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课型 新授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用来预测。
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对统计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组成到观察到白天气温的变化情况,属于旧识的回忆。而折线统计图是一种新的统计图,通过隐去直条直观的反映出折线统计图上的点,其实就是直条的最高点。大部分学生能理解但可能不能完整地表述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为了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运用了真实的气温资料统计,让学生感知气温的变化情况是通过折线的升降来反映的 通过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使学生对以前学习的统计知识充分感悟,发现各自的特点,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够依据数据变化情况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4.让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1.出示4月4日气温变化统计表
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出示条形统计图
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
它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
条形统计图比起统计表有什么优点?
3.几时的气温事最高的?是几度?
几时气温是最低的?是多少度?
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在条形统计图里,通过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数量的多少
回忆旧知,回答问题
观察后回答问题
复习条形统计图,为折线统计图的引入作准备。
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思考:白天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2.出示折线统计图。
小结:把这些相邻的点依次连起来,所得到的线,称为折线。把这样含有点和折线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3.两图对比,找找异同。
相同:横轴 纵轴 数量 项目 单位 标题
不同:直条 点 折线
揭题: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4.仔细观察:10时气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12时气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从点的高低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5.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中,折线有几种变化?
折线上升说明什么?
折线下降说明什么?
9时到10时之间的折线?
小结:可以从折线的升降来看数量变化的情况
几时到几时气温是上升的?
同样是上升,气温上升的幅度一样嘛?那几时到几时气温上升幅度最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那气温上升最慢是几时到几时?
下降最快?下降最慢?
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可以通过点的高低来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独立思考
观察两图,发现异同
请同学上台指一指
一起来指一指
说一说
说一说
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
初步对比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加深认识。
认读。
理解折线的变化。
理解折线变化的情况。
三、巩固练习 1、横轴表示______,纵轴表示_______。
2、纵轴上的一格表示_______。
3、10月份降雨天数是______天。
4、____月份降雨天数最多,是____天。
5、降雨天数上升幅度最大的是____月份和____月份之间。
6、降雨天数下降幅度最大的是____月份和____月份之间。
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____时毛巾质量最大,是____克。
____时____分到____时____分,毛巾质量变化幅度最大。
从____时起,毛巾的质量不在发生变化。
1、小丁丁在课间进行了一次跳绳,猜一猜她是从几分钟开始跳的?为什么?
2、你能预测一下10分钟以后小丁丁的心跳变化是什么样的么?
小结:在折线统计图里,除了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能看出变化的情况,折线统计图还能够用来预测数量变化的情况。
自主完成,交流汇报
预测小丁丁心跳变化情况。
通过不同的问题巩固新知。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交流
巩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