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幻灯片2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幻灯片2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5 09: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昆明的雨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7课
1.了解汪曾祺及其创作风格,通读全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重点)
2.梳理文章的抒情线索,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品味文章语言。(难点)
3.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培养热爱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的思想感情。
4.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细微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习目标
汪曾祺是一位诗意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充满诗意。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起来欣赏《昆明的雨》,感受这份诗意吧!
新知导入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者简介
汪曾祺曾在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至今都是非常感人或是具有深刻影响的,它已成为昆明文化的一项具有深厚意义的地域文化。
辟邪( ) 鲜腴( ) 鸡 ( ) 择净( )
炽红( ) 缅甸( ) 绿釉( ) 饱涨( )
青头菌( ) 黄焖鸡( ) 草茎 ( ) 密匝匝( ) 花骨朵( ) 扳尖( )
·
·
·
·
·
·
·
·


zōng
zhái
chì
miǎn
yòu
zhàng
学习字词
jùn
mèn
jīng


bān
·
·
·
·
·
·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方比:比较、对比。
连绵:(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理解词义
速 读课 文
思考1:梳理文章写作思路。
思考2:课文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事、物?
思考问题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学课文时解决。
1.读课文,思考昆明的雨的特点。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第二部分(3-5):
引子,引出“昆明的雨”。
总写昆明的雨季,突出其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
第一部分(1-2):
第三部分(6-8):
写昆明雨季中有代表性的景、物、人。
第四部分(9-10):
写“我”在昆明雨季时的经历,引发乡愁和诗情,表达了对昆明生活的怀念和珍爱之情。
第五部分(11):
再次抒发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事、物?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零散”的内容连缀成篇的?
文中的景:一切都是在雨季中。文中的事:一切都是在雨季,比如逛菜市场、房东送缅桂花、去莲花池边上的小酒馆。
文中的物:仙人掌、各类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 、干巴菌、鸡油菌)、果子杨梅、缅桂花、酒店院子里的木香花和雨中檐下的鸡。
围绕着“雨”连在了一起。
2.这篇文章借昆明的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开篇点题,围绕“雨”,突出“想念”二字。先写昆明的“雨季”,从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到在昆明“有了具体感受”,再到对昆明雨季的赞美:“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再写“雨季的果子”和“雨季的花”,给人一种柔软的感觉。最后写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醉人境界。这一切都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怀念之情。
文章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所画的倒挂而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同时这样的开头还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①内容上,点明了文章中心,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对有昆明特点的画的介绍,又引起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叙写。
简要说说第2段的作用。
昆明的雨季是相当长的,但并不使人厌烦。因为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所以并不使人气闷。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昆明的雨季有怎样的特点?
分析讨论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分析讨论
“并不使人厌烦”“并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使人动情的”“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我想念昆明的雨”。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
语言赏析
分析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杨梅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3.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写房东送给“我”的缅桂花让“我”心有感动,表现出房东的热情善良,表达出作者对缅桂花的喜爱,对昆明人和昆明雨季的怀念和感动。
总写雨季中景物的特点,既描写又评述,暗含着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欣喜和赞叹之情。
4.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结合全文简要说说。
作者对昆明、昆明的雨的爱是深沉的,但寄托感情的载体却选得很小。作者将丰富的情感,凝聚在一个个细节之中。仙人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以及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作者对昆明、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篇文章不仅写了雨,而且从昆明的雨入手写了当今的艺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平淡生活的怀念与珍爱。
作者通过回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一些生活经历,表现了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对过往岁月的想念以及对平淡生活的珍爱。
课文主旨
昆明的雨
喜爱
怀念
珍惜
由画开篇,奠定基调——想念
总写雨季的特点:长、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细说雨季中的景、物、人
雨季生活经历,引发乡情、诗情
再次点题,收束全文
板书设计
1.根据全文来看,“我”为什么“想念昆明的雨”?
因为昆明的雨季让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在昆明的雨季里,有很多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让“我”感受到了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让“我”体验到了生活的诗意,所以“我想念昆明的雨”。
2.作者写昆明的雨,为什么要着力写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
一方面,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都是昆明雨季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从它们身上可以窥见昆明的雨的影子,可以反映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
另一方面,它们又都具有非凡的意义,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作者通过对这些“琐细事物”的审视,发现了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情味,而将它们入文,既可以“小中见大”,彰显对昆明的雨,对昆明生活的喜爱、怀念以及对平淡生活的珍爱之情,还能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人,是美的,是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不纠结、少俗虑,随遇而安,以一颗初心,安静地慢煮生活。
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兴致盎然地生活。
——汪曾祺
积累拓展
1.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章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课后作业
2.作者在第11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吗?试着写出来,80字左右。
【写作提示】“情味”有: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
【写作】略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