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通关练】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18 第三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通关练】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18 第三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02 00:0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18
第三章综合测试
总分:16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2020八下·台州月考)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64
10
1
16
t时刻
32
A
反应后
0
54
b
0
A.?生成物只有乙
???B.?a等于15?????
C.?b等于36?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2.(2019八下·温州期中)有一份纯氯酸钾固体a,另有一份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b,两份固体质量相等.分别同时加热a和b,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A.?B.?C.?D.?
3.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A.?促进植物的呼吸??????????????????????????????????????????????????B.?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加快蒸腾作用?????????????????????????????????????????????????????D.?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功效
4.在反应2A+3B=2C+4D中,若
A、B、C、D的质量比为8∶12∶11∶9,则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8∶12∶11∶9??
????????????B.?16∶36∶22∶36???????C.?16∶16∶22∶9???
????????????????D.?2∶3∶2∶4
5.?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B.?图示中x的值为3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
6.?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金鱼藻设计的实验装置,观察在不同距离灯光照射下,试管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的数据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从数据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B.?植物与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呈负相关
C.?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D.?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
7.图中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C.?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
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加快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不是催化剂
B.?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
C.?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所有的性质不变
D.?同一个反应可以选用不同的催化剂
9.肺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A.?肺扩张引起呼气??????????B.?肺收缩引起呼气?????????????C.?吸气引起肺收缩?????????????D.?呼气引起肺扩张
10.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可燃性??????????????????????????????????????????????????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11.上个世纪,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在哪里进行,曾经设计类似下图实验。把刚采摘的且生长旺盛的树叶捣碎,采用某种方法获得含有叶绿体的滤液,分成三等份。把其中两份直接放入A、B培养皿,第三份除去叶绿体后放入C培养皿。将三个培养皿置于同一地点,A、C培养皿接受光照,B培养皿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培养皿中产生气泡,其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C培养皿中未产生气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皿A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培养皿B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通过比较A、C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通过比较A、B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12.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沙尘暴时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
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略多
C.?边吃饭边说笑,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D.?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使胸廊的上下径增大
13.(2020八上·温州期中)下图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14.(2020八下·拱墅期末)小明发现在纸叠的小型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A.?水能灭火???????????B.?没有与氧气接触?????????C.?纸不是可燃物?????????D.?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15.(2020八下·拱墅期末)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的反应物只有过氧化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其溶液总质量不变
B.?小乐想多次重复该实验以获得普遍规律,但是实验中的二氧化锰不能重复利用
C.?由于反应快速产生氧气使得广口瓶内气压不断增大,气球会变小,红墨水会左移
D.?装有过氧化氢的仪器是长颈漏斗
16.(2020八下·上虞期末)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模拟等研究方法,下列四个课本中的实验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
B
C
D
A.?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B.?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C.?研究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时的能量变化???????????D.?研究膈的升降与呼吸
17.(2020八下·仙居期末)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含量远远超过五分之一。以下各项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是(???
)
A.?装置漏气?????????????????????????????????????????????????????B.?燃烧匙中的红磷量过多
C.?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入广口瓶过慢????D.?红磷熄灭后,广口瓶内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18.(2020八下·秀洲月考)分析人体从鼻孔吸人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呼出的气体:O2:16%,CO2:4%N2:78%,稀有气体:1%,较多的水汽
吸入的空气:O2:21%,CO2:0.03%,N2:78%,稀有气体:0.94%,较少的水汽
A.?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血液???????????????B.?图中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
C.?呼出的气体中,CO2所占的比例比水汽大????????????D.?人体能产生少量的稀有气体
19.(2020八下·青田期末)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甲图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O2体积
B.?乙图中的水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
C.?丙图中的水通过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D.?丁图中的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
2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B.?因为固体二氧化碳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以用固体二氧化碳储藏食品
C.?因为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所以二氧化碳可以作温室肥料
D.?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有还原性,所以可以用二氧化碳气体作还原剂来冶炼金属
二、填空题(共6题;共34分)
21.(2020九上·长兴开学考)新冠病毒给全球带来了重大的疫情
(1)新冠病毒主要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________和肺构成;
(2)如图甲是重型感染者出现胸部X片及CT影像学,上所说的“白肺”,这说明病毒已经严重损伤了肺的基本结构单位________?;
(3)如图乙是ECMO,中文名“体外膜肺氧合”,是一-
种可代替心肺功能的生命维持设备。其中的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的结构如图丙。工作时,将血液由人体静脉引出,从血液入口进入氧合器,血液经过由许多中空的、极细的纤维管构成的膜的外侧,从血液出口重回人体。同时向纤维管内通人气体,就能像正常人体内那样,使氧气、二氧化碳和血液在纤维膜的两侧通过________作用进行交换。
22.(2020八下·吴兴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甲、乙在该反应中质量变化的比值为________。
23.(2019九上·鄞州月考)益阳市桃江县硫铁矿厂开采的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是生产H2SO4的重要原料。利用黄铁矿生产H2SO4的第一步反应为:4FeS2+11O2═2Fe2O3+8X。所得产物Fe2O3是冶炼铁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则S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4.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___,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有________,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
①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②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
③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④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25.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分别表示N2、H2、NH3

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是________(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序号排列).
(2)氢气与氮气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数比是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26.(2020八下·青田期末)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H2O2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2)要收集NH3(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收集装置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________(填写序号);
(3)用发生装置A或B制取O2时,A与B相比,A的优点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34分)
27.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________。
(2)如图乙,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________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8.(2019八下·黄岩期末)为“测定空气里氧气体积含量”,小黄同学取足量的红磷、镁条、木炭分别在等体积的A、B、C三瓶空气中同时燃烧;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再松开止水夹,发现集气瓶B中进水最多,C中进入水量很少。查阅资料:镁条能与氮气反应生成固态氮化镁(Mg3N2)。
(1)实验A瓶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中发现水停止倒吸后,B集气瓶中的水量明显高于A的原因是________。
(3)“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实验中,药品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________(写出两点)
29.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一:H2O2
H2O+O2方法二:KMnO4
K2MnO4+MnO2+O2
(1)两种方法涉及的化学反应都是________反应。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现用方法一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请按气体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________。(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30.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他们在三个温室内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所示:(其它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
0.03%
0.1%
0.1%
温度
20℃
20℃
30℃
(1)为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_______?两组进对照实验.
(2)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1.(2020九上·临海期末)海螵蛸是一味中药,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组装好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为m1;
③称取质量为m的海螵蛸,装入广口瓶B内;
④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a的活塞,缓缓滴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为m2。
(1)试管A中试剂X应选用________,步骤⑤中往试管A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
(2)干燥管Ⅱ的作用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可得该海螵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
A.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快速滴加稀盐酸?
B.实验结束后持续缓缓通入空气
C.海螵蛸尽可能研成粉末,使之与稀盐酸充分反应
四、解答题(共5题;共32分)
32.(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今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将它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在t℃时,将残留固体加入15克水,有11.4克固体未溶。在相同温度下,再加入7.5克水,仍有7.5克固体未溶,该固体仍含有氯化钾。试求:①原混合物完全分解后所得固体总质量;②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33.(2020八下·仙居期末)温室大棚种植具有安全、卫生、提高产量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1)一般要求温室棚内,晚上的温度低些来减弱呼吸作用。请写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若图甲温室中只有绿色植物,在不通入CO2的情况下,每天只在6:00~18:00接受日光照射,请在图乙的坐标上,用笔画出6:00~24:00该温室内CO2浓度的大致变化曲线(0:00~6:00的曲线已经绘出)。并说明理由。
34.(2020八下·萧山期末)一定质量的氯酸钾(KClO3)中加入3.75克二氧化锰(MnO2),充分混合加热,如图为加热过程中氧气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图像分析并计算。
(1)反应前后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________克。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占整个混合物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5.(2020八下·台州月考)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下,分别置于5000勒克斯、20000勒克斯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
(1)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在20℃下是10℃下的________倍。
(2)该叶片在10℃、5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________?mg。
(3)该叶片在20℃、20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质量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6.(2019八下·嵊州期末)有A、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四份,总质量均为12克。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物质C。四份混合物内含A和B的质量,及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见下表。
物质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反应前A的质量(克)
11
8
a
反应前B的质量(克)
1
4
b
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克)
5
10
7.5
(1)第一份混合物中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第二份混合物在反应结束后,反应物中的________有剩余。
(3)若第三份混合物恰好能完全反应,则a的值是________。
(4)第四份混合物反应前,A和B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2.【答案】
B
3.【答案】
D
4.【答案】
C
5.【答案】
D
6.【答案】
D
7.【答案】
B
8.【答案】
D
9.【答案】
B
10.【答案】
A
11.【答案】
B
12.【答案】
B
13.【答案】
A
14.【答案】
D
15.【答案】
C
16.【答案】
D
17.【答案】
C
18.【答案】
D
19.【答案】
B
20.【答案】
B
二、填空题
21.(1)呼吸道(2)肺泡(3)扩散
22.
化合反应;2:7
23.(1)-1(2)
24.
①②;①②③;①②;③
25.(1)⑤④①②③(2)3:1;化合
26.(1)2H2O2
2H2O+O2↑(2)E(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适时补充H2O2量
三、实验探究题
27.(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2)黑暗(或无光照);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28.(1)产生大量白烟(2)镁条燃烧不但消耗了氧气,还消耗了部分氮气
(3)可燃物与只氧气反应,不与氮气等其他气体反应:生成物为固体
29.(1)分解(2)分液漏斗;①③④⑧⑦(或①③④⑧)
30.(1)B、C(2)不能;变量不唯一
31.(1)NaOH溶液或碱性溶液;使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干燥管Ⅰ中
(2)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干燥管Ⅰ中(3)25(m2-m1)/11m×100%(4)B
C
四、解答题
32.
解:
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混合物是KCl和MnO2
由题意可知:在t时,7.5gH2O能溶解11.4-7.5=3.9gKCl,
所以15gH2O能溶解3.9×2=7.8gKCl
所以固体残留物有7.8g+11.4g=19.
2g
②设KClO3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3O2↑
245
96
x
30g-19.2g
245/96=x/10.8g
x=27.5625g
KClO3的质量分数=27.5625g
/30g×100%=91.9%
答:①原混合物完全分解后所得固体总质量为19.2g;
②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1.9%。
33.(1)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不通入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装置乙在光照的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浓度会逐渐降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的浓度又会逐渐增加.即在6:00~24:00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在坐标上表现为先降低然后再升高.又因为装置内的一部分二氧化碳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因此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的总含量会逐渐减少;

34.(1)4.8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m克
2KClO3=2KCl+3O2↑
245
??????????96
m克
??????????4.8克
245/m克=96/4.8克
m=12.25克
KClO3%=12.25克/(12.25+3.75)克=76.56%
【解析】(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可见反应前后混合物的总质量的减少量就是生成氧气的质量,即总质量减少4.8g;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m,
?
245?
?
?
?
?
?
?
?
?
?
?
?
?
?
96
?
?
m?
?
?
?
?
?
?
?
?
?
?
?
?
?
4.8g
245/m=96/4.8g;
解得:m=12.25g;
KClO3%=12.25g/(12.25g+3.75g)=76.56%。
35.(1)3(2)4(3)解:该叶片在20℃、20000lx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6+1.5=7.5(mg)。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2O+6CO2
C6H12O6(葡萄糖)+6O2

根据1分子葡萄糖对应6分子氧气的关系,可以推知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为180×7.5÷(6×32)≈7.03(mg)
36.
(1)4:1(2)B(3)96(4)1:1或7:1
(1)第一份混合物中,B的质量小于生成物C的质量,因此B完全反应,那么参加反应A的质量为:5g-1g=4g,那么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之比:4g:1g=4:1;
(2)第二份混合物中,假设A完成反应,那么B的质量为:

那么B的质量x=2g;因为2g<4g,所以B有剩余;
(3)若第三份混合物恰好能完全反应,那么A、B、C的质量之比为4:1:5,即A的质量为:

B的质量为:12g-9.6g=2.4g;
(4)生成7.5gC需要A的质量:

需要B的质量:;
混合物剩余:12g-7.5g=4.5g;
如果A完全反应,那么B的质量为:1.5g+4.5g=6g,这时AB质量之比:6g:6g=1:1;
如果B完全反应,那么A的质量为:6g+4.5g=10.5h,这时A、B的质量之比:10.5g:1.5g=7: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