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20 20:2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国东晋·陶渊明]
【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等重点字词的意义。
3.文言特殊句式。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方法】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CAI课件(朗诵视频、PowerPoint课件)
【学习过程】
【预习导航及知识链接】
一、知人论世(补充):
1.作家作品: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在辞官时,写下这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的诗歌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并加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有先例的田园诗。前一类以《饮酒二十首》最为有名,其中“结庐在人境”流传最广,表现了诗人淡然忘世的态度;后一类中包括中年学仕时期的《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其中《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大约在晋宋易代前后,他写下了《桃花源诗并记》这篇流传千古的作品。
在辞赋方面,其代表作有《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和《归去来兮辞》等,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在散文方面,《桃花源记》最为有名。
《陶渊明集》,梁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昭明太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萧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搜集陶渊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并为之作:《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至今还广为传颂的名句有: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解读】陶渊明当彭县令时,郡太守派督邮到各县视察。督邮来到彭泽,县吏对陶渊明说,应当穿好官服,束上腰带,去拜见督邮大人。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他把县令的官印放在县衙里,扬长而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历来为中国人所景仰所传颂。人是要有一点骨气的。不然,为五斗米折腰,还有什么人格尊严?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解读】该句后来流传演化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都讥刺为“奇文共赏”。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解读】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迫心境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恋旧林”、“思故渊”表明了作者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解读】该句赞扬刑天的勇猛,表现出陶渊明隐士性格的另一个方面——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即对当时现实的极为不满。
二、课文涉及的语文知识:
【温故知新】
1.关于“楚辞”与《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2.辞: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行文思路】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代表了陶渊明散文的基本特点。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6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为“序”和“辞”两部分。“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愉快心情和乐趣。
“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
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合作探究】
一、阅读《归去来兮辞》“序”,完成1—5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注】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句子,表怀乡之情。
③骏奔,《诗经·周颁》“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课本注解“不久”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厉所得(勉强去做)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B )①用来;②把;③因;④用来。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一词多义):
⑴ 去 ①彭泽去家百里(距离 ) ②自免去职仲秋至冬(离开 )
⑵ 故 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老朋友 ) ②故便求之及少日(所以 )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D )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5.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6.填空: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崇尚自然,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二、阅读第一段,完成7—15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7.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A.田园将芜(wú) B.奚惆怅(xī) C.以轻飏(yáng) D.熹微(xī)
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A.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同“何”,为什么; B.以心为形役 心:意愿;
C.悟已往之不谏 谏:谏止,劝止; D.知来者之可追 追:挽救,补救;
E.实迷途其未远 其:句中助词,无实义; F.舟遥遥以轻飏 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
9.下面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两项是(A D)
A.奚惆怅而独悲 惆怅:失意的样子 B.实迷途其未远 实:实在 确实
C.舟遥遥以轻飏 遥遥:路途遥远 摇摆不定 D.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行人
10.判断下面的句子特点:
A.归去来兮!(感叹句 ) B.田园将芜胡不归(疑问句,表反问)
C.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 D.问征夫以前路(状语“以前路”后置)
11.届时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⑴ 知来者之可追 [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前来的人或物
⑵ 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 古义:行人; 今义:出征的兵将
12.阅读理解填空:
⑴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它表明: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
⑵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
⑶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
13.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14.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自责、自悔、自觉、自醒
15.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⑴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译文: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
⑵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译文: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
⑶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文: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
三、阅读第二段,完成16—21题
乃瞻衡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以流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16.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A.有酒盈樽(zūn )。引壶觞(shāng )以自酌(zhuó ),眄(miǎn )庭柯以怡(yí )颜。
B.云无心以出岫(xiù ),鸟倦飞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而知还。景翳翳(yì yì )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huán )。
17.指出下面句子里的通假字: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衡”通“横”,用“门框下部的横木”指代房子。
B.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用“光影”指代日光。
1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⑴ 乃瞻衡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载欣载奔 瞻:远望; 载:且,又。
⑵ 三径就荒 三径:院中小路;就:即将、近于。
⑶ 引壶觞以自酌 引:拿过来、端起; 以:介词,用来。
⑷ 眄庭柯以怡颜 眄:斜视,这里是闲看; 柯:树枝。
⑸ 审容膝之易安 审:觉察、明白、深知; 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
⑹ 园日涉以成趣 涉:涉足、行走; 成趣:自成乐趣。
⑺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拄着; 扶老:手杖、拐杖; 流憩:游息,到处走走歇歇。
⑻ 时矫首而遐观 矫:抬、举; 遐:远
⑼ 景翳翳以将入 翳翳:阴暗的样子; 入:(太阳)落下。
⑽ 抚孤松而盘桓 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19.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动,使(面容)出现愉快的神色。
B.园日涉以成趣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C.时矫首而遐观 时:名词作状语,时时。
20.本段中出现“松”“菊”等意象有何特定含义?
答:松菊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常是高洁、脱俗的象征,诗人此处写“松菊犹存”实则是表明自己品性仍在,未被世俗污染
21.陶渊明的归隐之乐有哪几个方面?
答:家人相迎——一乐;居家之乐——二乐;游园之乐——三乐
22.阅读理解填空:
⑴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写出诗人:知足长乐,孤介傲岸的性格。
⑵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表明: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向自然开放,其乐无穷。
⑶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形象地说明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
四、阅读第三段,完成23—30题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3.为下面句中加点词注音、注释: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hóu耕作的田地)。或命巾车,或棹(zhào划[船])孤舟。既窈窕(yǎotiǎo山水幽深)以寻壑(hè深谷,山沟),亦崎岖而经丘。
2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A.请息交以绝游 息交:停止交往; 绝:断绝;全句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
B.或命巾车 或:有时; 命:叫、唤; 巾车:有车帷的小车。
C.木欣欣以向荣 欣欣:修饰作用,与“向荣”一样,表示滋长茂盛的样子。
D.泉涓涓而始流 涓涓:细小的水流; 始:副词,刚刚、才。
E.善万物之得时 善:欢喜、羡慕。
F.感吾生之行休 行:行将、即将。
25.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A.悦亲戚之情话 悦:意动用法,以(和乡里古人谈心)为喜悦。
B.乐琴书以消忧 乐:意动用法,以(弹琴读书)为快乐;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C.或棹孤舟 棹:名词作动词,船桨——划桨、划船。
D.善万物之得时 善:形容词做动词,吉祥、美好——欢喜、羡慕。
26.指出下面加点字词的古今含义:
A.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关系的人。
B.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义:耕种之事、干农活; 今义:有工作干,工作忙等。
C.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讲女子]文静而美好。
27.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用法:
A.复驾言兮焉求 宾语前置句,宾语“焉”前置。
B.将有事于西畴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西畴”后置。
C.农人告余以春及 状语后置句,状语“以春及”后置。
28.作者既说“请息交以绝游”,而后又说“悦亲戚之情话”是不是矛盾?该如何理解?
答:不矛盾。“息交绝游”是断绝与官场往来,“悦亲戚之情话”是写回归田园后生活的惬意,二者话题的角度有区别。
29.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答:⑴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⑵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⑶ 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⑷ 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这是他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30.阅读理解填空:散文第三段的作用是:为最后一段的议论与抒怀作铺垫。
五、阅读文章的最后一段段,完成31—37题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复奚疑!
3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⑴ 已矣乎 已:停止
⑵ 寓形宇内 寓:寄托; 宇内:天地之间。
⑶ 曷不委心 曷:何、何不; 委心:随心、随心所欲。
⑷ 帝乡不可期 帝乡:神仙居住的地方。 期:希望、企及。
⑸ 怀良辰 怀:怀着,趁着; 良辰:盼望、好时光。
⑹ 植杖 植:放置、放下;
⑺ 聊乘化以归尽 聊:姑且;尽:指死亡。
⑻ 乐夫天命 乐:意动用法,以(天命)为乐。
32.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用法:
A.寓形宇内复几时 省略句,省略主语“我”。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前置到动词“之(到、往)”的前面。
C.乐夫天命复奚疑 宾语前置句,宾语“奚(代词,什么)”前置到动词“疑”的前面。
33.解释下面一词多义的实词:
⑴ 策:
①策扶老以流憩 拄着 ②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③执策而临之 马鞭 ④蒙故业,因遗策 策略、法规
⑵ 就:
①三径就荒 将要、即将 ②以缚就火 靠近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⑶ 行:
①感吾生之行休 行将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 走、行走
③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实行、推行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⑤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行列、队伍
⑷ 是:
①觉今是而昨非 正确 ②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
③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这、这里 ④问今是何世 判断词
⑸ 引:
①引壶觞以自酌 端 ②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引领
③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引用 ④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取过来
⑹ 善:
①善万物之得时 羡慕、欢喜 ②素善留侯张良 好好地(对待)
③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⑺ 期:
①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期冀、希望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期限
③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 ④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限度
34.虚词“而”用做连词可表示六种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和修饰关系。写出下列句中的“而”各表示什么关系。
A.风飘飘而吹衣 修饰关系,无实义 B.门虽设而常关 转折关系,但是
C.鸟倦飞而知还 承接关系,而且 D.泉涓涓而始流 修饰关系,无实义
E.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F.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承接关系
35.虚词“以”用做介词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介绍动作实施时的工具、凭借、身份等,可翻译为“拿”、“用”、“把”、“凭借”等;介绍动作施行的原因,可翻译为“因为”;介绍动作施行时涉及的对象,可翻译为“把”、“同”;介绍动作施行的时间、处所、可翻译为“从”、“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由来,可翻译为“从”。写出以下句中的“以”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A.农人告余以春及 把 B.既自以心为形役 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从
E.常以身翼蔽沛公 用 F.而吾以捕蛇独存 因为
G.四门外皆树以青槐 介出动作对象,可不译
36.虚词“以”用做连词时,主要有以下用法:表示并列关系,可翻译为“和”、“而”、“又”等;表示目的关系,可翻译为“来”、“用来”、“去”等;表示结果,可翻译为“使得”、“以至”等;表示因果关系,可翻译为“因为”;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语,可翻译为“地”。指出下列句中的“以”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A.舟遥遥以轻飏 修饰 B.云无心以出岫 修饰
C.登东皋以舒啸 并列 D.引壶觞以自眄 目的
E.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果
36.阅读理解填空:
⑴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也摒弃了宗教信仰彼岸世界。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
⑵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
⑶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两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还有何疑虑呢!
37.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答: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六、小结
(一)综观全文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第一段写辞官归田的决心。先是自责之词,后是自宽自恕之词。表达了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第二段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和回家后的日常生活,表现了真正的隐者之乐。
第三段写作者在农村的出游经历。先重申辞官归田之志,再写与乡里故人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铺垫;后又写出游方式,最后写出游所见——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四段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内心自白。陶渊明既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赢取富贵,也不指望逃脱人生的苦难而飞临仙境,便投身自然,来保全自己心灵上的一份任意自得的境界。
本文语言清新流畅,骈散相让,音节和谐,犹如天籁。感情真挚,文气平和,诗意浓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
(二)作者的启迪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这篇“辞”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课后作业】《世纪金榜》P8“知能提升作业”——
【同步练习】
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7题(24分)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为下面句中加点词注音、注释(4分)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hóu 耕作的田地)。或命巾车,或棹(zhào 划[船])孤舟。既窈窕(yǎotiǎo 山水幽深)以寻壑(hè 深谷,山沟),亦崎岖而经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请息交以绝游 息交:停止交往; 绝:断绝;全句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
B.或命巾车 或:有时; 巾车:有车帷的小车。
C.木欣欣以向荣 欣欣:修饰作用,与“向荣”一样,表示滋长茂盛的样子。
D.泉涓涓而始流 涓涓:细小的水流; 始:动词,开始。【答案及解析】D 始:副词,刚刚、才。
3.下面对词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悦亲戚之情话”中“悦”的意思是“以……为喜悦”,属于意动用法。
B.“乐琴书以消忧”中的“乐”属于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快乐”;“琴书”是名词活作动词。
C.“或棹孤舟”的“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可以译为“划、划桨”。
D.“善万物之得时”中的“善”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欢喜、羡慕”的意思。
【答案及解析】B 乐:意动用法,“以(弹琴读书)为快乐”。
4.指出下面加点字词的古今含义(3分)
A.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关系的人。
B.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义:耕种之事、干农活; 今义:有工作干,工作忙等。
C.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讲女子]文静而美好。
5.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用法(只填A、B序号):(3分)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将有事于西畴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A.宾语前置句 B.状语后置句 【答案及解析】① A ② B ③ B 。①句宾语“焉”前置; ②句状语“于西畴”后置;③句状语“以春及”后置。
6.作者既说“请息交以绝游”,而后又说“悦亲戚之情话”是不是矛盾?该如何理解?(4分)
答:不矛盾。(1分)“息交绝游”是断绝与官场往来,(1分)“悦亲戚之情话”是写回归田园后生活的惬意,(1分)二者话题的角度有区别。(1分)
7.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4分)
答:⑴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1分)⑵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1分)⑶ 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1分)⑷ 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1分)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文后,完成8—13题(24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先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①去留。环堵②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③,箪瓢屡空,晏如④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⑤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⑥?
【注释】①吝情:感情上计较。②环堵:四周墙壁。③短褐穿结:褐,粗麻布;穿结,穿孔补绽。④晏如:安然。⑤黔娄:春秋时鲁国高士。⑥无怀氏、葛天氏:传说是上古帝王,这里指上古原始纯朴社会阶段。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亦不详(详细地知道)其姓字 B.性嗜(shì,特别爱好)酒
C.既(既然)醉而退 D.或(有时,有人)置洒而招之【答案及解析】C 既:已经。
9.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因以为号焉
A.号呼而转徙 B.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C.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D.王磐,家于城西,有楼三楹,以西楼为号
【答案及解析】D 号:别号,指人名字以外的自称。
10.在括号内写出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9分)
⑴ 焉 ①因以为号焉(   )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③焉用之郑以陪邻 (   ) 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
⑵ 其 ①亦不详其姓字 (   ) ②亲旧知其如此 (   )
③即以其人之道,还沾其人之者 (   )
④吾其还也 (   ) ⑤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答案及解析】焉:①用于陈述句末,表陈述句气 ?②哪里 ③为什么 ④怎么
其:①他的 ②他 ③那个 ④表商量语气 ⑤其中
11.对下面两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曾不吝情去留     ②不求甚解
A.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B.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C.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答案及解析】C。
D.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12.对“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的话很像这一类人所说的吧。
  B.他的话说的好像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答案及解析】B。
  C.他说(五柳先生)就像是这样一类人吧。
  D.他谈到(五柳先生)这类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吧。
13.下面对文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到“因以为号焉”一段话中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平常人。【答案及解析】A。(“不为人所知的平常人”错。“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B.“赞”是附在正文之后,用来评论史事或认识的文字,最早的“史论”即指此而言。
  C.文中“箪瓢屡空”语出自《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后人因而用“屡空”代指安贫乐道。
  D.文末“无怀氏”“葛天氏”句,表明了作者希望生活在上古那种生活安乐、恬淡自足、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中。
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4—18题(18分) 归园田居(节选) 归园田居(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4.解释诗中加点的字(6分) 荫: 罗: 兴: 带: 荷: 荒秽:
【答案及解析】荫:遮蔽;罗:排列;兴:起床;带:通“戴”,戴着;荷:扛着;荒秽:荒地杂草。
15.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3分)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答案及解析】C “暧暧”和“依依”不可互换。“暧暧”是迷蒙隐约的样子,从人的视觉写;“依依”是轻柔随风摇动的样子,从景物的角度写。
16.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答案及解析】D 两句诗意境不同。前者渲染安然静谧,怡然自得的氛围,恬静的田园风光;后者主要是渲染静,静得无生气,写鸡鸣狗吠主要是以动衬静,突出静。
17.“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 (2分)答: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
18.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
(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答: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1分)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2分)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举例1分)
四、文本基础知识,19—28题(30分)
1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熹微(xī) 流憩(qì) 稚子(zì) B.西畴(chóu) 盈樽(zūn) 眄庭(miǎn)
C.轻飏(yáng) 惆怅(zhōu)壶觞(shāng) D.出岫(yóu) 翳翳(yì) 盘桓(huán)
【答案及解析】B A稚—zhì;C惆—chóu;D岫—xiù。
2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C.曷不委心任去留 D.携幼入室,有洒盈樽
【答案及解析】D A衡——横;B景——影;C曷——何。
21.对下列短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园将芜(荒芜) 乃瞻衡宇(世界) 三径就荒(近于) 有酒盈樽(满)   
B.引壶觞(拿来) 审容膝(仔细看) 策抚老(拄着) 矫首遐观(举、抬起)
C.息交绝游(断绝) 出岫(山穴,小峰) 西畴(田地) 巾车(车帷)
D.寻壑(山沟) 耘耔(除草) 东皋(高敞地) 聊乘化(姑且)
【答案及解析】C A宇:屋檐;B审:觉察;D耔:培苗。
22.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园日涉以成趣
A.或棹孤舟 B.眄庭柯以怡颜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外连衡而斗诸侯
【答案及解析】C 例句中的“日”做动词“涉”的状语,可译为“每天”。A项中的“悼”做名词的时候,当“木浆”讲,这里用作动词“划”。B项中的“怡”是使动用法,使颜怡。C项中的“翼”做动词“蔽”的状语,可译为“像翅膀一样”,D项中的“斗”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诸侯)相斗。
23.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译文: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
B.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译文:农人告诉我春天就要到了,他有事要到西边的田地里去。
C.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译文: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感叹我的一生将要过去了。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姑且顺应自然之变化,直至生命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答案及解析】B 不是“他”,是自己。事,农事活动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为什么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快要
C.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劝说 D.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遐:远
【答案及解析】C 谏:改正,劝止。
2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B.田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C.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D.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答案及解析】A 扶老:拐杖
26.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田园将芜胡不归”同类的一句是(  )(3分)
A.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C.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D.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答案及解析】A A和例句都为疑问句,其它为陈述句。
27.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一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答案及解析】A 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诗句展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风格也颇为悲愤慷慨。
  D.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过一定的消极影响。
28.文学常识填空(3分)
“归去来兮辞”即归去 的意思,“来”“兮”皆为语气助 词,“辞”是一种押韵 的文体。本文是陶渊明 辞去彭泽县令 后归田时所作。《宋书》里记有他辞官的情况:“郡遣督邮(郡之重要佐吏,掌督察县乡等事)至县,吏白应束带(整饰衣冠束上腰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即日解印绶(系印章的丝带)去职,赋《归去来》。”
五、语言拓展延伸(4分)
29.仿照划线句子的形式,续写两个句子
  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你是一只前世的鸟,翱翔在异域天空;
【参考答案】你是一只青绿的叶,处身于花团之中;你是一株傲霜的菊,绽放于红尘之外;你是一只翱翔的鹰,盘旋在苍穹之中;你是一轮明净的月,高挂在凡间之上;你是一江清澈的水,长流于高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