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3氧化与燃烧-化学方程式 复习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2-3.3氧化与燃烧-化学方程式 复习学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20 15:5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3.2-3.3氧化与燃烧-化学方程式
一、考点分析
考点一、燃烧
1.氧化反应: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是常用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氧化反应分类:
塑料、橡胶的老化
缓慢氧化 金属锈蚀
氧化反应 自 食物的腐坏
燃 呼吸作用
剧烈氧化 燃烧
爆炸
3.燃烧: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4.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①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5.影响燃烧的因素:①可燃物不同,性质不同,燃烧现象也不同
②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6.灭火:可燃物燃烧时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有助燃剂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灭火的措施只要使其中的一个条件不成立即可。灭火的方法:①_____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______;
②_____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_______。
几点注意:①水是常用的灭火材料,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水灭火。如油类着火、电器着火等就不能用水来浇灭。
②一般火灾可用水来灭火,是利用水易吸热降低温度,从而使可燃物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式子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结为五步:
⑴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右边,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用“+”相连。
⑵配: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通常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⑶注:注明反应条件,通常写在“=”的上方或下方。“加热”常用“△”表示。
⑷标: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那么在气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如果是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的,那么在固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
⑸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
3.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4..依据化学方程进行计算依据:①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
②质量守恒定律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1)设未知量x(此时x不带单位,如“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克”是错误的);
(2)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别忘了配平);
(3)计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乘上配平的系数),写在相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包括x);
(4)在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面写出已知质量(纯净物质量)和未知量x;
(5)将有关的四个量列成比例式,求出未知量x(此时x要带单位,如x=1克);
(6)简明地写出答案。
考点三、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适用范围: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如1克水加热后变成了1克的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虽然质量相等,但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 强调的是“质量守恒”,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总和保持不变,但其体积不一定相等。
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
已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不包括没有参与反应的(反应剩余的)那部分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因为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
(1)五个不变:宏观:___________
微观:_________
(2)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_______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
(3)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二、热点题型详解
题型一、常见的燃烧反应
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氧化钙十水→氢氧化钙
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十水
C.氢气+氧气水
D.氯化氢十氨气→氯化铵
下列有关缓慢氧化、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缓慢氧化不放热,燃烧放热
B.它们有时不是化学变化
C.它们本质上都是氧化反应
D.缓慢氧化不是氧化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是缓慢氧化 ②燃烧不一定发光、发热 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题型二、燃烧的条件
如图,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
A.?水???????????????????????????????B.?氧气???????????????????????????????C.?可燃物???????????????????????????????D.?温度达到着火点
如图所示,点燃甲、乙两支蜡烛,甲燃烧一会儿熄灭,乙在空气中正常燃烧。这一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
A.具有可燃物 B.有氧气或空气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有着火点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题型三、灭火的方法
.2019年8月2日,湖南长沙一电子厂发生火灾,损失惨重,再次敲响消防安全的警钟。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加强防火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必修课,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B.森林灭火时,建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C.用嘴吹灭撒落在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降低着火点
D.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题型四、质量守恒定律
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硫酸钙晶体CaSO4·XH2O中的x值,做下列实验:将含结晶水的硫酸钙晶体放在坩埚中加热至不再含结晶水:CaSO4·xH20CaSO4+xH2O,测得数据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坩埚+硫酸钙晶体 20.85
坩埚十硫酸钙 20.49
坩埚 19.13
根据测得的数据,得x值为( ▲ )
A.1 B.2 C.3 D.5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分解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
.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
A.氧化物 B氧气 C.水 D.氧元素
题型五、有关化学方程式及计算
.下图中“○”表示某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下列反应中能用该图表示的是( ▲ )

A.H2+Cl2=2HCI B.N2+3H2=2NH3 C.2CO+O2=2CO2 D.2H2+O2=2H2O
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g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gCO2和2gH2O
.取一种可燃物6.4g充分燃烧,测得生成二氧化碳8.8g,水7.2g。
(1)求该可燃物含有的元素含量。
(2)可燃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通过计算,写出该可燃物的化学式。
三、巩固提升
.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
A.隔绝氧气 B.移走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但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需要较高的温度。小明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将用砂纸打磨光亮的燃着的镁条伸人装满CO2的集气瓶中,镁条很快熄灭了,要使镁在CO2中充分燃烧,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 ▲ )
A.将镁条磨成粉末状 B.通一点氧气
C.给集气瓶加热 D.将镁条绕成螺旋状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美丽的传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系列飞船已将数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假设宇航员升上太空后在飞船上划燃火柴,下列猜想和理由都正确的是( ▲ )
A.飞船中没有氧气,所以划着的火柴立即熄灭
B.飞船上温度适中,所以划着的火柴正常燃烧
C.飞船用液氢作燃料,所以点燃火柴容易使飞船发生爆炸
D.飞船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空气不对流,所以火柴立即熄灭
.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风助火威-降低燃料的着火点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下列灭火措施或逃生方法合理的是( )
A.?酒精灯打翻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沙子盖灭???????????B.?图书室内的图书着火时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遇森林着火时向顺风方向逃跑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将25g甲物质和5g乙物质混合,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含10g甲和11g丙,同时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并用A、B、C、D表示其化学式,则对应的转化关系是 ( ▲ )
A.A+B=C+D B.A+2B=2C+D
C.2A+B=2C+D D.2A+B=C+2D
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________;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原理是________。
.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________。
.工业上用电解NaCI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I+2H202NaOH+H2↑+Cl2↑。现取一定质量分数的NaC1溶液87.3g进行电解,当NaCl完全反应时,生成0.2gH2。
(1)当NaCI完全反应时,生成Cl2的质量为 g,参加反应的NaCl的质量为 g。
(2)当NaCI完全反应时,所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假设生成的Cl2和H2全部逸出,要有计算过程)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3.2-3.3氧化与燃烧-化学方程式
一、考点分析
考点一、燃烧
1.氧化反应: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是常用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氧化反应分类:
塑料、橡胶的老化
缓慢氧化 金属锈蚀
氧化反应 自 食物的腐坏
燃 呼吸作用
剧烈氧化 燃烧
爆炸
3.燃烧: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4.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①_____是具有可燃物_____;②_____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______③_____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_______。
5.影响燃烧的因素:①可燃物不同,性质不同,燃烧现象也不同
②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6.灭火:可燃物燃烧时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有助燃剂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灭火的措施只要使其中的一个条件不成立即可。灭火的方法:①_____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______;
②_____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_______。
几点注意:①水是常用的灭火材料,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水灭火。如油类着火、电器着火等就不能用水来浇灭。
②一般火灾可用水来灭火,是利用水易吸热降低温度,从而使可燃物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式子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结为五步:
⑴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右边,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用“+”相连。
⑵配: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通常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⑶注:注明反应条件,通常写在“=”的上方或下方。“加热”常用“△”表示。
⑷标: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那么在气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如果是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的,那么在固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
⑸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
3.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__________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______。
(2)________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_____
(3)_________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_____
(4)_______表示各物质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______
4..依据化学方程进行计算依据:①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
②质量守恒定律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1)设未知量x(此时x不带单位,如“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克”是错误的);
(2)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别忘了配平);
(3)计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乘上配平的系数),写在相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包括x);
(4)在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面写出已知质量(纯净物质量)和未知量x;
(5)将有关的四个量列成比例式,求出未知量x(此时x要带单位,如x=1克);
(6)简明地写出答案。
考点三、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适用范围: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如1克水加热后变成了1克的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虽然质量相等,但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 强调的是“质量守恒”,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总和保持不变,但其体积不一定相等。
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
已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不包括没有参与反应的(反应剩余的)那部分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因为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
(1)五个不变:宏观:__________①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_____
微观:________②元素种类不变③原子种类不变④原子数目不变⑤原子质量不变___
(2)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
(3)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二、热点题型详解
题型一、常见的燃烧反应
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氧化钙十水→氢氧化钙
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十水
C.氢气+氧气水
D.氯化氢十氨气→氯化铵
【答案】C
下列有关缓慢氧化、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缓慢氧化不放热,燃烧放热
B.它们有时不是化学变化
C.它们本质上都是氧化反应
D.缓慢氧化不是氧化反应
【答案】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是缓慢氧化 ②燃烧不一定发光、发热 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答案】C
题型二、燃烧的条件
如图,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
A.?水???????????????????????????????B.?氧气???????????????????????????????C.?可燃物???????????????????????????????D.?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 B
解答: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此时白磷温度已经达到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因此没有燃烧;用大试管将白磷罩住后,白磷与试管中的氧气接触,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因此白磷燃烧起来,那么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如图所示,点燃甲、乙两支蜡烛,甲燃烧一会儿熄灭,乙在空气中正常燃烧。这一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
A.具有可燃物 B.有氧气或空气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有着火点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中所示实验,分析对比试验从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来考虑。
故选:B.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A
题型三、灭火的方法
.2019年8月2日,湖南长沙一电子厂发生火灾,损失惨重,再次敲响消防安全的警钟。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答案】A
【解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故选A
“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B
【解析】可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解答。
故选B.
加强防火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必修课,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B.森林灭火时,建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C.用嘴吹灭撒落在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降低着火点
D.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答案】C
题型四、质量守恒定律
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硫酸钙晶体CaSO4·XH2O中的x值,做下列实验:将含结晶水的硫酸钙晶体放在坩埚中加热至不再含结晶水:CaSO4·xH20CaSO4+xH2O,测得数据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坩埚+硫酸钙晶体 20.85
坩埚十硫酸钙 20.49
坩埚 19.13
根据测得的数据,得x值为( ▲ )
A.1 B.2 C.3 D.5
【答案】B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分解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
【答案】D
【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丁是生成物。该反应中乙、丁是生成物,甲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由分析可知丁是生成物,可能是化合物,故A错误。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错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为18:16:2,故不可能是碳酸钙的分解,故C错误。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故D正确。
.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
A.氧化物 B氧气 C.水 D.氧元素
【答案】D
【解析】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可能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非是氧化物,所以错误;B.制氧气可能用物理方法,也可能用化学方法,如用化学方法的话,原料中不一定含氧气,所以错误;C.水中含有氧元素,可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非是水,所以错误;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要制气原料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所以正确。故选:D
题型五、有关化学方程式及计算
.下图中“○”表示某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下列反应中能用该图表示的是( ▲ )

A.H2+Cl2=2HCI B.N2+3H2=2NH3 C.2CO+O2=2CO2 D.2H2+O2=2H2O
【答案】D
【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及物质分子结构微观图分析。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分析选项中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的特点,选出与微观图所表示反应特点一致的反应。
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g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gCO2和2gH2O
.取一种可燃物6.4g充分燃烧,测得生成二氧化碳8.8g,水7.2g。
(1)求该可燃物含有的元素含量。
(2)可燃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通过计算,写出该可燃物的化学式。
【答案】(1)可燃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氢元素的质量为0.8g,氧元素的质量为3.2g
(2)CH4O
三、巩固提升
.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
A.隔绝氧气 B.移走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答案】B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答案】A
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但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需要较高的温度。小明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将用砂纸打磨光亮的燃着的镁条伸人装满CO2的集气瓶中,镁条很快熄灭了,要使镁在CO2中充分燃烧,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 ▲ )
A.将镁条磨成粉末状 B.通一点氧气
C.给集气瓶加热 D.将镁条绕成螺旋状
【答案】D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美丽的传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系列飞船已将数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假设宇航员升上太空后在飞船上划燃火柴,下列猜想和理由都正确的是( ▲ )
A.飞船中没有氧气,所以划着的火柴立即熄灭
B.飞船上温度适中,所以划着的火柴正常燃烧
C.飞船用液氢作燃料,所以点燃火柴容易使飞船发生爆炸
D.飞船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空气不对流,所以火柴立即熄灭
【答案】D
.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风助火威-降低燃料的着火点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下列灭火措施或逃生方法合理的是(??C )
A.?酒精灯打翻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沙子盖灭???????????B.?图书室内的图书着火时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遇森林着火时向顺风方向逃跑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B ? )
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将25g甲物质和5g乙物质混合,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含10g甲和11g丙,同时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并用A、B、C、D表示其化学式,则对应的转化关系是 ( ▲ )
A.A+B=C+D B.A+2B=2C+D
C.2A+B=2C+D D.2A+B=C+2D
【答案】 D
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________;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原理是________。
【答案】 增大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旺;用湿抹布扑盖;隔离可燃物
【解析】 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 增大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旺,所以火反而会烧得更旺;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可用湿抹布扑盖 ,使酒精与氧气隔离;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灭火原理是 隔离可燃物 ;
故答案为: 增大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旺 ; 用湿抹布扑盖 ; 隔离可燃物 。
.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________。
【答案】 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解析】 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热量散失,从而使下方木棒不易达到着火点,所以没燃尽就熄灭;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 因为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
故答案为: 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
.工业上用电解NaCI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I+2H202NaOH+H2↑+Cl2↑。现取一定质量分数的NaC1溶液87.3g进行电解,当NaCl完全反应时,生成0.2gH2。
(1)当NaCI完全反应时,生成Cl2的质量为 g,参加反应的NaCl的质量为 g。
(2)当NaCI完全反应时,所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假设生成的Cl2和H2全部逸出,要有计算过程)
【答案】(1)生成Cl2的质量为7.1g;参加反应的NaCI的质量为11.7g;(2)所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难度较大。注意:计算反应后溶液质量时,用反应前溶液质量减去生成气体的质量时,不但要减去氯气的质量,还要减去氢气的质量。1、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氢气质量可求出生成的氯气质量及参加反应的氯化钠的质量;2、同样根据方程式利用氢气质量,可求出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3、用氢氧化钠的质量除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得到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其中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参加反应的固体质量+液体质量-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