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氧气的制取与收集(同步基础练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2 氧气的制取与收集(同步基础练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07 09: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2
氧气的制取与收集
1.(2019·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八年级期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雾,放热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2.(2019·浙江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3.(2019·浙江九年级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4.(2020·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接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下列有关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镁片放置在空气中,不需要加热就能够在表面生成氧化镁
B.铁丝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固体
C.常温下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5.(2019·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七年级期末)下列实验或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能和很多金属、非金属单质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气体
B.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氧化铁固体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
D.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6.(2020·浙江七年级期中)下列化学现象描述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B.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D.镁条在空气里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7.(2020·浙江湖州市·八年级期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成三氧化二铁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黑色固体
8.(2020·浙江温州市·八年级期末)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以下关于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硫的燃烧是缓慢氧化
C.燃烧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D.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9.(2017·浙江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能说明木炭跟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燃烧匙内还有黑色固体剩余
B.发出明亮的白光
C.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集气瓶变热
10.(2019·浙江九年级期中)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炼钢炼铁
B.作燃料
C.急救病人
D.推动火箭的助燃剂
11.(2017·浙江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空气
B.氢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12.(2020·浙江宁波市·九年级二模)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全人类团结起来与太阳系毁灭抗争的科幻故事。根据现有科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太阳系中,火星和金星是与地球相邻的行星
C.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挡住来自太阳的热辐射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大约是78%
13.(2020·浙江嘉兴市·八年级月考)为了保证长时间(节能)潜航,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发生装置,下列反应最适于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是(

A.2KClO32KCl+3O2↑
B.
C.2Na2O2+2CO2=2Na2CO3+O2
D.
14.(2016·浙江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小张用足量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并尝试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O2;你认为小张(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O2,因为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O2
15.(2012·浙江温州市·八年级期中)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氧气,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能耗少、无污染的是(
)
A.2KClO32KCl+3O2↑
B.2KMnO4K2MnO4+MnO2+O2↑
C.2H2O22H2O+O2↑
D.2HgO2Hg+O2↑
16.(2019·浙江宁波市·九年级期中)关于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于排水集气:充满水,B进气,A排放水
②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B进气,A排放空气
③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B进气,A排放空气
④用于洗气:装入洗液,A进气,B出气
⑤用于测量气体的体积:充满水,B进气,A出水,计算溢出水的体积
A.全正确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7.(2020·慈溪市慈吉教育集团九年级月考)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A.集气瓶装满水,不留空气泡,以使所得氧气纯净
B.瓶口向下,直立水槽中,以使集气瓶中的水能被氧气充分排出
C.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应立刻收集,以免造成氧气的浪费
D.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后,再收集
18.(2020·浙江温州市·八年级期末)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检验氧气的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热药品
C.收集氧气
D.检验氧气
19.(2018·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级中学七年级一模)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最好的方法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C.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D.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20.(2019·浙江八年级期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A.看集气瓶周围是否有气泡冒出
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1.(2020·慈溪市慈吉教育集团九年级月考)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B.能减慢化学反应速度
C.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
D.能使任何物质间都发生化学反应
22.(2020·浙江丽水市·八年级期末)小科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在加热过程中,该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23.(2019·浙江九年级单元测试)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且速率慢
24.(2013·浙江温州市·八年级期中)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法制氧气时,加入的少量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

A.质量减少
B.质量增加
C.化学性质改变
D.化学性质不变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非白雾,故A不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有红热现象,故B不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不正确。故选C。
2.B
【详解】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故A正确;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氧气不能燃烧,故B不正确;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C正确;
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故D正确。
故选B。
3.B
【详解】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此项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此项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故此项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故此项错误。故选B。
4.A
【详解】
A、镁片放置在空气中,不需要加热就能够在表面生成氧化镁,说法正确;
B、铁丝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说法错误;
C、常温下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不能燃烧,说法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是大量白烟,不是白雾,说法错误。
故选A。
5.C
【解析】
【详解】
A、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故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故错误;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故选项正确;
D、鱼可以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解了少量的氧气,但是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现象描述与实际不相符,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描述与实际相符,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现象描述与实际相符,不符合题意;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现象描述与实际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A错误符合题意,而B、C、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
8.A
【详解】
A.硫和氧气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硫的燃烧能够发光发热,现象明显,不属于缓慢氧化,故B错误;
C.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故C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D错误。
故选A。
9.C
【解析】
【详解】
A、木炭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燃烧匙内还有黑色固体剩余,只说明木炭有剩余;故选项错误;
B、发出明亮的白光只是现象,不是基本特征,故选项错误;
C、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指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项正确;
D、集气瓶变热只是现象,不是基本特征,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B
【分析】
根据氧气的用途是由氧气性质决定的进行解答。
【详解】
A、炼钢炼铁,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氧气的用途;
B、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不属于氧气的用途;
C、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属氧气的用途;
D、推动火箭的助燃剂,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氧气的用途;故选B。
11.C
【详解】
A、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低,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
B、氢气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
C、O2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B
【详解】
A、氧气不可燃,不能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故A错误;
B、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地球两侧相邻的行星是火星和金星,故B正确;
C、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挡住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不是阻挡热,故C错误;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78%,不是质量分数,故D错误。
故选B。
13.C
【详解】
反应A和D都需要加热,反应B需要耗电,只有C不消耗能源,且能够利用呼出的二氧化碳为原料,从而实现反复利用,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含题意。
故选C。
14.C
【解析】
【详解】
A、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用排水法能收集到氧气,故A错误;
B、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不能收集到一瓶O2,氧气比水的密度小,当气体从b进入集气瓶,然后又从c逸出,故B错误;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因为氧气密度比水小,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b排出,故C正确;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才能通过排水法收集到一瓶O2,故D错误;
故选C。
15.C
【解析】
【详解】
A、此反应快但操作复杂,需要加热,需要耗能,故A不符合题意;
B、此反应操作复杂,需要加热,需要耗能,故B不符合题意;
C、此反应快操作简便能耗少无污染,故C符合题意;
D、此反应操作复杂,需要加热,需要耗能,且污染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C
【详解】
①使用排水集气法时,不论任何气体的密度都小于水,因此气体应“短进长出”,①正确;
②用该万能瓶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密度大的长管进,因此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时,银从A管进,B管排空气,②错误;
③用该万能瓶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密度大的长管进,因此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时,银从B管进,A排空气,③正确;
④洗气是,因任意气体的密度都小于水,因此气体应“短进长出”,④正确;
⑤测量气体体积时,因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要将气体体积转化成水的体积,方法类似排水集气法,只多需要测量水的体积即可,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①③④⑤表述正确,因此该题答案应为C。
17.C
【详解】
A、
集气瓶装满水,以排除集气瓶内空气,不留空气泡,使所得氧气纯净
,不符合题意;
B、
瓶口向下,直立水槽中,以使集气瓶中的水能被氧气充分排出
,不符合题意;
C、
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是装置内空气,不能立即收集,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符合题意;
D、
开始冒出气泡为装置内空气,不宜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后,再收集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B
【详解】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用双手握住试管,如果烧杯中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加热药品时,为了防止药品中的水冷凝后倒流进试管底部造成炸裂,所以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使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检验氧气时,可以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深入集气瓶中,如果复燃,那么说明收集的是氧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9.B
【解析】
A、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是伸入集气瓶中,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内部可能含有较浓的氧气;验满会不准确不准确;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正确
C、因为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中,不易很明显的观察到木条燃烧的变化情况.伸入瓶中也不能验满.故错误
D、氧气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没有任何现象,故错误.
故选为:B
20.D
【解析】
【详解】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收集满要用带火星的木条,且要平放在集气瓶口。
故选:D。
21.C
【详解】
A、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对其作用认识不全面,故A不正确;
B、只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对其作用认识不全面,故B不正确;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又可减慢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催化剂具有专一性,不能使任何物质间都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还应注意催化剂本身的特点,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选择性等特点。
22.B
【分析】
根据氯酸钾分解反应的产物分析即可。
【详解】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氯酸钾中的氧元素全部以氧气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氧元素的必定呈下降趋势,选项A、D出现上升,错误不符题意。另外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中还存在氧元素,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所以二氧化锰中氧元素的质量将保持不变,且不为零,故C
错误,不符题意,最终答案选择B。
故选B。
【点睛】
熟知氧气制取反应中物质的变化情况。
23.B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它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故选B。
考点:催化剂
24.D
【分析】
利用催化剂的特点进行分析。
【详解】
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法制氧气时,加入的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