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的茎和叶》培优训练
1.用显微镜观察某陆生植物一片叶的上下表皮,视野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上表皮
B.乙主要由营养组织构成
C.细胞a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结构b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
2.如图所示为葡萄的茎,按其形态属于(
)
直立茎
B.缠绕茎
C.攀缘茎
D.匍匐茎
3.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摄氏度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面含叶绿体比下表面的多
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比上表面多
4.下图表示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mg/h),下列根据图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5.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一天中气孔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小明带着这个
疑问,对校园内香樟树的气孔开放情况做了观察和测量,并获得以下数据。
时间
8时
9时
10时
11时
12时
气孔平均宽度/μm
5.81
6.67
7.75
4.95
4.92
根据表中数据,在这五个时间中,香樟树气孔开得最大的是(
)
A.8时
B.10时
C.11时
D.12时
6.如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
)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7.某研究人员正在对某种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进行研究,研究过程如下:①他解剖其茎,制作茎切片,发现茎运输物质的通道结构有两种,如图中的A、B所示;②他认为结构A可能为植物运送水分和无机盐,结构B可能为植物输送有机物;③他想将结构A封闭,植物会萎蔫而死亡;④他想切断此植物的结构B,一段时间后,在切口的上方会出现瘤状物。则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②为“推论”,③④为“实验”
B.②③为“推论”,④为“实验”
C.②为“假说”,③④为“推论”
D.②③为“假说”,④为“实验”
8.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5]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图中[6]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C.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
D.气孔的开闭由[7]保卫细胞控制
9.巨杉是地球上最大生命体,高达百米。巨杉的生长离不开细胞的分裂,下列哪种结构不具备分裂能力(
)
A.芽的分生组织
B.根的分生区
C.茎的导管
D.茎的形成层
10.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
A.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C.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
D.更好地缠绕其他物体向上生长
11.某地区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该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
项目
甲型叶
乙型叶
表面积/m㎡
292
144
体积/mm3
64
63
表皮厚度/μm
14
24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12.“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
)
A.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
B.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
C.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
D.过滤尘土和净化空气
13.在一次抢答题比赛中,老师问:“如果你进行一次野外生存训练,随身只带有塑料袋而没有矿泉水,到达仅有植物生长而没有自然水资源的地方,如何获取生存用水?”小苏同学马上回答:“用塑料袋套在植物体上取水。”利用的是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根的吸收作用
14.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控制气孔开闭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15.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送到根部的顺序依次是(
)
①根的木质部
②根的韧皮部
③茎导管
④叶柄筛管
⑤叶柄导管
⑥叶脉
⑦茎筛管
A.⑥⑤③①
B.⑥⑤⑦②
C.⑥④③①
D.⑥④⑦②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来源于树木的木质部
B.成语“藕断丝连”中的丝是指茎中的筛管
C.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不折断,这是因为其木质部发达
D.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变化
17.植物体在进行下列生理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⑤无机盐的运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8.三台郪江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那里有很多千年古树,有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可是,这样的古树还是照样枝繁叶茂。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
)
A.全部韧皮部
B.部分韧皮部
C.全部木质部
D.部分木质部
19.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B.水分是以气态的形式通过植物体而蒸发散失的
C.蒸腾作用有利于降低叶片的温度
D.蒸腾作用能促进茎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20.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最合理的一组实验装置是(
)
塑料袋①2水(mg/h)机盐的运输路径。
A.①和④
B.③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21.在炎热的环境中,树荫下比较凉爽,原因之一是由于树木(
)
A.进行呼吸作用的缘故
B.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造成的
C.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
D.大量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果
22.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下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
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
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
23.如图所示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
24.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
25.荷全身是宝,如花可观赏,莲子可煮粥,藕可做菜等。我们食用的藕是荷的(
)
A.根,属于营养器官
B.根,属于繁殖器官
C.茎,属于营养器官
D.茎,属于繁殖器官
26.在学习《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时,某中学的师生置身于桃园中,观察、体验、探索、思考,教学效果特别好。请你就师生共同探讨的几个问题作答:
(1)桃树栽种得疏密有致是为了提高右图中过程
(填字母)的效率,该生理活动进行的场所是
。
(2)桃树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是由右图中过程
(填字母)产生的,该过程主要在细胞的
内进行。
(3)桃树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内的
运输到叶片,其输送的动力源自右图中的过
程
(填字母);而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则是通过
运送到果实贮存。
(4)桃肉鲜美多汁,甘甜可口。甜味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中。
27.如图所示是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由于
(填序号)有很强的支持力。
(2)输导有机物的筛管位于序号
的内侧的
部。
(3)④的结构名称是
。
28.下图是四种常见的植物的茎,请根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不同茎的名称:甲
,乙
,丙
,丁
。
(2)四种茎的生长方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目的只有一个,即
。
29.有消息报道称,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下列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C.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有水蒸气
D.“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30.观察下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
,其功能是
。右图表示
,其功能是
。
(2)在各图的旁边用箭头表示水分或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
)
A.上、下两端的细胞壁消失,形成筛孔
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
C.上、下相连的细胞没有界线
D.上、下相连的细胞质完全融合
3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有些植物的茎过于纤细而无法直立,只好依赖其他物体作为支柱。比如黄瓜、丝瓜、葡萄及爬山虎等,这些植物的茎都有一套特殊的“攀登”装置。葡萄靠茎上的卷须攀缘而上;爬山虎利用短枝上的吸盘附着于墙壁上。有些植物的茎没有卷须、吸盘等特殊的附属结构,但它们的茎却能以缠绕的方式沿着其他物体生长,如牵牛花、紫藤等。铺草坪的结缕草以及人们通常栽培的草莓、红薯,们能向四面八方蔓延。
(1)这些植物具有不同形式的茎,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
(填“适应”或“不适应”)。
(2)由短文可知,黄瓜、爬山虎的茎属于
茎,牵牛花、紫藤的茎属于
茎,草莓、红薯的茎属于
茎。
3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图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方法
A处韧皮部环割
B处韧皮部环割
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不作处理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当细胞液的浓度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______时,细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__________(填组别)。
33.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
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34.选一个生长旺盛的杨树枝条,在其基部剥去一圈树皮,过一段时间后,伤口上部的树皮长成了节瘤(如下图):请回答:
(1)本实验证明,树皮具有运输
的结构,该结构叫
。
(2)枝条上部仍然能获得足够的水分,是因为
。
(3)若将杨树主干基部的树皮全部剥掉,会导致杨树死亡,其原因是
。因此“树怕伤皮,不怕空心”。
35.荷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36.如图是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A、D代表的结构名称:A.
;D.
;
(2)图中属于分生组织的是
(填字母)。
(3)图中C是
,内含
。
(4)在茎中,对茎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填字母)。
37.如图所示,图A表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B表示叶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请分析回答:
(1)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图A中的[]
(填序号和名称),
(2)比较图B中的曲线a、b,可以发现a曲线表示的生理活动在白天进行,而在晚上几乎停止了。b曲线表示的生理活动全天都在进行,a曲线表示的是绿色植物的
作用。
(3)图A中[2]和[3]表示的是叶肉细胞,对曲线a所示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们的细胞质里含有
,它是“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4)图B中曲线b表示的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是
。
(5)“干旱会使农作物减产”这反映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38.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的环境中为佳。
A.高温干燥
B.高温潮湿
C.低温干燥
D.低温潮湿
(2)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
。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
(4)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
。
39.为了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取叶片数量和形状大小相同的三株幼小的凤仙花植物,分别插入三个相同的量筒中,量筒中加人同样多的清水,在水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使油膜覆盖水面,量筒口用棉花团封闭,将三套装置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环境(①光照、潮湿;②光照、干燥;③黑暗、干燥)条件下,测出相同时间内量筒中的失水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分析,可以根据
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
(2)如要研究光照因素对植物蒸腾量的影响,应采用
(填“①和②”“①和③”或“②和
③”)环境条件下的两套装置进行实验。此实验属于
(填“定性实验”或“定量实验”)。
40.气孔在叶表皮上的分布,不同种的植物有不同的规律。下表是几种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情况(单位:个/c㎡):
部位数目种名
上表皮
下表皮
白睡莲
46000
0
柞树
0
34500
美人草
0
2500
含羞草
18700
30200
小麦
4700
3200
苜蓿
16900
13800
苹果
0
29400
铃薯
5100
16100
番茄
1200
13000
玉米
5200
6800
(1)一般情况下,水生植物的气孔分布在浮水叶的
。
(2)据调查,1/3的陆生植物叶片上、下表皮都有气孔,由上表可知
更多些,有些
没有气孔。
41.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片和3片叶片。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
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
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42.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
作用引起的。
(2)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
(填“甲”或“乙”)装置。
(3)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3.张海同学在研究植物结构和生理的过程中,做了一系列实验(如下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一所示,用弹簧秤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65kg,光照6小时后,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59kg.其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2)张海同学完成了如图二所示实验,a装置中液体内的气泡主要成分是
,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若图三表示呼吸作用过程,则②代表的物质是
,图三中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
。
44.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润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右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
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的茎和叶》培优训练
1.用显微镜观察某陆生植物一片叶的上下表皮,视野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是上表皮
B.乙主要由营养组织构成
C.细胞a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结构b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
【答案】
D
【解析】陆生植物的叶片,气孔大多位于下表皮。如图甲是下表皮,乙是上表皮,a是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排列紧密,不含有叶绿体,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b是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据此解答。【分析】保卫细胞夹杂在表皮细胞之间,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状不同,结构也不同。
【详解】A、甲中气孔的数量明显多于乙,说明甲是下表皮,A错误;B、乙是上表皮,主要有a是表皮细胞构成,细胞无色透明,排列紧密,不含有叶绿体,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B错误;C、a是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排列紧密,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D、b是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通道,D正确,故选:D.
2.如图所示为葡萄的茎,按其形态属于(▲)
直立茎
B.缠绕茎
C.攀缘茎
D.匍匐茎
【答案】
C
【解析】
根据实际生活生产中茎的分类解答。
【分析】理解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是点知识,多以选择题或是解答题的形式出现。直接考查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详解】葡萄的卷须是茎的卷曲形式,用来物体缠住攀援向上的,生长方式属于攀缘茎。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摄氏度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面含叶绿体比下表面的多
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比上表面多
【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可结合叶片的结构图与实验现象及实际生活联系记忆。
【详解】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由设计的实验可以得知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孔处有气泡形成,一般来说会在气孔形成一个气泡,一个气泡代表一个气孔。所以发现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叶片背面比正面的气孔数目多。故选D.
4.下图表示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mg/h),下列根据图的推断正确的是(▲)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答案】
B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通过气孔使水分蒸发的过程。但是,蒸腾作用也为植物根系提供了强大的蒸腾拉力,使得水分能够运输到高大的乔木顶端。蒸腾作用本身是散失水分,但是有利于吸收水分。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图形,总结出在暗处和光下吸收水分的速率和蒸腾作用的速率的关系。
【详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
5.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一天中气孔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小明带着这个
疑问,对校园内香樟树的气孔开放情况做了观察和测量,并获得以下数据。
时间
8时
9时
10时
11时
12时
气孔平均宽度/μm
5.81
6.67
7.75
4.95
4.92
根据表中数据,在这五个时间中,香樟树气孔开得最大的是(▲)
A.8时
B.10时
C.11时
D.12时
【答案】
B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态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扩散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分析】关键是理解图中的信息,学会分析,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详解】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而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一般情况下,光照强度越强、温度越高,蒸腾作用就越强,气孔开放越大,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0时香樟树蒸腾作用最强,因为气孔开放最大。故选:B
6.如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答案】
C
【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2)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植物的其它作用也要了解。
【详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因此水分变化的数量主要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这里的水由根吸收,吸水总量由气泡所指示的移动位置,没有补充水分,随着根的吸水,气泡会向左移动,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故选:C.
7.某研究人员正在对某种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进行研究,研究过程如下:①他解剖其茎,制作茎切片,发现茎运输物质的通道结构有两种,如图中的A、B所示;②他认为结构A可能为植物运送水分和无机盐,结构B可能为植物输送有机物;③他想将结构A封闭,植物会萎蔫而死亡;④他想切断此植物的结构B,一段时间后,在切口的上方会出现瘤状物。则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②为“推论”,③④为“实验”
B.②③为“推论”,④为“实验”
C.②为“假说”,③④为“推论”
D.②③为“假说”,④为“实验”
【答案】
C
【解析】【分析】【详解】①他解剖其茎,制作茎切片,发现茎运输物质的通道结构有两种,是通过实验观察到的事实;②他认为结构A可能为植物运送水分和无机盐,结构B可能为植物输送有机物,是假说;③他想将结构A封闭,植物会萎蔫而死亡;④他想切断此植物的结构B,一段时间后,在切口的上方会出现瘤状物,都是根据已有知识作出的推论。因此判断正确的是②为“假说”,③④为“推论”。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选:C
8.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5]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图中[6]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C.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
D.气孔的开闭由[7]保卫细胞控制
【答案】
C
【解析】图示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1是叶片的上表皮、2下表皮、3栅栏组织、4海绵组织、5叶肉、6气孔、7保卫细胞、8叶脉.气孔由成对的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
【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是中考的热点,主要注意掌握,识记时注意图文结合。
【详解】A、5叶肉由大量的叶肉细胞构成,内含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正确。B、6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B正确;C、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的气孔多,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水分,C错误;D、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气孔的开闭受到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因腹侧较薄而背侧较厚,当吸水时,保卫细胞膨胀,两细胞分离,而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闭合。D正确。故选:C.
9.巨杉是地球上最大生命体,高达百米。巨杉的生长离不开细胞的分裂,下列哪种结构不具备分裂能力(▲)
A.芽的分生组织
B.根的分生区
C.茎的导管
D.茎的形成层
【答案】
C
【解析】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
【分析】主要熟练掌握植物的组织的特点及功能,即可正确判断。
【详解】植物的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如芽的分生组织、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不具备分裂能力。故选:C.
10.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A.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C.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
D.更好地缠绕其他物体向上生长
【答案】
B
【解析】茎的主要功能是向上伸长占有空间,使枝叶最大可能地获取阳光,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体现。
【分析】熟练掌握植物茎的作用,是回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A、错误,植物主要是用叶进行光合作用的;C、错误,这与呼吸作用无关,因为呼吸作用不需要光能;D、错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缠绕他物向上生长;只有B正确。对植物来说,茎的主要功能是向上伸长占有空间,使枝叶最大可能地获取阳光。故选:B.
11.某地区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该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
项目
甲型叶
乙型叶
表面积/m㎡
292
144
体积/mm3
64
63
表皮厚度/μm
14
24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答案】
A
【解析】结合题意分析表格:甲型叶和乙型叶比较,其体积相等,但是甲型叶的表皮薄,因此叶面积大,这样能够增大与环境的接触面积。生物具有的形态特征,都是长期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以及叶片面积的大小与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关系,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蒸腾作用、光合作用与叶片之间的适应关系。
【详解】叶面积的大小主要与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有关,一般两者都是呈正相关的关系。该地区春季低温潮湿、表中数据可知:甲型叶表面积大,表皮厚度小,应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增强蒸腾作用。夏季高温干旱,乙型叶表面积小、表皮厚度大,生长在夏季,降低了蒸腾作用,但不利于光合作用。故选:A.
12.“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
A.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
B.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
C.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
D.过滤尘土和净化空气
【答案】
C
【解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详解】森林是大自然的保护神,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下雨时节,森林可以通过林冠和地面的残枝落叶等物截住雨滴,减轻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增加雨水渗入土地的速度和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减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林木盘根错节的根系又能保护土壤,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如果土壤没有了森林的保护,便失去了涵养水分的能力,大雨一来,浊流滚滚,人们花几千年时间开垦的一层薄薄的土壤,被雨水冲刷殆尽。这些泥沙流入江河,进而淤塞水库,使其失去蓄水能力。森林涵养水源,降雨量的70%要渗流到地下,由于森林蒸腾作用巨大,散失的水分特多,森林地区空气湿度大,降水多,体现了无雨它能“吐”。
故“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体现了森林能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故选:C.
13.在一次抢答题比赛中,老师问:“如果你进行一次野外生存训练,随身只带有塑料袋而没有矿泉水,到达仅有植物生长而没有自然水资源的地方,如何获取生存用水?”小苏同学马上回答:“用塑料袋套在植物体上取水。”利用的是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根的吸收作用
【答案】
C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据此解答。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详解】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因此森林地区,降雨量较多。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由上可知,用塑料袋套住植物,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出来,遇到塑料袋凝结成水滴,即可收集到水了。故选:C
14.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正确的是(▲)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控制气孔开闭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答案】
C
【解析】【分析】【详解】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与细胞的含水量有关,保卫细胞具有细胞壁,故A错误;
15.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送到根部的顺序依次是(▲)
①根的木质部
②根的韧皮部
③茎导管
④叶柄筛管
⑤叶柄导管
⑥叶脉
⑦茎筛管
A.⑥⑤③①
B.⑥⑤⑦②
C.⑥④③①
D.⑥④⑦②
【答案】
D
【解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导管和筛管的作用。
【详解】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所以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输送的道路:⑥→④→⑦→②.故选:D.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来源于树木的木质部
B.成语“藕断丝连”中的丝是指茎中的筛管
C.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不折断,这是因为其木质部发达
D.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变化
【答案】
B
【解析】木质茎结构如图:
由图可知,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木质茎的结构特点。
【详解】A、做桌椅常用茎中的木质部,里面有木纤维,使桌椅比较结实。A正确;B、藕丝是藕的导管壁增厚部连续成螺旋形的导管。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为3~5微米。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因此属于输导组织。B错误;C、木质部有大量的木纤维组成,坚硬,有很大的支持作用。故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连根拨起,而树干却折不断。C正确;D、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状况有关。由于一年中气候条件不同,形成层由活动有盛有衰,这就使其所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薄有厚。因此,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形态出现差异,因而出现年轮。春季,气温回暖,形成层细胞分裂旺盛,分裂后的细胞大而壁厚,颜色浅,质地较软,这样的木材称为春材;秋季,形成层分裂减慢,以后细胞生长减慢,壁更厚,体积缩小,颜色变深,质地较硬,这样的木材被称为秋材。因此一个年轮内,呈现出的春材是颜色较浅、质地较软,秋材颜色较深、质地致密。D正确。故选:B.
17.植物体在进行下列生理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⑤无机盐的运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分析】明确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
【详解】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保卫细胞因内壁较薄而外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当气孔张开时,光合、呼吸、蒸腾作用都得以顺利进行,蒸腾作用顺利进行又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当气孔闭合时空气无法进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无法获得氧气都无法顺利进行;同样水蒸汽无法通过气孔散失,蒸腾作用进行不畅也致使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受阻。故选:D.
18.三台郪江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那里有很多千年古树,有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可是,这样的古树还是照样枝繁叶茂。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
A.全部韧皮部
B.部分韧皮部
C.全部木质部
D.部分木质部
【答案】
D
【解析】【分析】【详解】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死亡。所以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可是,这样的古树还是照样枝繁叶茂,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部分木质部。故选:D.
19.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B.水分是以气态的形式通过植物体而蒸发散失的
C.蒸腾作用有利于降低叶片的温度
D.蒸腾作用能促进茎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答案】
D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受光照、湿度等的影响,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据此分析解答。
【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详解】A、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A正确;B、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B正确;C、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也有利于降低叶面温度。C正确。D、蒸腾作用只能促进茎对无机盐的运输,不能促进其吸收。D错误。故选:D.
20.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最合理的一组实验装置是(▲)
塑料袋①2水(mg/h)机盐的运输路径。
A.①和④
B.③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答案】
B
【解析】【分析】【详解】③和①对照.唯一变量是叶片,可以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①和②装置中,塑料袋扎住了花盆,不能保证水分只是来自植物,也可能来自泥土。
21.在炎热的环境中,树荫下比较凉爽,原因之一是由于树木(▲)
A.进行呼吸作用的缘故
B.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造成的
C.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
D.大量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分析】【详解】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凉爽宜人。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
22.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下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
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
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
【答案】
D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解答即可。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详解】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A正确;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B正确;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C正确;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D错误。故选:D.
23.如图所示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
【答案】
D
【解析】绿色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以及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是考查的重点内容,要理解掌握。
【详解】A.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B.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正确;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正确;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错误。故选:D.
24.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
【答案】A
【解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分析】【详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
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故选:A
25.荷全身是宝,如花可观赏,莲子可煮粥,藕可做菜等。我们食用的藕是荷的(▲)
A.根,属于营养器官
B.根,属于繁殖器官
C.茎,属于营养器官
D.茎,属于繁殖器官
【答案】
C
【解析】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分析】植物的六大器官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这部分知识要理解、掌握并会灵活运用。
【详解】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它们各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茎运到叶等其他部分,供其他部分利用,主要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一朵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进而形成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我们食用的藕是地下茎,属于变态茎部分,是营养器官。故选:C.
26.在学习《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时,某中学的师生置身于桃园中,观察、体验、探索、思考,教学效果特别好。请你就师生共同探讨的几个问题作答:
(1)桃树栽种得疏密有致是为了提高右图中过程
▲
(填字母)的效率,该生理活动进行的场所是
▲
。
(2)桃树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是由右图中过程
▲
(填字母)产生的,该过程主要在细胞的
▲
内进行。
(3)桃树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内的
▲
运输到叶片,其输送的动力源自右图中的过
程
▲
(填字母);而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则是通过
▲
运送到果实贮存。
(4)桃肉鲜美多汁,甘甜可口。甜味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
中。
【答案】(1)A;叶绿素体;
(2)B;线粒体;(3)导管;C;
筛管;(4)液泡
【解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光能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一有机物(储叶绿体存着能量)+氧。(1)植物的光(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详解】(1)光合作用指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桃树栽种的疏密有致能使植物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因此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A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2)B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因此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B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这一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3)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他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动力来自于C蒸腾作用。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故答案为:(1)A;叶绿体;
(2)
B;线粒体;
(3)导管;C;筛管;
(4)液泡
27.如图所示是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由于
▲
(填序号)有很强的支持力。
(2)输导有机物的筛管位于序号
▲
的内侧的
▲
部。
(3)④的结构名称是
▲
。
【答案】(1)③;
(2)①;
韧皮;(3)髓
【解析】木本植物茎结构,如图由外到内依次为:①树皮、②形成层、③木质部、④髓;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其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贮藏营养物质。
【分析】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和草本植物茎的结构的区别在于有无形成层。
【详解】(1)图中③的名称是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2)图中的标号①叫做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3)④的名称是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贮藏营养的作用。故答案为:(1)③;(2)①;韧皮部;(3)髓
28.下图是四种常见的植物的茎,请根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不同茎的名称:甲
▲
,乙
▲
,丙
▲
,丁
▲
。
(2)四种茎的生长方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目的只有一个,即
▲
。
【答案】(1)葡萄茎;
缠绕茎;
直立茎
;攀缘茎;
(2)充分利用阳光
【解析】【分析】【详解】(1)图中甲为葡萄茎、乙为缠绕茎、丙为直立茎、丁为攀缘茎;(2)四种茎的生长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是为了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答案为:(1)葡萄茎;
缠绕茎;
直立茎
;攀缘茎;
(2)充分利用阳光
29.有消息报道称,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下列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中不正确的是(▲)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C.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有水蒸气
D.“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答案】
D
【解析】(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2)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3)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窗口”。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详解】A、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A正确;B、无机盐溶于水中,因此“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B正确;C、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可能是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或氧气,C正确;D、“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导管运送到树木各处,而筛管运输有机物,D不正确。故选:D.
30.观察下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
▲
,其功能是
▲
。右图表示
▲
,其功能是
▲
。
(2)在各图的旁边用箭头表示水分或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
A.上、下两端的细胞壁消失,形成筛孔
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
C.上、下相连的细胞没有界线
D.上、下相连的细胞质完全融合
【答案】(1)导体;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盐;(2)如图所示:
(3)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导管、筛管的特点、功能。解答时可以从导管、筛管的特点、功能和运输方向方面来切入。
【分析】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导管、筛管的特点和功能。
【详解】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1)根据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导管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相连的部分细胞壁消失),而筛管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因此左图表示导管,其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右图表示筛管,其功能是运输有机物。(2)左图的表示水分的运输方向↑;右图表示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即
(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细胞壁没有完全消失,上、下相连的细胞有界线,上、下相连的细胞质部分融合。
故答案为:(1)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2)
(3)
B.
3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有些植物的茎过于纤细而无法直立,只好依赖其他物体作为支柱。比如黄瓜、丝瓜、葡萄及爬山虎等,这些植物的茎都有一套特殊的“攀登”装置。葡萄靠茎上的卷须攀缘而上;爬山虎利用短枝上的吸盘附着于墙壁上。有些植物的茎没有卷须、吸盘等特殊的附属结构,但它们的茎却能以缠绕的方式沿着其他物体生长,如牵牛花、紫藤等。铺草坪的结缕草以及人们通常栽培的草莓、红薯,们能向四面八方蔓延。
(1)这些植物具有不同形式的茎,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
▲
(填“适应”或“不适应”)。
(2)由短文可知,黄瓜、爬山虎的茎属于
▲
茎,牵牛花、紫藤的茎属于
▲
茎,草莓、红薯的茎属于
▲
茎。
【答案】(1)适应;(2)攀缘;缠绕;匍匐
【解析】【分析】【详解】(1)生物适应环境是指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身的变化,从而达到与所生存的环境相协调的目的。植物具有不同形式的茎,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2)攀缘茎是因为它们的茎过于纤细而无法直立,只好依赖其他物体作为支柱,大多有卷须和吸盘。如爬山虎的茎。缠绕茎没有卷须、吸盘等特殊的附属结构,它只能以缠绕的方式沿着其他物体生长,如牵牛花的茎。匍匐茎是平伏于地面生长的茎。细软,不能直立,沿地面生长,来扩大营养面积,还可营养繁殖,如草莓、红薯的茎。答案为:(1)适应(2)攀缘;缠绕;匍匐
3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图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方法
A处韧皮部环割
B处韧皮部环割
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不作处理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当细胞液的浓度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填组别)。
【答案】(1)根;大于(或>);(2)第二组和第四组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导管筛管的位置功能。可以从根适于吸收的特点、根吸水的原理、导管筛管的位置功能方面来切入。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导管、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详解】(1)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水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2)筛管是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从A处韧皮部环割,A处下面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仍然可以通过筛管运输到根部;而从B处韧皮部环割,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完全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不能进行呼吸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死亡。根得不到有机物被饿死,最终导致树木死亡。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从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根吸收的水仍然能通过导管运输到A处下面的叶片,只是A处上面的叶片得不到水,因此只有A处上面的部分死亡,而整株月季不会死亡;但是从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人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运输水分的导管整个被割断,B处上方等不到水,因此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也能生长,最终导致死亡。故答案为:(1)根;大于(或>);(2)第二组、第四组.
33.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
。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
。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
▲
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答案】故答案为:(1)作对照;(2)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回答合理即可);(3)环割切口处。
【解析】本题以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的实验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此题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方面切入。
【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作出假设,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作对照。(2)作出假设:根据问题,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怎样运输的呢?作出假设: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3)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实验变量是树皮是否环割,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环割切口处的变化,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树皮环割是破坏了树皮中的韧皮部中的筛管,筛管是运送有机物(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输导组织,从上到下运输,积累在破坏部分的上方。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1)作对照;(2)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回答合理即可);(3)环割切口处。
34.选一个生长旺盛的杨树枝条,在其基部剥去一圈树皮,过一段时间后,伤口上部的树皮长成了节瘤(如下图):请回答:
(1)本实验证明,树皮具有运输
▲
的结构,该结构叫
▲
。
(2)枝条上部仍然能获得足够的水分,是因为
▲
。
(3)若将杨树主干基部的树皮全部剥掉,会导致杨树死亡,其原因是
▲
。因此“树怕伤皮,不怕空心”。
【答案】(1)有机物;筛管;(2)仍有木质部,导管仍能运输水和无机盐;(3)根得不到营养物质而死亡
【解析】本题考查导管、筛管的位置及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茎的结构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
【分析】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详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而木质部没有受损,导管仍能运输水和无机盐,枝条上部仍然能获得足够的水分,枝条上部仍然可以存活。若将杨树主干基部的树皮全部剥掉,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故答案为:(1)有机物;筛管(2)仍有木质部,导管仍能运输水和无机盐(3)根得不到营养物质而死亡
35.荷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答案】B
【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2)莲藕的食用部分属于茎,茎中富含淀粉。荷花的茎(藕)生长在泥中,茎的孔道与叶柄中的孔道相通,叶伸出水面,能为茎的呼吸提供氧气。
【分析】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晚上均能进行,A错误;B、荷花的叶柄和茎中都有孔道,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送,能将空气送到根部,B正确;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莲藕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于茎,茎中富含淀粉,C错误;D、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种子的数目是胚珠的数目决定的。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D错误。故选:B.
36.如图是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A、D代表的结构名称:A.
▲
;D.
▲
;
(2)图中属于分生组织的是
▲
(填字母)。
(3)图中C是
▲
,内含
▲
。
(4)在茎中,对茎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
(填字母)。
【答案】(1)木质部;树皮;(2)B;(3)韧皮部;筛管和韧皮纤维;(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及木质茎的生长。解答时可以从茎的结构、形成层的功能方面来切入。图中A是木质部,B是形成层,C是韧皮部,D周皮。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分清茎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详解】(1)由分析可知:A是木质部,D周皮。(2)由图中B是形成层,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3)C是韧皮部,内含筛管和韧皮纤维,其中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4)D是周皮,对茎起到保护作用。故答案为:(1)木质部;树皮;(2)B;(3)韧皮部;筛管和韧皮纤维;(4)D
37.如图所示,图A表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B表示叶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请分析回答:
(1)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图A中的[]
▲
(填序号和名称),
(2)比较图B中的曲线a、b,可以发现a曲线表示的生理活动在白天进行,而在晚上几乎停止了。b曲线表示的生理活动全天都在进行,a曲线表示的是绿色植物的
▲
作用。
(3)图A中[2]和[3]表示的是叶肉细胞,对曲线a所示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们的细胞质里含有
▲
,它是“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4)图B中曲线b表示的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是
▲
。
(5)“干旱会使农作物减产”这反映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
【答案】
(1)6;气孔;
(2)光合;(3)叶绿体;(4)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5)环境影响生活
【解析】(1)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需在光下才能进行,分析右图中的曲线可知:曲线a表示的是光合作用在一天中的进行情况,因为该生命活动在夜间时不进行。(3)叶的大多数内部组织分化成富含叶绿体的薄壁组织,如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及保卫细胞,使叶呈现绿色,能旺盛地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是“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4)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不受光照的限制。因此可以判断图B中曲线b表示的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干旱会使农作物减产”表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详解】略
38.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
的环境中为佳。
A.高温干燥
B.高温潮湿
C.低温干燥
D.低温潮湿
(2)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
▲
。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
▲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
。
(4)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
▲
。
【答案】(1)
A;
(2)防止水银蒸发,造成污染;(3)光合作用;黑暗;(4)大气压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环境中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分析】考查考查了蒸腾作用的意义,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学生要学会对生物实验分析、表达和运用能力。
【详解】(1)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有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所以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为佳。(2)水银有毒,蒸发后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上面的水可以起到防止水银蒸发的作用。(3)因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叶片光合作用消耗水后,产生压强差,水银会上升。植物只有在有光照的时候才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把植物放在黑暗处可排除该因素的影响。(4)不同的大气压环境中,水银上升的高度不同。故答案为:(1)A;(2)防止水银蒸发,造成污染;(3)光合作用;黑暗;(4)大气压
39.为了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取叶片数量和形状大小相同的三株幼小的凤仙花植物,分别插入三个相同的量筒中,量筒中加人同样多的清水,在水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使油膜覆盖水面,量筒口用棉花团封闭,将三套装置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环境(①光照、潮湿;②光照、干燥;③黑暗、干燥)条件下,测出相同时间内量筒中的失水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分析,可以根据
▲
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
(2)如要研究光照因素对植物蒸腾量的影响,应采用
▲
(填“①和②”“①和③”或“②和
③”)环境条件下的两套装置进行实验。此实验属于
▲
(填“定性实验”或“定量实验”)。
【答案】(1)量筒中的失水量;(2)②和③
;定量实验
【解析】【分析】【详解】略
40.气孔在叶表皮上的分布,不同种的植物有不同的规律。下表是几种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情况(单位:个/c㎡):
部位数目种名
上表皮
下表皮
白睡莲
46000
0
柞树
0
34500
美人草
0
2500
含羞草
18700
30200
小麦
4700
3200
苜蓿
16900
13800
苹果
0
29400
铃薯
5100
16100
番茄
1200
13000
玉米
5200
6800
(1)一般情况下,水生植物的气孔分布在浮水叶的
▲
。
(2)据调查,1/3的陆生植物叶片上、下表皮都有气孔,由上表可知
▲
更多些,有些
▲
没有气孔。
【答案】(1)上表皮;
(2)下表皮;
上表皮
【解析】【分析】【详解】略
41.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片和3片叶片。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
。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
▲
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
▲
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答案】【实验结论】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的速率越大;
【分析应用】(1)导管;(2)蒸腾;(3)减去部分枝叶(叶片)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过程。本题采用转换法设计实验,从图中可知,叶片越多,含染液的位置越高,说明叶片面积大,植物输送水分的速率越快。
【分析】要探究一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时,就要以该因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同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该同学设计的实验科学合理、实验结果可靠。
【详解】玉通过观察图片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分的速率越大。分析应用:水分是由导管运输的,所以导管会变红。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水分主要通过叶上的气孔散发到体外。此剪去部分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水分的散失。故答案为:实验结论: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分的速率越大;
分析应用:(1)导管
(2)蒸腾(3)剪去部分枝叶(叶片)
42.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
▲
作用引起的。
(2)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
▲
(填“甲”或“乙”)装置。
(3)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
▲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1)蒸腾;(2)甲;(3)减少
【解析】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解答即可。
【分析】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是中考的重点,要重点理解掌握。
【详解】(1)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在白天,植物除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外还进行蒸腾作用;因此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蒸气会在塑料袋的内壁上凝结成小水珠。这些水分是植物通过根吸收的、由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塑料袋内的氧气,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甲装置;(3)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减少。故答案为:(1)蒸腾;(2)甲;(3)减少
43.张海同学在研究植物结构和生理的过程中,做了一系列实验(如下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一所示,用弹簧秤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65kg,光照6小时后,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59kg.其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2)张海同学完成了如图二所示实验,a装置中液体内的气泡主要成分是
▲
,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若图三表示呼吸作用过程,则②代表的物质是
▲
,图三中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
▲
。
【答案】(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2)氧气;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3)二氧化碳;
乙
【解析】(1)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减轻体重。(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时放出氧气的过程。(3)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呼吸作用。据此解答。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能熟练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内容。
【详解】(1)植物根吸收来的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出去了,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减轻体重。因此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一所示,用弹簧秤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65kg,光照6小时后,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59牛.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蒸腾作用散失水分。(2)图二中试管内有叶绿体,在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a装置中液体内的气泡主要成分是氧气;a提供了光照,b无光照,结果是a中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中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氧气放出。可见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3)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不受光照的限制。因此可以判断图三中曲线乙表示的是呼吸作用.而曲线甲在6点以前和18点以后基本停止活动.可见甲明显受光照的影响应是光合作用。故答案为:(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2)氧气;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3)二氧化碳;乙
44.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润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右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
▲
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
▲
的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
。
【答案】(1)一;(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3)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多的水分等
。
【解析】科学探究要设置对照实验,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据此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步骤方法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详解】(1)叶的保卫细胞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够看达到。(2)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3)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故答案为:(1)一;(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3)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定够的水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