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植物与土壤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为了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小明利用校园花坛中的一些土壤做了如下四个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A.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当快要浸没土壤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刚好浸没为止。读出注入水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大致确定该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B.观察到试管壁上有水珠,可以说明土壤中含有水
C.蒸发皿中出现的残余物是能溶于水且能燃烧的无机盐
D.为检验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可以取一定质量潮湿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可以观察到土壤颜色发生变化并发现土壤质量减少
2.如图是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气孔是物质进出的门户。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气孔大,含水量少气孔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A.保卫细胞可以调节气孔的大小
B.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C.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有关
D.水蒸气从叶片的气孔散失,使叶片温度降低
3.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实用方便
D.厨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装后,再填埋
4.如图所示是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装置,若要使U形管右侧水柱下降速度更快些,则下列做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移到阳光充足的地方
B.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
第4题图
C.移到湿度较大的地方
D.换用叶片较多的枝条
5.农家肥不仅含有氮、磷、钾,而且还含有钙、镁、硫、铁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这些无机盐在农作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是( )
A.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
B.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C.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
D.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6.我们吃的马铃薯块茎是长在地下的,其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来源于叶的光合作用。把有机物从叶输送到地下块茎的是( )
第6题图
A.导管
B.筛管
C.保卫细胞
D.茎中心的髓
7.某人在清理鱼塘时挖出许多黏土,他想用这些黏土整理成一块菜地,要使蔬菜生长良好,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多浇水
B.少浇水
C.施化肥
D.掺入适量的砂石
8.教材上有一个探究植物叶片气孔数目哪一面多的实验,如图。将一片新鲜的树叶,浸在盛有热水(60℃左右)的烧杯中。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可得( )
A.气泡中的气体全是叶从外界吸收进来的
第8题图
B.该实验必须设置一个对照组
C.气体是通过叶表皮细胞间的空隙出来的
D.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较多
9.下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B.小麦根尖的根毛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有利于根的吸水
C.叶表皮由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光线能透过,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小麦茎内导管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有利于茎运输有机物
10.我们常看到农民给刚移栽的植物的茎“挂吊瓶”(如图所示),其目的之一是为植物补充水和无机盐,保证植物的存活率。“挂吊瓶”时针头尖端最好应该( )
第10题图
A.留在表皮
B.穿透表皮到达内树皮
C.穿透树皮到达木质部
D.穿过木质部到达髓
11.如图为小麦根尖的横截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根尖吸水主要部位是伸长区
第11题图
B.图中三处细胞液浓度C>B>A
C.筛管是运输水分的主要通道
D.根毛吸收的有机物进入导管
12.移栽要考虑土壤结构,某同学按要求取了移栽地的一块土进行研究。如图所示,土块和铁块体积均为V,其中V1和V2分别表示往两个相同烧杯中加水到如图所示位置时所加水的体积。以下关于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表示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V2-V1)/V2
B.(V2-V1)/V
C.(V1-V2)/V
D.(V1-V2)/V2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13.紫番薯原产于中美洲,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花青素和绿原酸,有抑制诱癌物质的产生和减少基因突变的作用。种植宜选沙壤土,施肥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
(1)紫番薯常用茎叶扦插繁殖,在光照充足时生长较快。番薯的形成是由于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茎中________输送给根,逐渐积累膨大而成。
(2)农民某次给作物施肥时,如果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的现象,这是因为施肥过多使土壤溶液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
14.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如图所示为气孔的关闭和开放两种状态示意图。
第14题图
(1)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2)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图________所示的状态。
15.如图所示,利用放置在阳台上的装置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培养液、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并适时补水。
(1)培养液中含多种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如硫酸铵)主要作用是________。
第15题图
A.促进蔬菜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B.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C.使蔬菜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2)若培养液的浓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蔬菜的根毛细胞液浓度,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因此,需要适时补水。
16.
(1)如图所示,图甲中的保卫细胞处于________(填“吸水”或“失水”)状态,气孔张开。
(2)下列植物体的生理活动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第16题图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⑤无机盐的运输
17.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分别放入等体积的两种透明液体中。2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第17题图
(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是________。
A.清水,清水
B.清水,10%盐水
C.10%盐水,清水
D.10%盐水,10%盐水
(2)萝卜条细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________细胞液浓度(填“大于”或“小于”)。
(3)C、D两幅图中,哪一幅图能说明B图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甲是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一般用阔叶的法国梧桐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中,U形管右边液面下降的现象,还可能受植物
第18题图
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这种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B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____________。
19.无枇杷,不初夏。
(1)枇杷叶煮水喝,能润肺止咳。小柯摘取一片枇杷叶,浸在盛有热水(60
℃左右)的烧杯中(如图甲)。观察叶片上、下表皮,气泡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第19题图
(2)果农为了提高果树的坐果率,增加产量,往往对果树进行环剥。为使图乙中果实更好地生长,应选择A、B中的哪一处进行环剥?________。
20.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若干植物枝条插入经过稀释的红墨水中。
第20题图
(1)本实验中红墨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装置放于光下照射3~5小时,取出枝条,洗净茎秆浮色,对植物枝条进行________(填“横”或“纵”)切处理后,使用放大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即得出了水分在植物体内是自下而上运输的结论。
(3)若要缩短实验时间并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以下措施可行的有____________。
A.将枝条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
B.将装置放置在温暖、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
C.实验材料尽量选叶片面积大且数量多的枝条
21.如图一、二、三分别为根尖结构、萝卜吸水或失水实验、细胞吸水或失水的示意图。
第21题图
(1)图一所示的植物根尖四个区域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
(2)图二中A与B构成了对照实验,一段时间后,洞内的液体体积变少的是________(填“A”或“B”)。
(3)图三中细胞所处的状态与图二中的________萝卜的细胞相符。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氮元素、X元素、Y元素……
甲
较强的光照
m1
n1
乙
较弱的光照
m2
n2
第22题图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应为____________元素。
【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________(填字母)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m2和n1-n2两个差值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反思】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____________来进行实验。
23.植物的叶在进行蒸腾作用的过程中,叶上、下表皮散失水分一样多吗?为了弄清结果,小陈设计了如图甲、乙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填结构名称)散失到空气中去的。
第23题图
(2)将甲、乙在相同的环境中放置10min,发现乙的U形管右侧液面比甲更低,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陈认为当叶面上方有空气流动时,会加快植物的蒸腾作用。请利用以上装置帮助小陈完成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包含实验操作及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再写出一个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因素:________。
24.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用小麦幼苗进行了如下实验:
选取4株生长旺盛、带有绿叶和根系的幼苗,随机分为A、B两组。
组别
株数
处理方法
A
2
剪去所有根的前端3~5毫米(即尖端),并在切口处涂上石蜡
B
2
不作处理
(1)几天后,B组容器内水面明显下降的原因是容器内水蒸发和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
(2)A组小麦幼苗两天后出现明显的萎蔫现象,说明植物吸水的部位主要是____________。
第24题图
(3)一周后,同学们发现B组小麦幼苗长势不良,叶色发黄,于是他们往容器内加了一大勺尿素。一天后,小麦却出现萎蔫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植物细胞液浓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浓度,使小麦幼苗失水。
25.某校新建了一个茁苗园,供师生开展各类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1)在向园内移栽月季花时,师生们准备采取以下三项措施:A.选择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移栽;B.去掉移栽月季的部分叶片;C.让移栽月季的根部尽量带着一个土坨。你认为其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弱月季蒸腾作用的措施是________。(填字母)
(2)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同学们在园内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若干株健壮月季幼苗等分成甲、乙2组,分别放在等质量的A、B两瓶液体中培养(A中装蒸馏水,B中装土壤溶液)。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月季植株变化如表。比较甲、乙两瓶植株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株
实验前每株的
平均质量/g
实验后每株的
平均质量/g
平均生长情况
甲组
89
176
矮小、纤细、叶色变黄
乙组
90
258
茎粗、枝多、叶色浓绿
(3)小金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在家用土壤溶液中栽培了一株月季,结果他发现栽培的月季生长情况并不理想,甚至还岀现了“烧苗”现象,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5题图
(4)小金又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取两根相同带叶片的月季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温暖的阳光下,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则他做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一、选择题
1.B 2.B 3.B 4.C 5.B 6.B 7.D 8.D
9.D 10.C
11.B 12.C
二、填空题
13.(1)筛管 (2)大于
14.(1)CO2、O2、H2O (2)甲
15.(1)A (2)大于
16.(1)吸水 (2)①②③④⑤
17.(1)B (2)小于 (3)C
18.(1)阔叶的法国梧桐蒸腾作用更强,实验效果更明显
(2)光合作用 黑暗 (3)木质部
19.(1)下表皮 (2)A
20.(1)显示水分运输的方向 (2)纵 越靠近枝条顶端颜色越浅 (3)A、B、C
21.(1)根毛区 (2)B (3)A
三、实验探究题
22.【实验设计】不同的矿质 【数据处理】A 【实验反思】叶片数目
23.(1)气孔 (2)叶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3)将甲装置放在叶面上方无空气流动的环境中,将与甲相同的丙装置放在叶面上方有空气流动的环境中,并且其他条件相同。预期现象:发现丙的U形管右侧的液面比甲低
(4)温度
24.(1)蒸腾 (2)根尖 (3)小于
25.(1)A、B (2)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3)土壤溶液浓度远大于细胞液浓度,导致月季失水而“烧苗” (4)探究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与运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