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他想“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
【答案】B
【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
【详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
2.下图表示以玉米的幼根为实验材料:将幼根成熟区以上部分标记为a区(2cm),成熟区标记为b区(1cm),成熟区以下标记为c区(0.5cm).一天后测量该幼根增长了约3cm,此时,a、b、c三区的长度依次为(▲)
A.5cm,1cm,0.5cm
B.2cm,4cm,0.5cm
C.2cm,1cm,3.5cm
D.3cm,2cm,1.5cm
【答案】C
【解析】根的生长主要靠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另外根的生长是连续的,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分析】关键点:根的生长主要靠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详解】根尖生长主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即为图中的c区,c区是成熟区以下主要是分生区和伸长区,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使根长长,而成熟区的细胞随年龄的增长,表面的根毛逐渐萎缩、脱落形成a区部分,几乎不发生变化。因此a区(2cm),成熟区标记为b区(1cm),成熟区以下部分标记为c区(0.5cm),一天后测得该幼根增长了约3cm,此时a、b、c三区的长度依次约为2cm,1cm,3.5cm,即主要是成熟区以下的长长。故选:C
3.(多选)下图是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强度a与b处分别是该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B.如果该植物长期处于a点以下,仍能正常生长
C.若图中植物是阴性植物,如果改为阳性植物时,则a、b两点均应向右移
D.当温度降低时,则a点向右移
E.当CO2浓度增加时,则a点向左移
【答案】ACE
【解析】【分析】
【详解】A、光强度a与b处分别是该植物的光补信点和光饱和点,A正确;
B、a点以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有机物没有积累,会消耗,因此植物不能正常生长,B错误;
C、阳性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物和点都比阴性植物更大,因此a.b两点均应向右移,C正确;
D.当温度降低时,不能确定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无法判断a点的移动情况,D错误;
E、当CO,浓度增加时,光合作用速率增大,但呼吸作用速率不变,因此a点向左移,才能保证移动后的a点,植物光合作用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E正确。故选ACE
4.下列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B.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C.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
D.夏季为路边的绿化树剪枝,目的是降低绿化树的蒸腾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答案】D
【解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3)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种子萌发等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详解】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A正确;B、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B正确;C、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D、为道路边的绿化树剪枝,是为了修剪树形,美化环境,D错误。
故选:D
5.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一株植物和一支蜡烛放在透明钟罩的底部。假如减少钟罩中的CO2,同时增加钟罩中的O2,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了一分钟后自行熄灭。三天后,蜡烛被一个电装置重新点燃,并在熄灭前燃烧了一分钟。上述实验回答了下列哪一个问题(▲)
A.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了CO2,释放出O2
B.植物是否需要阳光才吸收CO2和释放O2
C.植物与燃烧的蜡烛对空气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
D.植物能否更新空气
【答案】D
【解析】【分析】
【详解】本实验中,先减少钟罩中的CO2量,同时增加钟罩中的O2量,然后点燃蜡烛燃烧了1分钟后自行熄灭,此时表明钟罩内空气中的O2已经不足以支持蜡烛的燃烧。3天后蜡烛被一个电装置重新点燃,并在熄灭前燃烧了1分钟,这表明3天后钟罩内的O2又恢复到最初点燃蜡烛时的含量。那么增加的O2来自何处呢?只能是来自光照下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所以,实验的设计是关于植物在光照下的生命活动中,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大于呼吸作用中释放的CO2和消耗的O2,故D符合题意。
6.“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
A.④③②⑤①⑥
B.④②③①⑤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
②④③⑤⑥①
【答案】A
【解析】【分析】
【详解】该实验方法步骤是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即④③②⑤①⑥.
7.农民们常说“盐碱地种庄稼,十年九不收”。从植物生长的需要看,盐碱地不适宜种庄稼的根本原因是(▲)
A.盐碱地中的无机盐不能被植物吸收
B.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植物吸水过多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不利于根对水的吸收
D.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吸水过多
【答案】C
【解析】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即可答题。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知识,据此解答。
【详解】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部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
8.在热带雨林中,有些树木的茎上往往长着许多毛茸茸的根,这些根是气生根,这些气生根的作用是
(▲)
A.从空气中吸收无机盐
B.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进行呼吸
C.从空气中吸收有机物
D.防止植物被林中的动物破坏
【答案】B
【解析】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多,空气湿热,土壤中的空气较少,因此气生根有呼吸的作用,有吸收空气中水分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气生根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气生根概念、作用和环境特点方面来切。
【详解】气生根是指由植物茎上发生的,生长在地面以上的、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一般无根冠和根毛的结构,如吊兰和龟背竹等,能起到吸收气体或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多,空气湿热,土壤中的空气较少,因此气生根有呼吸的作用,有吸收空气中水分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支持作用。故选:B
9.水分进人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A.在导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C.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D.在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答案】B
【解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线。
【详解】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的水分→④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①根内的导管→⑤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②叶肉细胞→③气孔→大气(水蒸气),因此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在导管中,沿“根一茎一叶”运输。故选:B
10.产于朝鲜北部的铁桦树,其木材像铁一样坚硬,一般的枪弹打不进,所以常用于制造机械的齿轮。铁桦树木材的坚硬部位的所属结构及意义分别是(▲)
A.韧皮部,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B.木质部,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C.韧皮部,运输水和无机盐
D.木质部,运输有机物
【答案】B
【解析】木质部有大量的木纤维组成,坚硬,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详解】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人们常常把可以剥下的那一层一起称为树皮,这样树皮就包括了表皮、皮层、韧皮部和形成层。木质部有大量的木纤维组成,坚硬,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故选:B
11.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插柳是指扦插。通常是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芽等,插人土、沙中或浸泡在水中,使其生成许多根后成为独立的新植株。这里生出的根属于(▲)
A.主根
B.侧根
C.须根
D.不定根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系的组成。解答时可以从根的类型方面来分析。
【分析】【详解】由胚根发育成的根叫主根,从主根上生出的根叫侧根,从茎,叶上生出的根是不定根,柳树枝条是植物的茎,在适宜的条件下柳树枝条上生出的根是不定根。据此人们常通过扦插柳树
的枝条来繁殖柳树等植物。
故选:D
12.沿河观察时,会发现某些生长多年的柳树的树干上有树瘤,树瘤形成的原因是害虫侵害树干,影响了树干中输导组织的运输功能。以下是分析这种现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害虫侵害树干,破坏了树皮中的导管
B.柳树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受到影响
C.柳树体内水分运输受到影响
D.柳树体内无机盐的运输受到影响
【答案】B
【解析】树瘤形成的原因是害虫侵害树干,影响了树内韧皮部内筛管的向下运输功能,营养物质积存在伤口上方所致。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分析】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详解】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不在树皮,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将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形成层是植物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一层分裂旺盛的细胞,能不断分裂出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因此会发现某些多年的老柳树的树干上有树瘤,树瘤形成的原因是害虫侵害树干,影响了树内韧皮部内筛管的向下运输功能,营养物质积存在伤口上方所致致。
故选:B
13.我国南方有“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的说法。竹笋初钻出地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粗细的茎。这说明竹茎的结构中没有(▲)
A.韧皮部B.形成层C.木质部D.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木质茎的生长,树干的变粗和形成层有关。竹的茎中没有形成层,长成之后不再加粗。
【分析】关于茎的结构,可结合茎的结构示意图熟记其结构和功能,
【详解】在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叫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地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得树干不断地加粗。由于竹茎的结构中没有形成层,所以,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
故选:B
14.右下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白天光照条件下,若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则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c为有机物
B.保卫细胞对气孔开闭的控制,既影响着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又影响着植物体的蒸腾作用
C.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土壤
D.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此过程中b为水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释放水蒸气,识图、分析、解答。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三大生理功能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不能死记硬背。
【详解】A、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b为氧气,则a为二氧化碳,c为有机物,A错误;
B、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其开启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开启时二氧化碳进入,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供原料。关闭时能控制水蒸气的外出,降低蒸腾作用,B正确;
C、光合作用是指在叶绿体里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据此可知,绿色植物能制造有机物,相当于生产者,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C错误;
D、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如图外出的b是水,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种泵的原理,为根向上吸水提供了动力,促进了水循环,D错误。
故选:B
15.双子叶木本植物茎的基部经环状剥皮后,会造成植物死亡,下列四个现象依次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筛管阻断,养分运输受阻
②叶细胞枯死
③水分运输受阻
④根部细胞死亡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答案】D
【解析】【分析】
【详解】剥皮后,植物茎失去韧皮部,时间长了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因为缺水而死亡。
16.“滩涂能种菜,海水能灌溉。”是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曼托夫勒的预言,如今在盐城沿海滩涂上种菜已逐渐变成现实。盐碱地上的植物能强烈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原因是(
).
A.根毛细胞吸胀作用大
B.根毛细胞液浓度大
C.根毛细胞呼吸旺盛
D.叶肉细胞蒸腾作用强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知识,据此解答。
【分析】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即可答题。
【详解】当植物细胞的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时吸水。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因此,盐碱地上的植物能强烈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原因是根毛细胞液浓度大土壤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就会吸水。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7.如图是植物的根尖的四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最快的部位是④
B.②细胞和③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相同
C.②的细胞停止了分裂,开始迅速伸长
D.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
【答案】A
【解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段。图中: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分析】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同学们可结合图形进行记忆。
【详解】A、②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A错误;B、②细胞和③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相同,B正确;C、②伸长区的细胞停止了分裂,开始迅速伸长,C正确;D、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是根生长和吸收水分及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正确。故选:A
18.下列有关形成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植物都具有形成层
B.形成层的细胞不断进行分裂,向内形成韧皮部,向外形成木质部
C.植物长粗是因为形成层细胞不断生长的结果
D.形成层细胞的细胞壁比较薄
【答案】D
【解析】【分析】
【详解】有些植物的茎没有形成层;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使植物的茎长粗。
19.如图是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向上运输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B.②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③表示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
D.④过程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答案】A
【解析】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2、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三大生理特征,注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即可解答。
【详解】①的箭头向上,表示水分向上运输,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②表示吸入气体,应该
是二氧化碳;③表示向根部运输的物质,应是有机物。④过程表示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故选:A
20.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答案】A
【解析】【分析】
【详解】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若a是萌发的种子,则a中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而进行呼吸作用也消耗氧,所以瓶内的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量减轻。
21.以下各种措施对防治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不利的是(▲)
A.扩大林草比例,建设人工防护林
B.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C.为提高牧业产量,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D.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推广使用清洁无污染能源
【答案】C
【解析】【分析】
【详解】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将导致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
22.下图所示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①~④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②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答案】C
【解析】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分析】【详解】我们知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有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B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
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我们还可知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故C错误。故选:C
23.一次性施肥过多往往会造成植物“烧苗”,下列能正确表示“烧苗”时细胞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选
项是(▲)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施肥过多会造成植物“烧苗”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土壤溶液浓度的变化方面来分析。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详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根毛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烧苗”。图A、C细胞壁与细胞膜分离,液泡变小,因此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图B、D细胞壁和细胞膜紧密的贴在一起,液泡大,因此表示细胞吸水,所以正确的是A.故选:A
二、填空题
24.无土栽培是一种利用营养液栽培植物的方法。栽培时,直接将植物根部浸人营养液中,并及时供氧和更换营养液。在培养初期,若营养液浓度过高,则植株会出现
现象。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
。为提高栽培产量,在可调控温度和空气成分的大棚内,应采取下列措施中的
(填序号)。
①适当增加棚内二氧化碳含量
②适当增加棚内氧气含量
③适当缩短光照时间
④夜晚适当降低棚内温度
【答案】萎蔫;
呼吸
;①④。
【解析】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植物的呼吸、光合分析解答,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分析】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即可答题。
【详解】(1)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所以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浓度不能太高,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失水,使植物表现失水萎蔫现象。
(2)营养液中的植物长期在液体的环境中,根因得不到充足的氧,影响呼吸,从而影响生长,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呼吸。
(3)为提高栽培产量,在可调控温度和空气成份的大棚内,应采取下列措施中的适当增加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用来促进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夜晚适当降低棚内温度,降低呼吸作用,这样使有机物得到积累,使植物表现生长现象,而②③两项措施,降低了光合作用的强度,使呼吸作用加强,情况正好相反。故答案为:萎姜蔫;呼吸;①④
25.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
,也可以促进
和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答案】温度
;水
;无机盐.
【解析】【分析】【详解】
26.取甲、乙两盆已经出现萎蔫现象的同种植物。甲盆:小心地将水喷在叶片上(注意:不要让水滴滴落在花盆土壤里);乙盆:将水浇在花盆土壤里。大约一小时后,观察并解释现象。你所观察到或猜测到的现象是:
(1)甲
,乙
。
(2)理由是
。
【答案】(1)植物仍然萎蔫
植物恢复了硬挺状态(2)植物体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两盆植物都萎蔫,说明它们盆内的土壤中的水分不足。甲盆中的土壤没有增加水,仍然萎蔫,而乙盆的土壤中有水,植物吸水恢复了硬挺。
【解析】【分析】【详解】
27.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观察比较后,他发现此农田的小麦长得矮小、容易倒伏、叶片上有斑点。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他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均相同且适宜。实
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情况
尿素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kg
55.56
65.26
56.88
55.44
55.11
比较甲、乙、丁、戊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比较乙和丙可判断该农缺少的元素是
。
【答案】磷元素和钾元素;钾元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无机盐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对植物生活的意义,首先明确的是无机盐尿素主要含有氮元素,磷酸二氢钾主要含有磷、钾元素,磷酸二氢铵主要含有磷、氮元素,硫酸铵主要含有硫元素和氮元素。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同时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又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的原则。由此作答。
【分析】本题考查了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对于氮、磷、钾等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详解】甲、乙、丁、戊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由小麦收获量可看出,施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铵、不施肥时产量均在55左右,只有施用磷酸二氢钾的情况下小麦产量最高65.26,而其他四个地块的产量无明显区别,说明该地块产量低是因缺少磷元素、钾元素引起的。乙与丙使用的肥料中均含磷元素,但是产量差别较大,原因是乙使用的肥料中含有钾元素,而丙中不含钾。
故答案为:磷和钾;钾。
28.按照下图,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A、B萝卜洞内分别装上等量的盐水和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萝卜洞内水的变化。试分析:
(1)A萝卜洞里的水变
,B萝卜洞里的水变
;原因是A萝卜
水分,B萝
卜
水分。
(2)这个实验说明当细胞溶液的浓度
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答案】(1)多;
少
;失去
;吸收
;(2)大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即细胞吸水
原理,要求学生记住。
【详解】(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吸水。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周围环境溶液的浓度大小。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29.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植株矮小,新叶淡绿,老叶黄色焦枯是缺
肥,植株矮小,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是缺
肥。
【答案】氮;磷
【解析】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氮、磷、钾等多种无机盐,各种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不同,如果缺乏就会得病。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缺少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
【详解】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老叶黄色枯焦,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缺钾时,植物易倒伏,叶片脉间缺绿,且沿叶缘逐渐出现坏死组织,渐呈焦枯状。由上可知,题干中的情况应该是缺少氮肥和磷肥,如图:
故答案为:氮;磷。
30.公园中的“古树名木”往往标有它的年龄,这些植物的年龄是根据茎的
部中的
来确定的。
【答案】木质
年轮
【解析】【分析】【详解】
31.绝大部分的土壤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少量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后,能被土壤
;其次,土壤里有许多
和
也能分解污染物。
【答案】分解;
微生物;
动物.
【解析】【分析】【详解】
32.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其营养成分丰富,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预防作用。下图为洋葱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③表示某些生理过程,a、b、c表示某些区域。请回答:
(1)洋葱根的生长主要依赖
(填字母)区。
(2)吸收水分的主要结构是
(填字母)区。
【答案】(1)b和c(2)a
【解析】【分析】
【详解】(1)根尖的结构一般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根的生长一方面靠c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靠b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2)a成熟区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最主要部分,成熟区内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属于输导组织;成熟区表皮向外延伸成纤细的根毛,这种表皮细胞的结构有效地扩大了吸收面积。故答案为:(1)b和c(2)a
三、实验探究题
33.(6分)长叶刺葵是棕榈科热带植物,为了解其引种到重庆某地后的生理状况,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得到了该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日变化趋势图。
(1)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
,根吸收的水分通过
运输到叶片。
(2)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气孔导度;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
境因素主要是
(填“光照”或“CO2”)。
【答案】(1)12:00;导管;(2)光照
【解析】结合题意分析图图中光合速率的曲线可以看出,在10:00左右时,光合速率相对量最大;但是在12:00时出现低谷,正常情况下这可能是由于气孔关闭导致的,但是此时的气孔导度最大,因此可排除二氧化碳的影响。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均在12:00时达到最高点,图中看出,这两条曲线存在这一定的平行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了根吸水能力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解答时需结合图解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详解】(1)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越强,根吸水能力越强,从图中可见蒸腾作用在12:00时蒸腾作用最强.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上而下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气孔散失,气孔导度的大小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大小的变化,通过图中可知,在12:00时气孔导度最大,而CO,是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说明CO,供应充足,推测导致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是光照。故答案为:(1)12:00;导管;(2)光照
34.下面的甲、乙两图反映了二氧化碳含量和光照强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对于温室里的农作物,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其原理符合
图。
(2)若乙图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曲线B点将向
移动、C点将向
移动。
(3)有两位同学依据甲图,分别绘出了植物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吸收和释放的CO2量与外界环境中CO2含量之间的关系图,如图丙和丁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
(II)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根据不同激素的作用机理,采取一定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科学实验表明,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闭与保卫细胞中脱落酸(ABA)的含量密切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证实,ABA具有明显促进气孔关闭的作用。为了验证ABA可以导致叶片气孔的关闭,请完成以下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用具:新鲜菠菜叶、镊子、滴管、吸水纸、清水、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适宜浓度的ABA溶液等。
实验步骤:
①制片:在一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用镊子从菠菜叶上撕取一小块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液体中并展平,盖上盖玻片。
②镜检:将制成的临时装片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
③处理:接着将上述临时装片
。
④镜检:将经过步骤③处理过的临时装片,再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请预测两次镜检观察结果的不同之处:
。
【详解】(I)(1)对于温室里的农作物,增施农家肥,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其原理符合甲图。
(2)根据乙图曲线变化,将温度调节到25℃,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则呼吸作用速率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增高,曲线B点将向上移动、C点将向左移动。
(3)植物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吸收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外界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之间的关系如丁图所示。图甲A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为0,只有呼吸作用,如图:
(I1)(4)①制片:在一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从菠菜叶上撕取一小块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液体中并展平,盖上盖玻片。
③处理:接着将上述临时装片盖玻片的一侧滴ABA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并重复几次。预测两次镜检观察结果的不同之处:第二次镜检比第一次多了ABA溶液的处理,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叶片上气孔关闭的数目比第一次明显增多。
【答案】(1)甲
(2)上
左(3)丁(II)①清水③盖玻片的一侧滴ABA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并重复几次
④第二次镜检时,叶片上气孔关闭的数目比第一次明显增多
35.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下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d㎡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单位:mg/(d㎡.h)].请回答:
(1)B点表示的意义是
。
(2)如果白天较长时间的光照强度为m,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
。
(3)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h,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mg.
(4)写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C5H12O6)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h,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结果保留2位小数)
.
【详解】(1)在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率正好相等。
(2)不能,白天在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率正好相等,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质量相等,但植物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从全天看,有机物的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3)因曲线表示的是净光合量,则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为吸收加上抵消呼吸那部分的消耗,即光合作用的吸收速度为10-(-5)=15mg/(d㎡/h),再由叶面积为10d㎡、光照4h,则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mg/(d㎡/h)×10d㎡×4h=600mg。
(4)设生成葡萄糖的质量为x.
光
6CO2+6H2O=====C6H12O6+602
叶绿体
264
180
600mg
X
x=409.09
mg
【答案】(1)在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率正好相等(2)不能,白天在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率正好相等,但植物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从全天看,有机物的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3)600(4)409.09m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他想“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
2.下图表示以玉米的幼根为实验材料:将幼根成熟区以上部分标记为a区(2cm),成熟区标记为b区(1cm),成熟区以下标记为c区(0.5cm).一天后测量该幼根增长了约3cm,此时,a、b、c三区的长度依次为(
)
A.5cm,1cm,0.5cm
B.2cm,4cm,0.5cm
C.2cm,1cm,3.5cm
D.3cm,2cm,1.5c
3.(多选)下图是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强度a与b处分别是该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B.如果该植物长期处于a点以下,仍能正常生长
C.若图中植物是阴性植物,如果改为阳性植物时,则a、b两点均应向右移
D.当温度降低时,则a点向右移
E.当CO2浓度增加时,则a点向左移
4.下列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B.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C.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
D.夏季为路边的绿化树剪枝,目的是降低绿化树的蒸腾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5.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一株植物和一支蜡烛放在透明钟罩的底部。假如减少钟罩中的CO2,同时增加钟罩中的O2,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了一分钟后自行熄灭。三天后,蜡烛被一个电装置重新点燃,并在熄灭前燃烧了一分钟。上述实验回答了下列哪一个问题(
)
A.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了CO2,释放出O2
B.植物是否需要阳光才吸收CO2和释放O2
C.植物与燃烧的蜡烛对空气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
D.植物能否更新空气
6.“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
A.④③②⑤①⑥
B.④②③①⑤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
②④③⑤⑥①
7.农民们常说“盐碱地种庄稼,十年九不收”。从植物生长的需要看,盐碱地不适宜种庄稼的根本原因是(
)
A.盐碱地中的无机盐不能被植物吸收
B.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植物吸水过多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不利于根对水的吸收
D.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吸水过多
8.在热带雨林中,有些树木的茎上往往长着许多毛茸茸的根,这些根是气生根,这些气生根的作用是
(
)
A.从空气中吸收无机盐
B.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进行呼吸
C.从空气中吸收有机物
D.防止植物被林中的动物破坏
9.水分进人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
A.在导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C.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D.在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10.产于朝鲜北部的铁桦树,其木材像铁一样坚硬,一般的枪弹打不进,所以常用于制造机械的齿轮。铁桦树木材的坚硬部位的所属结构及意义分别是(
)
A.韧皮部,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B.木质部,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C.韧皮部,运输水和无机盐
D.木质部,运输有机物
11.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插柳是指扦插。通常是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芽等,插人土、沙中或浸泡在水中,使其生成许多根后成为独立的新植株。这里生出的根属于(
)
A.主根
B.侧根
C.须根
D.不定根
12.沿河观察时,会发现某些生长多年的柳树的树干上有树瘤,树瘤形成的原因是害虫侵害树干,影响了树干中输导组织的运输功能。以下是分析这种现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害虫侵害树干,破坏了树皮中的导管
B.柳树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受到影响
C.柳树体内水分运输受到影响
D.柳树体内无机盐的运输受到影响
13.我国南方有“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的说法。竹笋初钻出地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粗细的茎。这说明竹茎的结构中没有(
)
A.韧皮部B.形成层C.木质部D.髓
14.右下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白天光照条件下,若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则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c为有机物
B.保卫细胞对气孔开闭的控制,既影响着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又影响着植物体的蒸腾作用
C.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土壤
D.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此过程中b为水
15.双子叶木本植物茎的基部经环状剥皮后,会造成植物死亡,下列四个现象依次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筛管阻断,养分运输受阻
②叶细胞枯死
③水分运输受阻
④根部细胞死亡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6.“滩涂能种菜,海水能灌溉。”是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曼托夫勒的预言,如今在盐城沿海滩涂上种菜已逐渐变成现实。盐碱地上的植物能强烈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原因是(
).
A.根毛细胞吸胀作用大
B.根毛细胞液浓度大
C.根毛细胞呼吸旺盛
D.叶肉细胞蒸腾作用强
17.如图是植物的根尖的四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最快的部位是④
B.②细胞和③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相同
C.②的细胞停止了分裂,开始迅速伸长
D.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
18.下列有关形成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植物都具有形成层
B.形成层的细胞不断进行分裂,向内形成韧皮部,向外形成木质部
C.植物长粗是因为形成层细胞不断生长的结果
D.形成层细胞的细胞壁比较薄
19.如图是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向上运输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B.②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③表示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
D.④过程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20.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21.以下各种措施对防治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不利的是(
)
A.扩大林草比例,建设人工防护林
B.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C.为提高牧业产量,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D.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推广使用清洁无污染能源
22.下图所示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①~④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②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23.一次性施肥过多往往会造成植物“烧苗”,下列能正确表示“烧苗”时细胞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选
项是(
)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24.无土栽培是一种利用营养液栽培植物的方法。栽培时,直接将植物根部浸人营养液中,并及时供氧和更换营养液。在培养初期,若营养液浓度过高,则植株会出现
现象。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
。为提高栽培产量,在可调控温度和空气成分的大棚内,应采取下列措施中的
(填序号)。
①适当增加棚内二氧化碳含量
②适当增加棚内氧气含量
③适当缩短光照时间
④夜晚适当降低棚内温度
25.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
,也可以促进
和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6.取甲、乙两盆已经出现萎蔫现象的同种植物。甲盆:小心地将水喷在叶片上(注意:不要让水滴滴落在花盆土壤里);乙盆:将水浇在花盆土壤里。大约一小时后,观察并解释现象。你所观察到或猜测到的现象是:
(1)甲
,乙
。
(2)理由是
。
27.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观察比较后,他发现此农田的小麦长得矮小、容易倒伏、叶片上有斑点。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他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均相同且适宜。实
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情况
尿素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kg
55.56
65.26
56.88
55.44
55.11
比较甲、乙、丁、戊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比较乙和丙可判断该农缺少的元素是
。
28.按照下图,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A、B萝卜洞内分别装上等量的盐水和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萝卜洞内水的变化。试分析:
(1)A萝卜洞里的水变
,B萝卜洞里的水变
;原因是A萝卜
水分,B萝
卜
水分。
(2)这个实验说明当细胞溶液的浓度
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29.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植株矮小,新叶淡绿,老叶黄色焦枯是缺
肥,植株矮小,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是缺
肥。
30.公园中的“古树名木”往往标有它的年龄,这些植物的年龄是根据茎的
部中的
来确定的。
31.绝大部分的土壤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少量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后,能被土壤
;其次,土壤里有许多
和
也能分解污染物。
32.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其营养成分丰富,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预防作用。下图为洋葱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③表示某些生理过程,a、b、c表示某些区域。请回答:
(1)洋葱根的生长主要依赖
(填字母)区。
(2)吸收水分的主要结构是
(填字母)区。
三、实验探究题(33小题6分,34小题12分,共18分)
33.长叶刺葵是棕榈科热带植物,为了解其引种到重庆某地后的生理状况,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得到了该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日变化趋势图。
(1)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
,根吸收的水分通过
运输到叶片。
(2)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气孔导度;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
境因素主要是
(填“光照”或“CO2”)。
34.下面的甲、乙两图反映了二氧化碳含量和光照强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对于温室里的农作物,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其原理符合
图。
(2)若乙图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曲线B点将向
移动、C点将向
移动。
(3)有两位同学依据甲图,分别绘出了植物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吸收和释放的CO2量与外界环境中CO2含量之间的关系图,如图丙和丁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
(II)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根据不同激素的作用机理,采取一定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科学实验表明,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闭与保卫细胞中脱落酸(ABA)的含量密切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证实,ABA具有明显促进气孔关闭的作用。为了验证ABA可以导致叶片气孔的关闭,请完成以下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用具:新鲜菠菜叶、镊子、滴管、吸水纸、清水、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适宜浓度的ABA溶液等。
实验步骤:
①制片:在一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用镊子从菠菜叶上撕取一小块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液体中并展平,盖上盖玻片。
②镜检:将制成的临时装片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
③处理:接着将上述临时装片
。
④镜检:将经过步骤③处理过的临时装片,再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请预测两次镜检观察结果的不同之处:
。
35.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下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d㎡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单位:mg/(d㎡.h)].请回答:
(1)B点表示的意义是
。
(2)如果白天较长时间的光照强度为m,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
。
(3)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h,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mg.
(4)写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C5H12O6)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h,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结果保留2位小数)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