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光合作用
一、单选题
1.大棚番茄种植技术取得很大的进步,下列措施属于通过促进光合作用来提高大棚中番茄产量的是(
???)
A.?人工授粉
????????????????????????B.?摘除部分果实
????????????????????????C.?夜间降温
????????????????????????D.?施CO2气肥
2.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后,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3.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上锡箔(如乙叶);经过暗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色,锡箔C的位置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水和光????????????????????????B.?叶绿体和光?????????????????????????C.?水和二氧化碳????????????????????????D.?水和叶绿体
4.先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图甲)于晴天的晚上22时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乙),该气体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氮气
5.在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光能的做法是(???
)
A.?同种植物种得稀疏?????B.?同种植物种得紧密?????C.?几种植物种得紧密?????D.?高矮植物套种并合理搭配
6.如图所示,图甲、乙为种子呼吸作用及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图,图丙的曲线表示种子呼吸作用(实线)及植物光合作用(虚线)强度变化过程。如图甲和乙,由漏斗向装种子的瓶内加入少量水后(图中a点),图丙的曲线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子吸水萌发,呼吸作用加强,所以图丙中曲线ab上升
B.?图甲装置中种子萌发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图乙装置,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
C.?曲线bd不变化,是因为种子不再进行呼吸作用和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的
D.?当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而增强
7.农业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
A.?提高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B.?提高农作物对土壤肥料的利用率
C.?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D.?便于田间管理
8.在金鱼缸中放置一些水草,其主要作用是(???
)
A.?使金鱼的生活环境优美???????????????????????????????????????B.?给金鱼提供食物
C.?清洁水体环境?????????????????????????????????????????????????????D.?为金鱼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9.关于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B.?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常温下进行
C.?实验结果应该是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D.?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照
10.为研究温度对某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曲线A表示该植物在充足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氧气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氧气释放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一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曲线B表示该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单位时间氧气吸收量与温度的关系。则在25℃,充足光照条件下,该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氧气量约为(
???)
A.?0.5毫克???????????????????????????????B.?25毫克???????????????????????????????C.?3.0毫克???????????????????????????????D.?55毫克
11.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需要适时对大棚通风,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防止人进入大棚缺氧???????????????????????????????????????????B.?降低温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C.?为大棚补充氧气,促进呼吸作用?????????????????????????D.?为大棚补充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
12.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
C.?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
D.?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
13.如图所示的“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C3H8O)。下列不属于“人工树叶”作用的是(???
)
A.?为人类提供食物?????????B.?为人类提供能源?????????C.?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14.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金鱼藻,测出瓶内的含氧量后密封,将甲瓶放在黑暗处,乙瓶放在阳光下,其他条件相同,n小时后再次测出瓶内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于n小时内甲、乙两瓶内的含氧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cg?????????????????????B.?甲瓶呼吸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a-b)g
C.?乙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a-c)g?????????????D.?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b)g
15.下列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
C.?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
D.?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O2浓度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b点好
16.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①酒精脱色②清水漂洗③选叶遮光④暗处理⑤滴加碘液⑥观察变化
A.?④③①②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③④①②⑤⑥
17.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CO2净吸收速率=光合作用CO2吸收速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d点一定上移?????????????????????????????????????B.?适当增强光照,a点将左移
C.?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D.?CO2浓度为b时,甲乙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二、多选题
18.科技人员在密闭的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晴天环境下对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24小时测定,并绘制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MN段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B.?Q点植物中的有机物比M点多
C.?P点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呼吸作用相等????????????????????D.?N点与P点间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
三、解答题
19.如图甲为春季某晴天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________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高)的是________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___点。
四、填空题
20.适于在强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阳生植物,相反,适于在弱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阴生植物,如图表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X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W时,甲植物与乙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________
;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甲植物需在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选填某个光照强度)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_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
2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二氧化碳吸收量内呼吸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图甲曲线表示在恒温30℃时,某水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小科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设计如乙图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控制灯泡功率的大小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
(1)图甲中B点所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_?。
(2)图乙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密闭的试管中产生气泡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B点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A、人工授粉是提高受精;故A错误;
B、摘除部分果实,是为了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故B错误;
C、夜间降温,是为了减弱呼吸作用的消耗;故C错误;
D、施CO2气肥,CO2是光合作用原料之一,
施CO2气肥
可以调高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D。
2.
D
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而进行呼吸作用时则会释放二氧化碳,分解有机物。净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是总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的值。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的大多数化学反应都依赖酶的作用。酶的作用易受温度、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最适宜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
解答:A、分析题图可知,光合作用酶的最适宜温度是25~30℃,呼吸作用酶的最适宜温度大于35℃,因此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不符合题意。
B、5~35℃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并不是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温度为20~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0~30℃,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
A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甲叶片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甲叶片离茎远的一端A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甲叶的切口两端的AB就形成以水分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A部位不变蓝色,B部位变蓝色,说明切口下端叶片B部分的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切口的上端A部分因为没有水分,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叶片乙的贴上锡箔的C部分叶片遮光,周围部分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而实验的结果是周围见光部分变蓝,说明见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未见光的C部分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造淀粉.因此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所以,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阳光。
故选:A
?
4.
B
分析:绿色植物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绿色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解答:将一盆植物于晚上22时用密闭透明的塑料袋套住,它开始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待到白天,植物除了进行呼吸作用,还会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所以,实验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是先上升再下降,而氧气含量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
故答案为:B
5.
D
分析:植物可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们应尽量多地让阳光照射在农作物上,并且要尽量避免农作物相互遮光。因此,在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又不能过密,要合理密植。间作套种也能有效地提高植物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
解答:在农业生产上,合理密植和高矮作物间作套种都能充分利用光能。
故答案为:D
6.
C
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而植物呼吸作用则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解答:A、由漏斗向装种子的瓶内加入少量水,种子吸水萌发,呼吸作用加强,所以图丙中曲线ab上升,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甲装置中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图乙装置,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强,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但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光合作用强度将保持不变。曲线bd不变化,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已经不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而增加,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当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而增强,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
C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解答: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
故答案为:C
8.
D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水草放在金鱼缸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因此能增加金鱼缸中氧气的含量,为金鱼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促进其长时间的存活。所以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水草,主要目的是为金鱼提供充足的氧气,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D
9.
C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A、实验前,应将实验材料暗处理一昼夜,使材料中的淀粉消耗完,如果不消耗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A正确,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温度属于其它条件,除变量外,其它条件都需要相同且适宜,需要在常温下进行,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淀粉遇到碘液变蓝,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因此加入碘液不会变蓝,C错误,符合题意;
D、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未遮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需要光照,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
D
分析:光合作用产氧量=呼吸作用耗氧量+释放量,运用该理论对照图片解题即可。
解答:由于光合作用产氧量=呼吸作用耗氧量+释放量,对照图片A曲线25℃释放氧气量为3.0毫克,B曲线吸收氧气量为2.5毫克,那么25℃光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氧气量=3.0mg+2.5mg=5.5mg,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
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
解答: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在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时,白天需要打开大棚进行通风等,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只有当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使害虫死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12.
D
分析:
呼吸作用是植物本身吸收进去氧气,然后逐步氧化分解,从而将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会释放出能量。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活的植物全部的各器官都能进行,在氧气很充足时和氧气缺乏时释放出来的不同。植物进行这个活动,可以提供能量,也能成为重要的原料。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
A、由图可知C点以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逐渐增加,因为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消耗的二氧化碳逐渐减少,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大于被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当光照强度为c点时,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正好被光合作用利用掉,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达到了平衡.所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A不符合题意。
B、使用农药后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a-b说明环境可以影响生物,再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由于这种农药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状逐代积累而加强,b-c说明生物可以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由pH对某种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的图示看出,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C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植物正常呼吸的重要因子,氧气不足会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高也会抑制呼吸作用,水果和蔬菜储藏时,应放在低温、氧气浓度较低的地方,这样才不会腐烂.c点氧气浓度比b点高,不足会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水果会腐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
A
分析:该装置由二氧化碳与水在下生产了丙醇
,与光合作用相似,模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答: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不能为人类提供食物,能给人类提供能源,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字能储存在丙醇中;降低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A不属于人工树叶的作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
C
分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将先后两次氧气的量相减即可得到产生或消耗的氧气量。
解答:甲瓶在黑暗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那么消耗氧气的质量为:b-c,故A、B错误;
乙瓶在阳光下,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那么产生氧气的质量为:a-c,故C正确,而D错误。
故选C。
15.
D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A、由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不如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多,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2可知,随着施用同-农药的次数增加,把没有抗药性的害虫杀死,有抗药性的害虫活下来,因此有抗药性的害虫比例会增加,所以b点具有抗药性害虫的所占百分比比a点大.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催化能力最强,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4可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b点时最低,表明b点时果蔬的呼吸作用最弱。因此果蔬储藏室内的氧气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C点好,而不是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b点好,
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16.
A
分析:本题引导学生操作绿叶下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要求掌握此类知识点。
解答: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步骤如下:第一步把盆裁的灭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即暗处理也就是④暗处理,
第二步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的正面和背面均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个小时;即设置对照组,也就是③选叶遮光,
第三步剪下遮光的叶片,丢掉黑纸;将剪下是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直到叶片由绿变成黄白色,也就是①酒精脱色,
第四步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也就是②清水漂洗,
第五步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也就是⑤滴加碘液,
第六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并记录结果,也就是⑥观察变化。
故答案为:A
17.
B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A、升高温度,酶的活性增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会增强,不一定会上移;故A错误;
B、适当增强光照,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不变,则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大于其释放率,a点会向左移动;故B正确;
C、a点时,植物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了,这点时,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所以不对外吸收二氧化碳;故C错误;
D、
CO2浓度为b时,甲乙的CO2净吸收率相等,但是由图可知,甲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乙的呼吸作用速率,所以在b点时,甲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乙的光合作用强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多选题
18.
A,B
分析:根据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关系解题;植物在白天光合作用强,产生的氧气多,消耗的二氧化碳也多;到傍晚时候,空气中的氧气量达到一天中的最大量,则二氧化碳达到一天中的最小值;夜晚光合作用不进行,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的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凌晨太阳要出时,空气中的氧气达到一天中的最小值,则二氧化碳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
解答:A、MN段,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故A错误;
B、Q点为夜间0点(24点)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M点也为夜间0点(24点)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两点表示的是一个点,故植物体内含有的有机物量是相同的,故B错误;
C、据图可知,N、P点二氧化碳浓度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呼吸作用相等,故C正确;
D、NP段,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
三、解答题
19.
B~F;D;E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和FG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E时CO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
解答:因为BC段CO2的吸收小于释放量,所以其中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因为CD段CO2的吸收大于释放量,所以其中CD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为DE段CO2的吸收大于释放量,所以其中D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为EF段CO2的吸收小于释放量,所以其中EF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故可得: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BF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D点,此时植株对CO2的吸收量最大;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E点。
故答案为:B~F;D;E
四、填空题
20.
(1)乙
(2)16;2;V
(3)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
解答:(1)乙植物在较低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最有可能是阴性植物。
(2)当光照强度为X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利于的二氧化碳量为净光合量加呼吸消耗量,即12+4=16;当光照强度为V时,甲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为8,乙植物的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为6,两者的差值为2;在昼夜周期条件下,甲植物需要在光照强度大于V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
故答案为:(1)乙;(2)16;2;V;(3)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
五、实验探究题
21.
(1)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2)随着光源距离的增加,光照强度逐渐减弱,使光合作用减弱,因产生的氧气减少
(3)左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由图甲可知,B点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说明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
(2)由其操作可知,距离试管越近光照越强,越远光照越弱,而此时产生的气泡减少,说明氧气产生减少了,即光照强度越弱,光合作用越弱;
(3)在25℃时,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是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因此呼吸作用是减弱的,因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的点会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1)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2)
随着光源距离的增加,光照强度逐渐减弱,使光合作用减弱,因产生的氧气减少;(3)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