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
卵用
肉用
观赏
药用
肉卵兼用
新的生物是怎样产生的?
两栖类
哺乳类
被子植物
原始生命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1、概述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
2、能够描述生物进化的原因。
3、了解人工选择的过程及意义。
学习目标: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蛾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蛾
19世纪,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绿树成荫,生活在这里的桦尺蛾大都是浅色的。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深色的桦尺蛾极少见。
随着这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大量的煤烟灰严重污染了城市和近郊,树干上的地衣不断死亡,树干也被染成了黑色,黑色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却成了少数。
?
1850年
1950年
1900年
桦尺蛾的变迁是一个生物的进化过程,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改变是密切相关的。
达尔文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他曾随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进行了5年的环球科学考察。他一路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记录,采集到许多珍贵的动、植物和化石标本。
科学家的探究之路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达尔文发现,这里不同岛上的地雀各有其特点。这种现象使达尔文想到物种可能是在不断变化着。
各地的所见所闻,都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是在逐渐进化的。
在南美洲,达尔文发现了古犰狳的化石。它们与现代生活着的犰狳十分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这是否说明现代的动物是由古代的动物发展而来的呢?
达尔文耐心地收集资料和证据。他访问过农夫、种子供应店店主,家畜、家禽饲养人。达尔文亲自饲养家鸽,观察家鸽在人工饲养下所产生的变异。
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
生物进化论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科学家的探究之路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1株一年生的植物只产生2粒种子。预计20年后会有1048576株后代。
2、大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寿命一般是100岁。一对大象一生可生6只小象,740~750年后一对大象的后代预计可达到1900万头。
通过阅读资料,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事实上这种现象会发生吗?为什么?
1.长颈鹿祖先的颈为何有长有短?
2.你认为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为什么现在看到的长颈鹿的颈都是长的?
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
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定向选择
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存斗争
长颈、长前肢个体
(遗传积累)
适者生存
现代长颈鹿
(变异)
自然选择概念: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
自然选择的分析:
选择者是
选择的动力
选择的原因
选择的结果
选择的基础
自然环境
生存斗争
过度繁殖
适者生存
遗传和变异
前提
手段
自然选择学说中心内容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
4、适者生存
青霉素是一种药效显著的抗生素,但是长期使用青霉素后却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从而使青霉素失效。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吗?
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绝大多数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大多数细菌具有了抗药性,青霉素的杀菌作用减弱。
在家鸽新品种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人工选择
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人工选择:
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人工选择
形态各异的金鱼
人工选择
选择因素 选择结果 进化速度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
人
自然环境
符合人类的需求和爱好
适应环境
较快
比较缓慢
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对比
如果要使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有可能吗?如果可能,应该怎样做?
达尔文在进行环球科学考察中,发现在有风暴袭击的马德拉岛。岛上数百种甲虫类昆虫中,少数甲虫翅型发达,大部分甲虫翅型退化。你能利用自然选择观点做出合理的解释吗?
若按一只家蝇一次产卵1000个,每10天产生一代,且全部成活计算,一对家蝇在一年中产生的后代可以把整个地球覆盖2.54
厘米厚,上述现象并没有发生。试用自然选择学说进行解释。
巩固练习
1、蜂鸟细长的喙与其采蜜的花的形状有惊人的适应,其主要原因是 ( )
A、上帝创造的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存竞争的结果
C
2、在农田中施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使用年数越长,效果越差。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
B、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D、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抵抗农药的变异
C
3、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细菌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得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4、 1937年,有人把原产于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对这一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D
5、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发现,远离大陆的克格伦岛上经常刮暴风,岛上的树木花草都很低矮,这里的昆虫有的无翅,有的残翅。请分析:
(1)该岛昆虫的祖先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有翅,有的无翅或残翅。刮大风时,____的昆虫会被风刮到海水里淹死而被淘汰。在这里,_______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____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选择作用。
(2)暴风对昆虫两种翅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叫_______,是通过昆虫与大风之间的______而实现的。
有翅
能够遗传的变异
大风
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6.动动脑:
刚开始使用蚊香的时候,杀蚊子的效果很好,可到后来,效果不明显,请你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分析此现象。
蚊子有不抗药的,也有抗药的,刚开始使用蚊香时,把不抗药的蚊子杀死,具有抗药性的蚊子保留下来,继续繁殖,后代有抗药的,也有不抗药的,不抗药的被杀死,抗药的继续保留下来。经过一代代选择,蚊子普遍具有了抗药性,所以到了后来使用蚊香时效果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