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第二学期科学第二章空气与生命1-3节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度第二学期科学第二章空气与生命1-3节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3-23 09:2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年度第二学期科学第二章1-3节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卷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P:31 S:32 Mg:24 O:16 Na:23 O:16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0C,下列实验中白磷能够燃烧的是 (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①将高锰酸钾粉末加入试管中 ②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加热试管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导气管移出水面。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②①④⑤⑥⑦ C、②①③④⑤⑥⑦ D、③①②④⑤⑦⑥
5、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右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
6、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右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 合是 ( )
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a克氢气b克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混合后点燃,生成的水的质量 ( )
A.一定等于(a+b)克 B一定大于(a+b)克
C.一定小于(a+b)克 D.一定不大于(a+b)克
8、智利天文台宣布:天文学家观测到“百武” 彗星因受到越来越强的阳光照射而产生喷气现象。喷出的气体中有水蒸气、一氧化碳、甲醇(CH4O)和氢氰酸(HCN)等。据 报导可以推测,“百武”彗星中 ( )
A.存在气体,液体和固体 B.可能存在单质和化合物
C.至少含有铁矿石 D.至少含有C、N、H、O元素
9、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
10、某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判断该物质中 ( )
A。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有碳、氧两种元素
C。一定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D。一定含碳元素,可能含氢元素
11、 A十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lO克D,则B的质量是 ( )
A. 18克 B. 7克 C. 8克 D. 6克
12、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三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C、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 D、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13、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制取氧气  D.滴管滴加液体
14、人在剧烈运动时,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酸痛感消失,正确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是( )
A.C3H6O3+3O2=3CO2+3H2O B.C3H6O3+3O2=3CO2+H2O
C.2C3H6O3+3O2=2CO2+3H2O D.2C3H6O3+5O2=6CO2+6H2O
15、有甲、乙两种物质,它们分别由A、B两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已知2个甲分子跟1个乙分子化合生成2个丙分子。乙的化学式为B2,丙的化学式为AB3,,则甲的化学式为( )
A.AB2 B.A2B C. AB3, D .AB
16、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502=4CO2+2H2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 ( )
A.C2H4 B. CH4, C.C2 H2. D。C6H6
17、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烷、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 )
A. 4 : 16:11: 9 B. 8: 16:22: 9 C.8:4:11:12 D. 1:2:1:2
18、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和足量的氧气反应,消耗气体最多的是( )
A.氢气 B.红磷 C.镁带 D.硫粉
19、在反应2X=3Y+Z中,X、Y、Z表示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若X与Y的质量比为5:4,则X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
A. 10:1 B. 5:1 C. 5:2 D. 1:5
20、若3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只有氧化镁.则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 )
A.lO克 B. 5克 C. 6克 D. 12克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条2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21、如图是用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表示的关于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的模型。
(1)从反应模型中我们发现,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以上均填“可以”或“不可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里的原子重新 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从反应模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反应前后 和 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相等。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3)根据模型,写出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将X克氯酸钾和y克二氧化锰充分混合后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为止,冷却后称得反应残渣质量为z克,残渣中黑色固体物质为 克,反应产生氧气 克。
23、为了延长白炽灯的使用寿命,灯泡中放有少量红磷作脱氧剂,其作用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受热:
(3)碳酸氢铵(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氨气(NH3)、水和二氧化碳:
(4)将二氧化碳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Ca(OH)2,生成碳酸钙(CaC03)和水
(5)将黑色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中加热,通入氨气(NH3)则生成红色的铜、水和一种气体单质:
25、小雪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
号为A,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
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
烈燃烧。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F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6、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⑴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a ;b 。写出用高锰酸钾受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实验室中,用双氧水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
选用 (填标号);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如何验满? 。
27、现欲探究Fe2O3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并与MnO2的效果进行比较,甲、乙、丙三位同学同时进行H2O2的分解和气体的收集实验。实验时间均以30s为准(H2O2均未全部分解),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同学序号 质量分数相同的H2O2溶液 溶液中加入的物质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甲 100 mL 未加其他物质 a mL
乙 100 mL Fe2O3 0.5g b mL
丙 100 mL MnO2 0.5g c mL
若要检验乙同学收集的是否为氧气,可在乙同学盛有气体的容器中 。
欲探究Fe2O3在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首先应比较 和 (选填a、b、c)的大小,其次需补充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步骤):

Fe2O3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四.分析计算题:(28题3分、29题5分、30题7分)
28、将6克炭粉(C)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9、如图所示,有人制作了一个家庭制氧装置。该制氧装置由2个饮料瓶、2根软管和药剂构成,整套装
置成本不到3块钱。药剂包括过氧碳酸钠(2 Na2 CO3·3 H2O2)和二氧化锰。制氧时,先在两个饮料瓶中
加入适量的水,再往甲瓶中加入药剂,产生的气体通过B管从乙瓶导出,即可供人吸氧。
(1)为了顺利地导出甲瓶中产生的氧气,A软管在甲瓶中应 。(选填“不伸入液面”或“伸入液面”)
(2)药剂加入水中后会发生以下反应:2 Na2 CO3·3 H2O2=2 Na2 CO3+3 H2O2;
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来看,属于 反应。
(3)34克过氧化氢完全反应会生成多少克氧气
30、神州飞船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先后在太空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研究项目,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这次神州四号仍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
阅读以上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用的是液氢燃料,助燃剂是液氧,请写出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在飞船内为了使宇航员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了盛有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再生氧气;过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钠(Na2CO3)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每名宇航员每天消耗约600升氧气,按6天计算,每名宇航员至少需消耗多少千克Na2O2 (氧气密度为1.43克/升)?
②塑料
③通风口
①压电陶瓷
(产生电火花)
④铁皮
⑤燃料(丁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