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 第5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一、单选题
1.在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光能的做法是( )
A. 同种植物种得稀疏 B. 同种植物种得紧密 C. 几种植物种得紧密 D. 高矮植物套种并合理搭配
2.如果把绿叶比喻成“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和“机器”分别是( )
A. 叶肉细胞和叶绿体 B. 叶绿体和叶肉细胞 C. 叶肉细胞和叶绿素 D. 保卫细胞和叶绿体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是( )
A. 二氧化碳和水 B. 二氧化碳和氧气 C. 叶绿体和水 D. 光能和二氧化碳
4.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需要适时对大棚通风,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防止人进入大棚缺氧 B. 降低温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C. 为大棚补充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D. 为大棚补充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
5.早春时节,海棠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却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请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 )
A. 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B. 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 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D. 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6.下列叙述中,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无关的是( )
A. 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一部分 B. 叶绿素能溶解到酒精中
C. 淀粉遇碘液变蓝 D.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B. 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C. 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D. 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8.将下列实验装置(玻璃瓶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放在阳光下,你认为此装置研究了哪一项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A. CO2 B. H2O C. 光照 D. 叶绿体
9.用新鲜的大豆叶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气体成分最可能是( )
A. O2量多于B处 B. O2量与B处相等 C. 无CO2和O2 D. CO2量多于B处
10.下列不符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是( )
A. 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B. 释放氧气
C. 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D. 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11.小球藻、硅藻等被称为微藻,其体内能产生较多的油脂等有机物,是未来人类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微藻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需的原料主要是( )
A. 水、无机盐 B. 水 C. 二氧化碳、无机盐 D. 水、二氧化碳
12.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光照 B. 在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础
C.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 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13.为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实验时要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色时取出。此时叶片褪成的颜色是( )
A. 淡绿色 B. 黄白色 C. 浅蓝色 D. 红褐色
14.在生物体内可产生下列反应;
①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②6CO2+6H2O+C6H12O4(贮存能量)+6O2
下列能完成反应式①和②所表示的过程的是 ( )
A. 绿色的塑料花 B. 水稻 C. 蘑菇 D. 蝗虫
1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②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③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填空题
16.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在单位时间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
(1)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表皮的________。
(2)环境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产生影响,原因是温度会影响活细胞中的________。
(3)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图中曲线上的A点将向________移动(填“上”或“下”)。
17.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在单位时间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
(1)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表皮的________。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 5℃和30℃。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图中曲线上的A点将向________移动(填“上”或“下”)。
18.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________等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成_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之外,还通过 ________,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提供________。
19.普利斯特利的实验都是在________下进行的。根据实验的结果,他认为蜡烛燃烧会________,使小鼠窒息而死;________则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20.________是最早通过实验来解释植物生命现象的学者,他的柳苗生长之谜,说明了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并不是由________直接转化的,________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21.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________下才能净化空气;他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后来瑞士牧师谢尼伯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在此基础上,1804年,瑞士学者索热尔发现绿色植物在________下同时还要消耗________。萨克斯的实验 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能够释放________,而且还能够合成________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这种活动称为________。
22.水稻生长期间,如果大部分叶片被害虫吃掉,水稻产量就会大幅度减少, 这是因为水稻的叶片无法进行________ .
23.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瓜果特别甜,是因为该地区夏天白昼较长、气温较高,________作用旺盛,________ 制造得多;夜间短,气温低,________ 作用不强,________ 消耗的少,这样有利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
2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首先把绿色植物放到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 ,用黑纸遮盖叶片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 ________;用酒精加热处理叶片的原因是使叶片含有的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使叶片变成 ________,经冲洗后,向叶片滴加碘液,现象是 ________,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 ,产物是________ 。
2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为人类提供________ 和________ 。
26.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__ , 叶肉细胞中含有的 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7.光合作用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 ________能,把 ________和 __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________(如淀粉),并且释放出 ________的过程。
28.玉米田里的白化苗,在长到几片叶时就会死亡。原因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29.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水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15℃恒温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呼吸作用强度(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图中BC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
(3)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除了光照强度外还有________ 。
四、实验探究题
30.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小科用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A、B两组实验:
A组实验:在离60W的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20、30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A图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
灯源与容器的距离/cm 10 20 30
光照强度/lx 435 375 280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10 5 1
B组实验:向B装置1、2、3号容器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放在60W的白炽灯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强度相同)。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二)。
编号 1号 2号 3号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0 3 9
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部分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并上浮,请你推测此气体为________。
(2)分析表一,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远近与叶片上浮数目之间的关系,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光照强度越强,________ 。
(3)表二中1号内无叶片上浮,其原因是1号中________,草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据以上两组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温室大蔬菜的产量,应从哪两个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解析:植物可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们应尽量多地让阳光照射在农作物上,并且要尽量避免农作物相互遮光。因此,在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又不能过密,要合理密植。间作套种也能有效地提高植物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
在农业生产上,合理密植和高矮作物间作套种都能充分利用光能。
故答案为:D
2. A
解析:植物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其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植物就是通过叶绿体获得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如果把绿叶比喻成“绿色工厂”,那么它的的“车间”是叶肉细胞,“机器”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A
3. A
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结合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 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在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时,白天需要打开大棚进行通风等,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只有当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使害虫死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 D
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中进行的,所以要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首要基础就是该部位含有叶绿体,绿叶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花瓣、树皮中一般不含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根只能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分,所以花瓣中的有机物是植物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并通过筛管运输而来的,再根据题意“ 海棠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却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 ”可分析出这些花瓣中的有机物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6. D
解析: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及各步骤的目的和意义解题。
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一部分,被遮住部分不见光,未被遮住部分能见光,从而形成有光和无光的对照,故A正确;
B、利用酒精隔水加热,使叶绿素能溶解到酒精中,从而排除绿色对染色过程颜色变化的影响,故B正确;
C、滴加碘液后,未遮光部分淀粉遇碘液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色,故C正确;
D、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7. C
解析: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实质知识解题。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即制造了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并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故答案为:C。
8. A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水、光照、叶绿体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知识解题;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能变浑浊。
据图可知,空气首先进入氢氧化碳溶液中,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可以检测二氧化碳有无完全被吸收,若有二氧化碳,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没有二氧化碳,则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一段时间后,比较经处理的植物叶片和未经处理的植物叶片,用碘液检验有无淀粉产生;从而验证,二氧化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故答案为:A。
9. D
解析: 根据二氧化碳、水、光照、叶绿体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知识解题;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据图可知,空气首先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所吸收,氧气含量不变;然后进入硬质玻璃管中,虽然有光,但是因为没有二氧化碳,叶片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D处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上升;
故答案为:D。
10. A
解析:根据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产物等知识解题。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故A错误;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B正确;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故C正确;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淀粉等有机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1. D
解析:根据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产物等知识解题。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故答案为:D。
12. D
解析:根据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产物等知识解题。
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故绿色植物中,只有含有叶绿体和叶绿素的器官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不含叶绿体和叶绿素的场所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如植物的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等。
故答案为:D。
13. B
解析:酒精隔水加热能够使叶片中的绿色快速褪去。
解:叶片中含有叶绿素,使叶片呈现绿色,将叶片放于酒精中,隔水加热能够使叶片的绿色快速褪去;褪去绿色后的叶片呈现黄白色;
故答案为:B。
14. 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及过程;识记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及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①C6H12O6+6O2—6CO2+6H2O+能量,这是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②6CO2+6H2O+C6H12O4(贮存能量)+6O2 , 这是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A、绿色的塑料花既不能进行①有氧呼吸,也不能进行②光合作用,C错误;
B、水稻既能进行①有氧呼吸,也能进行②光合作用,B正确。
C、蘑菇能进行①有氧呼吸,但不能进行②光合作用),C错误;
D、蝗虫能进行①有氧呼吸,但不能进行②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B
15. B
解析: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可以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以及图示进行分析、判断。
①此装置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被左边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完成;
②要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丙内有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达到目的;
③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此种现象不可能;
④丙内石灰水遇到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总之,只有②④具有可能。
故选:B
二、填空题
16. (1)气孔
(2)酶的活性
(3)上
解析: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是关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据此解答。
(1)气孔是气体出入植物体的门户,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表皮的气孔;
(2)温度不仅影响光合作用也影响呼吸作用,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最适温度,酶的活性最高,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最大,超过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降低;
(3)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由于温度变为25℃,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A点要上移。
故答案为:(1)气孔;(2)酶的活性;(3)上。
17. (1)气孔
(2)上
解析: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是关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据此解答。
(1)气孔是气体出入植物体的门户,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表皮的气孔;
(2)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由于温度变为25℃,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A点要上移。
故答案为:(1)气孔;(2)上。
18. 淀粉;化学能;食物链;能量
解析:(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的过程是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为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能量转化的过程是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的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2)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为:(1)淀粉;化学能;(2)食物链;能量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的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9. 光照;污染空气;绿色植物
解析:此实验是分两步来做的,都是在光下进行的,通过实验一,他认为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死; 通过实验二他认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答案为:光照;污染空气;绿色植物
本实验是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主要实验,要熟知其过程。
20. 海尔蒙特;土壤;水
解析:海尔蒙特所做的柳树实验是生物研究上划时代的工作.就是把两百磅的土壤烘干称重,然后在土里种下5磅重的柳树种子,收集雨水灌溉;五年后柳树长成169磅3盎司重,土壤再烘干称重,只少了2盎司,这证明树木的重量增加来自雨水而非土壤。答案为:海尔蒙特;土壤;水
本题要熟知光合作用发现的历史才好解答。
21. 光照;二氧化碳;光照;水;氧气;淀粉;光合作用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答案为:光照;二氧化碳;光照;水;氧气;淀粉;光合作用
本实验是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主要实验,要熟知其过程,就能顺利解答。
22. 光合作用
解析:因为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如果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大部分的叶片被害虫毁掉了,则植物将无法正常进行有效地光合作用,无法储存足够的有机物.结果农作物的产量将减产.故答案为: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片的叶肉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23. 光合;有机物;呼吸;有机物
解析:新疆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烈,晚上,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由于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所以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瓜果特别甜。
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4. 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对照;叶绿素;黄白色
;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光;淀粉
解析::(1)实验前要将天竺葵放到黑暗片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2)在实验的时候,遮盖部分与未遮盖部分就形成了对照组,惟一的变量就是光.(3)由于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要隔水加热,能有效地防止酒精燃烧,避免发生危险.叶片脱去叶绿素后,变成黄白色。(4)见光的部分由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所以变蓝,而遮光的部分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制造淀粉,所以不变蓝.(5)通过该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有淀粉.故答案为: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对照;叶绿素;黄白色;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光;淀粉
此题考查的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本实验用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25. 食物;氧气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意义,可以从光合作用的概念、产物方面来切入。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人类和其它的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故答案为:食物 氧气
26. 叶片;叶绿体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故答案为:叶片 叶绿体
27. 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的过程是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为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能量转化的过程是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故答案为: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28. 其叶肉细胞内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白化苗的体内缺少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
三、解答题
29. (1)等于
(2)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强度就越强,二氧化碳吸收量越多
(3)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
(2)分析图可知:A点光照强度为0,这时候植物只有进行呼吸作用,OA代表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当有了光照之后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原因是有一部分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利用了,当光照强度是B时,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正好被光合作用所利用,即光合作与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超过B点后随着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到达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二氧化碳或温度成为限制因素。
(1)图中A点光照强度为0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水草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当光照强度是B时,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正好被光合作用所利用,即光合作与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2)图中BC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强度就越强,二氧化碳吸收量越多;
(3)到达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二氧化碳或温度成为限制因素。
故答案为:(1)等于;(2)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强度就越强,二氧化碳吸收量越多;(3)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
四、实验探究题
30. (1)氧气
(2)光合作用越强
(3)没有二氧化碳
(4)适当提高光照强度;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从外界吸收了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光照强度越强,植物光合作用越强。
(1)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加入清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从外界吸收了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那么是释放的氧气 使得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并上浮。
(2)从图表中可以发现 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越近,光照强度越强,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越多,叶片在光照强度越强的情况下,水分也充足的,所释放的氧气越多,导致叶片上浮数量越多, 那么就是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也越强。
(3)因为从1到3号比较,1号是新鲜蒸馏水,2号是清水,3号是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1号因为是蒸馏水,所以蒸馏水不含有二氧化碳的,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原料,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无法继续。
(4)通过以上两组实验分析,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分,二氧化碳,光照强度越强,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释放的氧气越多,产生的有机物也就越多,那么就可以提高温室大蔬菜的产量了。
故答案为:(1)氧气; (2)合作用越强;(3)没有二氧化碳;(4)适当提高光照强度;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第9题图
第8题图
第8题图
第16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