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课件 6.3 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课件 6.3 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3-12 22: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三节 维护海洋权益 加强国际合作
基础自主梳理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课标领航
当堂巩固训练
第三节
课外视野拓展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3.举例说明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区别识记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理解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的重要性,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基础自主梳理
一、海洋权益
1.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________和利益。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_______和领海,还包
 括本国管辖的__________、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2.公海:是指在国家的________、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权利
内水
毗连区
内水
思考
1.大陆架的范围是怎样的?
【提示】 海洋法意义上的大陆架范围指从领海基线起到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若其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其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
二、我国的海洋国情
1.海洋国情概况
(1)我国是一个___________,大陆海岸线长、岛屿多、_______面积大,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大,其中部分海域与其他国家的主张重叠。
(2)我国是一个 __________,人均海域不足,排在世界第______位,____________的面积只有世界人均的1/40,人均海洋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1/30。
海洋大国
领海
人口大国
122
人均大陆架
(3)我国海洋 _____________不容乐观,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总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局部海域________和重金属污染仍较突出;_______等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4)存在___________等问题。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___________地解决海洋争端。
环境状况
油污染
赤潮
海洋划界
公平合理
2.海洋权益的意义
海洋权益是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海洋权益不仅可以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而且能够____________、打击海上恐怖活动、________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________秩序。此外,还可以维护我国对外贸易__________________、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国家权益
巩固海防
走私
安全
海上航运通道
三、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
1.人们对海洋战略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已经从15世纪至20世纪初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到了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要真正落实海洋的战略地位,必须在全球框架下,制定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新原则,建立世界___________的新机制。
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
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海洋管理
思考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容是什么?
【提示】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性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海洋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国际社会经过20多年的努力,于1994年通过并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解决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行为准则。该“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在享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有300万平方千米。
2.1994年11月16日,《__________________》正式生效,建立了国际海洋法律新秩序。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知能层级突破
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位置 范围或宽度 权益
内水 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 河口、港口、海湾 、海峡等 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沿海国享有主权及其上空和底土
领海 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 不超过12海里 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沿海国享有主权及其上空和底土
毗连区 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 从领海基线量起,向海宽度不超过24海里 沿海国具有防止和惩处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制权
位置 范围或宽度 权益
大陆架 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超过350海里 沿海国家享有勘探、开发包括海床、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等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
专属经济区 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沿海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其他国家的行为必须遵守沿岸国的有关法律和规章
位置 范围或宽度 权益
公海 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 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
学法指导
图示法理解海洋权益的几个概念
读海洋空间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例1
(1)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C海域为甲国的________,甲国可在此行使哪些权力?
(2)按《大陆架公约》第七十七条规定,沿海国对其所属大陆架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权权利。
(3)乙国的渔船未经甲国许可到丙地捕鱼,与甲国发生海洋权益争执。请分析是否侵犯了甲国的海洋权益?应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4)乙国的某船舶在丁处与甲国船舶私下进行劳务交易,是否侵犯了甲国的海洋权益?为什么?
【解析】 第(1)题,沿海国所属的毗连区宽度不得超过12海里,沿海国对所属毗连区海域具有防止和惩处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制权。第(2)题,大陆架内沿海国家享有勘探、开发包括海床、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等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第(3)题,丙处是甲国与乙国专属经济区的重叠部分,甲、乙两国应对这部分海域的权益进行平
等协商解决,既可以采用两国共同开发利用重叠部分海域的自然资源,也可以根据协商划出一条双方都能接受的分界线,双方各自在分界线的一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本题对此未作明确说明,故乙国渔船在丙处捕鱼,不能认定是否侵犯了甲国的海洋权益。第(4)题,乙国船舶未经甲国允许与甲国船舶私下交易的行为侵犯了甲国的海洋权益。
【答案】 (1)毗连区 防止和惩处在其领土和邻海内违犯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制权。
(2)勘探、开发包括海床、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等自然资源
(3)不一定。因为题目未说明甲、乙两国是如何平等协商解决两国专属经济区重叠部分的权益争议的,所以不能认定是乙国侵犯了甲国的海洋权益。
甲、乙两国应对专属经济区重叠部分海域,协商划出一条双方都能接受的分界线,双方各自在分界线的一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或者采用两国共同开发利用重叠部分海域自然资源的办法。
(4)是。因为丁处是甲国的毗连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他国非军事用途船舶未经甲国允许,在此只享有航行、飞越的权利。
我国的基本海洋国情
我国的海洋国情
国 情
现状 海洋大国,但人均海域、海洋资源不足
国 情
海洋环境 海洋污染 范围不断扩大,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局部海域油污染
和重金属污染仍较突出
海洋生态 赤潮等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海洋划界 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争议
解决海洋争端的主张 友好协商,公平合理
国 情
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 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巩固国防,打击海上恐怖活
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
地区海上秩序;维护海上航运通道、
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学法指导
图示我国海洋国情及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意义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例2
(1)A是________海峡,它是我国的________海。
(2)红树林海岸是由红树植物覆盖的海岸,红树林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均有分布。简述红树林海岸的主要作用。
(3)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对西沙、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阐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何重大意义。
(4)当前,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人类应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解析】 本题主要以我国海南岛和南海诸岛为背景,考查海岸线、海洋生态和海洋权益等问题。红树林海岸具有很强的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又是鸟类及潮间带动物的栖息地,物种丰富。因此,红树林海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所以认识我国的海洋国情,维护海洋权益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海洋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保护海洋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保护海洋环境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
【答案】 (1)琼州 内
(2)红树林海岸既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也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具有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有利于海岸保护,在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3)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4)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1.海洋的战略地位和价值
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是物种的宝库、是资源的宝库;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海洋是人类共有的资源,海洋争端和海洋污染问题必须依靠全世界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才能解决。
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
2.建立国际海洋法律新秩序
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建立了国际海洋法律新秩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提出的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合作开发和保护海洋,以及和平利用海洋等新原则,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共生与协调发展。
3.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
我国已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海洋国际事务,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作出应有的贡献。
读“海洋空间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例3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全球144个沿海国家对A处拥有________权;对B处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C处为________,是________财产。
(2)我国________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________。
(3)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拥有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请用数学公式列出该答案的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的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千米。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个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沿各个方向拥有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限,即占有面积为126000平方海里,也就是43万平方千米。
【答案】 (1)领海 勘探 开发 利用 国际共同海域 人类共同的
(2)管辖 三分之一
(3)π×2002平方海里=[π×(200×1.85)2]平方千米
教材深化透析
一、教材P82“思考”
1.内水(内海)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领海是从领海基线开始最宽不超过12海里的水域。
2.因为琼州海峡、渤海皆为领海基线向我国陆地一侧的水域范围。
二、教材P85“思考”
 不能。海洋是人类共有的资源,海洋争端和海洋污染问题必须依靠全世界国家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才能解决。
当堂巩固训练
课外视野拓展
中国的“海权”特征
   中国的“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
中国的“海权”概念应当包括从中国国家主权引申出来的“海洋权利”和实现与维护这种权利的“海上力量”两个部分,而不是西方霸权国家普遍攫夺的“海洋权力”。
中国属于新兴的和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大国,中国是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市场经济的中国已成为与世界发生广泛联系的国家,其海洋权益分布于世界,并随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而持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实现其“海权”的内部需求动力和外部压力也在同时增大。这是中国“海权”与世界其他国家“海权”实践的共性方面。但是,中国“海权”不可能不具有中国自己的个性。
第一,国家统一进程与国家“海权”的实现进程相一致。目前的中国是一个尚未完全实现统一的国家,中国东部海区是实现中国“海权”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支点。实现对台湾、南海诸岛的主权,既是中国实现统一的正义事业,又是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国“海权”的关键步骤。实现国家统一进程与实现国家“海权”进程的统一,这既是中国“海权”的特点,也是中国“海权”的优点。
它决定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海权”实践的正当性和正义性,它也排除了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海权”实践转向海上霸权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认为中国为实现其“海权”利益而发展海军是“中国威胁”。或认为中国不应当发展海军的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没有道理和不符合逻辑的。
第二,特殊的地缘政治条件决定了中国“海权”属于有限“海权”的特点。与美英两国不同,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容型的国家,而美英国家属两洋夹护中的国家。这种海上安全的特点,迫使美英两国必须将实现“海权”和扩张海洋利益放在第一位,以至它们最终异化为世界性的海上霸权国家。
在地理上,中国是一面临海、三面环陆的国家。由于三面陆上的安全压力,使中国在长期的历史中发展了强大的陆军而非海军力量。同样,这种地缘政治特点和上述中国“海权”的特点,又决定了中国的“海权”即使拥有与美英国家同样的财力,在实践中也不需要追求世界性的海上权力。中国“海权”应是有限“海权”,其特点是它基本不出主权和国际海洋法确定的中国海洋权利范围,海军发展不出自卫范围。
第三,中国发展海上军事力量是远期战略上的有限性与近期策略上的无限性的统一。中国人对海洋战略利益的认识是从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失败后开始的。而从经济全球化视角认识“海权”,却是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进程中开始的。在古代世界,由于不具备远航动力技术,因此东部大海反倒成了保护中国东疆安全的自然屏障。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及抗日战争初期的海上失败,也只是使中国人从“边防”的角度认识了“海权”的意义。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的20多年间,中国经济已深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对国际市场和资源产生了日益深厚的依存关系。鉴于此,中国不可能不需要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保护其海洋利益的海军力量,并随中国海洋利益的扩大而扩展。这种扩展进程是无限的,但其性质却不出自卫的限度。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