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
赤 壁
第25课 诗词五首
杜牧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作者简介
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少数贵族集团的侵扰,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强统一,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减轻。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死时51岁,著有《樊川集》。杜牧在诗歌方面成就较显著,他的诗歌清丽豪爽、含蓄韵致。后人称盛唐时期的杜甫为“老杜”,称晚唐时期的杜牧则为“小杜”。
赤壁:
山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这里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古咏史之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歌题材和体裁各是什么?
押什么韵?
韵脚是?
题材:咏史诗 体裁:七言绝句
押ao韵,韵脚:销,朝,乔。
戟(jǐ) 销(xiāo) 朝(cháo)
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
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
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
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铜雀台里。
关于“戟”
曹操
铜雀台
周瑜
作者简介
二 乔
二乔,指东汉末年乔公(后世盛传东汉末年的江东美女大乔、小乔为汉太尉乔玄之女,实为误传,乔公并非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与小乔,名不详。二乔容貌美丽,以美貌出名,为皖国潜山氏(今安庆市潜山市)人也。大乔为孙策妾,小乔为周瑜妻。
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周郎”是谁?“东风不与周郎便”指什么历史事件?
“周郎”指周瑜。
“东风”句指赤壁之战时周瑜借东风用火攻大败曹兵。
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2:“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 “铜雀”代表什么?“二乔” 代表什么?
“铜雀” 代表曹操(曹魏)。
“二乔”代表东吴的命运。 手法独特:以小见大
思考以下问题
3.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家亡在今朝”好不好?
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原句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
改句过于直白,缺乏诗意。
思考以下问题
4、前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记叙。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思考以下问题
5.后两句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
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或是: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认为周瑜的成功在于东风之便。暗含自己怀才不遇、无处借“东风”的不平。
曲折的表达了作者慨叹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主 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兴感之由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赤壁的写作特色
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②议论入诗,立意新颖
③用典,借古讽今
总结
学完《赤壁》,你得到什么人生启示?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争取成功。
谢谢
八上第25课