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课时数 14 科目 高一 化学 使用时间
主备人 郑光辉 使用人
课题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1)
预习目标: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及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学习方法:探究实验方案设计、分析归纳、交流研讨
自主学习:
1.人们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2.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3.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快慢是由_______________决定的,但是可以通过改变 等条件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合作探究:
1.化学反应有快有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的一些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快慢。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的方法都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分组实验:
(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镁条与0.5mol/L盐酸在室温下反应
2 镁条与0.5mol/L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铁片与0.5mol/L盐酸反应
2 相同铁片与3mol/L盐酸反应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过氧化氢溶液放入试管
2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块状碳酸钙与0.5mol/L盐酸反应
2 粉末状碳酸钙与0.5mol/L盐酸反应
总结:影响一个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4.我们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因素有什么意义?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习题巩固:
1.化学反应的快慢通常用“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物理量描述,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指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
B.化学反应速率指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C.化学反应速率指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D.化学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浓度 B.反应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反应物的性质
3.当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B.加热
C.增大稀硫酸的浓度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4.下列四种X溶液均能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则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A.10℃时,20mL3mol/L的X溶液
B.20℃时,30mL2mol/L的X溶液
C.20℃时,20mL4mol/L的X溶液
D.10℃时,10mL2mol/L的X溶液
5.100mL6mol/L硫酸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小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则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碳酸钠 B.水 C.硫酸铵固体 D.烧碱溶液
6.下图为镁和盐酸反应的时间—速率图,请解释反应速率先快再快后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速率)
T(时间)
8.分析下列实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填写下表。
实 例 影响速率的因素 如何影响
夏天食物易变质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粉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比块状的碳酸钙反应快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可快速产生氧气
课堂小结:总课时数 12 科目 高一 化学 使用时间
主备人 郑光辉 使用人
课题名称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键 化学反应(1)
预习目标:
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奠定学生对物质形成的理论基础。
了解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的实质和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
重点 难点:
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
自主预习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
1、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 ,还伴随有 ,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是为了
,有时是为了 。
2、 称为化学键。
3、水在电解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水分子中 的化学键断裂,
形成新的化学键。
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断裂的键是 形成的键是
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
5、氢气与氯气化合化学方程式为
断裂的键是 形成的键是
氢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氯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两者形成氯化氢分子趋势的原因是
6、 ,叫做共价键。
7、钠与氯气化合化学方程式为
断裂的键是 形成的键是
钠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氯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两者形成氯化钠趋势的原因是
8、 ,叫做离子键。
9、离子键和共价键是化学键的两种类型。一般情况下,
容易形成离子键, 容易形成共价键。
【强调】(1)共价键的成键微粒是原子,而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是阴阳离子 (2)一般典型的非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都形成共价键,典型的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都形成离子键
指出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和键型:NaCl、CaO、MgCl2 、H2O、CH4、NH3 、CO2
物质 形成化学键的微粒 化学键类型
H2O
CH4
NH3
NaCl
MgCl2
CaO
CO2
【思考交流】
稀有气体为什么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木炭被点燃后能够持续燃烧为什么?
请推测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
课后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键是相邻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变化包含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
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存在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I2升华
NaCl被融化成液态
水被蒸发
HCl溶于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两个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只有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大多数的盐、碱和低价金属氧化物中含有离子键
4、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两者所形成的化学键
A、一定是离子键
B、一定是共价键
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X、Y形成离子后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化合物为XY2,X为
Y为 ,X与Y间形成 键。(共价键或离子键)总课时数 15 科目 高一、化学 使用时间
主备人 郑光辉 使用人
课题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二课时
魏桥中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反应限度的存在。
2、进一步认识可逆反应。
3、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二、重点、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及化学平衡的特征
三、自主学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可逆反应,事实上相当多
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_______号代替_______号。
如: N2+ 3H2 2NH3 其中,氮气与氢气生成氨气的反应
称为____________,氨气分解为氮气和氢气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
2、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写出我们学过的可逆反应
3、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实际上是可逆反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化学平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平衡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将被_______,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即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平衡的移动通常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四、典型例题
1、在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SO2和O2。请分析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化学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试画出示意图。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会停止吗?为什么?
2、如何从微观角度(分子数)描述此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各组分浓度还变化吗?
2SO2+O2 2SO3
3、 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化学平衡有哪些特征?其本质特征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4、 2NO2(g) N2O4(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红棕色) (无色)
【问题】在冷水中颜色变浅和在热水中颜色变深分别说明NO2的含量如何变化?这两种混合物是属于同一平衡状态吗?为什么?温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还有哪些条件变化可引起平衡发生移动?
五、巩固练习
1.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后保持恒定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2.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 )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O2和SO2中 D.存在于O2、SO2和SO3中
3.对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逆反应不再继续进行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C.反应物质量的总和与生成物质量的总和相等
D.单位时间内消耗和生成某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
4.可逆反应: M + N Q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M、N全部转变成Q
C.反应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不再变化
D.反应已经停止
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 + 3B(g) 2C(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A、B、C的分子数之比是1∶3∶2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 B
D. A、B、C的浓度相等
6.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可剧烈地化合生成水,电解水时又可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是不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什么?
六、小结反思
高温 高压
催化剂总课时数 13 科目 高一 化学 使用时间
主备人 郑光辉 使用人
课题名称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2)
【预习目标】
1、通过学习,从分子、原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及物质的变化。
2、了解反应中有能量的变化实质,掌握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
【重点难点】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能量变化的理解。
【自主预习】
一、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化学键将 按照一定的数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 的物质。
2、根据 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的不同,把 称为离子化合物,如 等;把 称为共价化合物,如 等。
【交流研讨】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完成下表: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相互作用的实质
成键元素
成键粒子
成键过程(以电子说明)
举例
3、几种不同原子的粒子形成的化合物含有的相互作用力不同,例如HCL、H2O、CO2分子中只含有 键,属于 化合物;NaCL、Na2O2、K2S中只含有 键,属于 化合物;而NaOH、CaCO3、NH4NO3等中既含有 键又含有 键,属于 化合物。
4、研究物质中的化学键,可以解释物质的某些 。NaCL的熔点较高是
因为 ;N2分子中存在很强的 ,很难被破坏,所以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时所经历的 和
的过程伴随着 。
完成课本第36页活动探究
结论: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 能量,有的 能量。
【交流·研讨】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汽时的能量变化过程
根据图示信息试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判断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汽时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
6、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的断裂需要 一定的 来克服原子(或离子)间的作用力;新的化学键形成时又要 一定的能量。因此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 生成,而且伴随着 变化。
7、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它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但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值是保持不变的(能量守衡或转化定律)。化学反应过程遵循能量守衡定律。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8、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如果新化学键形成时 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 的能量,就会有一定的能量以 、 或 等形式释放出来,可以看出 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被释放出来的过程,那么该反应为 反应;反之为 反应。
【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C、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D、水电解生产氧气和氢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又是分解反应,所以分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3、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 )
A、2H2 + O2 = 2H2O
B、H2 → 2H
C、CaO + H2O = Ca(OH)2
D、H+ + OH- = H2O
4、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回答: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镁片和
盐酸的总能量。
【课后回顾、学习心得】总课时数 17 科目 高一 化学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孙文涛 使用人
课题名称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多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二、重点、难点
1、掌握原电池工作原理
2、了解常见的电池类型
三、自主学习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 ,当生成的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化学反应会 。
2、 能加热食物, 能焊接钢轨,都是因为这些化学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以 的形式释放出来,属于 反应。还有一些化学反应需要不断吸收热能来维持反应的进行,属于 反应。
3、 当把铜片和锌片一同浸入稀硫酸时,由于金属锌比金属铜 ,锌原子容易 (失去或得到)电子被 成Zn2+进入溶液,溶液中的H+从铜片上得到的电子被 形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 从铜片上逸出。这样,在连接锌片和铜片的导线中 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可见,原电池是利用 反应将 转化成 的装置。
4、锌锰电池属于 ,而汽车用的铅蓄电池以及手机用的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属于 。燃料电池由于具有 等 优点而应用于航天和军事领域。
四、典型例题
1、请同学们观察教材50页“即热饭盒”结构示意图,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其中的道理。
2、.请同学们回忆铝热反应原理,并解释铁路工人经常利用铝热剂来焊接铁轨的原因。
以上两点就是化学能转化为 能的实际应用。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观察教材P51原电池工作原理图,其中发生的现象 。解释原因
并从中得出结论:原电池是利用 反应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电极反应
尝试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分析锌片、铜片上发生反应的情况。
正极: 电子,发生 反应,电子由外电路流入。
负极: 电子,发生 反应,电子由负极流出到外电路再流向正极。
4、阅读教材P51追根寻源,了解铜片在原电池中的作用。
注意事项: 原电池构成条件:① 电解质溶液(构成电路或参加反应)
② 形成闭合回路(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
③ 做正负电极的两种材料
阅读有关内容了解:
(1)目前市场上的几种电池
①微小原电池 ②普通锌锰电池 ——干电池
③铅蓄电池——蓄电池(二次电池) ④氢氧燃料电池
(2)化学能与光能之间的转化
五、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铜—锌—稀H2SO4构成的原电池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锌为负极,锌发生氧化反应
B.铜为正极,铜不易失去电子而受到保护
C.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外电路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 )
3、将铁棒和锌棒用导线连接插入CuSO4溶液里,当电池中有0.2mol电子通过时,负极质量的变化是( )
A.增加6.5g B.减少6.5g C. 减少5.6g D. 增加6.4g
4、实验室制备氢气时,最好采用 (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与稀硫酸反应
5、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六、小结反思总课时数 16 科目 高一、化学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孙文涛 使用人
课题名称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1)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
2.了解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
[学习方法] 自主预习、交流研讨、重点精讲、归纳总结
[重点及难点] 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
[学习过程]
1.化学家们利用各种化学反应制备了许多 ,还通过 ,人工合成出许多 。
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这一化学反应属于 反应, 做氧化剂, 做还原剂。
3、实验装置
(1) 发生装置:
仪器名称:
请画出制备装置图:
(2) 请画出收集装置图
a.请利用物质的性质考虑应用 方法收集氯气。
b.利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条件及参加反应的物质性质思考氯气中可能混有
杂质。应用什么方法除去杂质?
尾气收集装置
在化学反应中凡有毒或易燃易爆的尾气,都要进行转化处理,以防止污染大气。请针对尾气的性质选择恰当的仪器和试剂 化学方程式为
4、工业制备氯气:电解饱和食盐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常见物质的制备(教材P48)
物质 化学方程式
氢气 实验室:工业上:
二氧化碳 实验室:工业上:
生铁(以铁矿石为原料) 工业上:
硫酸(以硫黄为原料) 工业上:
氨 实验室:工业上:
硝酸(以氨为原料) 实验室:工业上:
习题巩固
1.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有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连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缓缓加热 ③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④加入浓盐酸 ⑤将多余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②①⑥⑤ C.①④③②⑥⑤ D.①③④②⑥⑤
2.用MnO2与浓HCl制Cl2时,当2molHCl被消耗时,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11.2L B.22.4L C.33.6L D.44.8L
3.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图,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B ;反应前在A、B中放入的物质分别是 、 (填名称)。
(2)甲装置的作用是 ,其中盛放的物质是 。
(3)乙装置的作用是 ,其中盛放的物质是 。
(4)已知丁中盛放的是NaOH溶液,则其作用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