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课件][中图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课件][中图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3 21:5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中国朝代演进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战国 、秦、汉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隋、唐
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五代辽宋夏金元
明清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东汉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
北朝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一、祖国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2、隋朝统一全国
隋朝的建立
北朝
(北周)
南朝
(陈)
隋朝
(581年 杨坚 长安)
南朝
(陈)
隋朝
(589年)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元开皇,定都长安 。
589年,隋灭陈,南北统一 。
一、祖国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2、隋朝统一全国:
581年 杨坚 长安
589年
隋朝疆域
隋能统一全国的原因是什么?
主观原因:隋唐的强大。
客观原因:隋唐顺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和南北经济发展的需要!
隋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它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延续了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使经济上同样繁荣的黄河、长江两流域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推动了民族融合,消除了南北经济交流的障碍,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为唐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隋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原因
隋文帝经济上轻徭薄赋
政治上整顿吏治
2、表现
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形成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
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四五千里的大运河吗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所以修大运河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以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
2、时间、人物:
P4
605年 隋炀帝
3、规模:
1个中心 2个端点 4道河段 5条河流
4、长度及地位:
2000多千米
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
5、作用:
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国家统一
分析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涿郡
北京
余杭
杭州



三、隋朝大运河
1、开凿的目的:
2、大运河:
3、历史地位:
4、作用:
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统治
三点四段五河
古代世界最长运河
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4.大运河的作用
朗读下面两首诗,它们对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不一样的评价 你的观点呢
汴水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李敬芳
《汴河直进船》
尽道隋亡是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尽多。
——唐.皮日休
《汴河怀古》
分析
①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只用一个“好”或“坏”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
②总的来说是好事,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
③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西

东晋
南方:
北方:
十六国并存




581
(鲜卑族)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589
南朝
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三点
四段
五河
大运河
历史歌谣
北 周 到 了 581, 外戚杨坚大权集, 夺权定都在长安, 杨坚封为隋文帝。 589年 隋灭陈, 南朝北朝归统一, 文帝治国有功绩, 隋朝繁盛一时期。 改革制度显盛世, 发展生产重吏治, 提倡节俭反奢侈, 以身作则节衣食。
百姓负担大减轻, 社会经济大繁荣,
粮食布匹都丰盛, 二十多年人口增。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对东方和江南地区的统治,方便从南方运输粮食和布帛。
2、时间、人物:
从 年开始开凿沟通 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
以 为中心,北达 ,南至 。
4、四个组成部分(自南向北):
、 、 、 。
5、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 、 、 、 。
6、长度及地位:全长 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炀帝
605
南北
洛阳
涿郡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淮河
黄河
长江
钱塘江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