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二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3-04 12:1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2课时 商品粮基地建设与农业发展方向 学案(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2.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①________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1)分布: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2)大型②________农场,经营规模达上万公顷,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成为我国农业③________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3.地区专业化生产
(1)④______________是商品化的前提。
(2)北部主要种植⑤________。
(3)中部主要种植⑥________。
(4)南部主要种植⑦________。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自20世纪以来,由于⑧__________,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⑨__________利用,导致农业⑩__________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和 __________严重,土地沙化、 __________和草场退化加剧, __________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发展方向
(1)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 __________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保护 __________,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我的疑惑
1. 。
2. 。
3. 。
探究点一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探究材料】
上图为我国南方的稻田农业和东北地区的机械化农业比较图。
1.通过上图探究: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为什么?
 
 
 
 
2.由两幅图片的对比,你能得出东北地区发展商品性粮食生产有哪些突出特点?
 
 
 
 
 
3.探究教材P65图4.10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考例探究1】 读“我国不同地区2000年粮食生产效率表”,回答(1)~(2)题。
项目(各项目代表要素) 资本投入量 人力投入量 自然资源效率 资本效率 人力效率
化肥纯量(Kg/公顷) 劳动力(劳动日/公顷) 粮食/耕地(kg/公顷) 粮食/化肥(Kg/Kg) 粮食/劳动日(Kg/日)
全国平均 264.53 199.5 4 377 16.55 21.94
西北6省 197.25 213.5 2 833 15.75 13.86
西南4省 186.60 312.3 3 979 21.44 12.69
中原4省 320.93 180.2 4 486 13.98 24.83
东南5省 317.18 169.4 5 665 18.61 36.56
东北、新疆 235.65 119.4 4 908 21.78 42.25
(1)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南5省最优的农业生产条件是(  )
A.耕地面积 B.化肥用量
C.劳动力效率 D.耕地质量和自然条件
(2)东北和新疆的人力投入量最少,人力效率最高,反映出(  )
A.农业生产落后 B.机械化水平高
C.劳动力科技素质高 D.气候条件优越
探究点二 农业发展方向
【探究材料】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kg,降幅近30%。
材料二 有人把中国入世比喻成“与狼共舞”,狼羊共舞大多数的是“羊入狼口”,那么怎样让我们做一只聪明的喜羊羊,由“羊入狼口”变为“狼入羊手”。
1.通过哪些方法来保证入世后中国大豆的生产?
 
 
 
 
 
 
 
2.东北地区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和发展目标?
 
 
 
 
 
 
 
 
 
3.为了实现由“羊入狼口”变为“狼入羊手”,东北地区农业应坚持怎样的发展方向?
 
 
 
 
 
 
 
【考例探究2】 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C.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D.积极开发宜农荒地
巧学速记 表解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则
(1)遵循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
地形区 自然条件 农业布局
平原地区 ①人少地多,耕地集中连片;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雨热同期 商品粮生产
山地丘陵区 ①宜林地区广;②森林树种丰富;③森林面积广大 林业生产
西部高原区 ①宜牧面积广;②降水多;③草类茂盛;④畜种优质 畜牧业生产
(2)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做到:①坚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相结合;②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生产地区 生产模式 产生效益
平原区 稻—食用菌—鱼—貉复合生态模式 保护了沼泽的生态平衡,生产出了稻米、食用菌、貂皮、鱼等产品
草原区 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 恢复了草原植被,为牧业提供充足的草料,为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带动饲料、屠宰等加工业的发展
山区 立体开发 保育森林资源,生产特色农产品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 关键点总结 我的反思
商品粮基地建设 只有在地广而劳动力少且耕地集中连片的地区,农业才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机械化是实现大规模生产的保证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方向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效益最大化,把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三江 ②国营 ③机械 ④地区专业化 ⑤小麦 ⑥玉米 ⑦水稻 ⑧人口激增
⑨不合理 ⑩生态环境  黑土退化  盐碱化  自然灾害  生态农业  天然林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地位
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和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 000多万吨,商品率高达60%,占我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2.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区专业化生产,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3.东北地区在地理条件分异的基础上,已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具体特点如下:
作物 分布区
粮食作物 细粮作物 水稻 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及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水稻 生长季短的北部地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玉米 分布普遍,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是我国的“玉米带”
杂粮作物 谷子 分布普遍,比较干旱的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大
高粱 辽河平原为主产区
考例探究1 (1)D (2)B
探究点二
1.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业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东北地区有条件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
3.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及重点:
农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考例探究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