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课件 4.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课件 4.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3-12 22: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基础自主梳理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课标领航
当堂巩固训练
第一节
课外视野拓展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分析海 气水热交换的基本方式与过程。
2.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学习目标
海 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过程,海 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基础自主梳理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______和_____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以至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物质
能量
思考
1.影响海—气水热交换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2.海—气间的水分交换
(1)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______,并以______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2)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______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_____,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_____旺盛,空气湿度大,______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凝结
降水
温度
越高
蒸发
降水
思考
2.水循环有哪些环节,过程如何?
【提示】 水循环是海—气相互作用的典型例子,水循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其中海陆间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大。海陆间水循环由以下环节组成。
3.海—气间的热量交换
(1)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__________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__________。海洋再通过_______、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_____储存库。
(2)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_____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____。
太阳辐射
海洋表层
潜热
热量
水温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_________与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_____、_____平衡的基础。
1.大气环流
不同_____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导致大气产生________间的环流;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_________。
大气环流
水分
热量
纬度
高低纬
季风环流
2.大洋环流
大气的运动通过_____吹拂洋面,把动能传递给海洋,促使________的运动。
海—气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并在_____________的影响下,形成了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
风力
海水
地转偏向力
3.全球水平衡
(1)海洋是地球上水的大本营。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着___________,大部分通过降水返回海洋;其余部分被_________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上,然后汇入江河,流回海洋,构成地球上_______,使全世界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保持平衡。
(2)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海洋通过______向大气输送水汽是_______,海水运动和大气运动是途径,它们都是海—气相互作用才得以实现的。
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
水循环
蒸发
基础
4.全球热量平衡
在地球表面,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净辐射能____高纬度地区,热量从低纬度地区向_______地区输送。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共同实现的。在0°~30°N地区,海洋输送的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的热量;在30°N以北地区,大气输送的热量_____海洋输送的热量;在50°N附近,海洋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______,再由大气环流向更高纬度输送。通过海—气的相互作用和对热量的_____输送,维持了地球上的热量平衡。
多于
高纬度
大气运动
洋流
超过
大气
全球
知能层级突破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如下图。
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
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如下图。
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由于热容量的影响,海洋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较慢,增温较缓,放热较慢,降温也较缓。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大陆热容量比海洋小,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分子传导速度缓慢,热能只能下传到地面以下的浅薄层中。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快,增温也快,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小,以致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比海洋大。如下图。
学法指导 因果推理法理解“海水对大气温度有调节作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例1
(1)从图中的温差看,在中国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月,黄海的等温线呈舌状自南向北凸出,原因可能是(  )
A.径流的影响      
B.大陆的影响
C.暖流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
(3)8月长江口外有一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月的水温与8月的水温相比较,水温梯度大的是________月,请简述你的判断依据及主要的形成原因。
【解析】 本题以我国四大近海的等温线图为载体,考查海水温度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第(1)题,据图可知,2月、8月温差较大的海域是渤海,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之一,四周被大陆包围,所以,水温受大陆的影响最大。第(2)题,2月黄海等温线自南向北弯曲,水温比两侧高,应判断是一股自南向北的暖流影响。第(3)题,8月份长江口河水水量大,长江水受陆地影响大,水温较高,因此表现为高温水舌伸向东北。第(4)题,2月等温线密集,原因一方面是太阳高度的差异导致的,另一方面是受冬季风的影响。
【答案】 (1)渤海 渤海伸入内陆(内海),海域面积小
(2)C
(3)径流
(4)2 2月的等温线远比8月密集,说明2月的水温变化大,梯度也大(或:2月南北水温相差28 ℃,而8月只相差5 ℃)。2月代表冬季水温变化情况,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近海地区的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白昼长度也随纬度的增加而变短;而冬季风对北方近海海域的影响又远大于对南部海域的影响,这又加剧了南北的温差。
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例2
(1)若船只出发时,A处是冬季(1月),经过6个月后到达C处,此时C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C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2)图中①和②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①②处相等 D.无法判断
【解析】 第(1)题,6个月后为7月,是夏季,海洋温度高,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第(2)题,②处为赤道海域,海水获得的热量较多,海水温度更高;①处为南半球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较②处低,热交换②处更活跃。
【答案】 (1)A (2)B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水、热平衡
基础 表现
水平衡 热平衡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学法指导 运用知识网络记忆海—气相互作用
读下面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例3
(1)图中b曲线为__________,其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曲线为________,其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副热带海区辐射为最高值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点表示的意义________,d区域表示__________,e区域表示________,由于一年中世界海洋的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旨在通过对“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的分析,综合训练学生阅读地理统计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2)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对地理坐标和两条统计曲线随纬度分布规律的分析,得出b曲线是热量收入,a曲线是热量支出,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根据a、b曲线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可知热量收入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其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热量支出的分布规律是以副热带为中心分别向两侧递减,副热带热量支出最大的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第(3)题,是讨论热量收入与支出两条曲线之间的关系,c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d区域表示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因此d区域热量盈余;同理e区域热量亏损。
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低纬度热量盈余的海区的水温并没有逐年升高,高纬度热量亏损的海区的水温也并没有逐年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使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进行了交换。
【答案】 (1)热量收入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纬度愈高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越少
(2)热量支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分别向两侧递减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 热量盈余 热量亏损 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
教材深化透析
一、教材P37“思考”
1.首先,热带范围跨47个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其次,该地所占面积及海洋面积最大;第三,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第四,该海区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水汽也丰富。大气通过运动影响海洋。
2.20°N~40°N、40°N~60°N,太平洋东、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寒、暖流的影响。
二、教材P39“活动”
1.
海洋水(1000km3)
收入项 收入数量 支出项 支出数量
降水 458 蒸发 505
径流 47
总计 505 总计 505
陆地水(1000km3)
收入项 收入数量 支出项 支出数量
降水 119 蒸发 72
径流 47
总计 119 总计 119
2.海洋(458)和陆地(119)降水量之和为577×1000km3,海洋(505)和陆地(72)蒸发量之和为577×1000km3,这两个数据相同,说明了全球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基本相同,维持了水量的平衡。
3.海洋蒸发量(505)占全球降水量(577)的87.5%,说明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地。
三、教材P40“思考”
1.0°~30°N之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30°N~50°N之间热量收入基本等于支出;50°N~90°N热量收入小于支出。
2.北半球低纬度海区热量盈余,高纬度海区热量亏损。这种不平衡通过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将低纬度海区盈余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度海区释放,调节了全球热量平衡。
当堂巩固训练
课外视野拓展
地球村的空调器
   由于航空、航天和通信等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民感觉彼此的距离缩短了。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民,休戚相关,地球似乎变得很小,像一个村庄,于是有人便提出“地球村”这个名词。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村庄或一个大城市的居民小区,海洋可不就是它的中央空气调节器吗?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能量射到地球,80%以上被地球表面吸收,不到20%反射到空中。海洋面积大,海水吸收热量的能力强,储存热量的能力大。到达地球的大部分太阳能量被海洋吸收并储存起来,海洋成为地球上的巨大的热能仓库。陆地表面吸收太阳热量的能力差,而且集中在表层很浅的地方,储存能力也很差。白天热得快,夜晚也凉得快。这样一来,地球村热量的供应就主要由海洋来调节。海洋通过海水温度的升降和海流的循环,并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地球气候变化。
海洋不但通过大气调节地球气候,而且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向地球大气提供40%的再生氧气。另外60%的再生氧气是森林和其他地表植物提供的。因此,人们把海洋与森林并称为地球的两叶肺。不过,地球的这两叶肺与动物的肺相反,它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新鲜氧气。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