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第2课时 我国的耕地和矿产资源 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现状。2.举例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紧迫性的表现。
一、耕地日渐减少
1.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①________的问题。
2.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a.耕地比重②____,人均占有量③______。
b.耕地的地理分布很④________,各省区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c.随着经济的发展,⑤__________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d.由于人口增加,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致使⑥________严重,加上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和施用农药等,使耕地受到严重的⑦________,更加剧了耕地不足的局面。
二、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1.世界矿产资源现状: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⑧________________,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却呈现快速⑨________的趋势。随着矿产资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有些矿种发生短缺甚至耗竭。
2.我国矿产资源的紧迫性表现
(1)中国矿产资源总量⑩______,而人均占有量 ______于世界平均水平。
(2)矿产资源中富矿 ______,贫矿 ______,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 ________下降。
(3)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在 ____________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 ________地区,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耕地日渐减少
1.下列关于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B.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大,只有21%
C.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D.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也约占1/3
2.我国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原,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活动方式的不同
B.开发历史时间的不同
C.人口分布数量的影响
D.光、热、水、土等条件的不同
考查点2 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3.下图中横线部分是指( )
A.煤炭 B.水能 C.石油 D.沼气
4.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认知水平提高了
B.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C.矿产资源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
D.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人类面临矿产资源匮乏与枯竭的威胁
方法技巧练
框图法记忆中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法》,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处,都被搞得支离破碎。
材料二 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泥石流危害严重。地面被冲刷成的沟谷多达上百条,使30%以上乡镇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材料三 我国有许多多种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采矿时往往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
(1)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
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
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的负担
(2)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做到( )
A.进口矿产,减少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
B.集中开采富矿,关闭贫矿
C.大力开采海洋矿产资源,禁止开发陆地矿产资源
D.制止破坏矿产资源的恶劣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方法技巧
教材P35 思考
1.分析图中的三条曲线可以看出: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可耕地总面积减少,按现有的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不断增加,到2000年左右时,世界耕地供需平衡,此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继续减少,所需耕地继续增加,可耕地不能满足所需耕地的需求,耕地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
2.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使世界耕地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若按现有的生产水平,世界可耕地满足所需耕地可延缓到2010年左右。若按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可耕地满足所需耕地分别可延缓到2040年和2070年左右。以后又出现了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并且越来越尖锐。
3.如果使现有农业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又能延缓一段时期。翻一番可延缓到2025年,翻两番可延缓到2050年,此后又出现了耕地不足。
4.不可行。因为开垦土地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只能把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延缓一段时间。更何况可供开垦的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所以,耕地的供需矛盾实质上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教材P36 思考(上)
我国人口变化、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趋势与发展前景:
(1)历史趋势:自唐、明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步下降。
(2)发展前景:我国人口仍在增长,后备的耕地资源有限,城市、工业、交通等还要占用耕地,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仍然有下降的趋势。
教材P36 思考(下)
针对近年来耕地被占用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有:①控制人口数量;②加强法制建设,严禁乱占耕地;③在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中尽量少占耕地。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不足 ②小 ③少 ④不均 ⑤非农业 ⑥土地退化 ⑦污染 ⑧非可再生性 ⑨增长 ⑩大 低 少 多 品位 东南沿海 中西部
基础达标练
1.B [中国土地资源中耕地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3.7%。]
2.D [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区,气候湿润,海拔较低,平原较多,故多耕地;西部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海拔高,山区面积广,故多草原。]
3.B [水能按能量来源分类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按性质属于可再生的能源,按利用状况属于常规能源。]
4.D [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且人类需求量大,需合理利用。]
方法技巧练
(1)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A、C、D虽都是矿产资源问题,但不是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也不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D [要紧扣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3.2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第1课时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分布状况。2.根据有关资料,说出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采取的环保措施。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分布
1.煤炭的分布
(1)世界: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北半球分布在①__________、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断续分布在②____________和南非,煤质较好。
(2)中国煤炭分布:主要分布在③______,南方除④________外,均严重缺煤。
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1)世界:在东半球,从⑤________地区经⑥________到印度尼西亚;在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⑦____________、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中东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
(2)中国:东部集中分布在⑧________________、辽河、大港、⑨________、⑩________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西部主要分布在 ________、柴达木、准噶尔等盆地。
(二)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1.消耗: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 ______于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均消耗能源水平 ________。
2.前景: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 ________。非可再生的资源能供人类开采的时间 ________。
(三)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1)开采: ____________,堆放占地,废渣自燃;矿山排水造成 ________环境污染;
(2)运输与存放:可能会污染 ________、水与土壤;占地,破坏 ________。
(3)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有空气污染、 ____________、酸雨等。
(四)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采用________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
2.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________、同时验收、同时投入________。
3.保护耕地,____________土地。
4.对化石燃料进行________和精加工。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________。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在世界两大煤带上的国家是( )
A.巴西、中国 B.俄罗斯、南非
C.美国、乌克兰 D.加拿大、澳大利亚
2.下列四幅图中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是( )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方法技巧练
框图记忆石油危机的应对措施
读“2009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分布图”,回答(1)~(4)题。
(1)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是( )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
(2)当前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 )
A.东南亚 B.俄罗斯
C.波斯湾地区 D.拉美地区
(3)该地区原油输入我国的主要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公路运输 D.海洋运输
(4)下列有关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生产规模以减少能源消耗
B.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利用比例
D.立足国内能源,减少对外资源依赖
方法技巧
教材P40 思考
西气东输工程既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协调东西部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教材P41 思考
1.石油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终将枯竭。
2.短期内,可能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不便甚至危机,但从长期看,人类必能寻求出新的石油替代品。
3.人们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寻找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品。
教材P42 思考
1.节约能源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能源管理和人们的节能意识同样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还要树立节约意识,自觉节约能源。
2.可从照明、取暖、做饭、烧水等生活方面和节约日常工业用品如纸张等两个方面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欧亚大陆 ②澳大利亚 ③北方 ④贵州 ⑤地中海 ⑥中东 ⑦美国西部 ⑧大庆 ⑨中原 ⑩胜利 塔里木 高 很低 增长 有限 破坏地表 水土 空气 景观 全球增温 科学 施工 使用 合理利用 深加工 天然气
基础达标练
1.B [利用教材知识可得答案。]
2.C [从图形轮廓看,①是直布罗陀海峡,②处为南海,③处为阿拉伯半岛,④处为北海,除直布罗陀海域石油不丰富外,其余地区都是石油丰富区。]
方法技巧练
(1)B (2)C (3)D (4)B [第(1)题,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不属于“开源”范围内容。第(2)题,可直接从图中读出。第(3)题,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运入我国,主要方式是海运,因为海运运量大,运价低。第(4)题,因为经济要发展,所以不能用控制生产规模来减少能耗,不稳定性能源也应大规模开发利用,要立足国内、外能源市场,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3.2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第2课时 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1.说出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必要性。2.以某种新能源为例,阐述怎样建设多元化结构的新能源系统。
一、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必要性
1.世界能源的总趋势:发展①________结构的能源系统和高效、清洁的②____________。
2.原因:人类对能源资源的需求③__________增长。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引发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④________。
3.措施:减少对⑤____________的消耗,重视利用⑥________能源。
二、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从能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太阳能
1.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两种转换形式
(1)光热转换,如太阳灶、太阳能供热系统。(2)光电转换,如太阳能电池。
2.特点
(1)优点:能量⑦________,清洁无污染。
(2)缺点:能量⑧________且只能在晴天获得。
(二)风能
1.特点
(1)优点:风力发电⑨________较低,而且不会产生⑩______污染。
(2)缺点:风力、风向 __________,变化大。风力发电存在着 ________和输送问题。
2.利用:风推动 __________转动而产生电流。
(三)水能
1.特点
(1)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是由 ______转化而来的动能。
(2)当大坝和电厂建成后发电 ________较低,能源清洁。
(3)大坝的建设可能会对 ________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2.中国的水能资源
总量丰富,可开发的水能居世界 ________。但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数的60%,并且分布很不均匀。
(四)潮汐能
1.潮汐的概念:太阳与 ________的引力使地球上的海水呈周期性的涨落。
2.分布:巨大的潮汐能蕴藏在狭窄的 ________、浅海、江河 ________。
3.利用:潮汐能发电。
4.潮汐能特点:干净、无污染。
(五)生物能——沼气
清洁的能源;适合在农村推广使用,操作简单。
(六)地热能
1.概念:地热能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巨大热量,包括地下热岩和热液中所储存的能量。现在被开发利用的多为后者。
2.存在形式:________(不含水滴)——最便于开发利用,如意、美、日以此开发电力,湿蒸汽(含水滴),热水——如冰岛的雷克雅未克,以此为居民供热和进行温室栽培。我国西藏的________的地热能用于发电。
3.用途: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
4.特点
优点:____________。
缺点:(1)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而且更新速度较慢。
(2)地热蒸汽中常含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1.下列关于各种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太阳能的能量比较小,所以目前被人类直接利用的很少
B.风力发电虽然不会产生大气污染,但是成本较高
C.我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人均可开发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
D.地热能的优点是成本低廉,但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且更新速度较慢
2.下图反映拉萨到重庆年太阳总辐射量变化的是( )
方法技巧练
框图记忆能源分类
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能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2)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
(3)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方法技巧
教材P44 思考
(1)中国太阳能丰富区有: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内蒙古高原西部,新疆南部,青海,甘肃西部。
(2)影响因素有:太阳高度角,日照时间,大气反射状况,地势的高低,气候特征等因素。
教材P44 思考
风力发电站的选址要求:年平均风速高而且比较稳定的地方;该地人口密度较大,经济较发达。
教材P45 思考
有利影响:①减少下游洪灾;②全年都能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③能产生低廉的水电;④库区可促进渔业的发展;⑤库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不良影响:①下游农田和河口失去富含营养的泥沙;②阻断某些鱼类的迁移和产卵;③库区蓄水会淹没森林和农田;④大规模的水体会诱发地震;⑤通过蒸发损失大量的水;⑥造成库区泥沙沉积;⑦会改变局部气候。
教材P46 思考
1.相似点:都是可再生能源,都是间接形式的太阳能,都有一定的周期性限制。
2.不同点:生物能又分多种形式。其中传统的利用方式是:直接把柴草作燃料,容易引起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气,其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优点,并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多元化 ②能源技术 ③持续 ④显著 ⑤化石燃料 ⑥可再生 ⑦巨大 ⑧分散 ⑨成本 ⑩空气 不稳定 储存 涡轮机 太阳能 成本 库区 首位 月球 海湾 入海口 干蒸汽 羊八井 成本低廉
基础达标练
1.D [A项,太阳能能量巨大;B项,风力发电成本较低;C项,我国人均可开发水能资源较少。]
2.B
方法技巧练
(1)A (2)B (3)C [按照能量的形成和来源,可将能源分为三大类:①来自于太阳辐射;②来自于地球内部;③来自于天体引力,风能属于来自于太阳辐射的能源;按照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撒哈拉沙漠主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多大风,东部沿海地区则是夏季多大风。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风能比较贫乏的地区主要是因为盆地地形,四周有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等山脉的阻挡。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短缺,开发风能有利于缓解这些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但是风能开发需要的技术条件较高,故应首先在具备资金和技术条件的东部地区进行开发。]3.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2课时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现状。2.了解土地退化的表现,掌握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依靠占世界①______的耕地养活了世界②_______的人口。随着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人均耕地还将③________。
2.具体措施
(1)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2)提高土地④__________;(3)提高耕地⑤________。
(二)土地退化的防治
1.概念:土地退化指土地资源⑥________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⑦________的下降或农产品⑧________的降低。
2.表现
(1)土壤⑨__________、过度放牧导致草场⑩__________、土地荒漠化(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2)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 __________和涝渍;(3)污染造成土地 ________下降。
3.土壤侵蚀的防治
(1)原则: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应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 ________、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 ________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具体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 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读“我国南方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下沉
2.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0.10公顷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30%。近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其中1 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现象的发生能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尘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方法技巧练
框图记忆科学开发与整理土地的方法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土地资源危机,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完成(1)~(4)题。
(1)下列不是我国土地资源危机主要表现的是( )
A.耕地减少和退化
B.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C.土地污染和土壤次生盐渍化
D.耕地总面积有限,人均耕地少
(2)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正确做法是( )
A.北方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林业
B.北方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
C.西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
D.南方山地、丘陵大力发展林牧业
(3)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荒漠化只出现在西北地区
B.西南林区森林覆盖率增长很快
C.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
D.全国已无可开垦的荒地
(4)我国在土地资源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
A.开垦草场、林地,多种粮食
B.充分利用荒地资源
C.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D.尽量利用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方法技巧
教材P53 思考
本题首先要了解土地退化的类型,即土壤侵蚀、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不同的地区土地退化的类型不同。例如,半干旱、干旱的草原,土地退化以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为主;降水集中,土质疏松的地区以土壤侵蚀为主;半干旱农耕区,以土壤次生盐渍化为主,因此,不同地区的学生可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分析问题。防治土地退化的措施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业措施;除此之外,应注意土地退化与贫困问题间的关系,把防治工作和消除贫困结合起来;还有法律法规政策的健全是这一系列措施的法律保证。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8.6% ②22% ③减少 ④利用率 ⑤质量 ⑥质量 ⑦产量 ⑧品质 ⑨侵蚀 ⑩退化 盐渍化 质量 贫困 预防 农牧业措施
基础达标练
1.B 2.B [由土地资源构成图可知该地山地较多,而由土地利用结构图可知该地开垦力度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针对这种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草),调整农业结构。]
3.D [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直接将表土层冲走或吹走,降低了土壤肥力,使土地退化。]
4.C [基本农田是肥力高、质量好的耕地,不能占用;城市开发区的建设也要本着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的原则进行,必须适度开发。]
方法技巧练
(1)D [我国耕地面积总量大,人均量少。]
(2)D [林地应多分布在湿润区,北方半干旱区应以畜牧业为主。]
(3)C [荒漠化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地区都有分布。]
(4)C [我国土地利用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原则,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3.1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第1课时 淡水资源短缺 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1.理解世界淡水资源供需状况和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2.举例说明中国淡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特点。
淡水资源短缺
(一)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
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自然原因
a.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①______%。绝大部分是难以利用的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在无人区或人烟稀少地区降水所形成的④____________,也未能被人们利用。人类最容易获取的是江河湖沼中的水。
b.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匀:受⑤________等地理条件的影响,⑥________、俄罗斯、加拿大、⑦________等国水资源丰富。⑧________和中东很多国家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每年总水量和人均水量都低。
(2)人为原因
a.不合理开发利用:人们在利用水资源过程中,有时采取了不合理的开发与⑨________措施,以致⑩________水的现象相当普遍,加上许多地方出现水体严重 ________,淡水资源更为紧缺。
b.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人类对水的需求包括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随着 ________不断增加, __________生产发展,以及其他社会用水扩大,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2.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1)水资源短缺 ________着经济发展,影响 __________产量,对 ____________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为争夺水资源,在一些地区还引发 ____________。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 ________、非洲等地区国家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总特点:中国水资源________丰富,但________水资源量很少。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a.时空分布不均。总规律由________________递减。______多北少,______多西少。________多、________少。b.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____________。
3.我国水资源供需________,农业和________缺水状况已备受关注。缺水已经成为对________生产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淡水资源短缺
(一)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障碍,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据此回答1~2题。
1.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有限 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匀 ③许多地方出现水体污染严重 ④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需求量增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赤道附近的岛国新加坡年降水量达2 000 mm以上,但严重缺水,主要原因是( )
A.用水量大 B.年径流量小
C.污染严重 D.河流流程短
(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3~4题。
3.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地形 B.气温、降水量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
4.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方法技巧练
概要法记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
B.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不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C.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水资源比较充裕
D.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多
方法技巧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率大。可概括为“三多、三少、一大”。
教材P34 思考
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总体来说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地区地多、人多、水少、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之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2.53 ②冰川水 ③深层地下水 ④地面流水 ⑤气候 ⑥巴西 ⑦美国 ⑧北非 ⑨管理 ⑩浪费 污染 生产用水 生活用水 人口 工农业 制约 粮食 生态环境 国际冲突 中东 总量 人均 东南向西北 南 东 夏秋 冬春 急剧增长 不平衡 城市 工农业
基础达标练
1.C [世界上水资源总量并不少,只是可以利用的不多。]
2.D [新加坡降水丰沛,但河流流程短,所以水资源严重不足。]
3.A 4.D [第3题,各省区水土配合差异主要与气候(降水)和地形有关。第4题,我国北方地区平原广阔,但雨季开始晚,结束较早,总降水量偏少,地面径流总量小。]
方法技巧练
A [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以及水污染等因素也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总量较少。]3.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1课时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淡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和解决对策。2.了解中国水资源现状,列举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节水措施。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1.世界淡水紧缺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水需求量不断增加。
2.解决对策
(1)开源:a.修筑水库、③____________。b.合理开发与提取④________。c.废水⑤________再利用。d.海水⑥______。e.人工降雨等。
(2)节流
a.农业——改进⑦____________,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⑧________。
b.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⑨________利用率,实行污水⑩__________等。
(二)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1)开发水源:科学地修坝蓄水, ____________,在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与利用 __________。
(2)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为恢复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提高环境对水的 __________能力,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 __________、湖泊 ________、湿地干涸的现象。
(3)采取全面节水措施:推行 ____________,提高灌溉效率;推行 ________生产,调整产业 ________,提高用水效率;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提高全社会的 __________意识,在社区、学校、家庭中倡导改变日常________方式,节约生活用水。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为了解决自然资源紧张问题,一要“开源”,二要“节流”。据此回答1~2题。
1.海水淡化可以扩大淡水来源,目前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是( )
A.中国 B.美国
C.埃及 D.沙特阿拉伯
2.下列做法属于“节流”的是( )
A.在丘陵地区修筑梯田
B.植树造林,退耕还草
C.矿产开采中采大弃小,采富弃贫
D.农业生产中应用滴灌、喷灌技术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3~4题。
3.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
①用水量大 ②降水丰富 ③干旱少雨 ④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节约用水 ②国内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水 ④循环用水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方法技巧练
框图分析世界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地下水枯竭的现象。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华北地区
(2)针对上题的选项,该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水价,强化节水意识 ③缩小工农业生产规模,减少耗水量 ④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 ⑤改造自然,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3)下列不属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引起地面下沉,建筑物塌陷
C.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D.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
方法技巧
教材P50 活动
该活动是一个实践活动,关键是通过调查学校用水的现状,了解日常用水有无浪费水的现象,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建议和方案。通过讨论来树立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意识。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世界人口增长 ②经济发展 ③开渠引水 ④地下水 ⑤处理 ⑥淡化 ⑦灌溉技术 ⑧定额 ⑨重复 ⑩资源化 修渠调水 地下水 良性循环 涵蓄 断流 萎缩 生态农业 清洁 结构 水忧患 消费
基础达标练
1.D 2.D [沙特阿拉伯既有海水淡化的迫切性又有海水淡化的资金、技术。农业生产中采用喷灌、滴灌能有效节约水资源。]
3.A 4.D [第3题,首先这是一个海洋中的小岛,其次能够提出这样的规划,表明大气降水是丰富的。第4题,该区域是一个小岛,人工降水太难实现。国内跨流域调水,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而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符合该小岛实际的措施。]
方法技巧练
(1)D [华北地区降水少,径流量小,水资源贫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因而缺水最严重。西北地区尽管水资源也不足,但耗水量少,故不是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
(2)A [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等都是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
(3)C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下层盐分向表层集聚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