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课件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课件2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3 11:1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去来兮辞
目 标
01
02
03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分析其人生目标的变化过程。
体会”辞”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色。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文中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作者及作品介绍
1、已学篇目:《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2、陶潜,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人。他29岁入仕,几仕几隐,41岁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从彭泽县令上辞官归隐,从此不再复出。
3、实力派偶像:田园诗派第一人,名家追随,众人膜拜。
名家话陶潜
李白: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
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
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
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
思考:陶渊明为何如此受后人推崇?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书·陶潜传》: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作品主要内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题材
思想内容
代表作品
田园诗
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情趣。
《归园田居》、《饮酒》
咏怀诗
寄寓抱负,多悲壮慷慨之音。
《咏荆轲》
作者档案
姓名:
字号:
生卒年月:
朝代:
家庭出身:
职业:
个人爱好:
陶潜(或陶渊明)
字元亮号,靖节先生 自号五柳先生
365—427
东晋
农民,作家
喝酒 读书 写作 耕田
没落官僚地主
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特点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般押韵。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

文体特点
第一段:押两个韵:①uì韵,韵脚是“归”、“悲”、“追”、
     “非” ②ì、uì韵,韵脚是“衣、微”
第二段:押两个韵:
    ①un韵,韵脚是“奔”“门”“存”“樽”
    ②an韵,韵脚是“颜”“安”“关”“观”“还”“桓”
第三段:押一个韵ou
韵脚是“游”“求”“优”“畴”“舟”“丘“流”“休”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
    脚有 “之”“期”“耔”“诗”“疑”
文体特点
1.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习题巩固
2.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影响很大。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D、《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
习题巩固
两晋无文章,
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
        ——欧阳修
题 解
归去来兮辞:也即是归去的意思。
“来”、“兮”都是语助辞。?
辞表示所属文体。
字音认读
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稔(rěn)  壶觞(shānɡ)  矫首(jiǎo) 崎岖(qí qū) 轻飏(yáng)
B.西畴(chóu)  眄庭柯(gài)  遐观(xiá) 流憩(xì) 涓涓(juān)
C.翳翳(yì)  沟壑(hè) 斟酌(zhēn) 东皋(gāo) 进谏(jiàn) 
D.曷不(hé) 惆怅(chóu)(chànɡ) 熹微(xī) 船棹(zhào) 遑遑(huánɡ)
1.今是昨非: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到过去的错误。
2.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序言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1、做官原因:家贫、多子、无术
序言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2、辞官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程氏妹丧于武昌。
行文顺序
家中之乐
田园之乐
交往之乐
出游之乐
文本探究
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什么样的深刻内涵?
这句话运用了典故。“三径”是隐士住处的代称;“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指自己高洁的品格犹在。这两句话意蕴丰富,既表达了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恨自己不能早些归来的感叹。
文本探究
2.体会“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句话的艺术效果。
用“无心”形容流云,用“知还”形容倦鸟,把“云”、“鸟”都人格化了,作者将感情寄托在物上,通过云的自由自在,写自己的自由自在,而如今归田,恰似一只倦飞的鸟儿急于返巢,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序文中提到的辞官原因最根本的一条是对官场生活过于沉溺,恐难以自拔,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B. “悟已往之不谏”,过去的已成为事实,不可改变了,后悔之意溢于言表。“知来者之可追”,未来的事还可以有所补救,让自己有了一点安慰,用今“是”而昨“非”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 C. 文章有感慨,有追求,有遗憾,有满足,但这一切都不是空发议论,而是借助于景物的形象描写。情在景中,景与物也有人情和个性。 D.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几句,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过去做官本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而知还。社会动乱黑暗,个人已到了迟暮之年,但仍要保持晚节。这里“抚松”和上文“松菊犹存”一样,寄寓深远。
习题演练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
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古今异义
(5)幼稚盈室 幼稚
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特殊句式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往)
4、引壶觞以自酌(介词,表承接)
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
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
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以”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