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相同
的两片叶子
安庆一中 地理教研组
一、地域分异的规模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温度带分异、海陆分异
2、区域性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内蒙古高原地理环境有差异)
自然带:在陆地上,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自然现象,称为陆地自然带。
读图5.7,你能看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
生物
土壤
陆地自然带
热量
水分
自然带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
热量
水分
生物
土壤
陆地自然带
多姿多彩的地表面貌
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自然带
热带草原带
自然带
热带荒漠带
自然带
热带荒漠带
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自然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自然带
自然带
极地冰原带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自然带
归纳表
规律图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带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请将景观图片按照合理的次序放到底图相应位置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一)
(二)
(三)
(四)
试着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根本原因?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印 度 洋
太
平
洋
北 冰 洋
请注意观察中国内蒙古东部到新疆西部的海陆距离,并分析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带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阿拉善戈壁
锡林郭勒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自然带
降水量 <200mm 200—400mm 400—600mm
请将景观图片按照合理的次序放到底图相应位置。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试着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根本原因?
(三)
(二)
(一)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自然带
自然带由沿海向内地的更替
自然带由低纬到高纬的更替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从低纬向高纬依次更替
苔原带
冰原带
从低纬向高纬自然带的更替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大陆西岸自然带从低纬向高纬更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大陆东岸自然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更替
温带森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更替(水分的影响)
冰 原 气 候
苔 原 气 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
带
草
原
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荒漠带
66°34N
23°26N
0°
西岸 中部 东岸 西岸 中部 东岸
自然带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0°
25°N
35°N
50°N
30°N
40°N
60°N
0°
10°N
10°N
温
带
草
原
带
温带
荒漠
带
温
带
草
原
带
苔原带
西岸
东岸
内部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海拔高度
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1、说出喜马拉雅山所处的纬度大约是多少?属于什么气候带?
自然带
高寒荒漠带
2、这里水平自然带是什么类型?喜马拉雅山南坡山麓的自然带(基带)是什么类型?
3、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山麓自然带为什么不同?
4、为什么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比北坡多?
垂直分异规律:
海拔高度变化,水热状况不同
0.6°C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_____
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更明显
如:乞力马扎罗山 ( 海拔5895米,3 °S)
麦金利山 (海拔6194米,63°N)
前者 垂直分带现象更明显
垂直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决定于山地的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基带的海拔高度。
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
山地草原
荒漠草原
1500
山地草甸草原
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山垫状植物
积雪冰川
北 坡
南 坡
荒漠
荒漠草原
干旱山地草原
山地草原
高山草甸
积雪冰川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有7个
自然带
高寒荒漠带
自然带
你发现高大山地的景观特点吗?
请分析A B C 三处的自然带并分析成因
山地草原
荒漠草原
1500
山地草甸草原
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山垫状植物
积雪冰川
北 坡
南 坡
荒漠
荒漠草原
干旱山地草原
山地草原
高山草甸
积雪冰川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天山北坡夏季牧场分布于森林带之上
垂直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决定于山地的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基带的海拔高度。
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海拔高度
②垂直带谱分布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①山麓地带基本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③山地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纬度、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④中低纬度高山地区表现最明显
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根本原因 分布规律 举例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
纬度更替
非洲沿20°E经
线自然带的变化
水分
海陆位置
经线延伸
经度更替
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垂直更替沿等高线延伸
喜马拉雅山
垂直自然带
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二、地域分异的规律
1、地带性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规律 概念及特点 成因 举例
水平地域分异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明显) 各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更替 纬度高低引起的热量差异,水分亦有影响 非洲沿东经200从赤道自南向北的自然带的变化
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中纬地区表现明显) 各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有规律的更替 距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也受一定的温度影响 北美大陆部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方向自然带的更替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布 海拔高度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自然带
2、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
南半球中高纬度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天山南北两侧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
森
林
荒
漠
东西两侧反映出非地带性特点
南美洲南端,由于地形阻隔,
斯 山 脉
安 第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域分异的规模
1、全球性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海陆分异
2、区域性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带
二、地域分异的规律
1、地带性分异规律
(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想一想:
为什么荒漠中会有绿洲?
鸣沙山和月牙泉
2、非地带性因素:
如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
沙漠中的绿洲;河流两岸的河漫滩草甸等。
南半球高纬度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天山南北两侧。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
2、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
(1)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绿洲(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获得太阳光热等的差异)
(3)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延伸;寒流——降温降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