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6
粗盐的初步提纯
第6章 溶解现象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D
D
C
1
2
3
4
B
5
C
D
见习题
见习题
6
7
8
9
10
见习题
见习题
11
D
1.【中考·海南】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蒸馏
D
2.【中考·青岛】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 其中正确的是( )
D
3.【中考·益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
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点拨】用天平称量物质时,遵循“左物右码”,粗盐要放在纸上,防止腐蚀托盘;粗盐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温进行蒸干;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答案】C
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B.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C.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
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点拨】过滤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滤纸;蒸发结束后要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应用玻璃棒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转移到纸上;粗盐提纯只是将粗盐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除去,实验结束后得到的白色固体中除了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答案】B
5.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以计算精盐的产率。下列可能引起产率偏高的原因是( )
A.粗盐未完全溶解
B.溶解粗盐的烧杯壁上沾有不溶性杂质
C.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蒸发时有液滴飞溅出去
【点拨】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待过滤液通过滤纸与漏斗之间的缝隙进入烧杯中,使精盐中含有难溶的杂质,造成产率偏高。
【答案】C
6.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有以下操作: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第一次称量时右盘忘记放纸片
③加热过程中有液体溅出 ④滤液浑浊时就蒸发
⑤转移固体不完整 ⑥提前撤离酒精灯
导致精盐产率偏低的可能原因是( )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⑥ D.②③⑤
【点拨】④滤液浑浊时就蒸发,会造成泥沙等进入得到的精盐中,称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大,而使精盐的产率偏大。⑤转移固体不完整,则会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⑥提前撤离酒精灯,会造成获得的精盐中含有水分,称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大,而使精盐的产率偏大。故②③⑤会导致精盐产率偏低。
【答案】D
7.【中考·河北改编】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过滤操作。过滤时,最好先将上层液体倒入过滤器,然后再倒入混有沉淀的液体,以免________________,使过滤速度过慢。
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若倾倒液体时液面
高于滤纸边缘(其他操作均正确),则得
到的精盐质量会________(填“偏大”
“不变”或“偏小”)。
沉淀堵塞滤纸
偏大
8.【中考·泰安节选】如图是初中化学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利用图1进行粗盐中难溶
性杂质去除和配制一定
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
液的实验。
(第8题图1)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 g。如
按图2进行称量和量取,其他操作
均规范无误,最终导致配制的氯
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
B、D、C
(第8题图2)
小于
9.【中考·怀化】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均不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玻璃棒 B.烧杯
C.漏斗 D.试管
D
10.【中考·盐城改编】大海资源丰富,引人不断探索。从海水中可以提取粗盐(含少量泥沙和CaCl2、MgSO4等可溶性杂质)并计算产率,小明利用下图流程进行除杂,得到精盐。
①操作1需在________(填字母)中进行。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
②操作2的步骤为称量、溶解、过滤、__________。其中溶解操作:将5.0 g粗盐逐渐加入10 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2 g。
A
蒸发结晶
③操作3的步骤为“盐洗”(即用NaCl溶液进行浸洗粗盐,以溶解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过滤、烘干,则“盐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______次称量。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及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都属于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饱和
3
混合物
④计算产率:得到精盐3.2 g,则精盐的产率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引起精盐产率偏低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84.2%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并使用游码(或粗盐没有充分溶解,或过滤时有滤液损失,或蒸发时有液体溅出,或固体未完全转移等)
⑤小明称取实验制得的精盐2 g,加入盛有8 mL蒸馏水的烧杯里(实验条件下水的密度为1 g·mL-1),完全溶解,配制所得的NaCl溶液的浓度低于2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盐不纯有杂质(或未完全烘干)
11.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初步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图1:
(第11题图1)
(1)滤渣是粗盐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四次用到玻璃棒,分别是:
第一次:溶解时搅拌;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次:将精盐从蒸发皿中转移出来。
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过滤时引流
蒸发时搅拌
(3)本实验从滤液中得到精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参考图2溶解度曲线图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第11题图2)
(4)看图可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 g,本实验溶解3.6 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________mL。增加蒸馏水的用量虽然能加快粗盐的溶解,但会引起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35~37之间均可)
10
蒸发溶剂时间会大大延长,消耗燃料
【点拨】(1)滤渣是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2)第二次是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第三次是蒸发,蒸发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明显,降低温度只能析出很少量的晶体,故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精盐;(4)看图可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约为36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氯化钠,则溶解3.6 g氯化钠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10 g,即10 mL。若加入的水量过多,要得到氯化钠晶体则会增加蒸发溶剂的时间,浪费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