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3节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一课一练 含解析(优生加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第3节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一课一练 含解析(优生加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21 14:3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四章
第3节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木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伸长区
B.?A,B,C
三处细胞液浓度由高到低为C>B>A
C.?栓化的根毛细胞主要是为了让植物更好的固定在土壤中
D.?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最终进入根的木质部的筛管
2.在盛有食盐水溶液的容器中,悬浮着某物体,现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叶柄,从理论上分析,过一段时间,该物体将
?????
A.?下沉?????????????????????????????????B.?上浮?????????????????????????????????C.?仍悬浮?????????????????????????????????D.?无法确定
3.家里养的花卉有时会出现下列现象:老叶和大部分叶片的边缘和叶尖枯黄,呈现褐色,整个叶片逐渐枯焦,而新叶却是绿油油的。这时应该给植物施加(??

A.?含钾的无机盐??????????????????B.?含锌的无机盐??????????????????C.?含磷的无机盐??????????????????D.?含氮的无机盐
4.要使马铃薯和甘薯高产应当注意使用哪种无机盐(  )
A.?含氮无机盐???????????????????????B.?含磷无机盐???????????????????????C.?含钾无机盐???????????????????????D.?含硼无机盐
5.下列有关农田施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什么植物,都应该多施含氮、含磷、含钾的肥料
B.?农家肥易造成土壤板结,所以农田施肥应以化肥为主
C.?一般地,多数农作物在旺盛生长期都需要较多的肥料
D.?给农作物施肥后不要浇水,否则会造成肥料大量流失
6.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变量是水分的多少????????????????????????????????????B.?实验应该在黑暗处进行
C.?土壤浸出液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无机盐??????????????????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一定需要氮、磷、钾
7.施肥不当常造成植株“烧苗”,是因为(  )
A.?土壤溶液浓度高,根毛细胞液的浓度低???????????????B.?土壤溶液浓度高,根毛细胞质的浓度低
C.?土壤溶液浓度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高???????????????D.?土壤溶液浓度低,根毛细胞质的浓度高
8.与传统施肥相比,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施肥方法所具有的优势不包括(  )
A.?见效迅速、高效低耗???????????????????????????????????????????B.?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
C.?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能改良土壤,肥效持久
9.一位农民种植的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是农田缺乏某种肥料,于是便进行了田间试验.他将农田分为等面积的四块,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均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农田最可能缺乏的是(  )
地块




施肥情况
氮肥
磷肥、钾肥
磷肥、氮肥
不施肥
小麦产量(kg)
56.62
67.26
57.80
55.71
A.?氮肥??????????????????????????????????B.?磷肥??????????????????????????????????C.?钾肥??????????????????????????????????D.?无法确定
10.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培养,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结果是(  )
A.???????B.????????????C.??????????D.?
11.在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中,各组同学获得的数据不同,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应该(  )
A.?以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B.?以这几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C.?以最小值作为测量结果???????????????????????????????????????D.?各组重新做实验,直至测量的数据一致
12.关于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能长长是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B.?植物根的细胞液的浓度低于土壤水溶液浓度时,根从土壤中吸水
C.?根只有向地生长的特性
D.?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冠
13.植物的根尖能够不断向前伸长,最主要的部位是(  )
A.?分生区?????????????????????????????????B.?伸长区?????????????????????????????????C.?根冠?????????????????????????????????D.?成熟区
二、填空题
14.如图所示,当植物放入________中时,植物细胞会发生B图的状况,导致植物萎蔫。
A.吸水
?
?B.失水
15.如图为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A为正常状态的细胞,如果将它放入清水中,细胞将变为________?(填编号)状态,原因是细胞________。
(2)一次给作物施肥过多,根毛细胞将变为________?(填编号)状态,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结构[1]是________,其中的液体是________。
16.如图所示是棉花的根系图,请据图填写有关的内容。
(1)图中的1是________根,它是由棉花种子中的胚根直接发育而成的。
(2)图中的2、3、4都是________根。
(3)上述根系属于________根系。从数量上看,构成这类根系的根主要是________根。
17.两株同样大小且健壮的幼苗,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过些日子,可以看到在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________,颜色________;在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________,颜色________.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________.
18.请你当一回农业技术员,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或解答下列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1)张小明家买了碳酸氢铵、氯化钾、过磷酸钙三种化肥(这三种肥料依次含氮、钾、磷无机盐较多),准备给作物施肥.你认为你认为如果想要绿豆早成熟、结果,那么多应施加一些________;他家种植的芹菜茎秆细弱,容易倒伏,应施加一些________.
A碳酸氢铵?????????
B氯化钾????
?????C过磷酸钙
(2)韩小伟家在移栽白菜时,成活率不高,你认为要想提高成活率应带土移栽,这样可以保护________,利于植物的存活.
(3)李玲玲家在种植花生之前,在花生地里撒上化肥,你认为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应该施用________,这种类型的肥料才适合做基肥
(4)刘豆豆家引进了无土栽培技术,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因是(?
).
A.植物吸收的并不是土壤中的无机盐
B.植物吸收的只是水分和无机盐
C.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无作用
D.根只吸收水分和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19.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总是比土壤溶液的浓度________,土壤里的水分就会渗入到________里,再向表皮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________.土壤中的________也随着被植物吸收进来,最后输送到茎叶等器官内.
20.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变得硬挺,在这一过程中细胞是吸水还是失水?________.
(2)用盐腌萝卜丝时萝卜丝很快变软,在这一过程中细胞吸水还是失水?________.
21.把两个同样的细胞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细胞分别呈现两种状态,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________.
(2)说出A、B细胞所处的状态名称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A现象的原因:________.
B现象的原因:________.
22.当细胞液浓度>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________;当细胞液浓度<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________.
23.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选取两株一样的幼苗,一株放在土壤浸出液中,一株放株放在蒸馏水中,一周后观察如图:
甲幼苗放在________中,说明植物生长需要________.
此实验变量是________.实验设计是一组________实验.植物生长所需主要无机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把两株同一品种、同样大小的健壮幼苗分别培养在甲(内装土壤浸出液)、乙(内装与甲瓶等量的蒸馏水)两个瓶内,过些日子,看到甲瓶内的幼苗长得
________颜色
________
乙瓶里的幼苗变得
________颜色________?,这个实验表明植物生长需要
________。
25.根据探究图“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回答下列就问题:
(1)实验中所选择的根应是带有________的幼根.
(2)选一条幼根放在上,用钢笔自幼根尖端向上划四条线,这四条线的距离应________。
(3)当几位同学获得的数据不同时,为了的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对这些数据应当怎样处理
?________
(4)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
(5)如图所示的根的四个部分中,生长最快的部分是
________(用符号表示).
三、解答题
26.我们种植的农作物,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这是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
27.小明同学通过学习了解到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部分,他首先选择下图四组中的________组;实验进行验证。然后研究:植物根的各个部分是否都吸水?设置了下图B组实验;选取若干株生长旺盛、带有绿叶和根系的幼苗,随机分为2组。将其中一组的小麦植株所有根的前端剪去3~5毫米(即根尖),另外一组不做处理。他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本实验中对于实验组的根尖还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如果实验中出现________现象则可验证实验目的。
28.桐花树幼苗在盐度为1%-3%的环境中生长较好。
(1)该植物幼苗在盐度为1%-3%的环境中生长较好,说明正常生长情况下,它的根毛细胞液的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
为探究其最适生长的盐度,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
①将5个培养瓶编号并分别加入浓度为1%、1.5%、2%、2.5%、3%的NaCl溶液。
②在每个培养瓶中分别放入树龄、生长状况相近的幼苗5株。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装配好后置于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进行培养。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
实验结果:4天后幼苗全部死亡,实验失败。
(2)该实验的主要变量是________。
(3)从营养供给的角度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________。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________。
29.将质量均为6克的新鲜萝卜条(形状大小相同)6块,分别放入装有等量清水和不同质量分数盐水的6个试管中。
30分钟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表面的水,用天平称其质量,数据如下表:
浓度
清水
0.5%盐水
1%盐水
2%盐水
5%盐水
10%盐水
萝卜条质量(克)
7.0
6.3
5.1
4.3
3.8
3.5
(1)该实验中使用盐水和清水相当于控制________不同。(选填“土壤溶液浓度”或“细胞液浓度”)
(2)分析表中数据信息可知,细胞液浓度最接近
________。
30.某班同学在“研究植物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时,经过讨论,提出了三种假设:
①地下水位高,则植物根系分布浅;
②地下水位低,则植物根系分布浅;
③地下水位高低与植物根系分布无关。
他们采用实验室栽培的方案来检验假设,请根据该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
(1)选取的8株栽培植物应有什么要求?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
(2)4只栽培容器的液面保持高水位,而另外4只容器的液面刚刚接触到根尖最前端,其目的是________。
(3)如果实验的结果是高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比低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长度短,则该实验结果支持假设________,若要支持“地下水位低,则植物根系分布浅”的假设;则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如果实验结果显示8株栽培植物根系长短都一样,则实验结果支持假设________。
31.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①所示),其中B组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________或________。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则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甲种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如图②所示)。你认为这样的实验设计合理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2.某同学研究植物的生长是否需要无机盐,他选择了两株萌发不久的水稻幼苗,切去谷粒,把一株的根浸在清水中培养,另一株的根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两个星期后,情况如下图所示。
(1)浸在________的植株长得更健壮。
(2)为使实验结果准确,此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
(3)你认为此实验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改进(如不需要改进,则后一空不填)请提出你的一个改进方案:________。
33.选择大小和生长情况相同的A、B两株豌豆幼苗,分别种植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即无土栽培),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测量各一天内的吸水量(实验1)。然后再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与实验1同样的培养液中,同时在B株的培养液中添加较多NaCl(盐),A株不变,一天后再测量它们各自吸水量(实验2)。两个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结果证明:在实验中,可选择A植株作为B植株的________。
(2)B植株的根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4.王桦想要验证植物生长是否需要无机盐.他将两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观察实验结果如下:甲中幼苗长势很好,乙中幼苗却很弱小.(甲为土壤浸出液,乙为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王桦设计本实验时提出的假设应该是________.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在物质成分上最大区别是________.
(2)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步骤:________.
35.如图所示,我们从同一个萝卜切下两条大小、质量都完全一样的萝卜条,放入装有等体积清水和浓盐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在溶液中浸泡萝卜条后一段时间取出.请根据图片所示情况帮助老师完成下面的实验内容.
(1)请据图回答实验现象:
甲烧杯中萝卜条________(填“变硬”或“变软”).
(2)请你根据实验现象推测:
甲烧杯中萝卜条重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根据实验现象,我们推测:
乙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_(填“清水”或“浓盐水”),并且此烧杯中的溶液浓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萝卜的细胞液的浓度.
(4)乙烧杯中的萝卜条发生的变化应是图中的________(填“A”或“B”).
3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在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等实验材料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中萝卜条①、②的大小、质量等要________,这是因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③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盛放的可能是________;观察比较萝卜条②→④的变化,可知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________过程.
(3)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浓度________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的缘故.
(4)菜农卖菜遇到青菜萎蔫的问题,请你利用图中原理帮菜农想个保持青菜新鲜的方法:________.
37.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的水约有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 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
(1)【实验设计】 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N元素 X Y ……

较强的光照
m1
n1

较弱的光照
m2
n2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________。
(2)【数据处理】 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
?????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3)【实验结论】 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的。
【实验反思】
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关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________?(填“有”或“没有”)。
38.根据“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本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根据提出的问题和你学过的知识,作出假设________。
(3)根据下表中记录的测量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时??间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成熟区
第一天
2mm
2mm
2mm
2mm
第二天
2.1mm
2.3mm
2.8mm
2.1mm
第三天
2.3mm
2.7mm
3.6mm
2.2mm
结论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解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A、成孰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错误;
??B、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孰区,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是:土壊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所以A
,
B
,
C三细胞液从高到低为A>B>C
,
B正确;
C、栓化是木栓质硝类化合物渗入细胞壁引起的变化,使细胞壁既不透气,也不透水,增加了保护作用。栓化的细胞常呈褐色,富于弹性。如周皮的木栓层细胞为栓化细胞,栓化的根毛细胞主要是为了让植物更好的固定在土壤中,
C正确;
D、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最终进入根的木质部的导管,D错误。
故答案为:C
2.
A
解析:当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超过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而皱缩。
由于食盐水溶液质量分数大于蔬菜叶柄细胞液质量分数,蔬菜叶柄细胞中的水分将向外流出,容器中食盐水密度减小。原先物体悬浮时,物体密度等于食盐水密度,此时物体密度将大于食盐水密度,因此物体下沉。
故答案为A.
3.
A
解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有的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如氮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有的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如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磷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因为缺钾,植株长得矮小,叶片上也带了许多褐斑。植株暗绿带红是因为缺磷。植株矮小,叶色发黄,这是因为缺氮。
家里养的花卉老叶和大部分叶片的边缘和叶尖枯黄,呈现褐色,整个叶片逐渐枯焦,而新叶却是绿油油的。这是因为植物缺钾,故应该施加含钾的无机盐。
故答案为A.
4.
C
解析:选C。含钾的无机盐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种植马铃薯和甘薯等含淀粉量高的作物时要多施钾肥.
此题考查了含氮的、含钾的、含磷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作用
5.
C
解析:选C。不同的植物所需的无机盐的种类是不同的,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所需的无机盐的种类也是不同的,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为避免土壤板结,应尽量多使用农家肥,少使用化肥,一般地,多数农作物在旺盛生长期都需要较多的肥料,农民在给农作物施肥后,往往要浇水,说明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庄稼所需要的无机盐是由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而来的.施肥的目的是给农作物提供生长需要的无机盐,若无机盐种类单一,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的根尖吸收.
6.
C
解析:选C。由实验可知,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没有无机盐就会影响植物的生活,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幼苗生长良好,而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不好,此实验说明土壤浸出液中含多种无机盐,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
7.
A
解析:选A。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出现烧苗现象。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8.
D
解析:选D。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施肥方法具有见效迅速、高效低耗,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对环境的污染少的优点。
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施的肥属于化肥.该方法操作简便,见效迅速,肥料利用率高等.据此解答.
9.
C
解析:选C。由表中施肥情况可以看出,甲与丁对照,实验变量是氮肥,说明该农田基本不缺氮肥.甲与丙对照,实验变量是磷肥,说明该农田基本不缺磷肥,小麦产量最高的是乙,并且乙施用了钾肥,说明该农田缺少钾肥。
从表中看中缺的是钾肥。
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10.
C
解析:选C。衣藻是自养生物,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培养液中的无机盐、水及大气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维持生命活动,大肠杆菌属于异养生物,必须消耗现成的有机物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在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不能生存,其数量是逐渐减少的,C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正确。
衣藻在有无机盐的培养液中,能够利用CO2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大肠杆菌是异养生物,在没有现成的有机物的情况下,不能生存.
11.
B
解析:本实验为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为的是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便于测量,我们一般选生长迅速的幼根.对所选幼根进行标记,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区域.如果几个同学同时测量,实验中可能存在偶然误差,但误差在真值附近摆动,因此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均值.故答案选:B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各部分的特点、功能,并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等相关知识,本题对于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考查较细,实验中注意画线、测量及数据处理.
12.
A
解析:根能长长主要是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的缘故,根是否从土壤中吸水决定于根的细胞液和土壤溶液的浓度,当根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从土壤中吸水。根不仅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还有向水、向肥生长的特性.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而不是根冠,根冠具有保护作用.故答案选:A
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叫做根尖,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根能长长是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的缘故;根具有固着植物体、吸收土壤中水和无机盐的功能;根有向地、向水、向肥生长的特性.
13.
B
解析: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不断向前伸长的主要部位.因此植物的根尖能够不断向前伸长,最主要的部位是伸长区.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的伸长.解答时可以从分生区和伸长区的特点功能方面来切入.
二、填空题
14.
浓盐水(合理即可)
解析:当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超过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而皱缩。
分析题图可知,A图表示细胞吸水,B图表示失水。根据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当植物放入浓盐水中时,植物细胞会发生B图的状况,导致植物萎蔫。
故答案为:浓盐水(合理即可)
15.
(1)B;吸水
(2)C;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
(3)液泡;细胞液
解析:当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超过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而皱缩。
根据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B、C分别表示正常状态、吸水状态和失水状态的植物细胞。[1]表示液泡,[2]表示液泡膜。(1)A为正常状态的细胞,如果将它放入清水中,细胞将变为B状态,原因是细胞吸水。(2)一次给作物施肥过多,根毛细胞将变为C状态,原因是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
(3)图中结构[1]是液泡,其中的液体是细胞液。
故答案为:(1)B;吸水;(2)C;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3)液泡;细胞液
16.
(1)主
(2)侧
(3)直;侧
解析:本题为分析题,观察题图并分析题意可以得出答案。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像大豆、白菜那样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像小麦、葱那样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由许多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做须根系。主根是由胚根直接发育而成的,主根上的分支叫做侧根。
(1)
图中的1是主根,它是由棉花种子中的胚根直接发育而成的。(2)主根上的分支叫做侧根,所以图中的2、3、4都是侧根。(3)图中根系属于直根系。从数量上看,构成这类根系的根主要是侧根。
故答案为:(1)主;(2)侧;(3)直;侧
17.
瘦弱;发黄;健壮;浓绿;无机盐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
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解:无机盐是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物质,蒸馏水中没有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盐,故在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瘦弱,颜色发黄;在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健壮,颜色浓绿.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故答案为:瘦弱;发黄;健壮;浓绿;无机盐。
18.
(1)C;B
(2)根毛
(3)农家肥
(4)B
解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解:(1)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花生是需要结果实种子的,因此要促进绿豆早成熟、结果,因此应多用含磷的无机盐.促使芹菜茎秆健壮,应施加一些含氮的无机盐.碳酸氢铵、氯化钾、过磷酸钙三种化肥,分别提供氮、钾和磷等营养物质.(2)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根毛区),移栽植物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根毛.(3)在农业生产中植物需要施肥,我们将肥料分为适合做追肥的化肥和适合做基肥的农家肥;常施用的化肥主要有氮肥、磷肥和钾肥.(4)植物的根吸收的只是水和无机盐,土壤对植物起固定作用,所以可以采用无土栽培.
故答案为:(1)C;B;(2)根毛;(3)农家肥;(4)B
19.
大;根毛细胞;根毛区导管;无机盐
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解: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因此,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总是比土壤溶液的浓度大,土壤里的水分就会渗入到细胞里,再向表皮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根毛区导管.土壤中的无机盐也随着被植物吸收进来,最后输送到茎叶等器官内.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成熟区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根毛区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
20.
(1)吸水
(2)失水
解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解:(1)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刚刚萎蔫的青菜,青菜的细胞液浓度较大,大于清水的浓度,因此青菜的细胞吸水,菜变硬,如图①.(2)用盐淹萝卜丝时,细胞液浓度较小,小于盐水的浓度,因此萝卜丝很快失水,变软,如图②.
21.
(1)水的流动方向
(2)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
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解:(1)由图可知,图中的箭头表示水的流动方向.(2)A图中,水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表示细胞吸水,由分析知,当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因此,出现A现象的原因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B图中,水由细胞流向细胞外,表示细胞失水,由分析知,当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因此,出现B现象的原因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
22.
吸水;失水
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吸水.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周围环境溶液的浓度大小,二者的差越大吸水或失水的动力就越大.
解: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液内外的液体浓度相等时,植物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23.
土壤浸出液;无机盐;无机盐;对照;氮;磷;钾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解:(1)由分析可知,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幼苗生长良好,而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因此在蒸馏水中培养的幼苗生长不好.故甲试管中放的是土壤浸出液,甲幼苗放在了土壤浸出液中,所以生长良好,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2)甲试管中放的是土壤浸出液含有各种无机盐,而乙试管中放的是蒸馏水,没有无机盐,故甲和乙形成了以无机盐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由该实验说明植物生长多种无机盐
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故答案为:土壤浸出液;无机盐;无机盐;对照;氮、磷、钾.
24.
旺盛
;鲜绿
;弱
;发黄
;无机盐(氮)
解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甲瓶的肥沃土壤浸出液,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因此幼苗长得旺盛,根系发达,幼苗健壮且颜色鲜绿.乙瓶的蒸馏水中没有无机盐,因此幼苗生长不良,长得弱小发黄。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25.
(1)根毛
(2)相等
(3)平均值
(4)不可以,偶然性太大,一次测得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5)C
解析:(1)根的尖端部分,是指根的顶端至着生根毛部分的一段,长约4-6mm,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实验中应选取生有根毛的、生长迅速的幼根.(2)实验时为了使划线准确应将幼根放在坐标纸上,画线时一定要轻,为了便于对比要保证每条线的间距相等.(3)如果几个同学同时测量,实验中可能存在偶然误差,但误差在真值附近摆动,因此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接近真值.(4)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一个人作,为了使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避免偶然,我们应采取多株幼苗、多条幼根的方式.不能只用一条幼根,容易出现偶然性,一次测得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5)在如图所示根尖的四部分中,D成熟区、B分生区、A根冠出的间距基本不变,而C伸长区的间距明显增长.这是因为A根冠和D成熟区的细胞基本上已经不分裂了,而B分生区的细胞主要负责的是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并不会使细胞体积增大,而C伸长区的细胞则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区域.
本题是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探究实验,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各部分的特点、功能,并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等相关知识,本题对于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考查较细,实验中注意画线、测量及数据
三、解答题
26.
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
解析:由分析可知,如果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合理施肥.故答案为: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四、实验探究题
27.
C;探究根尖是否吸水;在根尖涂上石蜡;实验组出现根尖萎蔫
解析:(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首先要探究“
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部分
”,首先要设计有根和无根的对照实验,故选择C组。根据“
将其中一组的小麦植株所有根的前端剪去3~5毫米(即根尖),另外一组不做处理
”可知,此时的实验变量是根尖的有无,又结合“
植物根的各个部分是否都吸水?
”可知探究的目的是:
根尖是否吸水。为了防止被剪去的根尖的切面部位也会吸收,所以需要在根尖的切面上涂上石蜡,
如果实验组出现植株萎蔫现象则可验证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C;
探究根尖是否吸水

在根尖涂上石蜡?;
实验组出现植株萎蔫
28.
(1)3%
(2)氯化钠溶液浓度
(3)培养液中缺乏幼苗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未设置通气装置,根无法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1、根的吸水和失水受根毛区细胞液的浓度和外界浓度的控制,当外界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时失水,当外界浓度小于根细胞液浓度时吸水;
2、找出实验组中控制的不同因素,即是研究的变量;
3、植物的健康生长需要有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1)
该植物幼苗在盐度为1%-3%的环境中生长较好,说明正常生长情况下,它的根毛细胞能从土壤中得到水,所以根毛细胞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土壤中的浓度,大于3%;
(2)在5个培养瓶中加入了浓度不同的NaCl溶液,其他的条件都相同,由控制变量法研究实验的方法可知,该实验的主要变量是氯化钠溶液浓度;
(3)植物生长所需要无机盐,所以从营养供给角度分析幼苗死亡的原因应该是:
培养液中缺乏幼苗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
茎和叶都是可以得到呼吸所需的氧气的,根据实验装置只能考虑根得不到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原因是:
未设置通气装置,根无法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3%?
(2)氯化钠溶液浓度?
(3)
培养液中缺乏幼苗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未设置通气装置,根无法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29.
(1)土壤溶液浓度
(2)0.5%盐水
解析:细胞的失水还是吸水要比较
土壤溶液的浓度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吸水。
(1)
萝卜中有许多活细胞,当其中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会吸水,所以
盐水和清水相当于控制
“土壤溶液浓度”?;
(2)细胞的失水还是吸水要比较土壤溶液的浓度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失水会导致萝卜变轻,吸水会变重,所以质量变换越小的为细胞液浓度最接近的浓度。
故答案为
:(1)
土壤溶液浓度?
(2)
0.5%盐水
30.
(1)生长旺盛的同种栽培植物;控制变量
(2)对照
(3)①;低水位栽培的植物根系比高水位栽培的植物根系长度短;③
解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
(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本题探究的变量是水位的高低;故除了水位不同外,其它量均应该相同;故选取的8株栽培植物应为生长旺盛的同种栽培植物即长势要相同;
(2)根据对照原则;选取4只栽培容器的液面保持高水位,而另外4只容器的液面刚刚接触到根尖最前端,形成水位高低的对比,及起到对照作用;
(3)如果实验的结果是高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比低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长度短,则该实验结果支持假设①;若低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比高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长度短,则该实验结果支持假设②;若果实验结果显示8株栽培植物根系长短都一样,则实验结果支持假设③。
故答案为:(1)生长旺盛的同种栽培植物、控制变量;(2)对照;(3)①、低水位栽培的植物根系比高水位栽培的植物根系长度短、③。
31.
(1)A与D;B与C
(2)探究光照强弱(或多少)对两组植物生长的影响
(3)不合理;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解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实验中应该严格遵循控制变量原则,所以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一定要缺乏某一种元素;操作中要洗净有关器皿。
(1)从实验目的“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来看,唯一变量是植物是否种在同一土壤中,其他的实验条件必须一样,所以用A与D(或B与C)进行对比。(2)A、B两组间的唯一区别就是有无遮光,即变量为有无遮光,所以A、B比较是在探究光照强弱(或多少)对两组植物生长的影响。故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弱(或多少)对两组植物生长的影响。(3)这样的实验设计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故答案为:(1)A与D;B与C;(2)探究光照强弱(或多少)对两组植物生长的影响;(3)不合理;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32.
(1)土壤浸出液里
(2)水稻幼苗生长状况;根浸没在液体中的程度
(3)需要;把清水换成蒸馏水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有的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如氮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有的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如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磷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
(1)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有丰富的无机盐,而清水中相对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故浸在土壤浸出液中的植株长得健壮。(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除研究的量作为变量以外,其他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量都要控制相同。这一实验被研究的量是无机盐,其他如水稻幼苗生长状况、根浸没在液体中的程度、观察时间等都必须相同。(3)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可以看出实验中的一个明显的不足:清水中也有一定量的无机盐,无法做到一个实验有无机盐,另一实验没有无机盐,所以最好将清水换成蒸馏水,确保该组没有无机盐。
故答案为:(1)土壤浸出液里;(2)水稻幼苗生长状况;根浸没在液体中的程度;(3)需要;把清水换成蒸馏水
33.
(1)对照
(2)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解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A、B两植株在实验2中只有培养液质量分数不同,其他情况均相同,可以互为对照。(2)由于实验2的B植株培养液中添加了NaCl,使该培养液质量分数增大,进而导致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质量分数与培养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差变小,根细胞吸水速度变慢。
(1)分析实验1结果可知,结果证明在实验中,可选择A植株作为B植株的对照。(2)B植株的根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故答案为:(1)对照;(2)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4.
(1)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溶液含有无机盐
(2)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3)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⑧表达与交流等.
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1)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该实验的假设是: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该实验是研究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无机盐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该实验的变量是无机盐.土壤溶液和蒸馏水在物质成分上最大的区别是:土壤溶液含有无机盐;(2)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用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生长健壮,颜色鲜绿;用蒸馏水培养的幼苗,生长瘦弱,颜色发黄.这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3)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法的一般步骤: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⑧表达与交流等.
故答案为:(1)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溶液含有无机盐;(2)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3)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⑧表达与交流等.
35.
(1)变硬
(2)增加
(3)浓盐水;大于
(4)B
解析: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
图A表示细胞吸水,图B表示细胞失水.
解:(1)请据图回答实验现象:甲烧杯中萝卜条变硬.(2)请你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甲烧杯中萝卜条重量增加.(3)乙烧杯中盛放的是浓盐水,并且此烧杯中的溶液浓度大于萝卜的细胞液的浓度.(4)乙烧杯中的萝卜条发生的变化应是图中的B.
36.
(1)相同;溶液的浓度
(2)盐水;吸水
(3)大于
(4)向蔬菜中撒适量的水
解析: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液的浓度和周围水溶液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据此解答.
解:(1)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必须是唯一的.该实验探究的是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因此变量只能是溶液的浓度.而实验中萝卜条①、②的大小、质量等其他因素都要相同.(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一③的变化,萝卜条失水了,说明A中的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内细胞液的浓度,可推测A中盛的是浓盐水;观察萝卜条②一④的变化,萝卜条膨胀了,说明B烧杯中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就发生了吸水的过程.因此B烧杯中盛的是清水.(3)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会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的浓度大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的缘故.(4)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菜农想保持青菜新鲜的办法就是向蔬菜中撒适量的水,使植物细胞吸水,蔬菜就会变得硬挺新鲜.
37.
(1)不同的矿物质元素
(2)A
(3)有
解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探究实验中,实验设计上要严格遵循控制变量原则。
(1)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以光照强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表中的X、Y等应该是不同的矿物质元素。(2)根据作出的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应该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3)这次探究虽不能支持假设,但对他们实验设计能力是一次锻炼,所以有一定的价值。
故答案为:(1)不同的矿物质元素;(2)A;(3)有
38.
(1)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呢?
(2)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
(3)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
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因此可提出的问题是: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呢?(2)作出假设时不能胡乱假设,要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来作出科学的假设,我们知道根尖的伸长区伸长最快,因此,可作出假设: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3)从表格中看出根冠的长度增加了0.3mm,分生区的长度增加了0.7mm,伸长区的长度增加了1.6mm,成熟区的长度增加了0.2mm,因此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故答案为:(1)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呢?(2)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3)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
本题是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探究实验.实验中注意画线、测量及数据。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