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空气与生命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3Fe+4O2Fe3O4 B. CO2+Ca(OH)2CaCO3↓+H2O
C. 2S+3O22SO3 D. H2O2H2O+O2↑
2.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 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 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 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
3. 下列对植物体呼吸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任何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B. 是一个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C. 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
B. 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可用湿布盖灭
C. 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 将燃着的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原因是提高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后,恢复到室温,瓶内压强明显变小的是………………………………………………………………………………………( )
①硫 ②碳 ③红磷 ④铝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装置Ⅰ可作为固液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 装置Ⅱ制取气体时,可用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C. 能否选用装置Ⅲ或Ⅳ来收集气体,只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
D. 装置Ⅴ可用于收集H2、O2等气体
7. 今有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0g,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气体质量减少了9g,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不可能的是…………………………………………………………( )
A. 1g氢气和9g氧气 B. 2g氢气和8g氧气
C. 5g氢气和5g氧气 D. 氢气占总量的20%
8. 瓶中萌发的种子所释放出的气体,能使燃烧的火焰熄灭,这是因为…………………( )
A.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B. 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D. 光合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9. 下列实验原理及装置正确的是…………………………………………………………( )
10. 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
A. 补充大棚CO2 B. 补充大棚O2
C. 降低大棚温度 D. 降低大棚湿度
11.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
A. 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 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C. 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D. 在自然界中,生物遗体和排出物中的碳是不能循环利用的
12.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的针筒注射器,将白磷放入试管后,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活塞从原来的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 )
A. 1mL刻度 B. 5mL刻度 C. 9mL刻度 D. 8mL刻度
13.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装置②干燥O2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
B. 装置①可作为CO2的发生装置
C. 装置③可用作O2的收集装置
3990975262890 D. 装置④是收集CO2气体的验满方法
14. 如图所示,实验室里有一套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氧气
B. 锥形瓶里加入大理石,分液漏斗里盛放稀硫酸,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C.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混合产生了气泡,立即开始收集气体
D.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实验台上
39751008953515. 如图中A、B、C为膈肌三种不同状态,当肺泡内氧气含量最高时,膈肌应处于…………………………………………………(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均有可能
16. 加热一定质量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如图所示相关量的变化中,不正确的是…………………………………………………………………………( )
41910008953517. 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金鱼藻,测出瓶内的含氧量后密封,将甲瓶放在黑暗处,乙瓶放在阳光下,其他条件相同,n小时后再次测出瓶内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于n小时内甲、乙两瓶内的含氧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cg
B. 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b)g
C. 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c)g
D. 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b-c)g
408241510668018. 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 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 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373380010668019. 如图实验装置被称为“人工树叶”,产物C3H8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可用作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3H8O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
B. 该装置的总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此反应中消耗3个CO2分子就产生5个O2分子
D. 该装置被称为“人工树叶”的主要原因是模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20. 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苯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的质量/g
3.9
9.6
0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6.6
2.7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表中m的值为13.5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 D. 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484822516637021. 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
NH3
CH4
HCl
O2
密度/g·L-1
1.293
0.771
0.717
1.629
1.43
溶解性
——
极易溶
难溶
极易溶
难溶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CH4,气体应从_________ 端进入。
326707510668022. 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中的CO2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在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交换。
23. 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完全分解生成两种单质。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因为撞击在气囊内产生N2的质量为21g,则分解的叠氮化钠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g。
(3)完成下列反应式:2NaN3+__________________ Na2O+3N2↑+Cu(填化学式)。
24. 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试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瓶内溶液变红
25. 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b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__________ 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A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O2,写出铁丝在收集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选用C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开始反应后,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满气体后,熄灭酒精灯后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除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方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 法收集,用此方法收集氧气,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6. 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未来科学家”小组同学取如图所示的银边天竺葵进行以下实验研究:
步骤1:把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入不透光的黑纸箱中一昼夜;
步骤2:选取生长旺盛的叶片M、N作如图处理。叶片M的部分绿色部分C处用圆黑纸片上下两面遮光处理。叶片N用放有固体氢氧化钠的透明塑料袋包套严密;
3245485337185步骤3: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左右,取下叶片M和N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10分钟;
步骤4:取出叶片M和N,用清水漂洗后放在白瓷盘中,将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均匀地滴在两张叶片上。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
①叶片M的B处变蓝色,A、C处均不变蓝色;
②叶片N不变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取材选用银边天竺葵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中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叶片M的B处现象和N的D处现象比较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本实验没有探究的光合作用中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A. 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水 B.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C.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D. 光合作用生成淀粉
E. 光合作用能制造氧气 F.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7. 有关光合作用发现历史的几个实验:
材料一:海尔蒙特实验(如图甲所示)。
材料二:1771年,英国人普里斯特利发现将薄荷枝条和燃烧着的蜡烛放在一个密封的钟罩内,蜡烛不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放在同一钟罩内,小鼠也不易窒息死亡。接着,荷兰医生英格豪斯证实,植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净化”空气。于是,人们把1771年定为发现光合作用的年代。
材料三:1864年,德国的萨g斯把一株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把其中一个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那一半颜色没有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则变成深蓝色。
材料四:1941年,鲁宾用同位素示踪法(如图乙所示)对二氧化碳或水中的氧元素作标记。
(1)海尔蒙特认为植物体生长的原料只是水。实际上,植物光合作用还需要另一种原料,这种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 。
(2)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在黑暗条件下,实验会失败,这时钟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小鼠很快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鲁宾的实验,可以发现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__________________ 中的氧元素。
四、分析计算题(共10分)
28. (4分)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20g,加入二氧化锰0.5g,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9.7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列式计算)
(3)现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消毒液,需10%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g。
29. (6分)为了测量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现取稀盐酸200g,分五次向稀盐酸中加入相同样品,每次加入样品5g,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样品中杂质不与酸反应生成气体)
实验顺序
1
2
3
4
5
生成气体的质量/g
1.76
1.76
1.76
0.44
m
求:
(1)m=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DABD 6—10. DCACA 11—15. DADAC
16—20. ADCDC
二、填空题
21. (1)O2 (2)b
22. (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 (2)气体
23. (1)2NaN32Na+3N2↑ (2)32.5 (3)CuO
24. (1)B (2)H2O+CO2H2CO3 (3)①③
25. (1)长颈漏斗 (2)c (3)3Fe+2O2Fe3O4
(4)①② (5)向上排空气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三、科学探究题
26. (1)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2)溶解叶绿素 吸收空气中的CO2 (3)验证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
(4)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O2 (5)A、E
27. (1)二氧化碳 (2)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与小鼠、蜡烛争夺氧气,小鼠会更快死亡,蜡烛会很快熄灭 (3)水
四、分析计算题
28. (1)催化作用
(2)生成O2的质量为20g+0.5g-19.7g=0.8g,
设该20g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0.8g
=,x=1.7g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8.5%。
(3)30
29. (1)0 (2)80%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