(
)
(4)海水
(
)
(5)矿泉水
(
)
(6)澄清的石灰水(
)
(7)碘酒(
)
×
×
√
√
√
√
√
纯净物
悬浊液
物质的组成
2、溶液的组成
{
溶质:
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
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如食盐水中,氯化钠是 ,水是 。
又如碘酒中,溶质是 ,溶剂是 。
溶质
溶剂
碘
酒精
溶液
溶质
溶剂
糖水
硫酸铜溶液
75%酒精溶液
澄清石灰水
盐酸
稀硫酸
矿泉水
碘酒
蔗糖
水
硫酸铜
水
酒精
水
氢氧化钙
水
氯化氢气体
水
硫酸
水
碘
酒精
多种矿物质
水
一、选择题
1.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
)
A.牛奶
B.泥水
C.液氧
D.
碘酒
2.一杯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
(
)
A.上面和下面不相同
B.完全相同
C.完全不同
C.不一定相同
3.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无关的是(
)
A.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脂
B.用盐酸洗去铁块表面的锈
C.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D.各种日用洗涤剂的配制
D
B
B
4.下列小实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食盐
粉尘
高锰酸钾
蔗糖
水
水
水
水
5.现有一杯糖水,取出一部分,测其密度为a
g/cm3,则剩余糖水的密度是(
)
A.小于
a
g/cm3
B.等于
a
g/cm3
C.大于a
g/cm3
D.无法确定
B
A
B
C
D
B
6.若要加快某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而又不影响实验效果,则下列方法中不适宜的是(
)
A.不断搅拌
B.加热
C.将固体粉碎
D.加水
D
7.连线题
NH4NO3溶于水
溶液温度升高
浓硫酸溶于水
溶液温度不变
蔗糖溶于水
溶液温度降低
NaOH溶于水
小结
1、最常见的溶剂是
。(还有
等)
2、溶质的状态可以是
、
、
。
3、溶液中的溶质可以为多种,如
。
4、有些溶液有颜色:
如
溶液为蓝色、
溶液为紫红色
,
、
溶液为浅绿色、
、
溶液为黄色等。
水
酒精、汽油
固体
液体
气体
矿泉水
CuSO4
KMnO4
FeCl2
FeSO4
FeCl3
Fe2(SO4)3
二、乳化
1.油脂
于水,在它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能使油脂以细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
。这种现象叫
。
2.能使油脂分散到水中,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
,如
等,
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
。
3.乳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
日用洗涤剂的配制,农药、医药的合成,纺织印染,石油开采,污水处理等都和乳化有关。
难溶
乳浊液
乳化
乳化剂
洗洁精、洗衣粉
乳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