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公众参与 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1.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2.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1.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需要全人类在生产、生活、①____________等方面都发生根本的变革。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②____________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③________和使命,树立人与自然④________共处的新型文化观念,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⑤________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2.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
(1)优势:拥有⑥________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拥有更加单纯的⑦____________和充沛的创造力,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⑧________和支持。
(2)作用(工作方向):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⑨________;协助政府执行环境⑩________;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 ________及服务。
(3)“自然之友”: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它以开展 ______________环境教育、倡导 ________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为宗旨。
二、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1.环境伦理是指人与自然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它可以帮助人们全面地、科学地 ________和 ________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有的态度与责任:尊重自然和其他 _______存在的权利。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稳定。尊重和保护 ________ (克服短期行为)等。
3.环境道德主要行为准则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属于绿色消费环境伦理观;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万物共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
4.青年环保运动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1.近年来国际上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主要优势在于( )
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 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 ③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④走在为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的前沿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能体现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行为作用的是( )
①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 ②代替政府执行环境政策 ③监督企业的行为 ④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考查点2 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3.环境伦理内容的核心是( )
A.尊重自然和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
B.人定胜天
C.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加强法制
4.下列实例中体现个人环境道德行为的是( )
A.提倡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B.购买无氟冰箱等环保产品
C.使用一次性产品,提高卫生水平
D.鼓励农民够买小汽车
方法技巧练
框图记忆民间环保组织(NGO)的优势及作用
下列关于公众参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种民间环保组织有共同的对象和目标
B.公众参与就是个人参与
C.公众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
D.公众参与高消费会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经济繁荣
方法技巧
教材P85 思考
1.环保是一项公益事业,人人有责,因此更应提倡见义勇为行为。
2.(1)顺应自然的生活:人类应该从自然中学习生活的智慧,过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生活,可以协调人类的生存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关系。
(2)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既关心个人又关心人类的环境权和发展权,任何无节制的消费资源、肆意排放污染物、污染输出、转嫁污染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3)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体现了对后代人和自然负责的环境行为准则,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杀鸡取卵式的行为和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
3.积极参与当地环保NGO活动,如参与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做环保宣传员,监督政府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检举违法和不环保行为等。参与环保行动时尤其注意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改善环境。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思维方式 ②环境 ③责任 ④和谐 ⑤政府 ⑥专业 ⑦社会责任感 ⑧参与 ⑨研究 ⑩政策 产品 群众性 绿色 认识 处理 物种 环境
基础达标练
1.D [①②③④皆是NGO的优势。]
2.B [①是政府科研机构的职能,②应该是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
3.A [环境伦理的核心是尊重自然和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
4.B [B项属于“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方法技巧练
C [教材主要从民间环保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讲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环保是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形式。各种民间环保组织都有自己的对象和目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公众的环境意识,人类要使自己的环境行为符合环境规律,在实施环境行为之前,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还应体现在每个人都尽可能地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高消费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提倡适度消费,可以降低成本、节约开支,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5.2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一、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的原因
(1)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①____________的结果。
(2)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②____________。如全球气候变暖、③__________破坏、④________________减少等。
(3)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⑤________________乃至涉及到全球的后果。如⑥________的扩展、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⑦____________等。
(4)根据⑧________的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国家应承担⑨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⑩________共同行动。其中最重要的是 __________方面的国际合作。
3.国际合作的层次:联合国三次 ______________会议是国际最高层次的环境合作。
二、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1.中国环境管理的国际定位:中国在国际环境舞台上扮演着 ____________,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中发挥了 ______的作用。
2.具体成果
(1)批准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 ________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2)中国是历届联合国环境署 ________,积极开拓双边环境合作新领域。在环境保护领域与很多国家开展 ____________。
3.参与国际合作的项目
我国已与10个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保护领域总共开展了百余个合作项目。合作领域包括水资源 ________________、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 ________________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________________、环保技术合作等。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读“全球CO2浓度变化图”,完成1~2题。
1.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 ②地震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③森林毁坏,其面积大量减少 ④人类填海造陆面积过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2.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消减CO2排放量
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考查点2 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3.下列属于我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领域的有( )
A.环境宣传教育
B.与澳大利亚合作开采铁矿
C.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
D.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合资组建
4.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方法技巧练
框图记忆中国参与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式
我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中不包括( )
A.《生物多样性公约》
B.《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C.《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
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方法技巧
教材P82 思考
1.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若没有各国的合作,任何国际环境保护的目标都不可能实现,只有进行广泛有效的国际合作才能完成。
2.主要体现在:①认真履行国际条约规定的义务;②加强环境管理信息、技术的交流;③国际社会为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特别是为贫困地区提供改善环境的经济支持。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共同影响 ②共同性 ③臭氧层 ④生物多样性 ⑤跨国、跨地区 ⑥酸雨区 ⑦越境转移 ⑧公平 ⑨更大的责任 ⑩全球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 重要角色 建设性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多样性 理事国 合作项目 研究与保护 有害废弃物 环境宣传教育
基础达标练
1.A [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人类消耗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出大量CO2,二是毁林。]
2.B [为延缓和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各国政府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消减CO2排放量。]
3.A [B、C、D项都是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
4.D [酸雨会扩散,影响韩国、日本的天气及生态;防治酸雨需要国际合作。]
方法技巧练
C [A、B、D都是重要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我国都已加入。]5.1 认识环境管理 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行为的②____________。
2.解决共识
3.环境管理
(1)概念: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⑥____________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2)必要性:单靠⑦____________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⑧________________。
二、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1.环境管理的对象
(1)个人:主要是个人的⑨____________和⑩________环境行为。
(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 ________排放。
(3)政府:具有 ________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1)执行主体: ______________。
(2)具体工作: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确定 ____________方针大计,颁布与环境保护相关的 ____________,制定环境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推动全国 ____________工作有序地进行。
三、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1.管理手段
(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 ____________,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其他手段: ____________、技术手段、________________等。
2.公民要求
(1)应当具备一定的________知识。
(2)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约束____________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3)利用____________制止违法案件的发生。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1.资源环境管理包括( )
A.城市环境管理
B.交通环境管理
C.可再生资源的恢复和永续利用
D.工业生产环境管理
2.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B.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C.禁止对生态环境的利用
D.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考查点2 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3.能有效遏止环境的恶化,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环境管理手段有( )
A.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B.法律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C.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
4.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 )
A.个人和团体 B.国家和政府
C.环发大会 D.企业和事业单位
方法技巧练
框图记忆中国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环境管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
B.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
C.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D.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虽然不能使技术措施更有效,但是能够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
(2)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 )
①个人 ②企业 ③政府 ④地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方法技巧
教材P77 思考
1.加强环境管理可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弥补技术措施的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
2.我国环境管理中法律、行政手段使用过多,经济、技术手段薄弱,宣传教育效果不理想。
3.侧重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相关的资源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草原法》、《煤炭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节约能源法》、《农业法》、《渔业法》。
教材P79 思考
加强环境法规的宣传,让个人了解哪些行为是环境法所禁止的,了解环境法是如何认定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将有利于减少环境犯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纯经济性 ②无约束性 ③基本需要 ④生物圈 ⑤环境管理 ⑥自然环境 ⑦技术方法 ⑧管理手段 ⑨消费需求 ⑩不良 污染物 双重 国家和政府 环境保护 法律法规 管理条例 国家行动计划 环境保护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宣传教育手段 环境法 自身行为 法律武器
基础达标练
1.C [资源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和以矿产资源为代表的非可再生资源。]
2.D [环境管理蕴含既要达到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不超过环境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根本目的是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C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在环境管理时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B [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因为是国家和政府来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方法技巧练
(1)D [环境管理简单表述是: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所以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可以使得技术措施更有效。]
(2)C [环境管理的对象是指被管理者,个人、企业应属于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