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三章
1-4节填空题
一、空气与氧气
1.(2020八上·温州期末)实验课上,小明进行河水过滤与水的电解实验,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过滤装置,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________(填序号)
(2)图乙物品中可以替代滤纸进行过滤实验的是________。
(3)将过滤后的清水倒入图丙装置。通电后,发现a处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为________。
2.(2019八下·天台期末)如图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的部分仪器或装置。
(1)连接发生装置时,需要用到图甲中的仪器有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若高锰酸钾里有杂质(杂质受热不分解),为了测定高锰酸钾的纯度,通过图乙装置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为了使实验数据准确,开始收集气体的时间应该是(
??)
A.检验氧气的纯度后
B.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
C.冒出的气泡连续均匀时
3.(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端导管通入。若要检查已收集满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端导管口处;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使集气瓶中装满水,氧气从________端导管通入。
4.(2019八下·台州期末)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燃烧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红磷,红磷不能继续燃烧的原因是缺少________。
(3)如果放入的红磷量不足,会使得测出的氧气含量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1/5。
5.(2019八下·丽水期末)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在图甲的集气瓶中应加入少量的________;
(2)据小资料,图乙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是水(或氢氧化钠),其目的是________。
6.(2019八下·乐清期末)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和收集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装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利用上述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7.(2019八下·金华期中)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
、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如这三个化学反应都是________反应。(填反应基本类型)
(2)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8.(2019八下·余杭月考)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1)途径A、B、C、E、F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属于________反应;
(2)________(填序号)途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为了使A、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收集完毕先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
(2019八下·桐乡期中)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
氨气
甲烷
氯化氢
氧气
密度/g?L-1
1.293
0.77l
0.717
1.629
1.43
溶解性
--
极易溶
难溶
极易溶
难溶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气体氨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填“大”或“小”);
(3)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10.(2019八下·杭州期中)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KClO3与MnO2混合制取并收集纯净O2
,
应选用上图中的
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
,
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如何检验已集满一瓶CO2气体________。
11.(2019八下·台州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请你指出该实验装置的一个错误:________。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加热;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⑥熄灭酒精灯;
⑦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4)若用A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端进入(填“c”或“b”)。
二、氧气与燃烧
12.(2020八下·长兴期中)如图是粉尘爆炸模拟装置,连接好装置,在敞口小塑料瓶中放人某固体粉末,点燃蜡上塑料盖,再快速鼓人大量空气,不久便会看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1)该粉末不可能是
?????(选填字母);
A.硫粉B.煤粉C.面粉D.大理石粉末
(2)“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以使固体粉末即刻充斥整个金属筒,从面增大粉末与空气的________;
(3)已知金属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能释放出可燃性气体——氢气。若不小心引燃了仓库中的镁粉,应选择用________(填“水”或“砂土”)来灭火。
13.(2019八下·江干期中)钢丝棉亦为钢纤维、钢羊毛,它是将铁制成0.125
--0.189毫米的细丝而组成,钢丝棉在空气中用明火即能点燃,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
(1)请写出钢丝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钢丝棉在空气中可以直接点燃,剧烈燃烧,比普通的铁丝易燃,其原因是________
14.(2019八下·金华期中)?
2013
年
6
月
7
日,福建省厦门市一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现在公交车上都要求备有灭火毯,该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若车内起火,
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
(1)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2)请你推测,制造灭火毯的材料应具有________等特性。
15.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_______。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
℃热水的作用:________。
16.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
??
???????
甲 乙
(1)如图甲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乒乓球碎片首先燃烧起来,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观察到________,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17.(2017·宁波)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18.下列(1)﹣(4)的变化中,属于燃烧的是________,属于爆炸的是________,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___,属于因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
)面粉厂的车间遇明火??????????????????????
(2)食物的腐败
(3
)把灼热的铝箔伸入氧气瓶中????????????????
(4)夏季把白磷露置于空气中.
19.注意防火安全很重要.
(1)下列图1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________
(2)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了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剂:磷酸二氢铵50%、硫酸铵25%),灭火器阀门开启后,筒体内的灭火剂在驱动气压力的作用下,经虹吸管从喷射管喷出,当灭火剂以雾状与火焰接触后发生一系列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包括起到稀释氧和冷却燃烧物表面温度的作用,从而使火焰熄灭.对于干粉灭火器的工作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
.
A.灭火剂是二氧化碳
B.灭火剂通过隔绝空气灭火的
C.在灭火过程中降低了物品的着火点
D.它与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相同的
(3)使用灭火器灭火时,正确作法的是
??????
.
A.站在上风方向灭火B.站在下风方向灭火C.对准燃烧点根部喷射D.对准燃烧点上部喷射.
20.《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请用燃烧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用“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使木船着火。则木船是燃烧条件中的________?
、木船又与空气接触、还需
________?。
(2)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
,使火势烧得更旺。
21.?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
.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
.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__
.
22.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根据如图回答:
(1)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只选填一种物质编号,下同),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
(2)通风口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由此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打火机气体丁烷能被压缩成液体的原因________.
三、化学方程式
23.(2020八下·台州月考)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掌握有关质量守恒的相关知识。
(1)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
(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下列A,B,C三个实验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3)“
“、“
”、“
”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分子。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________。
(4)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
,
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2X+3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4.(2019八下·嵊州期末)小明利用如图1装置,称量了白磷被引燃前后整个装置的总质量,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1)白磷燃烧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2)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体积变化情况是________。
(3)图2中,锥形瓶中固态物质的质量m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25.(2019八下·仙居期末)碱石灰是由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组成的,实验时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在实验室中还可以用碱石灰和无水醋酸钠反应来制取某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Na+NaOH
X↑+Na2CO3
(1)请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
(2)根据物质分类,碱石灰属于________。(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6.(2019八下·三门期末)微观示意图可形象地表示微粒发生的变化。
(1)请在下图第三个方框中,把NH3在纯氧中燃烧(4NH3+3O2
2N2+6H2O)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________。
(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采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
27.(2019八下·嘉兴期末)如图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锥形瓶放在天平的托盘上,调节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待反应结束冷却后,重新放在托盘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实验中,可观察到锥形瓶中白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要尽可能地减小误差,试列出本实验中用于减小误差的措施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8.(2019八下·衢州月考)在
2A+6B=2C+3D
反应中,54克A在400克B中完全反应,生成264克C和6克D,则有
________克B参加反应,反应中A
和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________。
29.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请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2CO2+2H2O,X的化学式为________;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克,则X中碳元素质量为________克。
(2)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根据以上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0.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________;
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_______;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
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
⑤镁与盐酸的反应:________
31.配平下列方程式:(系数为1的不用填写)
①________?C2H6+________O2
________CO2+________H2O
②________?Fe3O4+________Al
________Fe+________Al2O3
③________?Al+________H2SO4=________Al2(SO4)3+________H2
④________?NaOH+________H2SO4=________Na2SO4+________H2O.
32.对知识的归纳和理解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现有三个化学反应如下:
(1
)S+O2
SO2????
(2)C+O2
CO2??
(3)3Fe+2O2
Fe3O4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一________?;其二________?;其三________?;我能另写一个符合这三点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它们之间也存在相异之处,其中一个反应与众不同,这个反应和他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
3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在4P+5O2
2P2O5反应中,________份质量的磷与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________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2)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涉及以下过程: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现欲配制50g5%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在量取蒸馏水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5%(填“<”“>”).
四、二氧化碳
34.(2020八下·长兴期中)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2)如果选用E装置来收集CO2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
35.(2019九上·鄞州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选填字母)
(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________。
36.(2019八下·天台期末)学校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先挤压右侧滴管并微热燃烧管,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
(2)再挤压左侧滴管,发现白磷停止燃烧,原因是________。
(3)双球管中发生的分解反应是
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7.(2019八下·三门期末)如图的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要使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这一操作是基于二氧化碳具有的________性质。
38.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⑧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量CO2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
(3)若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进气口应为________(填“m”或“n”)端。
39.如图,在浮于石灰水上的木块上有一高一矮两支蜡烛,点燃后罩上烧杯,过一会儿,两支蜡烛在没有燃烧完的情况下先后熄灭。则先熄灭的是高(填“高”或“矮”)的蜡烛,此实验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0.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为________。装置E中,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制取二氧化碳时,用装置F替代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_。
4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
A实验: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
B实验:点燃氢气之前必须先________.
C实验:倾倒二氧化碳下层的蜡烛熄灭:继续倾倒二氧化碳上层的蜡烛没有熄灭,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2.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CO2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
(1)利用图乙所示________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2)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________。
43.?根据图1、图2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2)某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将这瓶气体按图G所示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3)科学贵在创新,图2中乙是对甲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改进(甲中红磷用酒精灯点燃),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空气与氧气
1.【答案】
(1)②(2)口罩(3)氧气
2.【答案】
(1)①②⑤(2)B
3.【答案】
(1)A;B(2)B
4.【答案】
(1)4P+5O2
2P2O5(2)氧气(助燃剂)(3)小于
5.【答案】
(1)水(或细沙)(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6.【答案】
(1)(2)检查装置气密性(3)BC或BE
7.【答案】
(1)化合(2)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大气
8.【答案】
(1)分解(2)D(3)二氧化锰(4)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破裂
9.【答案】
(1)氧气(2)小(3)b
10.【答案】
(1)试管;长颈漏斗(2)ACDH;2KCl3
2kCl+3O2↑
(3)ABEF;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11.【答案】
(1)铁架台;集气瓶(2)没有在试管口塞棉花(3)A(4)c
二、氧气与燃烧
12.【答案】
(1)D(2)接触面积(3)砂土
13.【答案】
(1)3Fe+2O2
Fe3O4(2)钢丝棉很细,与氧气接触更充分,遇明火易燃
14.【答案】
(1)隔绝助燃物(或隔绝空气)
(2)不可燃、不助燃、耐高温、无毒、不易破损、绝缘性好、柔软性好等(写一点即可)
15.【答案】
(1)白磷A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上升,红磷C不燃烧
(2)提供热量和使白磷B与空气隔绝
16.【答案】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蜡烛熄灭;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17.【答案】
(1)催化(2)d→e→b(→c)(3)①②④
18.【答案】
(3);(1);(2);(4)
19.【答案】
(1)D(2)A,C(3)A,C
20.【答案】
可燃物;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充足的氧气
21.【答案】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通入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2.【答案】
(1)④;②(或⑤)(2)氧气(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化学方程式
23.【答案】
(1)①②⑤⑥(2)C(3)1:2:2(4)NaCl
24.【答案】
(1)化合(2)先变大后变小(3)C
25.【答案】
(1)CH4(2)混合物
26.【答案】
(1)(2)D
27.【答案】
(1)产生大量的白烟(2)用铁丝引燃、用了小气球等
28.【答案】
216;27∶2
29.【答案】
(1)C2H4;2.4(2)H2O+C
CO+H2
30.【答案】
2H2O2
2H2O+O2↑;CO2+Ca(OH)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3Fe+2O2
Fe3O4;Mg+2HCl═MgCl2+H2↑
31.【答案】
2;7;4;6;3;8;9;4;2;3;1;3;2;1;1;2
32.【答案】
都与氧气反应;生成物都是一种;条件都是点燃;2CO+O2
2CO2;(3)Fe为金属,与其他反应物不同
33.【答案】
(1)124;160;284(2)③②①④;<
四、二氧化碳
34.【答案】
(1)B(2)a
35.【答案】
(1)B、D(2)氢元素
36.【答案】
(1)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CO2不支持燃烧
(3)
+
37.【答案】
去掉玻璃片,打开止水夹片;密度大于空气,且不能燃烧和不支持燃烧
38.【答案】
(1)长颈漏斗(2)⑦②⑧(3)m
39.【答案】
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40.【答案】
(1)酒精灯;集气瓶
(2)B;催化作用;3Fe+2O2
Fe3O4
(3)CaCO3+2HCl=CaCl2+H2O+CO2↑;C;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41.【答案】
引流;验纯;二氧化碳量少
42.【答案】
(1)排水;不能
(2)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空气中虽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含量低,100mL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极少,不会变浑浊。
43.【答案】
AD或CD;C;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误差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