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卷(38)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卷(38)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21 23:1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8 页
新教材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卷
(二十八)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一 、单项选择题
1.(2020·温州三模)下列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炎热环境,人体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激活起来,脂肪被分解
B.人体在温热的刺激下,皮肤中的血管产生反射性的舒张反应
C.传导、辐射、对流、蒸发的散热过程都发生在体表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参与了人体的体温调节
解析:选A 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肝脏、肌肉产热减少,并不会激活脂肪代谢酶,A错误,B正确;体表皮肤可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以及蒸发等物理方式散热,C正确;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多,所以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均参与了体温调节,D正确。
2.(2020·东海县校级模拟)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B.血浆内CO2浓度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
C.血浆中Na+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使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
D.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解析:选D 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A错误;血浆内CO2浓度升高会刺激脑干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B错误;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血浆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使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C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正确。
3.(2020·芜湖模拟)已知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与实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现给甲、乙两组正常小鼠分别静脉注射20 mL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则两组小鼠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的变化是(忽略实验操作本身对动物产生的影响)(  )
A.甲组小鼠抗利尿激素增多
B.乙组小鼠的尿量略有增加
C.乙组小鼠胰岛素增加
D.甲组小鼠组织液中Na+增多
解析:选A 甲组小鼠静脉注射20 mL生理盐水与实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短时间内抗利尿激素不会增多,A错误;由于乙组小鼠静脉注射葡萄糖,为了降低血糖浓度,细胞加速氧化分解葡萄糖,因此乙组小鼠的尿量略有增加,B正确;乙组正常小鼠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因此会导致小鼠胰岛素增加,C正确;甲组小鼠静脉注射20 mL生理盐水,血浆中的钠离子会渗透到组织液,导致组织液中Na+增多,D正确。
4.(2020·兴庆区校级三模)精氨酸加压素主要是水平衡调节激素,可在运动中维持水分平衡,保持血浆容量的稳定。运动中精氨酸加压素分泌主要受到血浆渗透压等的影响,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感受器兴奋,引起该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会影响该激素的分泌
B.分泌该激素调节水平衡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该激素与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D.该激素的含量一般较少但作用效果很显著
解析:选C 由题目可知,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会影响该激素的分泌,A正确;由题目可知,分泌该激素调节水平衡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C错误;激素在体内含量较少,但作用效果很显著,D正确。
5.(2020·潍坊模拟)检测发现,原尿中的葡萄糖主要在肾小管的近曲小管被完全吸收,当血糖浓度逐渐增大到2.0 g/L左右时,健康人的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会出现生理性糖尿。当健康人一次性摄入过多葡萄糖,血糖浓度在达到2.0 g/L的过程中机体的生理变化不包括(   )
A.某些神经元兴奋,使垂体向血液中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
B.胰岛B细胞的分泌增强,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比常态时高
C.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D.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加快并产生乳酸,使血浆pH降低
解析:选D 当有大量的葡萄糖从食物中转运入血浆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A正确;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的分泌增强,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比常态时高,B正确;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正确;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分解产生乳酸,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血浆pH变化不大,D错误。
6.(2020·黄石三模)骑行既是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又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骑行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CO2增多,位于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快
B.骑行中,增加散热的途径包括汗液的分泌加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
C.机体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水平衡调节中,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其分泌属于神经调节
解析:选D 骑行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CO2增多,位于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快,A错误;骑行中,增加散热的途径包括汗液的分泌加快、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等,B错误;机体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C错误;水平衡调节中,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其分泌属于神经调节,D正确。
7.(2020·泰安四模)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测定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相同
B.环境温度越低冷觉感受器越敏感
C.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解析:选D 环境温度为28 ℃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环境温度为40 ℃时热觉感受器最敏感,A错误;从坐标分析可知,环境温度为28 ℃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而不是环境温度越低冷觉感受器越敏感,B错误;敏感程度越大,放电频率越大,偏离敏感温度,放电频率减小,C错误;大鼠进行正常体温调节,温度变化在交叉之间,即37 ℃左右,D正确。
8.(2020·泰安三模)研究发现,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刺激下丘脑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该疾病患者不会出现的状况是(   )
A.血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升高
B.机体局部区域出现组织水肿
C.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D.尿液中尿素等代谢废物浓度增大
解析:选A 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血液钠离子的浓度降低,A错误;导致尿量减少,使机体局部出现组织水肿,B正确,C正确;导致尿液中尿素等代谢废物浓度增大,D正确。
9.(2020·天津二模)如图为哺乳动物下丘脑与垂体调节活动的示意图,①、②、③均为下丘脑中的神经元,A、B、C均为血管。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信息分子均需借助血液运输才能作用于靶细胞
B.图中“某内分泌腺”和②分泌的激素都可能调节垂体的生命活动
C.③分泌的激素在垂体释放进入血管,定向运输至肾脏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D.饮水过多,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将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解析:选B 图中①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②,不需要借助血液运输,A错误;图中“某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和②分泌的激素都可能调节垂体的生命活动,B正确;③分泌的激素在垂体释放进入血管,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部位,被肾小管集合管相应受体识别,促进对水的重吸收,C错误;饮水过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将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错误。
二、 不定项选择题
10.(2020·潍坊模拟)人在恐惧、焦虑、紧张等情况下机体会发生体温上升、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排尿量增加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受肾上腺素和钠尿肽等的调节。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受到牵拉(如血量过多)时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尿肽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B.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会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增多
C.钠尿肽与性激素的合成过程及释放方式相似
D.在尿量的调节中,钠尿肽与抗利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解析:选AB 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钠尿肽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A正确;结合题意可知,肾上腺素的作用效果是引起机体体温升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据此可推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进而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增多,B正确;钠尿肽的化学本质是肽类化合物,因此其合成过程需要经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完成,而性激素属于小分子的脂类,其合成部位是内质网,显然两者的合成过程存在较大差异,C错误;在尿量的调节中,钠尿肽的作用效果是使尿量增多,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效果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进而使尿量减少,显然二者在尿量调节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D错误。
11.(2019·聊城三模)醛甾酮是一种脂溶性小分子激素,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后,启动了相关的基因表达,合成醛甾酮诱导蛋白。该蛋白可促进细胞产生较多的ATP,进而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的重吸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醛甾酮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醛甾酮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醛甾酮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的重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
解析:选CD 醛甾酮的化学本质是脂质,是在内质网合成的,A错误;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醛甾酮是一种脂溶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并与细胞内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需要ATP供能,为主动运输,D正确,
12. (2020·建邺区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维持血糖平衡,说明激素可催化糖原分解
B.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抑制脂质转化为糖类
C.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可显著提高ATP含量
D.饮用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也不变
解析:选AC 激素只具有调节功能,不具有酶的催化作用,A错误;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抑制脂质转化为糖类,B正确;激素只具有调节功能,不能提供能量,不能提高ATP含量,C错误;饮用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也不变,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3. (2020·威海二模)适量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观点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水量2 500 mL左右,除去食物中含有的水分外,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喝水1 200 mL。如图表示水代谢的调节过程:
(1)人体生命活动必须要有水的参与,人体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当______________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时,可以促进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ADH(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向垂体后叶中的神经分泌末梢发出冲动,促进垂体后叶释放少量ADH,通过血液运输到靶器官________________,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导致排尿量减少。上述调节过程体现了抗利尿激素作用方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至少答出两点)。
(3)当血液中的水增加时,会导致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减少对冲动的发放频率,从而减少垂体后叶中神经分泌末梢对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该过程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调节;下丘脑在此过程中发挥了____________作用。
(4)某同学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控制饮水,这种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试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水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自由水和结合水。(2)由图示可知,当高血浆渗透压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时,可以促进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ADH(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向垂体后叶中的神经分泌末梢发出冲动,促进垂体后叶释放少量ADH,通过血液运输到靶器官,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排尿量减少。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3)当血液中的水增加时,会导致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减少对冲动的发放频率,从而减少垂体后叶中神经分泌末梢对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该过程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调节和分泌的双重作用。(4)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控制饮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减少排尿,导致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易造成内环境紊乱。
答案:(1)自由水和结合水 (2)高血浆渗透压 肾小管和集合管  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负)反馈 调节和分泌 (4)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造成内环境紊乱
14. (2020·丹东二模)2020年以来,由一种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新冠肺炎(COVID?19),在世界各国蔓延,新冠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表现出呼吸急促。已知哺乳动物血液中CO2和O2浓度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如图展示了血液中CO2浓度增高引起的调节过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人会出现发热症状,机体出现的变化之一是皮下毛细血管________。
(2)腹泻会导致人体失水,当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___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以促进机体对水分的重吸收。
(3)新冠病毒能侵染肺部细胞,导致肺部呼吸困难,机体产生的CO2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导致血液中CO2浓度增加,CO2浓度升高会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通过神经调节引起呼吸急促,请结合图中信息写出此神经调节过程中由外周化学感受器参与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射的呼吸中枢位于__________中。
(4)正常情况下,呼吸运动既能受到意识的控制,也可以自主进行,这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请再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人会出现发热,机体出现的变化之一是皮下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机体散热。(2)当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以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CO2浓度升高会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通过神经调节引起呼吸急促,CO2浓度升高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的反射弧: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呼吸中枢→传出神经→呼吸肌。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4)正常情况下,呼吸运动既能受到意识的控制,也可以自主进行,这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例如: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
答案:(1)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舒张 (2)升高 垂体 (3)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呼吸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呼吸肌) 脑干 (4)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
15. (2020·河南模拟)研究发现大鼠在23 ℃的水中会出现应激性胃溃疡。某实验小组利用恒温水槽探究左金丸总生物碱(ZJPTA)对束缚—水浸(先束缚固定,后浸入水中)应激性胃溃疡大鼠的影响,以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作为观测指标,实验步骤如下:
(一)实验分组:将40只生理状态相同的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ZJPTA低剂量组(生理盐水中含ZJPTA有效成分12.5 mg·kg-1)、ZJPTA中剂量组(25 mg·kg-1)和ZJPTA高剂量组(50 mg·kg-1)。
(二)给药及处理:同时对各实验组灌胃给药,对空白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20 min后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一段时间。
(三)测定大鼠体内NE和E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已排除实验因素外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二)中,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20 min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中有一位同学提出,该实验还可设置一组用药物雷尼替丁(治疗胃溃疡)进行处理,你认为该同学的提议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动物体内,NE和E可作为__________,引起相应细胞电位发生改变,参与机体多种生理过程同时E还可作为信号分子激素调节细胞代谢,如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血糖浓度上升。
(4)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含ZJPTA有效成分________mg·kg-1时对束缚—水浸应激性胃溃疡大鼠的影响效果最明显;在该实验中NE和E对应激性胃溃疡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实验组是用生理盐水溶解ZJPTA的3种浓度的溶液,因此对照组处理是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根据题干信息,各组的处理条件都相同,即将各组大鼠束缚固定,然后将其浸入23 ℃的恒温水槽中。(2)有一位同学提出,该实验还可设置一组用药物雷尼替丁(治疗胃溃疡)进行处理,我认为该同学的提议是可行的,因为这样处理可进一步比较ZJPTA在大鼠胃溃疡中的作用效果。(3)在动物体内,NE和E可作为神经递质,引起相应细胞电位发生改变,参与机体多种生理过程,同时E还可作为信号分子激素调节细胞代谢,如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等生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4)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在含ZJPTA有效成分25 mg·kg-1时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值抑制最显著,即说明对束缚—水浸应激性胃溃疡大鼠的影响效果最明显。在该实验中NE和E参与了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
答案:(1)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将各组大鼠束缚固定,然后将其浸入23 ℃的恒温水槽中 (2)可行 可进一步比较ZJPTA在大鼠胃溃疡中的作用效果 (3)神经递质  促进肝糖原分解等生成葡萄糖 (4)25 参与了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