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一生物3.4 细胞呼吸 每课一练(1-10)(浙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高一生物3.4 细胞呼吸 每课一练(1-10)(浙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3-15 11:12:17

文档简介

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 ( )
A. 无氧呼吸 B. 阳光 C. 有氧呼吸 D. 氨氧化
2.水稻根尖细胞呼吸过程中,若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其原因是(  )
A.只进行有氧呼吸
B.有氧呼吸强度大于无氧呼吸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出现了无氧呼吸
3.田间豌豆种子萌发的初期,二氧化碳释放量比氧气吸收量大3到4倍,其原因是( )
A.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强 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强
C.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强 D.呼吸作用比光合作用强
4.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
B.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高
5.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6.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 ( )
①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②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③C6H12O6 2C3H6O3+能量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7.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酵母菌进行发酵,若他们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问他们共同放出二氧化碳和吸入氧气的体积之比是
A.1︰2 B.1︰1 C.2︰3 D.4︰3
8.水稻根尖细胞呼吸过程中,若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其原因是( )
A.分解了脂肪 B.出现了无氧呼吸C.只进行无氧呼吸D.有氧呼吸强度大于无氧呼吸
9.下列生物中,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
A.水螅 B.变形虫
C.蛔虫 D.草履虫
10.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在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都生成CO2和H2O,释放的能量也相等
B.运动员在100 m赛跑时,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此时所进行的有氧呼吸
C.淀粉是储藏能量的化合物,可以为植物细胞直接供能
D.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11.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12.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的放出,则该过程一定不是 ( )
A. 有氧呼吸 B. 无氧呼吸 C. 酒精发酵 D. 乳酸发酵
13.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 3∶5,这是因为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14.图5-3-2中,若甲表示CO2,则( )
A.Ⅰ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Ⅱ是呼吸作用
B.Ⅰ是光合作用,乙是呼吸作用,Ⅱ是糖类和氧气
C.Ⅰ是化能合成作用,乙是呼吸作用,Ⅱ是葡萄糖
D.Ⅰ是化能合成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Ⅱ是呼吸作用
图5-3-2
15.细胞呼吸方式有所不同,不同细胞呼吸方式也能产生相同的物质和能量是( )
A.CO2和ATP B.C2H5OH和ATP C.乳酸和ATP D.丙酮酸和热量
二、填空题
16.为了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
(2)实验原理:酵母菌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即需氧型,则吸收的02量与放出的C02量相等;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即厌氧型,则不吸收O2,能放出CO2;如果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即兼性厌氧型,则吸收的O2量小于放出的CO2量。
(3)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玻璃钟罩两只、玻璃板两块、l00mL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
(4)实验方法: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右图配好实验装置。若想得到实验结论还须同时设计另一个实验,请在方框内绘出相应装置图,注上必要的文字。
(5)实验结果与结论: 设计表格记录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及结论.
(6)现有一瓶葡萄糖液,内置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4,这是因为有 (以分数表示)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写出相关反应式: 。
17.下图Ⅰ表示人体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①~③表示相关过程,甲、乙表示相应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Ⅰ中物质乙表示    ,过程②的正常进行,还需要    作为反应物。
(2)图Ⅰ中热能产生的意义在于  。
(3)运动员短跑后会出现肌肉酸痛现象,主要原因是肌细胞中产生了乳酸,图Ⅱ中代表乳酸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现代健身提倡进行有氧运动,请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并说明此运动类型的优点:            。
细胞呼吸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D
2.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但不能判断哪种呼吸强度更大。
答案:D
3.此题是考查呼吸的一道综合题。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我们知道在有氧呼吸中消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根据题意,二氧化碳比氧气大3—4倍,说明大的这3—4倍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无氧呼吸。设有氧呼吸消耗的氧为1 mol,则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为1 mol,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3—4 mol,再根据有氧呼吸方程式求出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6 mol,根据无氧呼吸方程式算出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5—2 mol,所以无氧呼吸占主导。
答案:C
4.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发生的;高等植物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并且其产物是酒精时伴有二氧化碳后产生;晚上湿度较低,有氧呼吸强度也较白天低。
答案:A
5.D
6.B
7.D
8.B
9.答案:C
解析:蛔虫营寄生生活,且在消化道内,属无氧环境,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10.糖类在生物体内氧化是一个能量逐步释放的过程,在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放能过程,但二者的产物都是CO2和H2O,释放的能量也相等,因此A项正确。B项中100 m短跑运动员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于ATP和磷酸肌酸。C项中淀粉不能为植物直接供能。D项中夏季晴朗的白天,绿色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植物表现为物质积累,因此B、C、D项错误。
答案:A
11.C解析: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脱气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比不脱气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少,一段时间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O2产生量都是增加的,正确答案为C。
12.D
13.B
14.此题是道基础题,主要考查化能合成作用的过程。根据图中无机物的氧化过程为CO2和H2O合成乙提供能量,我们知道Ⅰ过程是化能合成作用。那么也就知道乙是糖类和氧气,乙是糖类的话,经过Ⅱ过程来生成CO2和H2O,所以Ⅱ过程为呼吸作用。
答案:D
15.D
二、填空题
16.(14分)
(4)右图方框内的装置
现象 结论
装置1中液滴 装置2中液滴
1 左移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不移动 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机
3 左移 右移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就是把左图中的氢氧化钠
改成等量的清水,其他都
相同
(5)如右图
(6)2/7 略
17.从图Ⅰ可知,物质乙为有氧呼吸,第2阶段产物,故为CO2,此阶段需消耗水,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可用于体温的维持。人体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仅可引起肌肉酸痛,而且放能少,若慢跑等有氧运动则可避免此现象发生。
答案:(1)二氧化碳 水 (2)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 (3)C 如慢跑等,优点是不至于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使肌肉酸痛乏力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在物质的量相等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在细胞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最少 (  )
A.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B.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
C.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 D.ATP水解成ADP和Pi
2.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 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 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 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3.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 )
A. 丙酮酸 B. 乳酸 C. 二氧化碳 D.水
4.以葡萄糖为反应物进行有氧呼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物水中的氢都来自参加反应的葡萄糖和水
B. 产物水中的氧都来自参加反应的葡萄糖和水
C. 产物二氧化碳中的氧都来自参加反应的葡萄糖和水
D. 产物二氧化碳中的碳都来自参加反应的葡萄糖
5.酵母菌发酵时,宜先通入空气(无菌),一段时间以后再密闭。当从有氧变为无氧条件时,酵母菌的繁殖速率和消耗糖的速率分别是( )
A.减慢、加快 B.加快、减慢
C.减慢、减慢 D.加快、加快
6.贮存水果、蔬菜和粮食都适宜的条件是 ( )
A.低温、无氧、干燥 C.低温、低氧、高CO2
B.高温、高CO2、干燥 D.低温、无氧、高CO2
7.植物种子萌发出土前的代谢方式是(  )
A.自养、厌氧 B.异养、需氧
C.自养、需氧 D.异养、厌氧和需氧
8.人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却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通过 (  )
A.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B.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C.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D.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9.水果储藏保鲜时,降低呼吸的环境条件是(  )
A.低O2、高CO2、零上低温
B.低CO2、高O2、零下低温
C.无O2、高CO2、零上低温
D.低O2、无CO2、零下低温
10.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 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 )
A. 低温、干燥、低氧 B. 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C. 高温、干燥、低氧 D. 高温、湿度适中、高氧
11.让一只白鼠吸入放射性的18O2,该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A.二氧化碳 B.水 C.乳酸 D.丙酮酸
12.同一植物体不同部分的呼吸强度可以不同,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幼叶的比老叶的高 B.萌发种子胚的比胚乳的高
C.枝条尖端的比基部的高 D.老根部分的比根尖的高
13.同一植物体不同部分的呼吸强度可以不同,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幼叶的比老叶的高
B.萌发种子胚的比胚乳的高
C.枝条尖端的比基部的高
D.老根部分的比根尖的高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检测温度对种子萌发速率的影响。他们在四个培养皿中放置湿滤纸,然后在每个培养皿中放了10粒小麦种子。将四个培养皿标号并放置于不同温度的黑暗环境中。培养皿1:10℃;培养皿2:15℃;培养皿3:20℃;培养皿4:25℃。每天记录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总数,持续进行2周。如果你是该小组的一员,你认为下列哪个表格最适合记录实验结果 ( )
15.寒暑假期间很多人去西藏高原地区旅游时都会特别容易感到腰酸腿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因利用减少而被贮存在肌肉细胞中
B.此时肌肉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由肌糖原直接供给
C.此时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为有氧呼吸
D.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细胞有麻醉作用
二、填空题
16.图5-8表示大气中氧浓度对酵母菌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A点酵母菌为什么能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A到B,二氧化碳产生为什么越来越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B到C,释放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出现新高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过程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
17.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2)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由纵轴、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                    。
(3)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4)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    (填“一样多”或“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    倍。
(5)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          。你认为氧浓度应调节到    点的对应浓度时,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试说明理由                      。
细胞呼吸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ABC三项都属于呼吸作用的过程,都有大于一个的ATP产生,所以多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答案:D
2.B
3.D
4.B
5.当从有氧变为无氧条件时,消耗糖的速率加快,但释放的能量减少,繁殖速率减慢。
答案:A
6.答案:C
解析:低温、低氧和高CO2可以降低有氧呼吸水平,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这对水果、蔬菜、粮食的贮存都有利;但干燥不利于水果、蔬菜的保鲜。
7.答案:D
解析:植物种子萌发出土的初期先进行无氧呼吸,但不进行光合作用,故为异养厌氧,到后来才是需氧厌氧。
8.答案:D
解析:细胞进行呼吸最常用的物质是葡萄糖,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没有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9.答案:A
解析:低O2,高CO2的目的是抑制无氧呼吸,防止产生酒精;零上低温一是抑制酶的活性,二是保证水果的正常结构和形态。
10.B
11.B
12.D
13.D
14.答案:C
解析:表C把实验变量、反应变量、时间之间的关系科学地表示出来。
15.到达高原地区的旅游者在短时间内会有某些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感到腰酸腿痛,这是高原地区氧气稀薄造成的,但此时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仍为有氧呼吸,C项正确。
答案:C
二、填空题
16.(1)在缺氧情况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释放氧气
(2)随氧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随氧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逐渐增强,放出二氧化碳增多
(3)酵母菌在低氧浓度下主要进行无氧呼吸,随氧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17.解题时应注意:Q点只进行无氧呼吸,P点只进行有氧呼吸,A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R点释放的CO2量最少,此时有利于蔬菜运输。
答案:(1)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2)氧浓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无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
(3)所绘曲线应能表现下降趋势,并经过Q、B以及P点在X轴上的投影点。如图所示
(4)一样多 1/3
(5)降低氧浓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R 此时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蔬菜中的有机物消耗较少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必须在线粒体中产生二氧化碳
B. 运动员在100 m赛跑时,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此时所进行的有氧呼吸
C. 植物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无氧呼吸的强度白天比晚上强
D. 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2.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
B.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高
3.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 ( )
A. 无氧呼吸 B. 阳光 C. 有氧呼吸 D. 氨氧化
4.下列生物中,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
A.水螅 B.变形虫
C.蛔虫 D.草履虫
5.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
度酵母
菌液
50 mL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甲 25 mL 75 mL 无氧
乙 25 mL 75 mL 通氧
50 mL 未处理
丙 25 mL 75 mL 无氧
丁 25 mL 75 mL 通氧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6.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 mol的二氧化碳,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同量的葡萄糖,可形成二氧
化碳( )
A.2/3A mol B.1/12A mol
C.6A mol D.3A mol
7.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
A. 肺泡    B. 细胞质基质   C. 线粒体  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8.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A.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 B.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C.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 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9.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气
④都产ATP ⑤都能产生丙酮酸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10.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
A.一定是无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D.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11.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12.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 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13.要检验绿色植物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放出CO2,以下哪一种实验条件是必要的(  )
A.要用一株叶子多的植物 B.要在黑暗条件下实验
C.把植物淹没在水中 D.用一株幼小植物
14.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 )
A. 肺泡 B. 细胞质基质 C.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 线粒体
15.下图是线粒体结构膜式图,图上标注的部位含有呼吸作用有关酶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依图回答:
(1)次写出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①: _________ ②: ____ ③: ___。
(2)依次填出④⑤⑥所代表的能量的多少:
④: ___ ⑤: _____ ⑥: ____ 。
(3)生成①的场所在:___________;生成②的部位是: ;生成③的部分是: 。
(4)写出反应总式:
17.右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
(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读取有色液滴向
(左/右)移动。
(2)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用于校正的装置,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 、 。
(3)生活中发现,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易烂。有人推测易烂与机械损伤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有关。请结合测定呼吸速率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机械损伤能否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①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按装置图中所示进行操作,30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a。
第二步: 。
第三步: 。
④预期结果及结论:



细胞呼吸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D
2.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发生的;高等植物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并且其产物是酒精时伴有二氧化碳后产生;晚上湿度较低,有氧呼吸强度也较白天低。
答案:A
3.D
4.答案:C
解析:蛔虫营寄生生活,且在消化道内,属无氧环境,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5.无论是有氧还是无氧,酵母菌均可以产生CO2,A项错。由于丙组的细胞结构完整,所以丙组的无氧呼吸速率高于甲组,丙组酒精的产量高于甲组,B项错。由于丁组供氧而丙组无氧,所以丁组的能量转化率高于丙组,C项错。丁组的细胞结构完整,所以有氧呼吸效率高于乙组,氧气的消耗量也大于乙组。
答案:D
6.本题主要考查两种呼吸的有关计算。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不能找出当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释放A mol二氧化碳时正好消耗A/2 mol的葡萄糖。如果相同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知道1 mol葡萄糖能生成6 mol二氧化碳,所以A/2 mol的葡萄糖就能生成3A mol二氧化碳。
答案:D
7.D
8.B
9.B
10.本题考查几种呼吸的产物问题。酒精发酵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发酵产物是乳酸,无氧呼吸因为包括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所以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如果有CO2产生的呼吸肯定不是乳酸发酵。
答案:C
11.D
12.D解析:a条件下仅有无氧呼吸,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b条件下,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体积为3的O2,产生体积为3的CO2,消耗葡萄糖相对量为0.5,无氧呼吸产生体积为5的CO2,消耗葡萄糖相对量为2.5。d条件下只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为0,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13.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中放出CO2,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要吸收CO2,要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放出CO2,就要想办法大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以免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被光合作用吸收,影响检验效果。
14.C
15.D
二、填空题
16.(1)丙酮酸 水 二氧化碳
(2)少 少 多
(3)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基质
(4)略
17.⑴左
⑵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无活力(如加热后冷却)的樱桃 与实验组等量的20%NaOH
⑶ ①机械损伤
②第二步:向容器内加入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其它处理及装置与实验组完全相同,记录相同时间内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b
第三步:比较a、b数值的大小
④如果a<b,则说明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结果和结论各1分)
如果a=b,则说明机械损伤对樱桃呼吸速率没有影响;
如果a>b,则说明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降低。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储藏粮食时,充加CO2或抽取空气,能延长储藏时间,主要是由于( )
A.抑制有氧呼吸 B.促进有氧呼吸
C.抑制无氧呼吸 D.促进无氧呼吸
2.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 ( )
①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②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③C6H12O6 2C3H6O3+能量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3.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有
A.酒精、二氧化碳、水、ATP B.二氧化碳、乳酸、ATP
C.二氧化碳、水、酒精、ATP D.水、二氧化碳、乳酸、ATP
4.以葡萄糖为反应物进行有氧呼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物水中的氢都来自参加反应的葡萄糖和水
B. 产物水中的氧都来自参加反应的葡萄糖和水
C. 产物二氧化碳中的氧都来自参加反应的葡萄糖和水
D. 产物二氧化碳中的碳都来自参加反应的葡萄糖
5.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的 (  )
A.核糖体里 B.线粒体里
C.细胞质基质 D.内质网
6.人体红细胞无线粒体,它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7.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图所示(两种呼吸作用速率相等),问:在氧浓度为a时……( )
A. 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发酵
B. 67%的酵母菌进行厌氧发酵
C. 33%的酵母菌进行厌氧发酵
D. 酵母菌停止厌氧发酵
8.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9.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 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 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 若d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10.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 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11.(多选)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具体部位是
A.外膜 B.内膜 C.嵴 D.基质
1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 mol的二氧化碳,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同量的葡萄糖,可形成二氧
化碳( )
A.2/3A mol B.1/12A mol
C.6A mol D.3A mol
1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在憋气时细胞呼吸停止
B.无氧呼吸因为分解糖类的效率低,所以释放的能量少
C.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是酒精和CO2
D.人在剧烈运动时,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试管号 内容
① 葡萄糖+匀浆后的细胞
② 葡萄糖+线粒体
③ 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④ 丙酮酸+匀浆后的细胞
⑤ 丙酮酸+线粒体
⑥ 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14.如右表所示,6支试管含有不同的物质成分和动物组织制备物,在保温一定时间后,哪三支试管
内会产生CO2 ( )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15.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 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一定
A.是有氧呼吸 B.是无氧呼吸
C.不是酒精发酵 D.不是乳酸发酵
二、填空题
16.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2)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由纵轴、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                    。
(3)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4)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    (填“一样多”或“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    倍。
(5)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          。你认为氧浓度应调节到    点的对应浓度时,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试说明理由                      。
17.生物呼吸作用的底物(有机物)种类及含量的差异,会导致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比发生差异,这可用呼吸商表示:呼吸商(Q)=,为了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商,现准备了3只玻璃瓶、瓶塞、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蚕豆种子、10%的NaOH溶液、NaHCO3、清水等。1、2、3号玻璃瓶的实验装置图所示。
(1)由于发芽蚕豆种子(已消毒)的呼吸作用,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滴向左移动,显然瓶内气体减少了,减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蚕豆的呼吸商,由此还要利用2号玻璃瓶来测定发芽蚕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某一种气体的变化。请根据1号图及题干中的器材与试剂,说出2号图装置与1号图的不同之处_______,以此可以测出________量。
(3)若1号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X,2号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Y,则呼吸商计算式为:__________如果呼吸商小于1时,说明____________。
(4)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实验测量误差,须设3号装置,应对3号装置作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3号装置的墨滴在实验后向右移动量为Z,则氧气实际消耗量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发芽的种子已带一定量的小叶,要了解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并还利用上述装置1,则需要注意:
1)实验的变量因素是__________;实验试剂选用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分合适的某光照强度条件下,实验进行一定时间,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A,则该墨滴一定向_______________移动。
3)如要知道较高光照强度下真正的光合作用气体变化量,还需进一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真正光合作用的变化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呼吸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水果和蔬菜在储藏时,我们可以通过降低它的呼吸作用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从而延长储藏时间。充加CO2能抑制有氧呼吸作用,抽取空气,也达到了抑制有氧呼吸的目的。
答案:A
2.B
3.D
4.B
5.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其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6.B
7.B
8.D
9.D
10.D解析:a条件下仅有无氧呼吸,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b条件下,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体积为3的O2,产生体积为3的CO2,消耗葡萄糖相对量为0.5,无氧呼吸产生体积为5的CO2,消耗葡萄糖相对量为2.5。d条件下只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为0,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11.BCD
12.本题主要考查两种呼吸的有关计算。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不能找出当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释放A mol二氧化碳时正好消耗A/2 mol的葡萄糖。如果相同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知道1 mol葡萄糖能生成6 mol二氧化碳,所以A/2 mol的葡萄糖就能生成3A mol二氧化碳。
答案:D
13.人在憋气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因分解糖类不彻底,所以释放的能量少。有些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如玉米的胚细胞。人在剧烈运动时因需要能量较多且体内相对缺乏氧,所以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
14.B
15.D
二、填空题
16.解题时应注意:Q点只进行无氧呼吸,P点只进行有氧呼吸,A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R点释放的CO2量最少,此时有利于蔬菜运输。
答案:(1)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2)氧浓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无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
(3)所绘曲线应能表现下降趋势,并经过Q、B以及P点在X轴上的投影点。如图所示
(4)一样多 1/3
(5)降低氧浓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R 此时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蔬菜中的有机物消耗较少
17.答案:(1)氧气 (2) 试管中的液体应用同体积的清水 种子吸收的氧气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量的差值 (3)(X-Y)/X 呼吸底物中含脂肪
(4)用死种子,试管中放等量的清水 X+Z
(5) 1)光照强度 Na2CO3 2) Na2CO3既能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气体,又可以保持瓶中二氧化碳气体量不变,便于实验分析指标的单一。 2)右 3) 遮光一定时间,记录墨滴移动刻度 A— 遮光情况下测得的数据
解析:呼吸作用分解葡萄糖时,呼吸商是1;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时,呼吸商都小于1,这是因为两种物质的氢碳的百分比大。实验误差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前者是装置本身造成的,如本题的装置可能漏气,后者是实验操作造成的,如本题实验室温度变化可能造成误差。装置3就是为了纠正误差的。装置1测量的是氧气的量,装置2不可能测出二氧化碳的量,只能测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代数和。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内的氧…………………( )
A. 将丙酮酸氧化成二氧化碳 B. 参与ATP的形成
C. 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 接收反应中脱下的氢生成水
2.下图是线粒体结构膜式图,图上标注的部位含有呼吸作用有关酶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3.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 )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4.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
A. 肺泡    B. 细胞质基质   C. 线粒体  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5.下图是某同学验证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设置A装置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O2,确保实验的科学性
B.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中,避免光下种子光合作用的干扰
C.种子的呼吸作用一般不受光照的影响,但温度会影响细胞呼吸的强度
D.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CO2的缘故
6.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 )
A. 肺泡 B. 细胞质基质 C.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 线粒体
7.一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一个高能磷酸26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
A.2n/5m B.2m/5n C.n/5m D.m/5n
8.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CO2
9.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快速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C.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D.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实现的
10.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A.第一和第二阶段 B.第二和第三阶段 C.第一和第三阶段 D.第三和第二阶段
11.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在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都生成CO2和H2O,释放的能量也相等
B.运动员在100 m赛跑时,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此时所进行的有氧呼吸
C.淀粉是储藏能量的化合物,可以为植物细胞直接供能
D.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12.由于通风不良,粮食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自热”现象,其原因是 (  )
A.气温过高 B.种子细胞呼吸
C.种子细胞呼吸受到抑制 D.空气温度过低
13.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 )
A.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 C.叶绿体 D.活细胞内
14.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
B.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高
15.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二、填空题
16.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2)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由纵轴、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                    。
(3)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4)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    (填“一样多”或“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    倍。
(5)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          。你认为氧浓度应调节到    点的对应浓度时,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试说明理由                      。
17.生物呼吸作用的底物(有机物)种类及含量的差异,会导致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比发生差异,这可用呼吸商表示:呼吸商(Q)=,为了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商,现准备了3只玻璃瓶、瓶塞、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蚕豆种子、10%的NaOH溶液、NaHCO3、清水等。1、2、3号玻璃瓶的实验装置图所示。
(1)由于发芽蚕豆种子(已消毒)的呼吸作用,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滴向左移动,显然瓶内气体减少了,减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蚕豆的呼吸商,由此还要利用2号玻璃瓶来测定发芽蚕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某一种气体的变化。请根据1号图及题干中的器材与试剂,说出2号图装置与1号图的不同之处_______,以此可以测出________量。
(3)若1号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X,2号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Y,则呼吸商计算式为:__________如果呼吸商小于1时,说明____________。
(4)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实验测量误差,须设3号装置,应对3号装置作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3号装置的墨滴在实验后向右移动量为Z,则氧气实际消耗量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发芽的种子已带一定量的小叶,要了解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并还利用上述装置1,则需要注意:
1)实验的变量因素是__________;实验试剂选用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分合适的某光照强度条件下,实验进行一定时间,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A,则该墨滴一定向_______________移动。
3)如要知道较高光照强度下真正的光合作用气体变化量,还需进一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真正光合作用的变化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呼吸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D
2.D
3.D
4.D
5.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因为本实验是通过检验B中的种子能否产生CO2为观察指标的。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温度和氧气浓度等,光照不对细胞呼吸产生影响。如果C瓶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经过有氧呼吸产生了CO2。
答案:B
6.C
7.B
8.D
9.水稻根部长期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蔬菜应保存于低氧、低温和湿润的环境中,淀粉发酵产生酒精是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实现的。
答案:B
10.B
11.糖类在生物体内氧化是一个能量逐步释放的过程,在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放能过程,但二者的产物都是CO2和H2O,释放的能量也相等,因此A项正确。B项中100 m短跑运动员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于ATP和磷酸肌酸。C项中淀粉不能为植物直接供能。D项中夏季晴朗的白天,绿色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植物表现为物质积累,因此B、C、D项错误。
答案:A
12.答案:B
解析:由于种子细胞在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能量大部分变成热能,通风不良,无法散热,而发生“自热”现象。
13.D
14.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发生的;高等植物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并且其产物是酒精时伴有二氧化碳后产生;晚上湿度较低,有氧呼吸强度也较白天低。
答案:A
15.C解析: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脱气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比不脱气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少,一段时间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O2产生量都是增加的,正确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解题时应注意:Q点只进行无氧呼吸,P点只进行有氧呼吸,A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R点释放的CO2量最少,此时有利于蔬菜运输。
答案:(1)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2)氧浓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无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
(3)所绘曲线应能表现下降趋势,并经过Q、B以及P点在X轴上的投影点。如图所示
(4)一样多 1/3
(5)降低氧浓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R 此时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蔬菜中的有机物消耗较少
17.答案:(1)氧气 (2) 试管中的液体应用同体积的清水 种子吸收的氧气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量的差值 (3)(X-Y)/X 呼吸底物中含脂肪
(4)用死种子,试管中放等量的清水 X+Z
(5) 1)光照强度 Na2CO3 2) Na2CO3既能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气体,又可以保持瓶中二氧化碳气体量不变,便于实验分析指标的单一。 2)右 3) 遮光一定时间,记录墨滴移动刻度 A— 遮光情况下测得的数据
解析:呼吸作用分解葡萄糖时,呼吸商是1;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时,呼吸商都小于1,这是因为两种物质的氢碳的百分比大。实验误差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前者是装置本身造成的,如本题的装置可能漏气,后者是实验操作造成的,如本题实验室温度变化可能造成误差。装置3就是为了纠正误差的。装置1测量的是氧气的量,装置2不可能测出二氧化碳的量,只能测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代数和。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水稻根尖细胞呼吸过程中,若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其原因是(  )
A.只进行有氧呼吸
B.有氧呼吸强度大于无氧呼吸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出现了无氧呼吸
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ATP的全部来源
B.稻田定期要排水,否则水稻幼根因缺氧产生乳酸而腐烂
C.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细胞内的生命活动都是以ATP作为直接能源
D.探究酵母菌用哪种方式呼吸只要检测有无二氧化碳产生便可
3.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需要多种酶参与 B.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C.释放二氧化碳 D.生成大量ATP
4.下列哪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A、变形虫 B、乳酸菌 C、团藻 D、水螅
5.有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①参与酶的催化 ②在有氧情况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
③生成CO2 ④与氢结合成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6.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酵母菌进行发酵,若他们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问他们共同放出二氧化碳和吸入氧气的体积之比是
A.1︰2 B.1︰1 C.2︰3 D.4︰3
7.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H2O→[H]+O2
8.植物种子萌发出土前的代谢方式是(  )
A.自养、厌氧 B.异养、需氧
C.自养、需氧 D.异养、厌氧和需氧
9.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中的氧
A.全部来自氧气 B.全部来自水 C.全部来自葡萄糖 D.来自葡萄糖和水
10.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 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 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 种子库中储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细胞呼吸
11.根瘤菌与生活在疏松土壤中的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 )
A.细胞膜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 D.核区
12.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
①贮存种子 ②果蔬保鲜 ③中更松土 ④水稻的翻晒田 ⑤合理密植
⑥糖渍、盐渍食品 ⑦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⑧间作、套种
A. 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⑦ C. ②③④⑦⑧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3.在一普通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下图所示。在下列有关的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 )。
14.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从开始便持续向发酵罐内通入氧气,结果是 ( )
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 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产量不变
C.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增产 D.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
15.植物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其主要原因是
A.CO2中毒 B.酒精中毒 C.乳酸中毒 D.供能不足
二、填空题
16.提取水稻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内注入丙酮酸时,测得耗氧量较大;
②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耗氧量为0;
③而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耗氧量又较大。
此实验说明:
(1)有氧呼吸的三步中,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氧呼吸过程中,细胞质基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右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__。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___________阶段。③产[H]的阶段是___________。
(3)图中A发生的场所是 ,E表示的物质是 。
细胞呼吸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但不能判断哪种呼吸强度更大。
答案:D
2.C
3.B
4.B
5.C
6.D
7.C
8.答案:D
解析:植物种子萌发出土的初期先进行无氧呼吸,但不进行光合作用,故为异养厌氧,到后来才是需氧厌氧。
9.D
10.A
11.答案:A
解析: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膜。
12.B
13.B
14.答案:D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酿酒时,一开始向发酵罐内通氧气,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到一定量后,再密封发酵罐,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只向发酵罐内通氧气的结果是使酵母菌大量繁殖,不产生酒精。
15.B
二、填空题
16.(1)第二步、第三步 (2)把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解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的有关知识,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从上述实验①、②可以看出,在线粒体内直接氧化分解的是丙酮酸,而不是葡萄糖,这说明有氧呼吸的三大步骤中,第二步丙酮酸氧化分解和第三步氢和氧结合成水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从实验③可以看出,在细胞质基质内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再进一步氧化分解。
17.(1)丙酮酸 (2)①A、C、D ②D ③A、C
(3)细胞质基质, C2H5OH和CO2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中的氧
A.全部来自氧气 B.全部来自水 C.全部来自葡萄糖 D.来自葡萄糖和水
2.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用含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 转移的途径是( )。
A. 葡萄糖 —— 丙酮酸 —— 水 B. 葡萄糖 —— 丙酮酸 —— 氧
C. 葡萄糖 —— 氧 —— 水 D. 葡萄糖 —— 丙酮酸 —— 二氧化碳
4.右图为存放水果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x)与水果释放的CO2 相对量(y)之间的关系曲线。贮存水果应选择的最佳氧气浓度是 ( )
A.a B.b C.c D.d
5.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A.CO2 B.H2O C.C2H5OH D.C3H6O3
6.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试管有( )
①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② 葡萄糖+线粒体
③丙酮酸+线粒体 ④丙酮酸+内质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区别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特有的分解产物是( )
A.丙酮酸 B.ATP C. CO2 D.H2O
8.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时,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他能量 ( )
A. 贮藏在葡萄糖中 B. 存留于酒精中 C. 存留于乳酸中 D. 以热能形式散失
9.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
A. 肺泡    B. 细胞质基质   C. 线粒体  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0.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A.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 B.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C.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 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11.在呼吸过程有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
A.一定是无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12.将水果放在密封地窖中,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地窖中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
A.温度恒定,水果抗虫害能力强 B.温度适宜,水果容易保存
C.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D.CO2浓度增加,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13.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鲜时间的生理原因是(  )
A.细胞呼吸减弱 B.细胞呼吸加强
C.光合作用减弱 D.促进了物质分解
14.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酵母菌液 50 mL50 mL 破碎细胞(细胞器完整)未处理 甲 25 mL乙 25 mL丙 25 mL丁 25 mL 75 mL75 mL75 mL75 mL 无氧通氧无氧通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 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15.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与不通入氧气相比,
酒精产量将(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二、填空题
16.图5-8表示大气中氧浓度对酵母菌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A点酵母菌为什么能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A到B,二氧化碳产生为什么越来越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B到C,释放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出现新高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过程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
17.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商的装置如下图。
`
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回答:
(1)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值,y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
(3)若测得x=200(mm),y=3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是_______________。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2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呼吸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D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越旺盛,产生的热能越多,种子堆内温度就越高,所以分析种子堆内温度的高低关键是分析各份种子呼吸作用的强度。(甲)风干,自由水不丰富,呼吸作用弱;(丙)浸水后萌发与(乙)消毒后浸水萌发相比,不仅种子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且种子中的微生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酶在高温下失去了活性,也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通过以上各组对比分析,(丙)浸水后萌发这份种子在保温瓶中温度最高。
3.D
4.B
5.B
6.C
7.D
8.C
9.D
10.B
11.D
12.D
13.A
14.D解析:酵母菌无氧条件下能产生酒精和CO2,A错。甲组虽然能产生酒精,但酵母菌细胞已破裂,生命活性较细胞器完整的酵母菌差,所以甲组产生酒精的量少于丙组,B错。丁组有氧,酵母菌能量转换率大于丙组,所以C错。丁组与乙组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完整,有氧呼吸消耗量大于乙组,D正确。
15.B
二、填空题
16.(1)在缺氧情况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释放氧气
(2)随氧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随氧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逐渐增强,放出二氧化碳增多
(3)酵母菌在低氧浓度下主要进行无氧呼吸,随氧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17.(1)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2)消耗氧的体积, 消耗氧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3)0.85。(4)黑暗。避免因为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作用的气体量的变化;(5)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用于校正装置1和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 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一定
A.是有氧呼吸 B.是无氧呼吸
C.不是酒精发酵 D.不是乳酸发酵
2.酵母菌发酵(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摩尔数为Nmol。在安静状态下,人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以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是…………………( )
A. 1/3N mo1 B. 3N mol C. 6N mol D. 12N mo1
3.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他能量( )。
A. 贮藏在葡萄糖中   B. 存留于酒精中  
C. 存留于乳酸中  D. 以热能形式散失
4.在一普通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下图所示。在下列有关的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 )。
5.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
A. 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 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 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D. 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
6.在植物体的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  )
A.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既可以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根细胞中进行
C.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7.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在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都生成CO2和H2O,释放的能量也相等
B.运动员在100 m赛跑时,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此时所进行的有氧呼吸
C.淀粉是储藏能量的化合物,可以为植物细胞直接供能
D.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8.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必须密封,其根本原因是:( )
  A. 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B. 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C. 防止氧气进入坛内         D. 防止坛内蔬菜萎蔫
9.下列哪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A、变形虫 B、乳酸菌 C、团藻 D、水螅
10.真菌属于异养型生物的理由是 ( )
A.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不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在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
D.需大量的ATP维持生存
1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在憋气时细胞呼吸停止
B.无氧呼吸因为分解糖类的效率低,所以释放的能量少
C.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是酒精和CO2
D.人在剧烈运动时,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12.图5-3-1能够说明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和短跑结束后血液中乳酸浓度变化的是( )
图5-3-1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13.图5-3-2中,若甲表示CO2,则( )
A.Ⅰ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Ⅱ是呼吸作用
B.Ⅰ是光合作用,乙是呼吸作用,Ⅱ是糖类和氧气
C.Ⅰ是化能合成作用,乙是呼吸作用,Ⅱ是葡萄糖
D.Ⅰ是化能合成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Ⅱ是呼吸作用
图5-3-2
14.由于通风不良,粮食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自热”现象,其原因是 (  )
A.气温过高 B.种子细胞呼吸
C.种子细胞呼吸受到抑制 D.空气温度过低
15.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CO2的试管有(  )
A.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B.葡萄糖+线粒体
C.丙酮酸+叶绿体
D.丙酮酸+内质网
二、填空题
16.根据下图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图解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各项生理过程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2)代谢过程中,①和②都属于___________作用,③和④都属于___________作用。
(3)能进行①或②的生物属于___________型生物,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7.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_。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呼吸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D
2.B
3.C
4.B
5.D
6.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与氧气、光照无关,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无论是叶肉细胞还是根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所以都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答案:B
7.糖类在生物体内氧化是一个能量逐步释放的过程,在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放能过程,但二者的产物都是CO2和H2O,释放的能量也相等,因此A项正确。B项中100 m短跑运动员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于ATP和磷酸肌酸。C项中淀粉不能为植物直接供能。D项中夏季晴朗的白天,绿色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植物表现为物质积累,因此B、C、D项错误。
答案:A
8.C
9.B
10.答案:B
解析:这是对异养型的概念的考查。异养型生物就是指不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为营养来源的生物。
11.人在憋气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因分解糖类不彻底,所以释放的能量少。有些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如玉米的胚细胞。人在剧烈运动时因需要能量较多且体内相对缺乏氧,所以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
12.本题考查乳酸的产生和代谢。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所以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乳酸的含量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增加,当运动完成后,不彻底的分解产物乳酸又进行彻底的氧化分解,所以量又不断减少。
答案:C
13.此题是道基础题,主要考查化能合成作用的过程。根据图中无机物的氧化过程为CO2和H2O合成乙提供能量,我们知道Ⅰ过程是化能合成作用。那么也就知道乙是糖类和氧气,乙是糖类的话,经过Ⅱ过程来生成CO2和H2O,所以Ⅱ过程为呼吸作用。
答案:D
14.答案:B
解析:由于种子细胞在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能量大部分变成热能,通风不良,无法散热,而发生“自热”现象。
15.答案:A
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而不能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的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三两个阶段的反应场所是线粒体。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含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二、填空题
16.答案:(1)①光合作用 ②化能合成作用 ③无氧呼吸 ④有氧呼吸 (2)同化 异化 (3)自养 绿色植物 硝化细菌
解析:(1)考查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2)代谢过程中,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是同化作用的两个类别,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属于异化作用的两个类别。(3)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均属于自养生物,常见的有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
17.(10分)
(1)蛋白质 (2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消耗尽
(3)见右图
(4)不变 在pH2时酶已经失活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当呼吸底物不是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体积并不相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两套,设为甲、乙,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下列构思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在光照下测定O2释放量,乙装置在黑暗下测定CO2释放量
B.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CO2释放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C.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D.甲装置烧杯中盛放CO2缓冲剂(可吸收和放出CO2),测定氧气消耗量,乙装置放死亡种子作对照
2.由于硝化细菌的作用,土壤中的氨可以转变成植物制造何种物质的原料?( )
A. 核糖和脂肪 B. 葡萄糖和淀粉 C. 氨基酸和核苷酸 D. 脂肪酸和氨基酸
3.要检验绿色植物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放出CO2,以下哪一种实验条件是必要的(  )
A.要用一株叶子多的植物 B.要在黑暗条件下实验
C.把植物淹没在水中 D.用一株幼小植物
4.寒暑假期间很多人去西藏高原地区旅游时都会特别容易感到腰酸腿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因利用减少而被贮存在肌肉细胞中
B.此时肌肉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由肌糖原直接供给
C.此时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为有氧呼吸
D.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细胞有麻醉作用
5.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0.9 1.3 1.5 3.0
产生C2H5OH的量(mol) 0.9 0.7 0.6 0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6 mol
C.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6.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A.都需要氧气 B.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
C.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都能产生中间产物丙酮酸
7.下列过程存在无氧呼吸的是( )
A. 植物叶片在光下放出O2
B. 动物细胞内的糖分解为H2O和CO2
C. 酵母细胞不产生酒精的呼吸过程
D. 苹果贮藏期间果肉积累酒精
8.细胞呼吸方式有所不同,不同细胞呼吸方式也能产生相同的物质和能量是( )
A.CO2和ATP B.C2H5OH和ATP C.乳酸和ATP D.丙酮酸和热量
9.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图所示(两种呼吸作用速率相等),问:在氧浓度为a时……( )
A. 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发酵
B. 67%的酵母菌进行厌氧发酵
C. 33%的酵母菌进行厌氧发酵
D. 酵母菌停止厌氧发酵
10.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不利于抵御寒冷
B. 低温持续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
C. 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增加,以适应低温环境
D. 低温使根细胞呼吸减弱,使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能力下降
11.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
A. 肺泡    B. 细胞质基质   C. 线粒体  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 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13.同一植物体不同部分的呼吸强度可以不同,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幼叶的比老叶的高 B.萌发种子胚的比胚乳的高
C.枝条尖端的比基部的高 D.老根部分的比根尖的高
14.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CO2或抽取空气能延长贮藏时间,主要是由于 (  )
A.抑制有氧呼吸 B.促进有氧呼吸
C.抑制无氧呼吸 D.促进无氧呼吸
15.在温室中栽培作物,如遇持续的阴雨天气,为了保证作物的产量,对温度的控制应当 (  )
A.降低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
B.提高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
C.提高温室温度,昼夜恒温
D.降低温室温度,昼夜恒温
二、填空题
16.下图是大气中氧浓度对酵母菌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根据图回答:
①A点酵母菌细胞为什么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由A到B,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什么由B到c酵母菌细胞释放二氧化碳出现新高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右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
(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读取有色液滴向
(左/右)移动。
(2)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用于校正的装置,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 、 。
(3)生活中发现,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易烂。有人推测易烂与机械损伤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有关。请结合测定呼吸速率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机械损伤能否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①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按装置图中所示进行操作,30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a。
第二步: 。
第三步: 。
④预期结果及结论:



细胞呼吸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测量呼吸底物,要测出并比较O2的消耗和CO2的释放值。实验组和对照组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要排除光合作用干扰,A错;该装置盛放清水,测出的气体值只能是气体的变化量。若对照组存在O2消耗,且气体变化量为零,则呼吸底物只是糖类;若大于零,则不只是糖类;(若小于零,则存在无氧呼吸),故B、D错C对。
2.C
3.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中放出CO2,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要吸收CO2,要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放出CO2,就要想办法大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以免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被光合作用吸收,影响检验效果。
4.到达高原地区的旅游者在短时间内会有某些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感到腰酸腿痛,这是高原地区氧气稀薄造成的,但此时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仍为有氧呼吸,C项正确。
答案:C
5.如果无C2H5OH产生只有CO2产生,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氧气浓度为d时的呼吸方式。如果产生的CO2和C2H5OH摩尔数相等,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如在氧气浓度为a时的呼吸方式。如果产生的CO2的摩尔数大于C2H5OH的摩尔数,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方式,如氧气浓度为b和c的呼吸方式。氧气浓度为b时,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7摩尔,剩余的0.6摩尔是有氧呼吸方式产生的。氧气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产生0.9摩尔的CO2,消耗0.15摩尔葡萄糖,无氧呼吸消耗0.3摩尔葡萄糖,故C错误。
答案:C
6.该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两者的相同点是第一阶段相同,不同的是:(1)场所不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所以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条件不同。前者是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而后者是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3)释放的能量不同。前者1 mol葡萄糖释放2 870 kJ的能量,而后者1 mol葡萄糖只能释放196.65 kJ能量。
答案:D
7.D
8.D
9.B
10.D解析:冬小麦对秋冬的低温有一定的适应性,当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增加以适应寒冷的环境。持续的低温会抑制小麦细胞中酶的活性,使小麦细胞新陈代谢下降,导 致细胞中的自由水减少,结合水增多。根细胞呼吸减弱,产生的能量减少使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能力下降。
11.D
12.A
13.D
14.答案:A
解析:有氧呼吸进行得快慢主要与氧的含量、周围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有关系:氧气的含量低(抽取空气),有氧呼吸进行得慢,CO2对呼吸作用有抑制作用。
15.答案:A
解析:作物产量指有机物的积累量,等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量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差值。阴雨天气,作物光合作用强度大幅度降低,要保证作物的产量,就必须降低作物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作物呼吸作用强度的最关键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呼吸速率越快,分解有机物越多,因而应降低温室温度,特别是晚上的温度,因为晚上只有呼吸作用而没有光合作用。
二、填空题
16.①进行无氧呼吸。②随氧的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③氧浓度不断增强,有氧呼吸越来越旺盛。
17.⑴左
⑵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无活力(如加热后冷却)的樱桃 与实验组等量的20%NaOH
⑶ ①机械损伤
②第二步:向容器内加入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其它处理及装置与实验组完全相同,记录相同时间内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b
第三步:比较a、b数值的大小
④如果a<b,则说明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结果和结论各1分)
如果a=b,则说明机械损伤对樱桃呼吸速率没有影响;
如果a>b,则说明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降低。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与不通入氧气相比,
酒精产量将(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2.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这是因为( )
①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②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③没有专门的无氧呼吸结构 ④产生的能量太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图5-3-1能够说明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和短跑结束后血液中乳酸浓度变化的是( )
图5-3-1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4.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鲜时间的生理原因是(  )
A.细胞呼吸减弱 B.细胞呼吸加强
C.光合作用减弱 D.促进了物质分解
5.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这是因为( )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6.在农业生产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论天气如何,增大昼夜温差,就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B.豆科植物能固氮,不用施肥
C.作物空间育种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突变率,获得对产量有突破性影响的罕见突变
D.小麦灌浆期间若遇连绵阴雨,可用生长素类似物喷洒,以提高产量
7.人体内氢随化合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图中的水不是自由水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物质M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8.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 )
A. 丙酮酸 B. 乳酸 C. 二氧化碳 D.水
9.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
度酵母
菌液
50 mL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甲 25 mL 75 mL 无氧
乙 25 mL 75 mL 通氧
50 mL 未处理
丙 25 mL 75 mL 无氧
丁 25 mL 75 mL 通氧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10.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CO2或抽取空气能延长贮藏时间,主要是由于 (  )
A.抑制有氧呼吸 B.促进有氧呼吸
C.抑制无氧呼吸 D.促进无氧呼吸
11.酵母菌发酵时,宜先通入空气(无菌),一段时间以后再密闭。当从有氧变为无氧条件时,酵母菌的繁殖速率和消耗糖的速率分别是( )
A.减慢、加快 B.加快、减慢
C.减慢、减慢 D.加快、加快
12.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3.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炼,从他的大腿肌细胞中检测到3
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5-8。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
表( )
A. O2、C02、乳酸 B.乳酸、C02、O2
C.C02、O2、乳酸 D.C02、乳酸、O2
14.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现在理解也有些道理,原因是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共同点 ( )
①都是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②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等产物③都能释放能量④都能产生ATP⑤都能在细胞外进行⑥都必需在细胞内进行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15.同一植物体不同部分的呼吸强度可以不同,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幼叶的比老叶的高
B.萌发种子胚的比胚乳的高
C.枝条尖端的比基部的高
D.老根部分的比根尖的高
二、填空题
16.下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粮食贮藏进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25 ℃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 引起的,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A、B种子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 。
细胞呼吸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B
2.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且释放能量较少,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答案:D
3.本题考查乳酸的产生和代谢。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所以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乳酸的含量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增加,当运动完成后,不彻底的分解产物乳酸又进行彻底的氧化分解,所以量又不断减少。
答案:C
4.A
5.此题考查两种呼吸的计算。假设氧气消耗3 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3 mol,那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2 mol。再根据方程式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2 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1 mol,所以有1/3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2/3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B
6.答案:C
解析:如果连续阴雨天,增大昼夜温差,白天光照弱,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少,而由于温度高,呼吸作用消耗的多,积累的有机物少,不易于提高作物产量,故A不正确;豆科植物能固氮,可以满足植物对氮肥的需要,但植物生长还需要其它P、K等肥料,故B不正确;用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小麦,获得的是无子果实,不能提高产量,故D不正确。
7.N为葡萄糖,M为丙酮酸,④过程是无氧呼吸的后期阶段,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C
8.D
9.无论是有氧还是无氧,酵母菌均可以产生CO2,A项错。由于丙组的细胞结构完整,所以丙组的无氧呼吸速率高于甲组,丙组酒精的产量高于甲组,B项错。由于丁组供氧而丙组无氧,所以丁组的能量转化率高于丙组,C项错。丁组的细胞结构完整,所以有氧呼吸效率高于乙组,氧气的消耗量也大于乙组。
答案:D
10.答案:A
解析:有氧呼吸进行得快慢主要与氧的含量、周围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有关系:氧气的含量低(抽取空气),有氧呼吸进行得慢,CO2对呼吸作用有抑制作用。
11.当从有氧变为无氧条件时,消耗糖的速率加快,但释放的能量减少,繁殖速率减慢。
答案:A
12.C
13.B
14.A
15.D
二、填空题
16.(1)①②④(2)呼吸作用产生水(3)②
17.(1)有氧呼吸快先递增后递减
(2)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图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