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空气污染与保护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室效应”都是有害的
B.?“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C.?“温室效应”的加剧对人类只有好处
D.?“温室效应”的加剧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而引起的
2.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全人类团结起来与太阳系毁灭抗争的科幻故事。根据现有科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太阳系中,火星和金星是与地球相邻的行星
C.?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挡住来自太阳的热辐射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大约是78%
3.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领域的突破性发展”。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B.?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催化剂在这个转化中参与了化学反应
4.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20世纪50年代的315
ppm升至21世纪初的370
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
A.?人口过快增长??????????????????B.?植被遭受破坏??????????????????C.?全球气温升高??????????????????D.?野生生物灭绝
5.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下面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的说法中,最合理的一种是(??
)
A.?完全来源于煤的燃烧???????????????????????????????????????????B.?全球人口增多后呼出的二氧化碳
C.?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D.?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
6.下图A~D是四个大小完全相同的装置,同时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观察到A~D四瓶中b端液面升高最明显的是(??
)
A.?????????????????????????????????????????????????B.?
C.??????????????????????????????????????????D.?
7.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环节(??
)
A.?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到植物体内
B.?动物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摄食植物使碳进入到动物体内
C.?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工业排放,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得到补充
D.?大雨使二氧化碳越来越多
8.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
,
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CO2是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B.?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D.?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
9.科学家在分析被密封在琥珀中的远古时代的空气成分时发现,当时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5%,而现在仅为2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大量岩石风化消耗氧气???????????????????????????????????????B.?海水中溶解氧增加
C.?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气候变迁引起森林大量减少
10.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
A.?米粒???????????????????????????????B.?柳絮???????????????????????????????C.?细菌???????????????????????????????D.?一张A4纸的厚度
11.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空气质量记录表,其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二氧化碳
A.?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硫????????????????????????C.?二氧化氮????????????????????????D.?二氧化碳
12.下列行为不会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的是(??
)
A.?土壤的沙漠化???????????B.?使用氯氟烃制冷剂???????????C.?大量使用发泡剂???????????D.?喷雾剂的使用和释放
13.如图是北京地区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
??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B.?植树造林
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14.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焚烧秸秆???????????????????????????B.?植树造林???????????????????????????C.?燃放鞭炮???????????????????????????D.?排放烟尘
15.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巴中城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变化,但测得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是PM2.5.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
②沙尘暴天气增多??
③太阳能热水
④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⑤燃烧天然气??????
⑥燃煤取暖.
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
16.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氮气???????????????????????????D.?可吸入颗粒物
17.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反映空气质量状况,下列物质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
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
二、填空题
18.近年,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雾霾天气增多。“雾”是水蒸气,本身无污染;“霾”由细小颗粒物组成,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以及地面灰尘等。它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下面治理雾霾的措施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压减化石燃料?
②控制车辆使用
③减少户外运动?
④加强城市绿化
⑤关闭厂矿企业?
⑥调整能源结构
三、解答题
19.?
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中全球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聚焦空气污染防治。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在降水过程中容易形成________,腐蚀建筑、损害林木。目前,杭州己开辟“零排放、零污染”的纯电动公交线路超过100条,纯电动汽车是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
(2)2018年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已陆续在全市144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小微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时接收监测数据。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除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还有________(选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颗粒物;③氮气;④臭氧;⑤一氧化碳
(3)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美丽的天空。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选填字母)。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
C.焚烧落叶和垃圾
D.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20.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
能进入血液.如图甲是2015年1~2月份11个地区PM2.5均值。为了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有不同浓度可吸入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检测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图乙。细胞活力相对值越大,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越小。
(1)仅仅由上图甲PM2.5均值,能不能得出舟山2015年1~2月份的空气质量最好?________?。
(2)图乙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越________?。
(3)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具有的________?(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产生障碍,导致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解答】A、温室效应的好处:有利于植物的初期生长,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
B、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B符合题意;
C、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等,C不符合题意;
D、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升高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2.【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特点、空气中氮气所占比例、臭氧层的作用、太阳系的行星远近顺序解题即可。
【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A不符合题意。
??B、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B符合题意。
??C、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C不符合题意。
??D、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而不是质量分数为78%,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
C
【解析】【分析】
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
催化剂
不参加反应只起到加快或减慢反应的作用;有新物质生存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解答】A:新途径消耗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
,
所以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此技术可制造汽油所以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汽油产生,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D:其实催化剂一开始参与了反应
消耗了催化剂
但是最终又生成了催化剂
相当于没有参加,但实际上进行了多次反应,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
B
【解析】【分析】减少碳排放,控制温室气体,对保护环境意义重大
【解答】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的主要原因是植被遭受破坏。
故答案为:B
5.【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室效应问题,要知道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是主要的能源它们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造成温室效应。
【解答】A、二氧化碳不完全来源于煤的燃烧还有其他含碳的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B、人口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能被植物吸收,错误;
C、植物呼吸作用呼出的二氧化碳能被植物吸收,错误;
D、含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
D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易吸收热量,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温度升高的越快,四个选项中由于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因此四个装置的温度依次升高,弯管中D装置b侧液面上升最高
【解答】四个装置中,通过比较,可知,A瓶→D瓶四个瓶子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多,在阳光下,二氧化碳含量越多的装置中,温室效应现象就更加明显,装置中的压强变大,使a液面下降,b液面升高.
故答案是:A→D四瓶中b端液面依次升高;二氧化碳浓度越大,温室效应越明显
故答案为:D
7.【答案】
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动物体内;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A、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释放氧气的过程,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因此能使湿润的石蕊纸花变红,正确;
C、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CO2)排放,正确;
D、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正确
故答案为:A
9.【答案】
D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解答】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淀粉)+氧气
古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达35%,而现在仅为2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森林面积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减少,氧气排放量减少,与岩石风华消耗氧气,燃物燃烧消耗了氧气生物呼吸作用消耗了氧关系不大,主要是森林被砍伐。
故答案为:D
?
10.【答案】
C
【解析】【分析】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解答】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
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所以其一般凭肉眼很难看清。米粒、柳絮、
一张A4纸的厚度都可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细菌个体微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所以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
D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物是由气态物质、挥发性物质、半挥发性物质和颗粒物质(PM)的混合物造成的,其组成成分变异非常明显。
【解答】空气本身的成分不是污染物,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大气中本来就含有;
故答案为:D。
12.【答案】
A
【解析】【分析】在所有与臭氧起反应的物质中,最简单而又最活泼的是含碳、氢、氯和氮几种元素的化学物质,如氧化亚氮(N2O)、水蒸汽(H2O)、四氯化碳(CCl4)、甲烷(CH4)和现在最受重视的氯氟烃(CFC)等。
【解答】A、土壤沙漠化是土壤的变化,是水土流失导致,与臭氧层没有任何关系;故A正确;
B、C、D、最简单而又最活泼的是含碳、氢、氯和氮几种元素的化学物质,能与臭氧发生反应而破坏臭氧层;故B
C
D
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
D
【解析】【分析】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解答】由图可知,机动车和燃煤的产生的PM2.5比较多,因此减少汽车的保有量、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都可以有效地减少PM2.5;植树造林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减少PM2.5,也是比较有效的;故A、B、C是正确的;
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对PM2.5没有影响;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4.【答案】
B
【解析】【分析】A、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去分析解答;
B、从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去分析解答;
C、从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会产生大量的CO、SO2、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去分析解答;
D、从工厂排放烟尘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A、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故A错误;
B、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故B正确;
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会产生大量的CO、SO2、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
D、工厂排放烟尘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
C
【解析】【分析】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以及此过程是否能产生可吸入颗粒物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的粉尘会造成PM2.5含量的升高;②沙尘暴天气的增多会增加空气中PM2.5含量的升高;③太阳能热水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PM2.5;④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造成PM2.5的升高;⑤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增加PM2.5的含量;⑥煤炭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造成空气中PM2.5含量的升高.
故选C.
16.【答案】
C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物中,有害气体主要有CO、SO2、NO2等氮的氧化物和粉尘,粉尘主要是指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烟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各选项中只有氮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C.
17.【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所涉及的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
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但是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故选项正确.
D、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8.【答案】
①②④⑥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善空气污染的措施。
【解答】压减化石燃料、控制车辆使用能够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加强城市绿化能够净化空气,调整能源结构能够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因此治理雾霾的措施中,可行的是①②④⑥。
故答案为:①②④⑥?
三、解答题
19.【答案】
(1)酸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2)②④⑤
(3)A,B,D
【解析】【分析】(1)酸雨是由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溶于水形成的;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2)影响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固态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
(3)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美丽的天空,必须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废气的排放,并通过植树造林防治污染。
【解答】(1)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在降水过程中容易形成酸雨,腐蚀建筑、损害林木。目前,杭州己开辟“零排放、零污染”的纯电动公交线路超过100条,纯电动汽车是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爱磁场中受力转动
。
(2)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除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还有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故选②④⑤;
(3)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故A正确;?
B.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可以减小固体颗粒,故B正确;?
C.焚烧落叶和垃圾,会增加固体颗粒物的排放,故C错误;?
D.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降低生成酸雨的可能性,故D正确。
故选ABD。
20.【答案】
(1)不能
(2)小
(3)特异性
【解析】【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是指飘浮于空气中的、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颗粒物、液体微粒与固体吸附被体或气体后形成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容易被人吸入,因此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近些年来,许多国家将可吸入颗粒物列为检测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解答】解:(1)空气质量的三项常用指标: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可吸入颗粒物,仅由可吸入颗粒物不能得出空气质量好坏。
(2)从表中可以看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越小。
(3)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不能
??(2)小
??(3)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