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3 19:4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读本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p48-50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2、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和预测。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4、通过对学校病假学生的统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正确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之间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天气变化异常,最近很多人都患上了感冒,我特地到卫生老师那收集了近几年我们年级学生病假情况的统计表,我们看看病假的人数有多少? (出示统计图)
问:制作条形统计图需要哪些?
生: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媒体演示(板书)
2、 出示折线统计图
小巧也画了一张统计图,我们来看。这张统计图和刚才那张有区别吗?
二、 探究新知。
1、比较分析,感受两者的异同。
小组讨论:第一张统计图和第二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1) 相同点:都有标题、横轴、纵轴、单位、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2) 不同点: 直条被换成了点和折线 。媒体演示
板书:点 和 折线
小结:像这样的由点和折线组成的统计图,我们就把它称为折线统计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2、点的表示
仔细看,点所在的位置就是直条所在的位置。它们表示的数量是一样的。
(媒体演示折线和直条重合。)
问:这里一大格表示多少呢?
生:一大格表示5人。( 多问几个,学生回答。)
大家会看单位长度了,那么,这些点会表示多少呢?
(学生回答前3个,后面自己完成。)
问:1)哪一年病假的人数最少?
2)哪一年病假的人数最多?
3)哪一年和哪一年病假的人数是相同的?
4)能不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上折线发展的趋势来猜想测一下今年请假的人会有几个?
小结:通过刚才我们可以发现,点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数量的多少。
3、折线的变化
我们知道了点表示数量的多少,那么点与点之间的折线,它又会表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它有几种变化?(通过折线统计图反映出的病假人数变化趋势,提醒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做到少生病、不生病。)
问:1)哪一年到哪一年病假的人数是上升的?
2)、哪一年到哪一年病假的人数是下降的?
3)、哪一年到哪一年病假的人数是不变的?
师:我们刚才观察到,2008年到2009年病假人数没有变化。我们也观察到上升有2种不同的情况,折线显示的状态不同。从这个图中我们也观察到了下降折线的状态。这些不同的上升和下降到底说明了什么呢?请打开书自学P52,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生看书自学后汇报。(师媒体逐个演示)
问:可是怎样来区分大幅上升和大幅下降,缓慢上升和缓慢下降?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呢?
生:折线越“陡”,表示变化越大。(板书)所以我们可以看折线的陡与不陡来判断变化大不大。
刚才我们通过自学发现了折线的不同变化,这张是2000年上海月平均气温统计图,你们能不能用刚学的本领,来说说它是如何变化的?(小组内)
问: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生:回答
……
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学习,我们发现点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会表示什么呢?
生:折线表示数量的变化 板书:数量的变化 
三、巩固练习:
1、 P52练习。(边讲边练)
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2、P53练习。独立完成
3、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四、 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标题、横轴、纵轴、单位
点 和 折线
数量的多少 数量的变化
“陡”→变化越大
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学会使用条形统计图描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本课时内将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新知识的基点是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以及以往数学学习中获得的统计的知识,学习的重点是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学习的难点是找“上升幅度最大”或“下降幅度最大”的折线时往往找不准确。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以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得出: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较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为了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使学生知道折线统计图由标题、横轴、纵轴、横轴上的项目名称、纵轴上的刻度标识、单位及折线连接的点等构成。
通过出示一个条形统计图和一个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看着这两个图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为后面制作折线统计图作好了铺垫。还有,在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时,可以先出示条形统计图的优点,通过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来获取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从而让学生感知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优点多,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