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边城
沈从文
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主要代表作有: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
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
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
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
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
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
归真的牧歌情调。
被尘封的大师
——沈从文
大陆的文学史原来是不谈沈从文的,到了80年代因为夏志请的《中国现代小说
史》流入大陆,沈从文、张爱玲、师陀等等自由主义作家才进入了大陆学者的视野
。
沈从文是一个被尘封了的文学大师。
沈从文在49年以前是一个影响很大的作家,49年以后一直默默无闻,甚至完全
终止了文学创作,被排挤到边缘、角落,甚至挤到厕所(他文革时被派去扫厕所)…
…
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
1948年沈从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责沈从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
他的作品代表了艺术的良心和知识分子不能淫不能屈的人格。
【题解】
具体解释:
边城,即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一座被现代文明“边缘化”的小城,大城市的腐朽生活和“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的对立面。
这里的人民安分乐生,与世无争,这里的民风淳朴,这里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情节梗概】
小说以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二三十年代的恬静生活为背景,展开了一个悲剧故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小儿子傩送并喜欢上了他。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两兄弟坦诚地吐露心事,相约按古老习俗以歌声相比,谁能打动翠翠,得到应和,谁就赢得爱情。而天保不善唱歌,又明白翠翠倾慕傩送的实情,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浏览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节选部分围绕哪个传统节日展开?
2.具体写了几个端午节?课文是如何安排的?
端午节
第三节:眼前的
第四节:两年前的
第五节:一年前
第六节:又回到眼前
小说节选部分梗概
第三节:叙述边城的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第四节:讲述了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的情形,傩送一句“大鱼咬你”就深深的印在了翠翠心中。
第五节:讲述翠翠和外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祖父拿天保试探翠翠,翠翠却心有所属。
第六节:迎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自读品味】
自读课文,用心品味小说中自然、纯朴的自然风物和边城人事。谈谈你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
边城美
风景美
风俗美
人情美
自读指导
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边城与众不同的特色
思考:边城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请结合第三、部分对当地节日风俗的描写进行分析。
1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太平安乐)
2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子龙舟竞赛。赛船过后,在河中捉鸭子。(官民同乐,和睦)
3正月十五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
4.中秋月夜,青年男女用对歌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着的人们必然也是与环境相匹配的。边城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身上都充满着人情味和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请分析请赏析翠翠、傩送和祖父的形象,感受人性美。
具体研读
【人物分析】
翠翠
爷爷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1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祖父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表明翠翠对爷爷的信任和依恋,仿佛一离开了爷爷便不知何去何从。
2当爷爷问翠翠敢不敢一个人看龙船时,翠翠说:“人多我不怕,但是只是自己一个人可不好玩。”到路上时,祖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翠翠,“翠翠,翠翠,人那么多,好热闹,你一个人敢到河边看龙船吗?”翠翠说:“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有什么意思。”
潜台词就是要爷爷陪着一起去,但同时表明要爷爷去不是因为自己胆小,聪明可爱,同时也隐隐道出了翠翠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爷爷的依恋。
3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会。
这是翠翠的心事与惧怕,反衬着她对爷爷深厚的感情,爷爷是她生活的依靠,更是她心灵的寄托。
4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显示出翠翠调皮、活泼的一面。她不是真的生爷爷的气,只是表现出小女孩特有的娇气和顽皮,让人忍俊不禁。
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情愫的?请结合四、五、六部分分析,体会翠翠微妙的心理。
翠翠初见船总家的老二,是在两年前的端午节看龙船,相逢不识,只当是一般的轻薄男子,没给人好脸色看。过后得知,此人就是众人口里神一样的傩送。
①(p19)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
…
②(
p19
)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③(p20)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节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④(p21)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清浪滩呢?
⑤(p22)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⑥(p23)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
拓展延伸:试把翠翠心理与以下诗歌的主人公心理相比较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和,乃敢与君绝!
翠翠形象
翠翠:聪明可爱、调皮活泼、情窦初开的乡村
少
女。她和爷爷相依为命,对爷爷充满了依恋。对傩送的爱情纯洁真挚,矢志不渝。是一个理想化、纯美化的形象。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分析爷爷是怎样的形象?
①对孙女疼爱无比,关怀备至。
为陪翠翠进城看赛龙舟,他“赶夜里到城里去请那老人来看一天渡船”
②忠于职守,忠厚善良
为了陪翠翠看赛龙舟,而请人帮忙看船。又时时挂念朋友,即刻回去替换。
他是溪边渡口的摆渡人,“在职务上毫不儿戏”。“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因此,即使外孙女几次三番地唤他回去,即使看到她情绪异常,他也会坚持渡完最后一个人才收工。(p21)
但他也不是工作狂,而是一个深爱着至亲的、心细如发的老人。他观察到外孙女的情绪反常,明白其原因,他会不失时机地采用符合外祖父身份的方式,诱导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外孙女怎样正确面对;尽管他赞赏天保,但只要外孙女不乐意,他决不勉强;翠翠爱听傩送的情歌,他就天天夜里等候;当傩送在爱神面前犹豫时,他就焦急、盼望,甚至会为外孙女连唱十首歌曲。
仔细阅读第六部分“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筸城”,分析爷爷是怎样的形象?
过渡的人感激祖父的热诚负责,给他钱,爷爷俨然生气似的,硬逼着把钱还给人家,末了还给了人家一大束烟草。
重义轻利,真诚质朴
天保:
傩送:
痴情、豪爽、慷慨。既大胆表露爱情,又爱惜手足之情,在不知情中陷入爱情的矛盾中,最后孤独地离开并死于意外。
多才多艺,性格与天保很相似,孤独地追求爱情,最后为亲情放弃爱情。
外公:
善良淳朴、工作尽职
慈善仁厚、重义轻利
祖
父
翠
翠
天
保
傩
送
亲
情
手足情
爱情
爱情
小说是怎样体现纯朴的人性之美?
小说意象分析(主题探讨)
翠翠的意象象征着什么呢?
爱与美
人性与人生优美的极致
翠翠凝聚了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无尽伤逝和眷恋
“渡船,爷爷,端午节”这些意象象征着什么呢?
少数民族古老的历史
风俗淳朴、重义轻利、正直素朴的人情美
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与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
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满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隐含了对现实生活古老美德和价值观失落的痛心,是对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希望。
【主题】
赞美:
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
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拜金主义
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美好品德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