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保护土壤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6保护土壤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1 15:0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保护土壤
一、单选题
1.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实用方便??????????????????????D.?厨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装后,再填埋
2.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
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
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
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广泛的土壤污染的是(
???)
A.?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作肥料?????????????????????????B.?大量使用塑料地膜面未能回收
C.?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D.?合理施用化肥
4.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意丢弃的塑料袋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
B.?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C.?土壤污染直接影响植物,但不会危及人类健康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不会转移到其它生物中
5.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B.?实行稻草还田?????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D.?大量施用化肥
6.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湖州,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7.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盐碱物质及盐分进入植物体内?????????????????????????????B.?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
C.?土壤水分过多造成植物萎蔫????????????????????????????????D.?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
8.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频繁发生,下列措施对治沙可能造成不利的是(  )
A.?南水北调????????????????????????B.?建防护林????????????????????????C.?退耕还草????????????????????????D.?扩大畜牧业发展
9.下列关于植被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B.?荒漠中植被稀疏,这里生长的植物十分耐旱
C.?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
D.?落叶阔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
10.生物性土壤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一种重要类型,下列会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的是(

A.?人造纤维和橡胶??????????B.?含铅的工业废渣??????C.?含铜、锌的工业废水???????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11.下图是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此期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林效果显著??????????B.?未利用土地增加??????????C.?粮食播种面积增加??????????D.?其它农业用地增加
12.以下几种土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有草的坡地??????????????????B.?裸露的坡地??????????????????C.?栽满果树的林地?????????????????D.?长满野草的荒地
13.“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
)
A.?叶片能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B.?植物的根能紧抓土壤,防风固沙
C.?减少噪声,防治噪声污染????????????????????????????????????D.?增加大气温度,调节气候
14.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造成这种“问题大米”的原因是(??

A.?酸雨?????????????????????????B.?大气污染?????????????????????????C.?水、土重金属污染?????????????????????????D.?温室效应
15.有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其主要成分是聚乳酸,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分解。使用这种塑料制品主要可以减少(??

A.?土壤污染?????????????????????????????B.?大气污染?????????????????????????????C.?水污染?????????????????????????????D.?生物污染
16.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你认为这种“问题大米”是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  )
A.?酸雨?????????????????????????B.?大气污染?????????????????????????C.?水、土重金属污染?????????????????????????D.?温室效应
17.下列物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化学肥料和农药??????????????????????????????????????????????????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
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二、填空题
18.当人们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
垃圾大军”
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
C.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2)如图是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小圆圈)的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9.有人提出:“行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因板结而缺少空气,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小乐设计如下方案以初步验证这个观点。
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疏松的土地和一块干燥、被多次踩过的土地,各取长、宽、厚均为5厘米的土块,分别记作甲土块和乙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
步骤2:将甲、乙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3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如图所示;记录用水体积分别为V1、V2和V3。请回答:
(1)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2)甲土块中的空气体积分数为________。
(3)若发现V1________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四、实验探究题
20.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B坡维持原样(如图所示),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A坡的比较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________??????
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________??
污染。
(3)浙江省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分析: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也就可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等基本原料。“民以食为天,农以土为本”道出了土壤对国民经济的重大作用。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土壤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解答: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给土壤带来污染;故A错误;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能够减少土壤中的垃圾量,能大幅度降低垃圾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故B正确;
C、工业废水含有大量有毒的物质,会破坏土壤;故C错误;
D、厨余垃圾可以被分解作为有机肥使用,而使用塑料袋包装后则很难被分解,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
D
分析:
1.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2.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
3.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
4.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5.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解答:A、
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加强这些企业的污染处理,A错误;
B、
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
,肥料对农业的生长作用很大,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错误;
C、
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地膜使用对农业有着巨大的作用,要注意废弃地膜的处理,但不能禁止,C错误;
D、
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
,有利于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措施合理,D正确。
故选D
3.
B
分析: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解答:塑料地膜属于塑料制品,在土壤中不易被自行降解,会使得土壤板结、通气性变差,塑料中的有害物质也会进入土壤,所以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会造成土壤污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4.
A
分析: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解答:A、塑料袋是一种难以降解的垃圾,丢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从而导致土壤污染;故A正确;
B、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易造成土壤板结,引起土壤的污染;故B错误;
C、植物需要从土壤中获取无机盐和水等,从而会把有毒物质积累在植物体内,给人类的饮食健康带来巨大危害;故C错误;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随着根的吸水过程中,从土壤中转移到植物体内,最终转移到人体内;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
B
分析:对土壤造成污染的物质包括:
①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砷、硒等非金属,过量的氮、磷植物营养元素,氧化物和硫化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和洗涤剂类等;
②物理污染物,指来自工厂、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如尾矿、废石、粉煤灰和工业垃圾等。
③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
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解答:A.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地膜几十年都不能分解,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故A不合题意;
B.实行稻草还田,稻草腐烂后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对土壤没有污染,故B符合题意;
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废水中的重金属等化学污染物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破坏,故C不合题意;
D.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酸化,严重板结,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
C
分析: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
解答:A.
加大空气质量检测,可以改善环境状况,正确;
B.
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正确;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虽然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但容易造成水的污染,不正确;
D.
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可以防止水的污染,保护水资源,正确。
故答案为:C
7.
D
分析:在自然界中,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超过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细胞就会因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等现象。
解答:盐碱地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失水过多还会发生“烧苗”等现象。所以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
故答案为D.
8.
D
解答: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因此扩大畜牧业发展会对草原植被造成破坏,增加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不利用防治沙尘暴的发生。故答案选:D
分析:沙尘暴的发生与人类的活动直接相关。
9.
D
解答:草原生态系统分别在比较干旱的地区,能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还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但都十分耐旱,植物终年常绿属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特点,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夏季高温多雨而不是温凉,冬季寒冷低温少雨,生物种类较多,自动调节能力较强。故答案选:D
分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特点进行解答.
10.
D
分析:生物性土壤污染是指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的土壤污染。
解答:选项中只有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中会含有病菌、寄生虫和病毒等会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
故答案为D.
11.
A
解答: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最主要是由于退耕还林工程效果显著,大量的耕地变成林地;此外,居民点及工矿等建设也占用了一部分耕地;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地区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根据以上分析判断,本题A项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变化情况。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
12.
B
分析:植被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所以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裸露的坡地。
解答:植被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所以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裸露的坡地。
故答案为B。
13.
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绿色植物的根系特点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方面来切入。
解答:绿色植物的根系发达盘根错节,可以将土壤牢牢地抓住,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可以起到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作用。
故答案为:B
14.
C
分析: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土壤污染。这些重金属进入土壤,被粮食作物吸收,通过食物进入到人体内,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解答:大米“镉超标”,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所以造成这种“问题大米”的原因是水、土重金属污染。
故答案为C.
15.
A
分析: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解答: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分解。使用这种塑料制品主要可以减少土壤污染。
故答案为A.
16.
C
解答::A、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过高,二氧化硫主要是由于燃烧煤产生的,因为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会生成大量二氧化硫,导致酸雨,不符合题意;
B、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不符合题意;
C、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废电池中含有镉等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内,导致患骨痛病.使用这种镉超标大米的对身体危害最严重的是镉造成结缔组织损伤、生殖系统功能障碍、肾损伤、致畸和致癌.符合题意;
D、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当地土壤或水体中镉污染较严重时,被水稻吸收后,可能导致大米中镉含量超标,食用大米后,大米中的镉会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17.
B
分析:病菌、污染物、有毒物品不经处理均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答:
A、化学肥料和农药不合理施用,其残留物不仅污染土壤,也会污染水体,A错误。
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在土壤中经发酵会形成农家肥料,不会污染土壤,B正确。
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污染了水体,经渗透或浇灌会污染土壤,C错误。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含有有害的病菌,接触土壤会使土壤受到污染,D错误。
故选:B
?
二、填空题
18.
(1)B
(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分析:垃圾分类回收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解答:(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B符合题意。
(2)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靠近河岸,沿河放置会造成水污染。
故答案为:(1)B(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三、解答题
19.
(1)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2)(V1-V3)/125
(3)大于
分析:(1)胶头滴管每次滴入的水的体积非常小,因此可以更加准确的调节水面的高度,使测得的实验数据更准确;
(2)土块中有空隙,因此当水面达到相同高度时,甲土块内水的体积等于土块的实际体积加其中空气的体积,而铁块的体积和土块的实际体积相同,所以V1和V3之差就是甲土块中空气的体积,最后用空气的体积与铁块的体积作比即可;
(3)如果甲比乙的水的体积大,那么说明甲中空气的体积比乙中空气的体积大,则得到结论: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解答:(1)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2)
甲土块中的空气体积分数为

(3)若发现V1>V2

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四、实验探究题
20.
(1)水土
(2)大气
(3)植树造林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可以从植被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壤保护的措施方面来切入。
解答:(1)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因此A坡与B坡不同的变量是草皮(植被)。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植被多)汇人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植被少)的比较多。故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沙尘暴夹杂着大量沙尘颗粒会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量大大增加,造成空气的严重恶化,因此沙尘暴频发主要造成了大气的污染;
(3)植被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增加植被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最有效措施。温州土壤资源短缺,保护土壤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严禁乱砍滥伐等。
故答案为:
(1)水土(或土壤)
(2)大气(或空气、或环境)
(3)植树造林(或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或严禁乱砍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