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3-15 19:1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山西河津滑坡事件
2008年的那一场雪灾,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也造成了111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洪涝
滑坡
泥石流
干旱
寒潮
鼠灾
面对肆虐的灾害,我们可能恐惧过,我们可能叹息过:“在强大的灾害面前我们是多么渺小呀!”
但是在灾害面前,
我们真的就无能为力吗?
灾害面前,不需要眼泪!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下面的事件中,哪些属于自然灾害,哪些不属于自然灾害 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活动三】
图1-1 无人区的火山喷发
图1-2 2003年SARS病毒流行
图1-3 某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图1-4 某村庄遭遇暴雪
一、自然灾害
1、定义:
2、形成条件:
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社会失稳
资源破坏
事件
现象
自然异常变化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自然灾害图示
【合作探究】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 为什么
(1)1952年9月17日, 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
1 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
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答:不属自然灾害。只发生了自然异变事件,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
苗稼荡然。
答: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还造成瓦木等财产损失。
答:不属自然灾害。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而是人为原因产生的事故。
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
【学法指导】
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
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
(1)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阅读教材p2,思考
灾情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3、灾情大小的判断
灾情大小衡量标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等。
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形成是前三者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受灾体——是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
致灾因子——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通常用自然因子是否经常发生异变(频率)、异变的程度或是灾变能量大小(强度)[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如多少年一遇的洪水、震级的大小等;
灾情——是指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学法指导】
灾情的大小
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和受灾体的易损性。异变频率、能量大小,受灾体的易损性等。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
生理伤害(死亡、伤残等)
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等)
(1)两方面
(2)影响因素
灾害的强度
年龄、性别、收入、
居住条件、健康状况
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人员伤亡不同
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易受自然灾害的损伤
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
表现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
屋、道 路、机场、船 舶、厂矿、
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间接财产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
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
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注意:
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牲畜
房屋
道路
林木
阅读P4四幅图。本组图从受灾体的角度,说明不同受灾体常以哪些受灾方式受到哪些自然灾害的损害,形象直观、触目惊心。把他们比较如下:
受灾体 受灾方式 损失
通信系统、供电系统等生命线工程 在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中 出现变形、开裂、沉陷、淤埋、泄漏等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容易受到洪涝、干旱、低温冷害、风雹、病虫害的影响 因浸泡、缺水、冷冻、雹砸、虫食等造成减产或绝收
工厂及其机械设备、室内的办公用品等 在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风暴潮中 因浸泡、淤埋、腐蚀而流失、变质、毁坏
交通道路、港口、航道设施等 在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风暴潮中 易变形、垮塌、沉陷、毁坏等
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三·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p5
注意:
广泛性和长远性
四·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合作探究】 根据上图,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灾害危害程度如何
一定灾强下,防灾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灾害损失;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该考虑到灾害损失与发达的经济相比较小,即灾情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快。所以,应该说,防灾抗灾能力强使得灾害危害程度低;一旦受灾,·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而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且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易受灾,受灾后经济损失绝对量小、相对量大,缺乏自救和快速恢复的能力,危害程度高。
【学法指导】
灾情的大小
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和受灾体的易损性。异变频率、能量大小,受灾体的易损性等。
【课堂小结】
自然
异变
受灾体
灾情
定义
灾害
事件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资源与环境破坏
危害程度
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课堂练习:
1、某次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和经济损失。该自然灾害是( )①旱灾②地震③洪涝灾害④滑坡⑤虫灾⑥风暴潮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 ② ③ D ④ ⑤ ⑥
A
课堂练习:
2.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
A.对人类心理、生理的损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3.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B)
A.自然异常变化
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C.自然灾害本身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课堂练习:
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别。据此回答4~5题。
4.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是(D)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②灾害强度的差异 ③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④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5.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灾能力强,关于其危害程度的描述,正确的是(C)
A.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 D.很难确定
课堂练习:
6.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947年~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表
(1)写出孕育表中各灾害的地球表层环境:
火山爆发、地震: ( )
水灾: ( )
热带风暴: ( )
(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
(3)表中四种灾害中,热带风暴造成伤亡人数最多,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2)致灾因子强度不同、受灾体的易损性不同 (3)热带风暴影响的地区多为人口稠密、经济含量高的中、低纬沿海地区,热带风暴发生频率高。
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 地震 水灾 热带风暴
死亡人数 0.72万 15.1万 17.3万 74.5万
自然异变
受灾体
灾情
定义
灾害事件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资源与环境破坏
危害程度
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