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三章
解答题
一、空气与氧气
1.某同学欲测定一处蔬菜大棚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请你协助他完成任务.
(1)该同学想利用2L的玻璃瓶收集气体,请帮他写出收集一瓶蔬菜大棚里的空气的方法.
(2)通过测定得到蔬菜大棚中氧气含量约为25%,计算上述操作中得到的空气样品中氧气的质量.(注:氧气的密度约为1.43g/L)
2.下图是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红磷与氧气反应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该固体极易溶于水,而木炭与氧气反应后生成气体二氧化碳,该气体在水中溶解性不大。下图为两个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
图2
(1)图1实验时,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
(2)图2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3)图2中装置燃烧匙中放点燃的木炭,可以得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吗?为什么?
3.过去教材中实验室制氧气,常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装置如图所示,从预热到收集满一瓶(250mL)氧气大约8~10分钟,从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比较困难,曾有同学去闻自己收集到的氧气,想找找吸氧的感觉,结果却闻到刺激性气味(少量氯酸钾发生副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
?现行教材已改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都有哪些?
二、氧气与燃烧
4.(2019八下·金华期中)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图:家庭自助烧烤时常用机制炭做火源,它空心,使用时不直接点燃机制炭,而采用固体酒精引燃。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的科学原因。
5.(2019八下·衢州月考)油锅着火能用水扑灭吗?某科普类节目曾演示过一个模拟实验:将锅中的油加热到燃烧后,身穿防护服的消防员将一瓶水倒入油锅中,在水倒进锅里的一瞬间,热油飞溅,巨大的火苗窜起一米多高。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
6.(2019八下·永嘉月考)在日常生活中,水往往被用来灭火,可在滴水点火实验中,水却可以生火,具体操作如下:“用干燥的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放在石棉网上,滴几滴水(提示:过氧化钠+水=氢氧化钠+氧气),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起来。”要让实验成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脱脂棉的干燥程度,用量和松紧程度;水滴加的量。请你结合燃烧条件,解释一下这个实验的成功秘诀。
7.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中观察到试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中白磷和试管中红磷不燃烧,由此可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你认为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三、化学返方程式
8.(2020八上·温州期中)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的质量(g)
3
4
6
SO2的质量(g)
6
8
8
(1)上述实验中,第________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2)上述实验中,第________次实验中硫有剩余?
;
(3)上述实验中,第_______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________克;
(4)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
9.(2019九上·鄞州月考)某学习小组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取O2
,
收集到4.8gO2后停止加热,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8.0g,继续加热至不再产生O2
,
最终剩余固体质量为23.2g,试计算(不考虑O2的损耗);
(1)两次生成O2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2)理论上可回收到Mn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10.(2019八下·南浔期末)某同学采用如图装置,用一些植物的器官来代替MnO2作催化剂,分解H2O2制取氧气,记录数据如下表。
H2O2溶液的质量(克)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植物的器官及质量
收集气体的体积(毫升)
收集气体的时间(分钟)
1
17
15%
大颗粒胡萝卜16克
80
18
2
17
15%
大颗粒马铃薯16克
80
10.5
3
17
15%
小颗粒马铃薯16克
80
4
请依据上述信息分析:
(1)要使胡萝卜能够更快地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当量筒内的水达到80毫升时,打开广口瓶的橡皮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却发现木条不能复燃。请你解释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
(3)计算:17克15%的H2O2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分解,能制得氧气多少升?(氧气密度是1.43克/升)
11.(2019八下·黄岩期末)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并进行测量记录,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1)t0-t1和t4-t3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为什么?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图乙的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的示意图。
12.(2019八下·诸暨期末)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3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2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3.(2019八下·江干期中)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4.(2019八下·长兴月考)对“24.5g氯酸钾受热完全分解产生多少克氧气”一题,小莉和小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小莉同学的解法及计算过程
小华同学的解法及计算过程
解:设可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2KClO3KCl+3O2↑245??9624.5g??xx=
=9.6g答:可产生氧气9.6g。
解:24.5aKClO3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4.5g×
×100%=24.5g×
×100%=9.6g则氧气的质量为9.6g答:可产生氧气9.6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答:________;
(2)若要计算7.9g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请你把能用的解法和计算过程写下来。
15.(2019八下·义乌期中)在实验室里加热
60g
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40.8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3)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0.1%)
16.(2019八下·嘉兴月考)小晨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她的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34.3g
32.7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不计水分的蒸发,请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反应的进行,小晨会发现反应的反应速度再逐渐减慢,原因是________;
(2)反应得到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g;
(3)二氧化锰在反应后的质量是________g;
(4)反应最后容器中水的质量是多少?
四、二氧化碳
17.(2019八下·丽水月考)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小明选取成分相同的大理石碎屑、块状大理石两种样品各
6
克,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每
2
分钟读取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记录前
18
分钟数据如下。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大理石碎屑生成的
CO2
质量/克
0
1.45
1.75
1.98
2.18
2.30
2.36
2.40
2.40
2.40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
CO2
质量/克
0
0.45
0.80
1.10
1.36
1.60
1.81
1.98
2.11
2.20
(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如图装置中的哪一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________。
(2)结合表格分析,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最多能生成________克二氧化碳?
(3)当反应进行到18
分钟时,块状大理石中有多少克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18.(2020八下·秀洲月考)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蛋壳的成分开展了有关探究。同学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蛋壳放人容器中;②往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较多的气泡产生;③……;④得出结论: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如:碳酸钙)。
(1)请补全第③步的实验内容与现象
________
(2)为了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同学们用蛋壳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有关数据如下表:(CO2的密度为2克/升)
蛋壳的质量/克
加入稀盐酸质量/克
收集到CO2气体体积/升
7.5
100
1.1
假设二氧化碳全部是由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小明计算这些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过程如下:
解:设该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2CO2↑
100
28
x
1.1升
100:28=x:1.1升
x=3.93,
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0.524
小明的计算过程中存在明显错误,请你通过列式进行计算(保留1位小数)。
19.(2019八下·丽水期末)已知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科学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珍珠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用足量10%的盐酸溶液加入到15克珍珠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实验装置如图甲,有关数据记录如图乙。
请回答:
(1)B装置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2)从图乙信息可知,该珍珠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_克;
(3)求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质量。
20.(2019八下·乐清期末)小明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甲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将小烧杯中的足量稀盐酸倒入盛有10克石灰石粉末的大烧杯中,记录天平的示数直至反应结束(假设二氧化碳全部从溶液中逸出),天平示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结合实验中的数据,计算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五、光合作用
21.(2019八下·嵊州期末)兴趣小组欲探究某植物处于适宜且相对稳定的环境中,1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及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装置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2毫克。请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时,烧杯中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装置置于遮光且密闭条件下,闭合开关,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了2个单位。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毫克。
(2)另取相同装置,置于和(1)相同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某种化学试剂,使装置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相对稳定,将装置置于________条件下使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闭合开关,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了8个单位。
(3)结合(1)、(2),该植物1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毫克。
22.(2017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的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用CO2的吸收量表示)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曲线B所表示的是________植物的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关系。
(2)a、b点表示________。
(3)若要测量c点数据,需将该植物放置在________环境中。
(4)叶面积为25cm2的阳性植物叶片在光强度为Y时每小时的光合作用合成量为________mg。
(5)在同等条件下,阳性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比阴性植物________。
23.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某种蔬菜的叶片逃命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
(1)曲线ab段表明________。
(2)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____℃左右。
(3)当温度在35℃时,该叶片内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是________毫克。
(4)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你认为晚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4.(2019八下·乐清期末)实验小组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实验:称量叶片实验前的质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的变化;立刻再用相同的光照射1小时,再测其质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和“-”分别代表其与暗处理前质量比较所增加和减少的值,回答问题: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质量变化(mg)
-1
-2
-3
-4
光照后的质量变化(mg)
+3
+3
+3
+2
(1)请解释暗处理时叶片质量变化不同的原因:________。
(2)假设叶片的质量变化都是其消耗或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在29℃条件下的实验组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为________mg。
25.(2020八下·江干期末)?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为解决宇航员的供氧问题,在太空船内“饲养”小球藻。已知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1千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可产生0.64g氧气。
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表达式为6CO2+6H2O
C6H12O6(有机物)+6O2
(1)小球藻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计算1千克小球藻一天中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C6H12O6的质量(按每天光照12小时计算)。
26.(2019八下·永康期末)如图,烧杯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将透明装置密封后放入水浴中,水浴温度始终维持在25℃,关闭阀门,并置于暗处。1小时后可观察到红墨水滴向________(选填“左”、“右”)移动。请你用科学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_。(实验中植物蒸腾作用空气湿度、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均忽略不计)
六、碳氧循环与环保
27.(2020八下·温州期末)为了提高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的产量,菜农们有以下的经验分享。
经验一:选用无色的棚膜,增加透光性。
经验二:往菜地的土壤里掺入一定比例的沙子增加土壤透气性。
经验三:在棚内植物上端50厘米处悬挂吊袋式氧化碳气肥(如图)。
经验四:采用滴灌代替传统浇灌,可使棚内空气的湿度降低。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的经验能提高蔬菜产量做出解释。
28.(2019八下·三门期末)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来自哪里?历史上科学家曾进行如下研究,请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1642年,海尔蒙特在一件大的陶瓷容器里装入200磅干土,用水湿润后种上一棵5磅重的柳树。他用有孔的铁板将容器盖起来,每天用雨水或蒸馏水浇灌。5年后,他把柳树和土分开,再次称量,发现大树长成170磅,而干土几乎没有减少。
材料2:1742年,黑尔斯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根吸收水的质量m1
,
叶蒸发掉水的质量m2和植物增长的质量m3。通过分析,他断定植物的营养除了水之外还有空气中的某种成分。空气中必定含有某种“生命的神秘食物”。
(1)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
(2)黑尔斯断定植物的营养还有空气中的某种“生命的神秘食物”,该物质是指________。黑尔斯作出这一断定,说明他测定的根吸收水的质量m1
,
叶蒸发掉水的质量m2和植物增长的质量m3之间应该有
________(用m1、m2、m3的关系式表示)关系。
29.树叶叶片不仅可以吸收一些有害气体,还可以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和氧气,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通常晴天时,每天每平方米叶片可吸收5g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则:
(1)某公园中叶片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在一个月(按20个晴天计)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
(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气候变暖,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②为了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空气与氧气
1.【答案】
(1)将玻璃瓶装满清水,盖好瓶盖.然后到大棚内把瓶盖打开,把水倒掉,盖好瓶盖带出棚外,即可收集到一瓶待测气体样品
(2)所含氧气的质量是0.715g
2.【答案】
(1)为使装置内氧气全部反应。
(2)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溶于水
(3)不可以;因为碳燃烧生成物为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无法测定氧气的量。
3.【答案】
(1)常温反应,不需加热(或操作简便)(2)反应速率快(3)便于回收二氧化锰(4)制得的氧气纯净(或无污染
二、氧气与燃烧
4.【答案】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机制炭做成空心,增大了炭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炭充分燃烧;固体酒精的着火点比机制炭的低,更容易被点燃。使用时用固体酒精引燃,酒精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周围温度升高,使温度达到机制炭的着火点。
5.【答案】
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助燃剂(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当水倒入燃烧的油锅时,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无法覆盖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绝氧气作用。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在高温下,水迅速汽化过程中携带着油滴冲出油锅,大量的油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引发更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6.【答案】
水滴在药品上,发生化学反应,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导致温度升高,高于着火点,
其次这个反应还能释放出氧气,提供了助燃剂;潮湿的脱脂棉中的水分蒸发、水滴太多会吸收
热量,且脱脂棉太少或太松,热量的散失太快,不利于温度升高,温度达不到着火点,实验失败.
7.【答案】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收集燃烧产生的白烟,避免污染环境.
三、化学返方程式
8.【答案】
(1)二(2)一(3)三;2(4)都符合
9.【答案】
(1)9.6(2)8.3g
10.【答案】
(1)将胡萝卜切成更小的颗粒(或“将胡萝卜磨成浆”、“多加些胡萝卜”等)
(2)此时广口瓶内的气体主要为空气
(3)解: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m
2H2O2=2H2O+
O2↑
68
32
17克×15%
m
17克×15%???????
m?
m
=1.2克
V=m/ρ=1.2克÷1.43克/升=0.84升
答:产生氧气的体积是0.84升
11.【答案】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t0-t1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反应还未进行:t4-t5时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反应进行完全。
(2)由图像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是4.8克,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4.8g
?
x=12.25g
(3)12.25克氯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是12.25g×39/122.5×100%=3.9g,
如图:
12.【答案】
(1)13g-8.2g=4.8g
(2)解:设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为x,生成KCl的质量为y
2KClO3
2KCl+
3O2↑
245
?
149
96
x
?
y
4.8
x=12.25g
y=7.45g
答: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为12.25g
(3)氯化钾溶液质量=7.45g÷10%=74.5g
答:氯化钾溶液的质量为74.5g。
13.【答案】
(1)0.48g
(2)设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x
2H2O22H2O+O2↑
68??????????????????????????
32
51gx???????????????????????
0.48g
68:32=51gx
:0.48g
x=2%。
14.【答案】
(1)都正确
(2)不能。因为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没有全部变成氧气;能用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如下:解:设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MnO2+
O2↑
316
?
32
7.9g
?
x
x=
=0.8g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8g
15.【答案】
(1)19.2g
(2)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克
2KClO3
2KCl+
3O2↑
245
96
x
19.2g
∴x=49g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
49
克
(3)二氧化锰的质量:60g-49g=11g
二氧化锰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36.78%
?固体中的氧元素:
≈9.9%
16.【答案】
(1)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的浓度会逐渐降低,所以反应速度会减慢
(2)1.6(3)0.3(4)32.4g
四、二氧化碳
17.【答案】
(1)容器内不再产生气泡(或电子天平示数不再改变)
(2)2.40
(3)解:设块状大理石中有x克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2.2
克
比例式:100:44=x:
2.2
克
x=5
克
18.【答案】
(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变浑浊
(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m=ρV=2g/L×1.1L=2.2g;
设该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2.2g
?100:44=x:2.2g;
解得:x=5g;
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9.【答案】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10
(3)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CaCO3+
2HCl=CaCl2+H2O+
CO2↑
100
73
10克
x
100:10克=73:x
解得x=7.3克
m稀盐酸=
=73克
20.【答案】
(1)3.3
(2)设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HCl=CaCl2+H2O+CO2↑
100?
?
?
?
?
?
?
?
?
?
?
?
?
44
?
x?
?
?
?
?
?
?
?
?
?
?
?
?
3.3g
解得x=7.5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五、光合作用
21.【答案】
(1)4
(2)光照且密闭
(3)12
22.【答案】
(1)喜阴(2)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3)黑暗(4)4(5)大
23.【答案】
(1)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叶片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20(3)0
(4)植物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主要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晚上应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以采取:降低温度、通风等措施,还可以增加光照,使蔬菜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24.【答案】
(1)因为四组实验在暗处理时的温度不同,而温度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弱,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所以温度高的质量减少的多
(2)6
25.【答案】
(1)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2)设1千克小球藻每小时生成有机物的质量为x,
6CO2+6H2O
C6H12O6(有机物)+6O2
?
?
?
?
?
?
?
?
?
?
?
180?
?
?
?
?
?
?
?
192
?
?
?
?
?
?
?
?
?
?
?x?
?
?
?
?
?
?
?
??
0.64g
;
解得:x=0.6g;
那么12小时内生成的有机物的质量为:0.6g×12=7.2g。
26.【答案】
左;原因①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或2NaOH+CO2=Na2CO3+H2O)
解释:物呼吸作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液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密闭装置中气体变少,气压也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红墨水向左移动。
六、碳氧循环与环保
27.【答案】
土壤中掺入沙子增加透气性,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水和无机盐;滴灌能降低空气湿度,有利于植物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悬挂的气肥释放的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会下沉,为蔬菜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无色棚膜增加光的透过性,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8.【答案】
(1)植物生长的物质是否来自水?
(2)二氧化碳;m129.【答案】
(1)1.0×108g;
(2)化石燃料的燃烧,动物的呼吸,动植物尸体的腐烂等;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更多的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