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空气与氧气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空气与氧气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1 14:4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空气与氧气
一、单选题
1.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装高锰酸钾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高锰酸钾
D.?收集氧气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B.?铝具有延展性,可以制成饮料罐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冰箱异味???????????????D.?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3.下列不能完成固氮的是(? ?)
A.?氮肥厂?????????????????????????????????B.?生物固氮?????????????????????????????????C.?氮肥?????????????????????????????????D.?闪电
4.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5.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C.?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D.?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6.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中,集气瓶中的气体为(?? )
A.?二氧化碳??????????????????????????????????B.?氧气??????????????????????????????????C.?氢气??????????????????????????????????D.?氮气
7.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中,前者为化学性质,后者为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无色??????????????????B.?等体积的氧气的质量大于空气的质量,常温下性质活泼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发生反应时放热???????????D.?潮湿空气中氧气能使铁生锈,固体氧呈淡蓝色雪花状
8.如图所示,等体积的两个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点燃使其充分发生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现的现象是( ??)
A.?只有甲瓶中有水流入???????????????????????????????????????????B.?只有乙瓶中有水流入
C.?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D.?甲、乙两瓶都没有水流入
9.空心菜是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刚炒熟的空心菜嫩绿、脆香多汁,令人垂涎欲滴,而端上桌一两分钟就逐渐变黑,这可能与空气中的什么有关( ??)
A.?氮气????????????????????????????????B.?稀有气体????????????????????????????????C.?氧气????????????????????????????????D.?二氧化碳
10.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1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成立的是( ??)
A.?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B.?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呼吸纯氧保持健康
C.?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12.节日期间,商场里顾客很多,有顾客感觉到闷热缺氧,此时商场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1%?????????????????????????????????????B.?19%??????????????????????????????????????C.?25%?????????????????????????????????????D.?78%
13.成年人每分钟约需要吸入8L氧气,那么一昼夜需要吸入空气的体积大约为(?? )
A.?11470L??????????????????????????????B.?55000L??????????????????????????????C.?11520L??????????????????????????????D.?242000L
14.“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
C.?可以利用红磷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人造空气”中若只含有氧气会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15.苏州博物馆采用“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16.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R应该选用(?? )
A.?铁片?????????????????????????????????????B.?硫粉?????????????????????????????????????C.?木炭?????????????????????????????????????D.?红磷
17.下列关于实验装置用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制二氧化碳
B.?装置②可用于制氧气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氢气
二、多选题
18.能用来制氧气的装置是(?? )

A.?①?????????????????????????????????????????B.?②?????????????????????????????????????????C.?③?????????????????????????????????????????D.?④
三、填空题
19.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如图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四、解答题
20.由实验测知:取3.5gKMnO4晶体加热到220℃,分解放出的氧气多于按下式计算的理论量。按下式计算的理论量为放出氧气0.354g。
2KMnO4Δ__K2MnO4+MnO2+O2↑(溶于水呈紫红色)(溶于水呈绿色)(黑色、不溶)
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48 mL,而实际测得的氧气为308 mL(标准状况),超过理论量为:(308一248)mL=60mL。试回答:
(1)怎样用实验证明:超理论量的氧气不是来自MnO2________
(2)怎样用实验证明超理论量的氧气是由K2MnO4分解产生的?(要求用KMnO4制取氧气后的残渣实验,如所示。)________
(3)怎样从“最后残渣”中分离出MnO2?_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
21.为了探究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所需器材和药品进行实验。(器材和药品:量筒、氯酸钾、二氧化锰若干克)。
(1)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20%来计算,现在要制取一瓶氧气体积分数为60%气体,请 你写出实验步骤。
(2)以下该小组两位同学所做的实验记录:
小明同学是一次性先收集7瓶不同氧气体积分数的气体,然后逐一检验是否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结果记录,如表甲。
?
第1瓶
第2瓶
第3瓶
第4瓶
第5瓶
第6瓶
第7瓶
氧气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带火星木条
不复燃
复燃
复燃
复燃
复燃
复燃
复燃
小王同学是先收集一瓶气体,检验它能否使带火星的木条,分析后再依次收集下一瓶气体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表乙:
?
第1瓶
第2瓶
第3瓶
第4瓶
第5瓶
氧气含量
60%
40%
30%
35%
32.5%
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方法更好?并说出你的依据。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分析:跟机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装高锰酸钾时,应该将试管横放,然后用药匙 将高锰酸钾送到试管底部,故A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不应该用正在燃烧的酒精灯,这样会造成酒精溢出发生火灾,故B错误;? ?
C.加热高锰酸钾时,为了防止药品中的水倒流进试管底部造成炸裂,因此试管口要略微朝下;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还要在管口放上棉花,故C错误;? ?
D.收集氧气时,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应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故D错误。
故选A。?
2. 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铝具有延展性,可以制成饮料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冰箱异味,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氧气有助燃性但是不能燃烧,不能用于火箭的燃料,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 C
分析:根据氮元素的转化与使用分析。
解答:氮肥厂、生物固氮、闪电等都是氮元素的转化与合成,能完成固氮,氮肥是已经合成的含氮肥料,它主要供给作物N元素而本身不分解,它不具有固氮的功能,C符合题意;
故选C。
4. B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和所占比例分析判断。
解答: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39%,二氧化碳约占0.031%,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因此a为氮气、b为稀有气体,c为氧气,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 D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和各种气体的特点与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A.稀有气体虽然含量极少,但是可以做保护气,充入灯泡,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A错误;
B.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是不能自己燃烧,因此不能作燃料,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
D.氮气可以用于生产氮肥,充入食品包装袋用于防腐,故D正确。
故选D。
6. B
分析: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检验方法判断。
解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后,木条复燃,那么瓶内的气体肯定支持燃烧,也就是氧气,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 D
分析:物理性质,即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熔点、沸点、导热性等。
? ? ? ??化学性质,即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等。
解答:A.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无色,都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等体积的氧气的质量大于空气的质量,是物理性质;常温下性质活泼,是化学性质,故B不合题意;?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发生反应时放热 ,为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潮湿空气中氧气能使铁生锈,为化学性质;固体氧呈淡蓝色雪花状,为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C
分析:根据两种物质和氧气的反应产物,分析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从而确定是否有水流入。
解答: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能使甲瓶内气压减小,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体积占据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乙瓶内的气压几乎无变化,但两瓶是连通的,最终气压相等,都比原先小,所以打开弹簧夹,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 C
分析:根据各种气体的性质分析。
解答:在四种气体中,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空心菜端上桌后,其中的某种元素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物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 C
分析:根据木炭、硫、磷、铁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二氧化碳气体 ,故A错误;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B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C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D错误。
故选C。
11. C
分析:分析选项中物质的性质与它的用途是否一致即可。
解答: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并不是与任何物质都不反应,故A错误;
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但是过量的呼吸纯氧,也会引起氧中毒,故B错误;
C.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故C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但自己不能燃烧,因此用作火箭的助燃剂,故D错误。
故选C。
12. B
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分析判断。
解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这时人感觉比较舒适;顾客感觉到闷热缺氧,则此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应略小于21%,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3. B
分析:首先根据氧气体积氧气的体积分数计算出每分钟吸入空气的体积,再乘以时间计算出一昼夜吸入空气的体积。
解答: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21%;
那么成年人每分钟吸入空气的体积:8L21%=40L;
一昼夜的分钟数:60min×24=1440min;
那么一昼夜吸入空气的体积大约为:40L/min×1440min=57600L;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4. C
分析:(1)根据空气的成分和组成分析;
(2)根据蜡烛在空气中是否能够燃烧判断;
((3)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方法判断;
(4)氧气的浓度过大,会引起氧中毒。
解答:A.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人造空气”中氮气约占70%,因此“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较低,故A错误;
B.空气中氧气约占21%,而“人造空气”中氧气约占20%,比较接近,因此蜡烛可以在“人造空气”中燃烧,故B错误;
C.将集气瓶用导气管与烧杯中的水相连,在集气瓶内点燃红磷消耗氧气。当反应结束且恢复室温时,流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就是其中氧气的体积,故C正确;
D.人类的呼吸离不开氧气,但是氧气浓度过大,会引起氧中毒,故D错误。
故选C。
15. A
分析: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A.通常状况下氮气不易溶于水,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6. D
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设计思想分析即可。
解答:广口瓶中物质燃烧消耗氧气,当恢复室温时,由于瓶内气压减小,于是烧杯内的水会流进瓶内,而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据此可知,本实验选择的物质的燃烧产物不能为气体。
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硫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A、B、C不合题意;
红磷燃烧生成白色固态五氧化二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C
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
解答:A.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由于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所以使用“固液常温型”装置,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由于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因此使用“固体加热型”装置,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氢气不易溶于水,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多选题
18. A,B
分析:气体的制取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据此分析。
解答:制取氧气时,如果使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那么装置选①;如果使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那么装置选②。
故选AB。
三、填空题
19. (1)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
(2)①②
(3)禁止烟火(合理即可)
分析:(1)鼓入的空气可以使面粉漂浮起来,据此分析;
(2)爆炸的条件:①有明火;②有限的空间;③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
(3)根据爆炸发生的条件分析安全措施。
解答:(1)鼓入空气后,面粉会漂浮在空气中,从而增大面粉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2)①金属筒不加盖时,不是有限空间,不会爆炸;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不会产生热量,不会爆炸;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引燃与空气的混合物也会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发生爆炸。
故选①②。
(3)面粉厂空气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固体粉尘,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会爆炸,所以要禁止烟火。
四、解答题
20. (1)另取少量MnO2;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2)用酒精灯火焰集中加热“残渣”,又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氧气
(3)将最后残渣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即可分离出MnO2
分析:(1)要证明二氧化锰是否反应生成氧气,只需将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即可;
(2)要证明 K2MnO4分解 产生氧气,只需将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将得到的气体检验一下是否为氧气即可;
(3) KMnO4 和 K2MnO4 都溶于水,而 MnO2 不溶于水,因此利用分离固体不溶物和液体的方法分离即可,也就是溶解和过滤。
解答:(1)证明 超理论量的氧气不是来自MnO2 的方法: 另取少量MnO2;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
(2)证明超理论量的氧气是由K2MnO4分解产生的方法: 用酒精灯火焰集中加热“残渣”,又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氧气 ;
(3) 从“最后残渣”中分离出MnO2 的方法: 将最后残渣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即可分离出MnO2 。
五、实验探究题
21. (1)通过计算得出现在要制取一瓶氧气体积分数为60%气体,收集气体前需要往集气瓶中加一半的水;
取一集气瓶,加一半的水,盖上盖玻片;
搭好实验装置,检验气密性;
加药品,加热(预热),等到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当集气瓶中充满气体时,立即导管移处集气瓶,停止收集;
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熄灭酒精灯。
(2)小王同学的更好,消耗的药品少(或做实验的次数少),得到的结果精确程度更高。
分析:(1)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排出水的体积是收集的纯氧气的体积,若不装满水,则空气中还有一部分氧气分析;
(2)根据小五的方法消耗药品少分析。
解答:(1)要制取一瓶氧气体积分数为60%气体 ,需用排水法,因空气吸有20%的氧气,所以需装入50%的水,存留50%的空气;
(2) 小王同学消耗的药品少、做实验的次数少,得到的结果精确程度更高,所以方法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