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五学案(第三章打包4个)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五学案(第三章打包4个)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3-10 10:28:57

文档简介

3.3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学案(人教版选修5)
【学习目标】 1.了解如何做好防震准备。2.掌握避震及震后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技巧。3.理解掌握如何做好防洪准备及洪水中的应急措施及救助。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①____________、最具②________的自然灾害之一。
1.防震准备
实施地区 地震③________
实施单元 家庭
实施方法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④__________
具体内容 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对策;树立防震意识;清楚震时逃生途径;掌握⑤__________方法
2.避震
(1)最可宝贵的自救机会:开始感到晃动到⑥____________的十几秒时间。
(2)地震发生时,选择最佳的避震方法,往往能减小灾害损失。
室内 平房或一楼 选择“⑦____”
现代高层建筑 ⑧__________,防止被坠物砸伤
室外 室外空旷地方活动 到⑨____________躲避
街上行走 迅速远离高层建筑物和危险物
行驶的汽车 抓牢扶手,降低重心,⑩____再下车
百货商场 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避开玻璃门窗、橱窗或柜台
3.震后自救与互救
(1)自救
(2)互救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2.洪水应急
能逃脱 尽量逃向 ______,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关好房门, ____________
谨防被毒蛇、毒虫咬伤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不能逃脱 借助__________,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3.洪水中的救助
(1)特点:主要在洪水____________进行,______更为重要。
(2)内容
详细过程 具体方法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__________ 抛__________、救生衣;划船、游泳去救人
如何抢救__________ 科学______;人工______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地震发生时,选择合理的避震方法非常重要,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A.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应乘电梯迅速跑到室外
B.若在室外,应迅速往家跑
C.若正在街上行走,要迅速跑到高层建筑下躲避
D.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可以采用就地躲避的方法
2.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
D.不停地祷告
考查点2 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判断3~4题。
3.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4.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方法技巧练
方法一 图解法记忆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阅读下列各图中反映的正确的避震方法,分别总结在室内和室外避震的共性。
方法技巧
方法二 图解法记忆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2.下列应对洪水灾害的办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地避水时,可将家中物品放在楼上,并贮备一些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B.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
C.洪水冲散了垃圾、粪便等污染物和病原体,洪水过后可放心饮用地下水
D.被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鲜艳的衣服发出求救信号
方法技巧
“思考”教材P81
(1)地震发生时,如果此时你恰好在家里,那么要视情况而定是躲还是逃。如果你家是平房或一楼,可迅速到达院内开阔地的话,则迅速跑到室外;如果你家位于高层楼房,那么还是应该“伏而待定”,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注意保护好头、颈、眼睛,掩住口鼻。等地震过后,迅速离开房间到达安全的开阔地;倘若无法离开,则应积极地等待救援。
(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3)在学校,如果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平息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如果恰巧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4)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
(5)在影剧院、体育场馆、候车室等处,一定要保持清醒的
头脑,利用所处的条件,就地躲避,千万不要乱跑。如果距应急出口很近,可迅速夺门而出。如果不能快速离开的话,最好的办法是躲在排椅下。在大运动场内,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向运动场中央空旷处撤退,然后再选择合适时机撤离。但撤离时一定要注意避开人流,避免拥挤跌倒。总之,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不要乱喊乱叫,更不要乱挤乱拥。
“活动”教材P84
1.设计步骤:
(1)将学生分组,以不同的灾害自救为主体,分头搜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宣传稿。
(2)先在班里演讲和宣传,在此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3)汇总各组的宣传稿,在班报或校报上粘贴或发表。
(4)复印各组宣传稿,装订成册,向亲人、朋友分发并宣传。
2.设计步骤:
(1)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立一种常发灾害为主题的救援演习。
(2)请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讲解此种灾害的发生机制、灾害特点及相应的救助知识和技能,并认真学习,争取掌握相关的技能。
(3)将学生按照角色的不同分组,分别扮演灾中的逃生者、受伤者、指挥者、救援队等;财物可用教室内桌椅代替,在规定的时间内演习完毕。
(4)总结演习中的不足,并加以完整,写出可行性报告。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最不可预知 ②破坏性 ③危险区 ④防震会 ⑤自救和互救 ⑥房屋倒塌 ⑦跑 ⑧就地躲避 ⑨开阔空地 ⑩震后  处理外伤  体力消耗  远  生  被困人员  位置  天气预报  逃生物资  高处  保存财产 漂浮物 发生过程中 互救 安全地带 救生圈 溺水人员 控水 呼吸
基础达标练
1.D [在室内避震可“伏而待定”,在街上行走要迅速避开高大建筑物,以免被砸伤。]
2.C [大声呼救会消耗体力,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或不停地祷告不利于自救。]
3.D 4.C [抢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去,清除口、鼻内异物才有利于排水,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医院。抱紧电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
方法技巧练
1.室内避震的共性是“伏而待定”,迅速躲避到一个相对牢固的桌椅下或三角空间处,蹲或趴下,护住头部。室外避震的共性是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解析 上图展示了在室内外不同场合(家中、剧院、教室、行驶的汽车内、百货商场里、室外)的避震图,但在室内和室外的避震方法有所不同:在室内避震的方法是“伏而待定”;在室外主要是尽量到开阔的空地。
2.C [洪水袭来时,由于厕所粪便,垃圾等被水冲散,再加上动物尸体在高温下腐烂和其本身携带的病菌极易污染水源引发流行病。因而要注意保护水源,地下水抽取后要用漂白粉严格消毒,并一定要烧开。]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第2课时 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与自然灾害的防御 学案(人教版选修5)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理解其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2.了解自然灾害防御的概念及内涵,理解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防御措施的发展成就。
一、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功能:主要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①____________、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2.作用:②____________、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③____________等。
3.与遥感技术结合
二、自然灾害的防御
1.含义
2.具体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a.概念: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⑨____________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⑩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b.成就
国际成就 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案”和“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
我国成就 制定法律法规:以 ______的手段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颁布减灾规划:把 __________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整体之中;进行 ____________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2)工程性措施
措施 修建 ________
目的 改变自然灾害系统,达到 ______的目的
途径 改变 ____________,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如水利工程措施,生物工程措施等
修建阻隔或控制 ______与人口、财产等直接相遇的工程,如修建大堤、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等
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 __________,减少灾害损失,如兴建水库、加固房屋等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评估中共有的作用是(  )
                   
A.动态监测 B.成因分析
C.动态模拟 D.灾害评价
考查点2 自然灾害的防御
2.下面对自然灾害防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包括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
B.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灾害和损失为目的
C.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发生中进行防御
D.20世纪末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属于非工程性防御
方法技巧练
方法 图示法理解记忆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下列关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而建立的防汛指挥决策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服务子系统可以进行各类防汛相关信息的查询、监视、报警、报险的管理
B.洪水预报子系统可以用水文模型对洪水过程作出预报
C.淹没分析子系统在电子地图上只能显示淹没范围,无法显示淹没过程
D.调度指挥子系统可以进行抢险最优路径分析
方法技巧
“活动”教材P66
设计步骤:
(1)先熟悉RS和GIS是哪些英文单词的缩写,它们的中文含义是什么。
(2)有一台能联网的电脑。
(3)通过几个优秀的搜索引擎(如http://www.或http://www.等)输入相关词汇(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防灾减灾、自然灾害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多试一些关键词,会有不同的搜索结果。
(4)将查到的有关信息保存或打印出来在班上互相交流。
“活动”教材P70
设计步骤:
(1)确定时间(例如一节课)和演讲人数(可有4~6名同学)。
(2)将学生分成几组,并确定每组的演讲主题(可自定题目)。例如:
①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
②自然灾害对人类是有害的,它有有利的方面吗?
③面对灾害,我们可以做什么?
④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投身减灾事业。(介绍一些从事减灾事业的科学家和普通工作者)
⑤人类扮演什么角色——改善环境、减少和降低灾害的损失;还是破坏环境,促发和加剧灾害的损失?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空间定位 ②预报预警 ③灾情评估 ④危险程度 ⑤抗灾活动 ⑥灾害损失 ⑦非工程性 ⑧危害和损失
⑨减灾规划 ⑩公众减灾教育  法律  减灾规划  防灾减灾  防灾工程  减灾  地表环境  灾害  抗灾性能
基础达标练
1.A [遥感通过不同时间成像资料的对比,可以研究地面物体的动态变化;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监测。]
2.C [自然灾害防御应该在自然灾害发生前进行。]
方法技巧练
C [防洪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是GIS技术应用于减灾的例子。它一般包括四个子系统:信息服务子系统提供对雨情、水情、险情、灾情等各类防汛相关信息的查询、监视、报警、报险的管理;洪水预报子系统根据降雨量、水量等信息,绘制水文模型对洪水过程作出预报;淹没分析子系统在电子地图上既能动态地显示淹没过程,又能显示淹没范围;调度指挥子系统根据预报模型、淹没模型和最佳路线分析模型的综合结果进行防汛会商,从而做出防洪的具体指挥方案。]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第1课时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与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案(人教版选修5)
【学习目标】 1.从各级组织、自然灾害和监测手段三个方面理解并记忆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概念及主要作用。2.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理解其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由国家、①________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②____________。
2.作用
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3.发展情况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基本特点:⑤____________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⑥________好、⑦________强。
2.时空特点
3.应用举例
(1)提供常规⑩__________,观测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
(2)迅速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 ____________,如森林火灾、赤潮等。
(3)监测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灾害发生的 ________、速度以及是否复发。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据此完成1~2题。
1.自然灾害监测的主体包括(  )
①世界级监测机构 ②国家级监测机构 ③地区级和基层社区机构 ④多种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④
2.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的是(  )
①气象灾害 ②地质灾害 ③水文灾害 ④生物灾害 ⑤气象雷达 ⑥基层社区
A.①②③④ B.⑤⑥
C.①③ D.①②③④⑤⑥
考查点2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3.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通过对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台风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的云层图片,可以获得(  )
①台风中心位置 ②台风的强度和速度 ③台风所造成的降水范围 ④台风的移动方向 ⑤台风的登陆地区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方法技巧练
方法 图示法记忆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及主要特点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图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此外,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5月14日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  )
A.目标—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
B.传感器—地面系统—目标—成果
C.目标—地面系统—传感器—成果
D.目标—传感器—成果—地面系统
(2)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选)(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灾害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
(3)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与人工监测相比的优点是(  )
①获取资料快,能及时进行动态分析 ②受地面的限制小,可避免人员伤亡 ③获取的信息量大 ④探测的范围广,可在客观上进行监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方法技巧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区域 ②网络系统 ③灾害监测系统 ④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⑤观测范围 ⑥实时性 ⑦动态性 ⑧全球 ⑨同步 ⑩大气云图  突发性灾害  规模
基础达标练
1.A 2.A [只要熟悉教材内容,不难看出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各级组织。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是各种自然灾害。]
3.A [卫星云图制作的过程是先利用卫星在高空获取大气中云层的分布状况图,然后将其作为信息源输入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将来24小时或48小时云系的移动和发展作出预测,最后根据其影响的地区作出天气预报。]
4.D [从气象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什么地方在下雨,什么地方是晴天,台风在什么位置以及它的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等。]
方法技巧练
(1)A (2)BC (3)B
(4)地震后发生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解析 第(1)题,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教材中的基础内容。第(2)题,运用遥感可以对地震灾害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不能够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第(3)题,基于遥感技术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可知其优点:观察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第(4)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到地震后河道出现间断和大面积的滑坡等。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学案(人教版选修5)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的含义,掌握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2.识记灾前准备阶段的两个核心问题和中国的十个国家级救灾物质储备基地。3.了解灾中应急的含义及其包括的内容。4.了解灾后恢复的目标以及救灾方针和救灾形式。
一、灾前准备
1.准备内容
2.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
(1)救灾物资分类:生活类物品、③________物品、医用物品、④__________类物品。
(2)国家级储备基地:天津、⑤________、沈阳、合肥、⑥________、武汉、长沙、⑦______、成都、⑧______。
二、灾中应急
1.概念: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⑨____________。
2.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⑩____________。
3.主要内容
(1)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 ____________,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 ________与灾区的交通畅通。
(2)救灾应急预案是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 ____________,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三、灾后恢复
1.目的
2.核心措施
(1)修复、重建
(2)恢复 ________________。
3.救援形式:包括政府救济、 __________、国际救济等。
4.我国防灾
救灾体系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灾前准备
1.下列不属于我国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是(  )
A.沈阳 B.哈尔滨
C.重庆 D.长沙
考查点2 灾中应急
2.为了提高救灾交通应急能力,我国以10个储备基地为中心建立了应急交通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空运在l小时内可到达全国70%的县域
D.高速公路在4小时内可到达全国1/3的县域
C.国道及省级公路在6小时内可到达全国1/2的县域
D.铁路在5小时内可到达全国1/3的县域
考查点3 灾后恢复
3.大灾面前有大爱。玉树地震发生以来,中国移动迅速行动,在积极为恢复受损线路保障通信的同时,向灾区提供多种便利的通信服务,并向玉树灾区捐款2 000万元。 这种救援形式属于(  )
A.政府救济 B.民间救济
C.国际救济 D.部队救济
方法技巧练
方法 图示法理解灾中应急的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刚进入2008年,一场雪灾冻裂了中国南方大地,缺油、缺煤、缺电,几十万人困在路上,成千上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亿万计。大雪无情人有情,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
(1)本次南方雪灾与气候异常有关,与厄尔尼诺造成的暖冬相反,这次雪灾与________效应造成的寒冷有关。
(2)在该次救援中,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际情况试制定雪灾应急措施。
方法技巧
“思考”教材P76
因地区不同而灾害各异,分析时要因地制宜。下面以华北地区为例分析。
1.华北地区常见的灾害有旱灾、地震、寒潮、沙尘暴等。华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位于暖温带,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前缘,蒸发强烈,且植被覆盖低,是我国沙尘暴灾害多发地区。
2.针对沙尘暴,应储备一些灌溉用的农用和打深井的设施,或者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人工增雨;此外,还要储备救灾的食物和饮用水、医疗用品等。华北最靠近的储备基地是天津和郑州。
3.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二是应急通信保障;三是抢险救援人员和资金物资准备;四是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五是应急行动方案。
“思考”教材P77
重建家园就是通过抢救和重建生命线及生产线,以及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以达到“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和“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的双重目标。
“活动”教材P77
设计步骤:
(1)先以家乡的一种常发生灾害为背景,确立演习主题。
(2)以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为基础,结合当地情况,加以修改,作为此演习的纲领性行动方案。
(3)将班内的一半同学分组扮演不同的应急机构、救助部门,并落实好其在灾害发生中的职责;另一半同学和班内的桌椅充当等待救援的民众和财物,这些民众又可以分成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灾民。
(4)完成演习后,针对活动中的表现,评选出最佳应急机构、救灾积极分子、最佳群众扮演者等。
(5)写出活动总结,并修改应急预案,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种类和数量 ②储备地点 ③救生类 ④取暖御寒 ⑤哈尔滨 ⑥郑州 ⑦南宁 ⑧西安 ⑨行动和对策 ⑩影响和危害  到达时间  救援区  行动方案  最低  抵抗能力  生命线  生产线  生活、生产秩序  民间救济  预防 民政部 合作
基础达标练
1.C [我国国家级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有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2.C
3.B [题目中的捐款形式属于民间救济。]
方法技巧练
(1)拉尼娜 (2)交通通行能力的恢复
(3)①启动应急预案;②调拨防冻物资;③调集军队铲除道路积雪(冰);④调运电、煤;⑤疏散旅客,保证安全。
解析 根据题目知,南方雪灾与天气异常有关,应是拉尼娜现象。交通应急能力是救灾中最关键的一环,关系到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能否及时顺利到达。面对雪灾,应启动应急预案,保障道路畅通,恢复供电,疏散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